关于山里人的文章
2018-12-30 15:18 来源:散文网
篇一:山里人
山里人,说话大嗓门,站在沟畔喊一声,七沟八岔九道岭都听得清楚,浓重的乡音入耳入心。进城办事,方言土语一串连一串,听得城里人迷迷糊糊。出了商店门,山里人就会说:“城里人咋真笨,连茅司都不知道是啥?”。
山里人吃饭不讲究七碟八碗坐小桌前细嚼慢咽。一手端着粗瓷大汤碗,一手举着串两三个大蒸馍的筷子,就直奔饭场。饭场里老的、少的、站的、蹲的、吃着、说着、笑着,前三皇后五帝,陈芝麻烂谷子,开眼界。转眼几个大蒸馍就进了肚,吱溜溜两口,便是一大碗汤,然后碗往地上一扔,抹一把嘴“罢一一”顺手就滋一声点着了烟,舒坦啊!神仙也不过如此。
山里人好象不知道啥叫失眠。劳累了一天,躺下来就能呼呼大睡,连梦也顾不上做。睁开眼,红红的日头已露出半边脸,忙碌的一天,就又开始了。山里的女人不娇气。收秋、种麦、犁地、扬场,一点也不含糊。挑担、拉车丝毫不比男人差。上山割草,刚蹲下,嚓嚓嚓挥镰就放倒一大片;下地割麦,弯着腰,低着头,唰唰唰,地这头就割到了地那头。累了,取下草帽,呼扇呼扇就扇走了疲劳;渴了,地头泉眼边,咕咚咕咚灌一气,就又挥起了镰刀。山里的孩子结实。光着脚上树掏乌窝,上崖摘酸枣,下河摸螃蟹。三伏天喝生水,不会拉肚子:三九天敞着怀,也不知冷。爬高上低,挂破了皮儿,摔伤了腿,抓一把墙头老土,捂上伤口,就又疯起来,从不哭鼻子,抹眼泪儿。各户的灶头都放着一罐凉茶。山里人是不买茶叶的,他们说城里人喝那茶是掏钱买苦吃。山间的夏谷草、路边的鲜竹叶、河里的嫩薄荷,随便捋一把都是好茶叶。汉子们下地回来,放了锄头,端起茶罐,仰脖子就是大半罐,又凉、又麻、又解渴,浑身上下都得劲儿。山里人脾气倔,性子直。你敬我一尺,我就敬你一丈,你给我翻脸,我就不认你这个亲;一句话听着不顺耳,立马就脸红脖子粗,可转眼就忘个一干二净:你若遇个啥事,他跑得比你还紧哩!得了人家的好处,吭哧半天也说不出个“谢”字,但心里头,总惦记着要报答你。一家有高兴事,全村人都欢喜;一人有了难处,老老少少都争着上前。山里人实诚,不小气。你要向他借点东西,他肯定说:“只要不借俺老婆使,你借啥都中。话一出口就不能再收回。答应借给人家一张犁,回屋却又找不到,他不知道女人已将自己的犁借给了邻家,他就会觉得自己亏了理,少了丈义,连夜跑三家五家,甚至跑到外庄,也得再借回一张犁来,一大早就给人家扛去,恐怕耽误了人家犁地。
山里人最好客。你若在村头向一挑粪的老人打听一下路,他会赶忙放下担子,不给你说咋走路,却先问你累不累,渴不渴,转身就回到院里,提着靠椅儿,端着一筐鲜红喜人的红柿子,或是一篮子肥硕的甜枣,让你坐下来慢慢品尝,而老人却一屁股坐到了门口的锤布石上,憨憨地、甜蜜蜜地看着你吃。冬闲时节、漫漫冬夜或是山野飘雪的时候,山里人就挤到一孔又宽又深的土窑里听说书。咚、咔,鼓一敲,简板一响,满窑皆静。女人们停下手中的针线,男人们已把烟袋别到了腰间。开言先来个小段子:“爹爹牵着牛,孩子搬个搂,爹爹前面放个屁,孩子说是哪个扒灰头?爹说是我呀,孩说我当是咱那老母牛……”,说得满窑大笑,然后书归正转,只见那说书人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地唱,听书人瞪着牛眼,伸着鹅脖,痴痴、迷迷地听。有时窑外有小闺女喊:“爹,快回去,俺娘头老疼,不得了啦!”,窑里随口应:“头疼,割了就不疼了,罗成招不了亲,爹咋回去?”听一出戏,紧赶慢赶,没个十天半月咋也下不来。
慢慢地,山里的孩子读了书,就知道外面世界比山里大得多。有的就背着娘做的鞋,揣着爹塞的钱,向山外赶;有得就嫌山里的路不好走,要修一条连接城市和山区的路;有的就领着城里人来开矿、来办厂;有的就坐上了小轿车,日一声就飞出了村。当山里人知道钱很中用的时候,不知不觉地,他们已经步入了小康。
篇二:山里人家
寒露时节,天空更加高远,蔚蓝的天空中,淡淡的流云丝丝缕缕,随风飘洒,好不惬意。满山的叶子少了绿色,或淡黄,或枫红,溪涧蜿蜒,是镶嵌在山间的银链,在这动静的变换中,绘成了一副绝美的山水画卷。杂乱无序随山势而建的村落,稀疏的隐在沟壑里。偶尔几声鸡叫,打破了山野的宁静。
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过了石头垒砌的石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口那盘石碾,碾盘硕大光滑,碾磙用木框匡着,那早已磨得光亮的木棍扶手,不知留下了多少双手的纹路,记忆了多少人的岁月沧桑。石碾周围是流着鼻涕,追逐打闹的孩子,嬉闹声、哭喊声,混杂在秋风里,传得老远。老人们是喜欢静的,靠在背风的墙角,默默的注视着小孩子的天真烂漫……。(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离石碾不远,一棵两人合抱的粗壮的老榆树下,是一口全村人赖以生存的水井。水井不知何人何年所修,青青的石板,被磨得光华照人。转动辘轳,打一桶井水,井水瓦蓝甘甜,直沁心脾。山里人家醒的迟,七八点钟的样子,太阳刚刚爬过东山,露出半张昏黄的脸,好像一个倦意十足的老人。
女人抱着山坡上晒干的荆条,笈拉着满是灰土的鞋子,走进低矮的小屋,生火做饭。堂屋的墙壁上,早已被烟火熏得黝黑,断线的蜘蛛网,悬挂在屋顶,随着灶膛冒出的青烟忽闪着,飘舞着。赖在土炕上的爷们儿,狠命的吸着旱烟袋,烟锅子里的那点暗红,一闪一闪的……。
男人的几声咳嗽,随之而来的是汉子的叫骂声,你个死婆娘,笨的像头猪,连火都生不好,想把老子呛死了,好改嫁呀。婆姨挪动着笨拙的身子,一屁股坐在小板凳上,使劲地拉着风箱,回了句:“你个死鬼,这火炕都几年了,到处都是裂缝,也不修,能不冒烟吗。懒得整天就知道玩牌打麻将,还怪别人烧火烧得不好……”
袅袅升腾的炊烟,在这秋风里,随风舞着,是通向远方的天梯,是这片山村醒来的烽火。远处崖壁间咕咕鸣唱的野鸽子,此起彼伏的叫着,在这个早晨,打破了山村的宁静,几只不安分的野鸽子,飞落到房顶,狠命的啄食着农家晾晒的玉米,尽情的享受着玉米的金黄清香,那丝偷食带来的快感,随着野鸽子那灰褐色的小脑袋的上下起伏,表现的淋漓尽致。丰收带来的喜悦,在鸟与人之间,早已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那片宁静,那片祥和。
房前几棵柿子树,叶子早已落光了,剩下的红彤彤的柿子,在阳光里格外惹眼。房后的篱笆墙间几棵歪脖枣树上,稀疏的结了红白相间的大枣,随着风不停地点着头。南坡的果树园子里,硕大的红富士苹果,在晨露中更加红艳,不远处,金黄的皇冠梨挂满了枝头,风里到处飘荡着果子的清香,几只麻雀欣喜地喳喳叫着,扑棱着翅膀一会飞到这个枝头,一会飞到那个枝头,不知道哪一个好,转动着黑黑的小眼睛,彼此打着招呼,议论着哪一个果子更甜,哪一个颜色更纯正,哪一个品相更迷人。
远处山脚下的拦水坝子上,几个悠闲的野钓者,静静地看着远方的秋光水色,静享着鱼儿咬钩的快乐,那份淡定,那份惬意,在这风里,随着那片落叶飞向远方……
篇三:山里人去看海
久居山里没有见过海的人们,时常会把森林里的涛声同大海的涛声相比。也时常会因为能够听到松涛声而自豪,山里人想象中的大海不过是一潭水中溅起的几道波纹罢了。而山中的波涛那才叫壮观,一浪胜过一浪的绿色波涛总会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读冰心老人的散文《说几句爱海的话》时心里总有些不服气,老人家是在海边长大的,所以对海有所偏爱。要不也不会只说爱海的话,不去赞美大山。
今年七月,我们这些在大山里生活工作的防火人有了看海的机会。单位领导考虑到我们在防火战线上的各项工作中都非常出色,决定带领我们到大连去看海,让我们真正去感受海涛与松涛的区别。
坐了两天的火车,我们到了大连。导游热情地接待我们,安排我们食宿。我们住在大显酒店高层。我们原以为海滨城市都是依海而建,站在窗前的一角就能看见大海,就在夜色中寻找大海,可这都是徒劳的,在酒店的窗前根本就看不到大海。
次日早晨,我们乘车去大连著名的旅游景区老虎滩,大巴车在大连市区行驶,感觉是要把我们带回山里。大巴车下了这道岭,又爬上了那道山。导游可能看出来了我们内心的疑惑,拿起麦克风向我们介绍大连。车驶进了老虎滩景区,可导游并不急于把我们带到海边去。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这些山里人观看了海狮和海象还有海豚表演。看完表演导游才把我们引领到了棒槌岛景区的海边,真是太神奇了,大海和我们在山里时想象的一点儿都不一样。天海浑然难以分得开,那一方是天,那一方是海。大海的浪涛哪是想象中的波纹呢?白浪滔天,汹涌而澎湃,那海涛的轰鸣声分明是心灵的震撼。此时我们理解了冰心老人对海的深情和爱海的理由了。我们站在海边的沙滩上,任由海风的吹拂,海浪的拍打。导游提醒我们,此时正是退潮赶海的好时候。我们这些似醉如酣的山里人,把放飞的情感收了回来。急忙去感受、去体会赶海的乐趣,第一次赶海我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有海红、海蛎子,还捡到了一条海参。我们捡的最多的要算贝壳,各式各样的贝壳对我们这些山里人而言无不感到新奇。每个人都捡到了十几枚、二十几枚或者是更多的贝壳。第一天的旅游算是赶海吧,我们也学做了一次渔家女的赶海。
第二天旅游是看海了。吃过早饭,导游同我们坐在大巴车上。大巴车在金石滩景区停了下来,一下车我们就看到了园林工人用水泥雕塑的迎客松和庞大的帆船。水泥塑成的迎客松有如千年古松一样坚毅挺拔好客,庞大的帆船又如凶猛的海涛驾临。我们不停地抓拍和抢拍,在景区摄影留念就是这样的要串人空拍照。导游把我们引领到了高尔夫球场,每个人击打三个高尔夫球去感悟它的真谛。第二天主要日程是看海,可我们并不急于去看海。在大巴车上,导游向我们介绍了金石园景区。形成于距今六亿年前震旦纪时期的金石园,被称为海蚀动物园。置身园中确实有别有洞天之感,怪石林立如象似龟。置身于奇石怪林之中,确有回归自然之快感。有如与远古融合之美意,聆听六亿年前岁月钟鸣之乐趣。
参观完金石园,我们来到了大连著名的十里黄金海岸线。站在人工打造的十里黄金海岸线上看海,更是别有情趣在心中。远处的船影,近处的海鸥,迎面的海风拍岸的浪花,有如一幅水墨画,展现在我们面前,又好像是在向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山里人诉说海的深情、海的广博和人类与大海的自然与和谐。大海敞开它博大的胸怀欢迎我们的到来,这可难住了我们这群山里汉子。平日在山里,我们的身影在陡峭的山路上穿行,不说是如履平地,也足可以竖起大拇指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身影是矫健的。但在大海面前,我们这些旱鸭子的脚步却有些笨拙了。大伙挽起裤腿,小心翼翼地走在海滩上。当海浪拍打过来时,我们惊呼着向高处跑去。海浪打湿了我们的衣服,也激发出了我们往日那种无所畏惧的劲儿。山里人就是这样的性格,挑战只能给山里人增添勇气。几位稍识水性的同事,换上泳装跳人浪涛中游了起来。海浪一次次地把他们掀翻,他们又一次次地迎着浪涛游了过去。没用上二十几分钟,下海游泳的几位同事就掌握了浪涌的规律。在起伏的浪峰中自如地游玩,我们在岸上也不停地为他们拍照,把这瞬间永远地记录下来。
第三天,我们在海滨公园乘船沿途观看大连城市风景。大连市的建设可以说是依山傍海,山海相依,一座座高楼如镶嵌在大自然中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而与游船擦身的一座座小岛在薄雾中亦真亦幻的,让你感觉似与仙境相望。乘船看城市风景还没到尽兴,游船就已经返回到了起航的码头。下船后我们乘车沿滨海路游览大连风光。建造在滨海路上的木栈道,确有独具匠心之感。在导游的示意下,大巴车停了下来。导游有意让我们徒步走一段木栈道,也好感悟当年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雄才伟略。走在木栈道上仿佛还真的听到了古代战场厮杀时的呐喊声,原来是海风和涛声灌人我们的耳骨。而站在高架索桥上远望时,海天一色有如融人了这蔚蓝的色彩中。俯视桥下的大海,一排排的浪花拍打岸边的岩石溅起的浪花和山里盛开的一朵朵不知名的小花一样好看。不!也不全像。山里的小花五颜六色显得妩媚柔和,有淑女含情之美,浪花奔放洒脱,是大气磅礴之美。怪不得在我们刚踏上滨海路时导游就和我们说,来大连旅游不走滨海路,等于没来过大连旅游。还真让导游给说中了,三天的行程从老虎滩到棒槌岛再到金石滩,以至于刚刚乘船看大连城市风景的海滨公园,感觉还是滨海路更有内容。
在回去的路上,我们重游了老虎滩的六虎雕塑。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