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熟了的文章
2018-12-30 17:11 来源:散文网
篇一:麦子熟了
忽然发现,麦子就要熟了。记得上小学的时侯,写作文的时侯,总爱用“太阳就要落山了”,或者是“太阳落山了”,其实真得不知道太阳就要落山是什么样子。那个时侯,只知道“太阳就要落山了”是一个说时间的句子,而不知道那其实是一道风景。
一天的阳光总是那么刺眼,头发被烤的炽热,汗水刺红了双眼之后,一滴滴地淌下去。
丛林深处的阴凉和树间阳光的斑驳,解释了什么是冰火两重天。穿梭其中,在大山看来,我们便是一群虫子了,而在我看来,我们真是。从山里钻出来,从草丛树丛里钻出来,我们仿佛一下子伟大起来,随着疾驰而下,呼呼风响,冷气袭面,怎一个爽字了得。
至山脚下,才发现了金灿灿的麦子。被傍晚的阳光渲染过的麦子,着实金黄起来,也美丽起来。抬头远望,太阳就要落山了,一团昏黄的光圈,点燃了山尖尖,天空桔黄了,山间桔黄了,麦子桔黄了。山的前侧与天空,麦子与大山,层次分明,虚实相间,一幅绝好的风景呈在眼里。
麦子熟了,只是我刚刚才知道。其实麦子什么时侯会成熟,我是知道的,只是刚刚才想起来。熟识的记忆,有时侯却被我们遗忘,不是我们想忘记,只是我们没有想起来罢了。
太阳每天都会升起,都会落山,美丽的风景其实也都时刻存在着,只是我没有发现,或者说只是我没有在意罢了。正如山间的花,你来与不来,见与不见,它都会开放。它遵循着它的规律,我遵守着我的规律,但与美丽相逢的时刻,永远不会存在于你我的等待之中。等待有时侯很美,但却错失了许许多多我所无能想及的美丽风景。
麦子熟了,记忆也熟了,端望着满眼的金黄,看着太阳从山尖上一点点的消失,看着被金色阳光铺满的这个世界,我忽然觉得我亦金黄满身了。太阳落山了,但我拾起了自己的一个记忆,麦子又熟了,但我却错失了无数的金黄。。。
我想和太阳有个约会,就在它将要落山的那一刻。。。
篇二:麦子熟了
“麦子熟了”,这是我儿时听到最喜悦的一句话,也是我最愿意听到最盼望听到的一句话,它意味着一种收获,意味着一种满足,意味着一种回报,意味着一种愿望的实现。
从我记事起,村里就一直种着麦子。听父亲说,从爷爷的爷爷开始就种小麦了。在我的成长过程中,麦子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我也从来就没有真正离开过麦子。现在麦子虽然是我生活的一小部分,但是在过去则几乎是我生活的全部和希望!
儿时的许多高兴事或不高兴事几乎都和麦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拿挖蒜蒜菜和割麦地菜来说吧,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前后播种完麦种后,不几天绿油油的麦苗就会长出来,伴随麦苗儿一起出来的还有蒜蒜菜和麦地菜。
蒜蒜菜是我们村民的叫法,其真名叫薤白(xiebai),别名小根蒜、山蒜、苦蒜、小么蒜、小根菜、小根菜、大脑瓜儿、小蒜、野蒜,它的样子像韭菜,叶子窄窄的长长的,茎秆儿露在土层上面的部分是绿绿的,埋在土里面的下半部分则是白白的,根部有一个类似蒜瓣的圆圆的白白的嫩嫩的小器官,吃会有一种辣辣的甜甜的味道,如果和鸡蛋炒在一起会,吃起来会别有一番风味!
麦地菜是一种野菜,我们村的人们都这样叫,它的真名是什么至今我都不知道。这种野菜可以直接炒着吃也可以煮到稀饭锅里当菜吃。在那个没有蔬菜可以吃的年代,麦地菜可是我们村民的绿色蔬菜!(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挖蒜蒜菜和割麦地菜的最好季节是每年的春天。每到这个季节的星期天,我总是和几个要好的伙伴儿一起拿上镰刀提上篮子早早出发,一上午下来都会有非常满意的收获!不用说中午饭一定会尽兴了。
等麦子长高后还可以捉麦织鸟。麦织鸟体色土黄色,头上有一个尖尖的角,叫声很悦耳动听,因为它这种喜欢把自己的爱巢筑在小麦地里,所以我们就叫它麦织鸟。它一般是四月产卵,麦熟时节小鸟正好出窝。茫茫的麦地里一般人要找到麦织鸟的窝很不容易的,我们这些玩伴很有经验,只要偷偷藏在麦地不动,用不了多长时间,有鸟窝的地方麦织鸟就会经常飞出飞入的。
等麦织鸟卵孵出小鸟后我们就把它捉回家关进笼子里,每天喂以小米或蚂蚱,等鸟儿长大后就会唱出百灵鸟般的歌声:
麦子熟了,麦子熟了……
麦子熟了,村民一年最祈盼的日子到来了,从头年七月晒地,八月整地,九月保墒,十月播种,期间和之后的锄草、灭虫、施肥、浇灌、冬化、分蘖、灌浆、抽穗、扬花……经历了秋冬春夏,经历了冰霜雪雨,经历了风吹日晒……世上有哪一种农作物能经历如此长时间的生长和磨难,又会有哪一种作物能牵动这么多人的心,上至中央领导,下至地方官员平民百姓,每个乡每个村每户人家几乎都出动了,至于那些耄耋老人虽然不直接去收麦,但是他们也在时时刻刻从家人或邻居那儿打听一些有关麦子收成的信息,即便是那些身有残疾去不得地的人,也要到生产队的大灶上帮助洗洗菜或烧烧火或拉拉风箱或给炉子添点柴加点煤……
麦子熟了,最忙坏的是那些青年男女,他们组成“麦收青年突击队”,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八点奋战在抢收麦子的第一线,在过去那个没有收割机的年代,他们就是用手中的镰刀把全村上千亩的麦子一块一块割完!
麦子熟了,平常在家做饭伺候男人照顾老小的婆姨们总算可以罢灶休火了,她们也走到麦地里和年龄大一点的男人们一起把割倒的麦子用麻绳一捆一捆的都捆起来……
麦子熟了,最开心的当属一个个的孩子们,他们这几天都放假不用上学了,可以和大人们一起上大灶,可以和全家或几家围在一起,蹲坐在院子里边说边聊边侃边笑边吃一年都难以吃到的西红柿、黄瓜、豆角、蒜苔、茄子……一起吃只有到了过年才能吃上的牛肉羊肉和猪肉……他们还可以跟在大人们的后拾麦穗、逮蚂蚱、编草帽、躲迷藏、吹喇叭……
麦子熟了,这是一个忙碌的季节,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是一个快乐的季节,这是一个希望的季节……
麦子熟了,它没有亏待关心它呵护它帮助它的人们,它的根儿深深埋入大地化作营养肥沃土壤;它的秸秆粉身碎骨化作纸浆变幻成一张张洁白的纸张,期待人们在它上面描龙绘凤;它的种子被加工成面粉和麸皮,其中的麸皮可以作为饲料用来喂猪喂羊喂牛,以改善人们的餐座饮食,面粉则成为我们人类可以进行最多加个的食品原料。
用小麦面粉加工成面食的方法很多,可以煎、炸、蒸、煮、炖、烤,也可以揉、搓、捏、擀、压、挤、打,通过这些制作工艺可以把面粉做成面包、馒头、饼干、蛋糕、面条、油条、油饼、麻花、散花、烧饼、煎饼、水饺、煎饺、蒸饺、包子、混沌、蛋卷、方便面、年糕、意式面食、加州面食、山西面食等食物。
人们常说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在晋南。我们家就处在晋南腹地,各种面食的制作和吃法琳琅满目。就拿馒头来说,小孩出生后分别有生日馒头、满月馒头、百日馒头、周岁馒头、成人馒头,结婚时有喜庆馒头和嫁妆馒头,老人过寿时有寿桃馒头;每逢节日还有节日馒头,如五月端午有粽子馒头、八月十五有月圆馒头、正月十五有汤圆馒头……就连出殡人时亲戚朋友送来的礼都是一个个大馒头,关系最近的亲戚一家就要送五六十个这样的大馒头(每个馒头2。5斤重)。尤其是过春节时,一般的家庭也要蒸两大缸各式馒头!
家乡的馒头不仅花样很多,而且制作工艺非常讲究和科学。一般地方做馒头时要放碱面,这样蒸出来的馒头除了有一股碱面味道外,还有就是太硬,不虚,不香,不白,不亮。家乡做馒头时从不往面里加碱面或发酵粉,而是利用面粉自然发酵的原理。经过发酵、发面、揉面、切面、醒面、蒸面等工序,制作出来的馒头有一股面粉本身的清香味儿,那味儿让你久久不能忘记。
所谓的“发酵”用的不是市场上出售的发酵粉,而是我们家乡每家每户的面罐里都有的一块叫做“酵子”的面团,这是上一次蒸馒头时专门留下的。蒸馒头之前先把这块“酵子”在面盆里弄碎并加适量的水,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发酵,等里面的面冒出气泡即可。发好酵后再把所需蒸的面粉和发好的酵面混在一起适当的搅动几下进行下一步的发面。发面很关键,时间不能长也不能短,时间长了蒸出来的馒头是酸的,不好吃。时间短了蒸出来的馒头太实,也不好吃,所以时间必须掌握得恰到好处,有经验的主妇都能掌握好时间,只有掌握好了时间,蒸出来的馒头才会味香,色白,蓬松,有弹性,像烤出来的面包,我经常说家乡的馒头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最好吃面包!
面发好后就开始揉面,俗话说三分发七分揉,可见揉面的重要性。揉面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人手力的不断揉搓,使面团更加均匀,使面筋更加有力,使面团结构更加合理匀称,这样蒸出来的馒头弹性大口感好。面团在揉搓过程中就可以把它变成长条状,这样就可以根据需要用刀切出所需大小,或二两的或四两的或其它大小的,切好后还要根据需要把每一馒头团进一步揉搓,直到揉出所需形状的馒头样。馒头样做好后,还要把它们摆放到比较暖和的地方,上面用较厚的棉被盖住,这一过程叫做醒面,时间大约需要20分钟,等馒头样拿在手中有点轻飘感就可以上锅蒸了。最后这一步也同样重要,首先锅内的水不能用热水,因为生冷的馒头突然遇到热气,表面粘结,容易使馒头夹生。所以正确的方法应是在锅内加冷水,放入馒头后,再加热升温,可使馒头均匀受热,这样蒸出来的馒头不仅光滑明亮,而且松软可口。
几十年过去了,已经身在异地的我虽然吃了许多人间美味,也品尝了各个地方的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馒头,如杂粮馒头、甜心馒头、蔬菜馒头、肉丝馒头、豆沙馒头……但对家乡的馒头始终不能忘怀,时常带着家人回去尝尝,也有家乡的亲戚朋友来时给我捎一些,那种特别的清香味,久久不能而去……
“麦子熟了,麦子熟了……”
麦织鸟的声音又回荡在我的耳畔……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