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战友作家资柏成
我和资柏成是同属一个县的老乡,是同一年当的兵,是同在一个师,是同在一年上云南前线,又是同在一个兵站工作,他是我们兵友中的大哥,他最爱的就是学习,是写作,他在政治处当干事,生活环境和工作要求,正好符合他的需求和习惯。那时,我记得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写诗、写散文和写小小说。而且总是孜孜不倦,令人羡慕。
1979年底,我们一起在昆明市接新兵,他住在春城宾馆,我们到宾馆向兵站领导汇报接兵工作情况时,他也在场,汇报工作结束后,我来到他住的房间,我们所看到的桌子上,椅子上和床上都是书籍和诗稿,可以想到他对学习是如何的用工,是如何的投入,是如何地钻研,是如何的勤劳。其实,我那时候也喜欢学习,看书学习成了我业余时间的主要内容,只是没有他那股钻研的干劲而罢了。
资柏成为人和蔼可亲,见面就是笑逐颜开,他们夫妻是在部队结的婚,战友们为他们举行了既简朴又隆重的婚礼。资柏成身材魁梧而生性温雅,写诗多年未间断,却不事张扬,可谓深得儒礼之髓。他比我先转业。他有一位能干的贤妻良母的夫人当内助。所以给他在创作上有了充分的空间和时间。
资柏成当过农民,当过教师,而后又二度从军,他转业后到了地方分配在市武装部工作,那时武装部划归地方政府建制,后来没有过多久,又恢复军队建制,所以重新穿上军装,我们笑他军装还没有穿够,军花开二度。我们当兵是在东北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和龙县,后来调防江苏徐州市,再后来调到山东青岛,再后来调到云南红河州,所以说他是从东北边陲到东海之滨到西南边境再到自卫还击战场,其实也在说我自己。他的才运好,他的官运也不错,在部队一路升官,转业到地方也在一路升官,自然就成了领导,可以说是领导作家。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留下动人的诗歌。2009年和2010年,竟连出两本诗集,一本是中国文联出版社的《军旅情怀》,一本是珠海出版社的《生活的浪花》。我这次和战友相聚郴州,特向他索取大著数部,承蒙签名,以饱眼富。
书到我手,捧读之,读到的是火热青春的壮丽的交响乐,读到的是诗意生活的悠扬的小调,读到的是和谐社会的繁荣的情景,读到的是推人奋进的向前的号声。
他的诗,不是象牙塔牌的制造品,不是学院牌的打磨品。(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org.cn )
他的诗,是他心灵的美丽喷泉,是他生命的无华浮雕,是他向往的执着追求。
农民出身,军队的磨砺,使资柏成对农村和军旅生活充满了热爱,一本《军旅情怀》嵌进了他在军旅生活中的豪情、友情、乡情、亲情、爱情和鱼水情。
“沿着这条石板路/我仔细地追寻/风风雨雨十八年/酿成的一个成熟的梦/于是,我找回了童年/藏在鸟窝里的天真/牛背上的牧歌/滑落草里的笑声/连同那串串脚印/轻轻地放进绿色的挎包/叠成一个兵的浪漫/带进绿色的军营”
诗人就是这样告别了家乡,带着梦想与憧憬,走进了军营。
一次急行军,资柏成和他的战友连续奔跑了三天三夜,累得在雨中背靠背就睡着了。
“当我踏上这遥远的边境/到处都听到赞颂你的声音/多想见你一面呀/……我想象着你应该是这样/起码这样,才称得起真正的英雄/……此刻,站在你的坟前/我找到了一颗高洁的灵魂/还有那株普通的山茶树/那样鲜艳,那样火红。”(《寻战友》)表达了对曾经患难与共,而今阴阳相隔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激情燃烧的青年时代,作者在云南前线从军,对国家对人民充满了无比的爱,作者笔下的每一件事物,几乎都被赋予了这种激越的情愫。“一位矿工从桥上走过/他把小桥比做两双大手紧握/像似工农兄弟团结一心/共同装点伟大的祖国”(《小桥》)作者甚至把星星也这样诗化:“头上的繁星闪闪/多像人们期望的眼神/耳边微风阵阵/多像母亲殷切的叮咛”(《边防短篇》)。诗歌的最本质的作用在于抒情,资柏成的这些诗里无不流淌着诗人浓浓的情,每一个字,都浸润着“我”的本体。
诗人对美都有一种无法克制的爱,生活的本源在诗人的眼里都可以“诗化”。于是.诗人便又有了一本《生活的浪花》。
《生活的浪花》有咏物诗、有咏事诗、有讽寓诗、有山歌。多是小诗,朴实无华、淡雅而别致,就像野花、小草。有浓郁的泥香,有自然天成的色调,有率性而为的本真。让读者在平淡里品味微妙,在宁静里顿感震憾:
“为显示自己的娇艳,/喜欢抛头露面。/为博得人们的欣赏,/总爱挤眉弄眼。/没有绿色的衣裳,/却叫荷叶装点。/每当微风吹来,/便东倒西颠。”——《荷花》:周敦颐一篇《爱莲说》几成千古绝唱,荷花在人们的心中成了圣洁的代名词。而诗人却能看出鲜艳荷花的背后还藏着那么多的“猫腻”。怎不叫人惊叹,怎不会令人震憾?芽再如:
“昨夜春风入梦来,/菜花儿钻出篱笆。/今晨暖雨悄悄下,/浇开满街伞花。”——《梦》;好一个“满街伞花”,短短四句,就把一个江南的春天描绘得淋漓尽致。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地跟随着诗人的笔触,融人我们的想象,这就是审美的效应。好的诗能使读者和作者真正地融合。小诗不小,乃诗中之诗也。还有《照相机》:“直面社会万象/直现大千世界/是什么就是什么/能看见的从不隐瞒。《打弹弓》:儿子递给我一把弹弓/叫我打下天上的星星/爸,我要那颗最亮的/让它放在我的头顶/石子飞了,飞向空中/它带走了我儿时的梦。”
艾青说:“饭好吃、诗难写”,因为“诗是一切知识的菁华,它是整个科学面部的强烈表情。”?穴华兹华斯语?雪写诗大抵是一个出卖灵魂的勾当。走进诗,不但可以走进作者的生活,也可以捕猎出作者的灵魂。
“因为你那多情的一瞥/我就把心给了你/为了把心儿找回/我到处寻找你的足迹——《寻觅》”
“活脱脱一个为初恋失魂落魄的少年,莫非是诗人自我的写照?芽同时从零出发/唯有你最早到达/但你并不骄傲/继续迈着轻快的步伐/人啊,多么需要你这种精神/永葆青春年华。——《秒针》”
既是对秒针的赞美,也是对诗人的自励。
诗是对现实的诗意的阐释,是领悟人生的大境界。诗人的感悟和领会各不相同,而对读者的真诚则是相同的,诗人于沙说:“笑着写或哭着写才是诗人起码的真诚。”只有真诚如孩子,才能笑着或哭着写。一个连诗人都说假话的年代肯定是一个可悲的年代。于沙又说“让人看得懂是诗人起码的道德。”我认为,故弄玄虚让人看不懂的诗人首先是不真诚的,其次才是不道德的。资柏成的诗正如于沙老师在五岭诗歌论坛上所评价的,是中国人写给中国人看具有中国气派的诗。明白,易懂,形象。在当今诗坛一片混战中无疑是一股少有污染的清流,是强有力的本位性复归。
都说诗歌净化灵魂,谁来净化诗歌呢?芽感谢资柏成,他在行动着。
资柏成的诗是生活中的化身,是社会中的写照,是内心的感慨,是人们的精神寄托。那么他的小说创作是他另一方面追求,是他热爱生活的描述,这也是他转业地方工作后对社会和生活的新的探索。他写小说的手法,比写诗的手法更加重视突出人物的内涵和性情的描写。处处体会细嚼慢咽的、寻寻觅觅的感觉。年年有新作。
其实写小说是比较难的,因为小说是文学的一种样式,一般描写人物故事,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但亦有例外。它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价值本质是以时间为序列、以某一人物为主线的,非常详细地、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中各种角色的价值关系(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的产生、发展与消亡过程,非常细致地、综合地展示各种价值关系的相互作用。
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小说的容量较大,它可以细致地展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小说的优势是可以提供整体的,广阔的社会生活。简介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普遍的代表性。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时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简单地说,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资柏成对小说的布局、构思、人物的描写都把握的准确和细腻,为他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不仅仅是睹气》是资柏成2008年创作的小小说,故事讲述了一对夫妻因为势力而结婚。她和他是一对夫妻。她长得不是很漂亮,但的确能说得过去。她没有很大的本事,但的确有能力。她是某局机关里的一位股长,虽然不是什么大官,但的确有一定的权力,而且梦想拥有更大的权力。他不是很优秀,特别在官场上不是很优秀,只混了一个副处长,但为人夫、为人父却很优秀,他的确不很精明,但老实厚道、勤奋刻苦、心眼实。她与他结婚时,他的父亲还在位,是市里的一位主要领导,她深深地“爱”上了他,并且很快就结婚了。她希望他很有出息,最好能胜过他的爸爸。结婚后头几年,他进步的确很快。头一年,由一名普通工人,很快就转了干,两个月后又当了股长,不久又由股长直接升为科长。两年后,就当上了副处长。她也当上了某局的人事股长。那时,她特别开心,天天笑逐颜开。在单位上,她把一个股长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家里,她对他特别好,生活上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小心翼翼地尽到一个做妻子的责任。突然有一天,他的父亲退下来了,而他却再也没有进步,两年、三年、四年、五年还是在那个位置上,最后,单位上裁员,竟把他给裁了,让他下了岗。她对他,于是来了一个180°的大转弯。最终她失去了他。后悔莫及。这个故事现象在当今社会到处存在。是作者对社会生活的精彩描写,也是对那些丑陋现象的抨击。被多家文学媒介转载。
《路花》是资柏成2010年的长篇小说新作,故事讲述了大学生庄小雅,因为母亲遭遇车祸而辍学,并自愿当一名环卫清扫工,她一边扫街赚钱为母亲治病,一边寻找肇事司机。不料,其兄庄大牙又驾驶垃圾清运车与一奔驰小车相撞,驾驶小车的男人被烧成重伤,急需做植皮换肤手术,庄小雅与这名男子到底会发生一段寻人耐味的故事。这部小说是全国首部描述环卫工人的艰辛的人生困惑,于最近已经改编拍成电视剧,观众界时可以在全国电视上欣赏到资柏成的小说品味。
2010年10月24日,资柏成新作《城管局长》在郴州爱莲湖濂溪书院举行了作品讨论会。《城管局长》一书作为我国少有的一部写城管人的长篇新作,塑造了腾州市城管局局长徐凤山在担任城管局局长一职期间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通过这些故事,作者细腻地刻划了一个勇敢、正直、老实、正派、无私、无畏、爱民、为民的城管局长新形象,让人耳目一新。湖南省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理论与创作》杂志社主编、著名评论家夏义生认为,长篇小说《城管局长》从题材上填补了国内长篇小说的一个空白,它是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中的都市文学新文本。参会的省、市文艺界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小说写好了一个好官,一个复杂的部门,一个战斗的群体,主题积极向上;小说的长篇构架颇具匠心,一环扣一环,有较强的可读性。不足之处在于故事的矛盾冲突太平缓,与真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过于理想化。资柏成表示,《城管局长》是他担任城管领导多年的一部体验之作、思考之作,读完此书,读者能从中感受到城管人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同时,对于如何看待城管人也会有些新的思考。该书已经改编拍成电影了,近期将在全国上影。
资柏成(1954~)笔名资格、伯臣。湖南衡南人。中共党员。1986年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74年应征入伍,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1981年转业后历任共青团郴州地委科员、地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人武部干部科长,市人武部政委。1996年再次入伍,任北湖区委常委、区人武部上校政委,再次转业后任郴州市城管局(市政局)纪检组长、副局长、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局长、党组书记。7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在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理事、郴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享受教授待遇、正处级干部、部队上校政委转业。
30年多来,资柏成笔耕不辍,著有长篇小说《走出大山的女人》、《城管局长》、《路花》;诗集《军旅情怀》、《生活浪花》、《资柏成短诗选》;散文集《点滴集》、《说不尽的官场》等九部;还有小小说《偷看老婆洗澡的男人》等数十篇。目前,正是资柏成的黄金创作时期,我们期待资柏成能有更多更好的新作问世,给人们带来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