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性散文
2019-02-27 22:26 来源:散文网
篇一:年轻时应该去远方
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称得上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那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e-mail,告诉我他要利用这个假期,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的11个州的路线图。出发后的第三天,他从奥斯丁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的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延展得更长。
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的。我们闲谈起来,我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10美元。”就是怀揣着仅有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风餐露宿。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就了他。
我也想起我自己,在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苦。北大荒的“大烟炮儿”一刮,就先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青春的曲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象得那样美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而是为了多品尝一些人生的滋味,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
青春,就应该像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也要借着风力飘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这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窗;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面堵心的墙;你也才能够品味出,日子不再只是白日里没完没了的堵车,夜晚时没完没了的电视剧。
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只借给我,我就给它安装一百只浆,扬起五个或六个或七个布帆来……我将在绝早的晨光里张帆航行。中午,你正在池塘里洗澡的时候,我们将在一个陌生的国王的国土上了。”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别到愚蠢的市场去,而先去漂泊远航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漂泊,才会拥有这样充满泰戈尔童话般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篇二:忧与爱
爱,是人生旅途之上的一抹最亮丽的风景,因为爱,我们忘却了人生旅途的疲惫和忧伤;因为爱,我们淡漠了挫折带给我们那一次次的苦楚和顾虑;因为爱,我们的人生之路被点亮,我们每个人都携带着这份明媚的光,如同插上一双翅膀,让我们在人生的天际之中自由的翱翔。
爱是一种无限的力量,在心灵彼此的碰撞之中,释放出无穷的力量,而正是这种力量,推动着我们的历史,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生,不断顽强地向前。于是我们看到了真爱成就了中国现代文坛的两位臣匠——巴金与萧珊。巴金与萧珊的爱是真挚的,那一年,巴金四十岁,已步入中年;而那一年,萧珊只有二十七岁,岁月的年轮阻挡不了两颗彼此挚爱的心,他们交流情感,探讨文学。六十年代,在那段最疯狂的日子里,作为知识分子的巴金受到了不公的待遇,她默然忍受着痛苦与耻辱,却从未离他而去。“我一生只爱过这个女人。”巴金先生在他的访谈录中这样写道:“萧珊是我的生命,是我面对挫折与困顿不屈向前的动力。”多少年后,当他们的爱情如诗般被我们诵读时,我们读懂的不仅仅是一段段编制成画的感情,更感受到了一股浓郁的真爱,这份爱照亮了巴金与萧珊的人生之路。爱,给了他们希望,让他们抛却烦恼和忧伤,让他们鼓足勇气,面对世间一切的艰难险阻。
爱的世界从来都充满了幸福、欢笑与希望。千百年来,我们的先人畅想的大同世界无不将爱充盈于理想的政治体系当中。没有真爱的世界,没有同情与怜悯,我们的历史将停滞不前,我们的人生将渺无希望。我们不会忘记那段灰暗的岁月,七十多年前的波兰,七十多年前的奥斯维辛,种族主义泯灭了真爱的火种,没有亲情,更没有友情与爱情,人们生活在每天逃避死亡的痛苦之中,纳粹的冷血、盖世太保的枪声将人们最淳朴的感情淹没。伊娃·施克劳斯是当时集中营里的幸存着,他的父亲在集中营中被纳粹无情地杀害,高考满分作文在奥斯维辛的每一天,她的心中都充满了仇恨,战后的二十年,每一天她几乎都活在死亡与怨恨的阴影之中。正是在这时,他的继父给予了她全部的父爱。每一天,他都要陪她聊天,每一次她被噩梦惊醒的时候,他总会出现在她身旁轻抚着她的头,让她埋在自己的胸口哭泣,他想用这份爱去填补伊娃那已不可挽回的缺憾。终于,伊娃勇敢地走出了生命的阴霾,继父的爱让她重新找回了人生的轨迹。(散文网 www. sanwen.org.cn)
真爱,如同冰冷的寒谷中一圈温暖的篝火,在严寒之中总能给人一丝温存。先哲们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去寻找,去追寻。”追寻爱,寻找并付出真爱,是人生的真谛。爱你的人给予了你力量,减轻了你的忧伤;你给予了所爱的人以无限的希望,这就是真爱。
篇三:寂寞中的坚持
很是敬佩集藏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舍弃种种世俗的享乐,牺牲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耗费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殚精竭力,心无旁骛,在他人不务正业的讥议和冷嘲热讽中默默坚守,以宗教徒般的虔诚和执著,探幽寻微,搜罗觅求,沙里淘金,集腋成裘,将一件件别人眼中的俗物罗致到自己门下,将爱好演绎成事业,将平凡演绎成美丽。
成功路由寂寞铺成。成功不是懒汉身上的虱子,一伸手便可以摸到;成功是悬崖峭壁上的灵芝,只有不畏艰辛的勇者才能采撷到。除非你绝顶聪明,鸿运当头,否则想要出类拔萃,必须比别人多想一点,多做一点,多准备一些,多迈出一步,多坚持一阵;流更多的汗,吃更多折苦,品尝更多的寂寞。
成功是漫长的马拉松之旅而不是短短十几秒的百米冲刺,有太多的艰辛和太多的理由可以放弃,有太多的诱惑可以稀释激情,冲淡理想。做琐碎小事的耐心以及竞成大事的信心,是成功者的必备品质。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三更灯火五更鸣,咬定青山不放松,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到事业上,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灯红洒绿,物欲横流中坚守信念,不浮躁,不迷失。平淡而不平庸,平凡而能平静,在离群索居,无伴独处中思索,追求、创造,高瞻远瞩,洞幽烛微。因为他们明白,当热闹的爆竹响过之后,留下的只有满地纸屑。
成功来自坚持,执著创造奇迹。成功者不是不懂得享受生活,他们只是不愿让世俗的安逸迟滞前进的脚步,他们只是不愿在迎来送往,闲聊宴饮中看着青春和激情如燃着的香烟般被慢慢烧成灰烬。于是他们背起寂寞的行囊,在心中那轮明月的照下悄然远行,一直走到别人看不见的远方。他们用孤独的背影昭示:什么才是真正的潇洒走一回。
能忙人之所闲,才能有人之所无。
篇四:独处是一种淡淡的美
独处,往往会被人们视为孤独内向,其实不然,独处它本身也是一种美。它不同于孤独寂寞,忧郁哀怨,它是一种轻松,一种淡淡的,静静的美。
独处时,可以什么都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可以回忆过去,憧憬未来;可以品读一本书;或躺在床上,闭上眼睛,置身自己的世界里:一杯淡淡的茶,任舒缓轻柔、晶莹剔透的旋律漫过心田,不添加任何的感觉色彩,没有任何伪装的成份,将心情放飞,做一回纯真。本质的自己,然后甜甜一笑……
在心静如水的日子一个人带着数码相机去观日出,看落叶,随着”mp3”优雅的音乐步入溪边草坪,尽情地听一曲美丽,让涓涓溪水和着灿烂的音符静静的流淌……享受着这惬意美妙的时刻,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流连忘返的呢?
月朗星稀的夜晚,缕缕银丝透过窗棂牵动着你的目光,诱惑着你蠢蠢欲动,使你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此时,不如起来走出屋外,仰望朗朗苍穹,玉兔当空,皓月千里,丝丝夜风拂着面颊。徜徉在皎洁的月光下,享受着这无限的良辰美景,面对宇宙的广漠深邃,月夜的空旷静谧。无不使人联想到一位远方的朋友在此时,是否入睡,;是否也在享受这如水的月光呢?……
好多人一直在寻找世外桃圆。我呢,也正用我的热情;我的细腻;我的单纯;我的幻想,去接收它,欣赏它,描绘它……享受着这份宁静。
真正的独处是一种境界,不是身外无人,而是即使身处闹市之中也能得到一份恬静的心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因为,独处本身就是一种淡淡的美。
篇五:天平和七弦琴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私感情有关。
认知事物当然必得有严格的理智,不能纵容自己的感情和好恶。如果仅仅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下结论,大多数情况下会得出错误的判断,正如《韩非子》里那个宋国的富人,他的儿子与老人说的是相同的话,而他听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当然是没有道理的。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妻子私他,姬妄畏他,而客有求于他,都说他美于城北徐公。邹忌最后排除了感情因素的干扰,悟出了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常困于所溺。”因为有所溺,有好恶,感情上有亲疏远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便易于被迷失双眼。这时惟有理性的火光才能照亮黑暗混浊的末知世界,人类要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去,健全的理性才是可靠的阶梯,布鲁诺被烧死在鲜花广场时,欢呼的人群又何尝不以为自己才是真理的掌握者呢?但是布鲁诺相信理性这个"内心的教师",他要让"所向披靡的论据万箭齐发",射穿习惯和感情上依赖的迷雾,把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引人正轨。
理性固然在认识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们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
康德仰望星空的时候,他的内心泛起的是崇高的感情,正是靠了这亲近永恒、亲近真理的感情,他才能在认知彼岸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没有感情的存在,人类生活会陷人刻板和抽象,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分辨对和错,也要知道美和丑啊,没有了情感,艺术如何存在呢?只剩下了冷冰冰的法律条文,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切熟悉的温情都离我们远去,我们能说我们认识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吗?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呢?即使是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是看重情感在认知中的作用的,有人向他提出一个设想时,他并不判断正误,只说:"啊,真丑!"他不愿意在丑的事情上花费时间,在他眼中,即使是物理学中丑也不能立足。
因此我们认知事物时,既要有冷眼,又需要热心,虽不能任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去判断,又不可仅仅是可怜的"数字化生存"。在理智和情感、天平和七弦琴的引导下,我们才能“诗意地栖居”。
篇六:莫把浮云遮慧眼
人生活在世上,是在无数的感情里度过。有人说一个人的生命是从笑声中开始又是在哭声中结束,这一哭一笑,莫不包含着浓浓的人情,沁透了感情的一生,使生命有了支柱,目标,希望;使生命真正饱满,使人性有了耀眼的光华。
人们重感情,人类也许永远也无法理解在一头饥饿的雄师面前,它的孩子与猎物没有区别的那种无情兽性。然而深深浅浅的感情编织的云却又常常成为一种遮蔽,让人们原本智慧的眼眸无法看到青天。
司马迁说:"人情莫不念父母,顾妻子,人在很多时候都会自然而让的因情感的砝码将公正的天平偏向更在意而关心的人,就像俗话所说的"胳膊肘哪能往外拐。'于是古代有了智子疑邻的寓言,而今人也仍在走着着条老路,甚至走的很偏很远。
人们所犯的错误小到考试作弊,大到杀人放火,有的只是一时的情不自禁,美好的情感却成了道家所说的情劫。
有很多人认识到这一点,于是情似乎又变的可恶了,"杀熟'在很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领域冒了出来。一样的顾客,陌生人就可以得到全面周到的服务,而熟人却被放到一边儿;有次品卖不出去,就联系熟人单位做职工福利。反而是亲不见怪,熟人自然能得到体谅,熟悉的人爱着面子不好说,只管让他们自咽苦水。感情有一次左右了人的太度,甚至还成了一种利用的工具。
我们景仰包公,只不过是因为他不畏强权,更因为他大义灭亲,杀了自己的亲侄儿。
而事实上,每一个人在感情占了上风的时候,只要能在有一刻的冷静,就能摆脱感情的纠葛,无论是偏向亲近的人还是故意"杀熟',到不再会成为人心中对错的评判。
人是有感情的,但更是有理智的。当我们注视感情时切记:莫把情云遮慧眼。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