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
2019-02-27 22:26 来源:散文网
收麦后的一天,我看见爷在院子里收拾粽叶就好奇的问:“爷,现在弄这干啥?”爷说:“端午节要到了。”听爷这样说,我的心就不再平静,盼着吃爷包的粽子。于是跟着爷跑前跑后,看爷做包粽子的准备工作,不时给爷当个助手做点事,心里美滋滋的。
爷用清水泡好又大又白的糯米和又大又红的甜枣。把稻草杆、粽子叶放在热水里煮,让稻草杆更加柔韧,让粽子叶更加柔软。煮好后,在锅沿上搭一木板做案,按粽子大小将粽叶一片压一片的摆齐,一组一组的移到馍篦子上交叉着摆放。然后把米、枣、稻草杆、放粽子的笼一一放在合适的位置。我也没闲,及时搬来个小椅子给爷,爷笑着接过坐上就包开了。我也给自己搬来个小椅椅坐在旁边看着。
爷动作熟练,先从馍篦子上取来一组叶,左手中指和食指夹住叶尾,右手抓住叶的前端,按长短比例手腕一转将粽叶折成漏斗状。一手握住,一手取来一颗红枣放在漏斗底。接着放进米,放进二三个枣;再放些米,再放进一二个枣;据情况再放些米进去就到了漏斗边缘。随即用多出漏斗的那部分叶子折过去盖住漏斗口并趁势在粽子身上缠来缠去,最后就严丝合缝的成了一个方正的三梭锥形状。一手拿着,一手抽出一根长短早已剪好的稻草杆,嘴噙一头,手捏一头,很有规律的在粽子上面娴熟的缠上几圈,终了以一个活头打结,一个硕大丰满的粽子就被紧紧的捆好,结结实实的,远远的扔进笼里也不会散开。爷动作娴熟的包着粽子,脸上露着笑容,像一幅优美的岁月生活画深印在我的脑海。(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或是粽叶用完了,或是红枣用完了,或是糯米用完了,爷才停止包。天快黑了。我跟着爷提着粽子笼来到厨房,眼看着爷在大铁锅底放进一个铁丝编成的小篦,再有规律的摆完一笼的粽子,上放一块木板,板上压块青石。倒进清水,稍过粽子面为宜。盖上锅盖,抱回早已准备好的木柴,先大火烧开后小火慢煮。我蹲在旁边看着,爷不时往灶膛里添柴,火苗映照爷的脸闪动着慈祥的红光。闻着从锅盖缝冒出来的粽香,让人舍不得离不开半步,生怕刚一走开就熟了似的。煮粽子是需要时间的,爷爷看着我说:“不能急,慢慢煮才出好味,明早就可以吃了。”
我念记着粽子,第二天很早就起来要去找爷,妈妈硬拉住我的手给我洗了脸,在我的额头点上一个红色俏斑,把用丝线做成的香包挂在我的胸前。那时,我只觉得香包好看,闻着也香,于是很乐意的带上,跟着爷来回跑。爷正烧着粽子锅,一脸的慈祥,一脸的笑容,高兴的看着我带的香包、额头上点的俏斑。爷知道我的心事,烧好了锅,就引着我来到屋里,取来雄黄,用手蘸着涂在我的耳朵处。直到长大后,我才懂得端午节为什么要给小孩带香包抹雄黄。原来,五月俗称毒月,气候炎热,蝇虫飞动,毒气上升,疫病萌发。抹雄黄,戴香包,药物之味经口鼻吸入,使经脉大通,祛邪扶正强身。同时,挥发的香味,杀除病菌,消除汗臭,清爽神志,驱邪驱瘟解毒,蛇虫闻之远遁,是保命吉祥的象征。按照往年习惯,我知道下来爷就要从锅里取粽子了。果然,爷又来到厨房,我紧跟着。爷揭开锅,把粽子拿出来给我拨到碗里,那粽子象玉块一样,宝石般的红枣与糯米粘融在一起,白里泛着艳美的油红和油黄,粽香缭绕着直钻人的鼻孔,吃上一口,软软的、滑滑的、糯糯的,嘴里全是香甜和甜香。爷端午节包,过年也包,春节出门,有时就带着粽子当作礼品走亲串户,亲戚朋友吃了都说美,还问:“你爷包的粽子怎么这样好吃?”我笑而不答,心里为爷骄傲自豪。后来爸也跟着爷学,与爷包的粽子是一个味。
改革开放允许人们做生意时,村上本姓人家在街上开饭店卖小吃。每天早上卖着粽子,三四百个不到早上10点就销售一空,稍来迟会就没啦。我长大后在外工作,平时回家要返单位的那天早上,爸妈知道我爱吃粽子常到街上买些回来。在爸妈的劝说中,我一次吃个肚子饱,觉得其香与爷、与爸包的是一个样。我也常想故乡的粽子为什么这样香?这可能就是一方水土一方情,一方水土一方味的具体体现吧。故乡的粽子,糯米是家乡灞河滩出产的一种农作物,生长周期长,受土时间长,淀粉足油气旺。粽叶是灞河滩羽园里长的叶子,又长又宽又厚又油。粽子绳自然是灞河滩生长的稻草杆,绵绵藏韧。淘米、淘枣、煮粽叶、煮稻草杆、煮粽子的水都是灞河滩的地下水。煮粽子的火是灞河滩生长的杨树根,或灞河滩庄稼地里长的枝叶枝杆。我想,若离开了这方水土,可能就没有这个味了!
我一生混在他乡,失去了学包故乡粽子的机会。有时看到街上的粽子,就想起故乡的味道,过去就买上几个吧。可走近滩子看着,总觉得没有故乡的大气饱满光泽,折开吃总觉得不是心里念想的那个味。尤其是那个腰带带,用的是包装绳,用的是棉线线,宽衣解带时就没有故乡稻草杆那样一种亲切感。家乡的粽子体大、型满、量饱、味香,有家的感觉,有爱的感觉,留给人的不仅仅是独特的味道,还有飘着炊烟的乡土和剪不断的乡情。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