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散文 > 记事散文 >

腊八粥的文章

2018-12-30 17:11 来源:散文网

    
  篇一:腊八粥飘香

  人出生后靠母乳喂养,但断乳后的第一种食物肯定是粥;在人的一生中,也不可能顿顿吃饭,因为喝粥有助于消化。清代大诗人袁枚曾这样描述过粥的熬制:“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由此可见,水米融洽、柔腻如一是粥的特点。
  尽管我已届花甲之年,可是我总难忘外婆熬制的粥,那是我从小到大吃惯了的粥,又香又稠,没法形容。外婆煮粥的功夫是一流的,那诀窍就是一个“熬”字,米要浸透,水要到位,煮沸以后,文火来煨,外婆是深得其神韵。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粮食要定量凭证供应,家里的三顿总是两粥一饭,节省着吃,我们兄妹是喝着粥长大的。冬天,外婆把一锅粥煮得“咕嘟咕嘟”翻滚,那香气和着热气在厨房里弥漫,一碗粥喝下去,从喉咙暖到胃里,继而全身都觉得热烘烘的;夏天,外婆会提早一点熬粥,再在粥里放几颗红枣,煮透后分盛到一只只碗里,放在桌上用饭罩罩好,凉到吃的时候,那感觉真没法表述,吃着舒畅,闻着喷香。外婆当然也不会忘记夏至粥、腊八粥,每逢节令总是精心准备,用心熬制,除了我们自己享用以外,还忘不了为邻居们送上一碗。今天想来,外婆熬粥不仅仅是技术好,更主要的是她在操作中融入了无微不至的慈爱。
  最难忘的是在遭受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外婆怕我晚上做功课熬夜,常在热水瓶里放一把米,然后灌入沸水,盖紧瓶塞,叫我在临睡前倒出来喝了充饥。说实话,那种粥里的米是被沸水硬泡开来的,远没有外婆熬的粥好闻好吃,但是直到今天我仍然感恩不尽,对于当年才十五、六岁的我来说,这是一种多么必须的营养补充啊!
  岁月悠悠时光流,在食品供应充沛的今天,粮食早已取消了定量供应,粥已经从主食中逐步淡出,只是偶尔地被用作早餐的调剂,间或成为病人康复期间的流质。在超市的货架上,很早就出现了各种品牌的易拉罐包装的八宝粥,不过它已经失去了粥的概念,只是一种适应工作节奏的快餐罢了。人们开始怀念以前经常吃的粥了,当然不是简单将就的饭泡粥,而是文火慢工的腻粥,我老妻常常应女儿和外孙的要求,隔三岔四地熬上一锅白米粥或是八宝粥,让他们解馋,看着他们吃得开心,老妻会倍感欣慰。我自然也当仁不让,总要比平日多吃半碗,因为我也挡不住那种又香又稠的诱惑。人就是这样的奇怪,在经常喝粥的时候渴望吃一碗白米饭,在可以顿顿吃饭的时候,又对粥产生了莫名的向往。
  其实,粥代表着一种文化,在物质生活相对贫乏的年代,喝粥是一种节俭持家,细水长流的无奈选择,明代张方贤有一首《煮粥诗》:“煮饭何如煮粥强,好同儿女细商量。一升可作三升用,两日堪为六日粮。有客只须添水火,无钱不必做羹汤。莫嫌淡泊少滋味,淡泊之中滋味长。”可见粥在社会的形态中含有大众性和普遍性。过去的百姓把它作为度日的基本食物,今天的人们更看重它的养生和保健作用。
  厨房内又飘来浓郁的粥香,那是老妻在为孩子们熬制晚饭吃的腊八粥,她早就准备好了红枣、赤豆、薏米、莲心、核桃肉等,选用的新米也提前浸透,正在用文火慢熬。在这充满温馨和诱惑的粥香中,我不禁想起了外婆那难忘的慈容。
  
  篇二:“腊八节”的“腊八粥”

  腊八是指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的第八天,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即是腊八节;腊八节在中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我对喝腊八粥的记忆,还是来自于我的母亲,从小家里的孩子多,生活较当时的其他家庭来说都还要困难一些,母亲是四川人,具有典型的四川女人特质,既能吃苦又特别能干,无论家里再艰难,每当过节的时候,妈妈都能千方百计的让我们这些孩子吃饱、吃好、穿暖、穿新。我记忆里的腊八节,就是显示妈妈那出众的烹调手艺的节日,在腊八节这天,妈妈总能端出有八种东西的粥来给我们尝尝,这八种东西不是最好的,但妈妈却能想办法把它做得香香的,我记着小时候喝腊八粥时,总觉得里面有一种绵绵的还很甜的东西,很好吃,妈妈说,那是土豆熬成泥了后,活着其他东西吃就是那感觉(有时家里实在拿不出什么的时候妈妈就是熬这种土豆泥再加点糖来给我们当饭吃,至今我仍然很爱吃土豆泥,但只有西餐厅和个别的地方有卖,里面缺少了“妈妈”的味道),那时的日子虽然很艰难,却很温馨、快乐。(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转眼我们已人到中年,对比过去的日子,方能理解现在的人所说的“每一天都是过节”的含义。以前的我们,物质资料匮乏,精神极易满足,因为只有在过节的时候才能吃好的、穿新的,所以天天盼望着过节;而现在的人,不缺物质,有钱就可以天天穿新衣,吃“局子”,节日的气氛要少了许多。我还模糊记得这样的细节,每年的春节前,妈妈都会想尽办法给几个孩子每人买一样新的东西,从铅笔盒、书包到新衣服不等,由于孩子多,每人一样年年轮换,这样我们就会都有轮到买大和买小的机会。但一次过节时哥哥在院子里玩时,被一个同伴嘲笑说身上的衣服很旧,家里是穷鬼,哥哥很生气,和那个孩子打了一架,妈妈知道了这件事后,哭了一场。从那次起,每当过年,我们家里的每个孩子都穿上了“新衣服”,而且妈妈还有意让哥哥们穿着新衣服在院子里转着玩,看到哥哥们回来时那兴奋的表情,妈妈也笑了,其实只有我们自己知道,那些所谓的新衣服都不是花钱买来的,是妈妈用以前穿过的衣服把里外换了个面,再加上超强的缝纫手艺,使哥哥们穿上的衣服看起来就好像新的一样。这就是四川女人倔强的个性,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伟大而平凡的女性。
  另一次是我过“六·一儿童节”,学校选拔了我要参加合唱一团一,对一个孩子来说那是极其荣耀的一件事,但头疼的是学校要求我们要穿连衣裙,我没有这样的裙子,姐姐给我到处去借也没有借上,到了临演出的前一天,我还是没有新裙子穿,急的我在妈妈的摊位那里大哭起来(妈妈那时为贴补家用在外面摆摊),非要让妈妈去给我找一件连衣裙出来才肯罢休。妈妈只好回家把姐姐的一件那时很流行的“花的确良“衬衣剪开了,找到院子里有缝纫机的一家邻居,给我做了一件连衣裙出来,那件裙子非常漂亮,粉粉的衬底上面有些白色小碎花,妈妈又另外找了块布给我镶上了两个白色的泡泡袖,我穿着这件裙子在学校真是长足了面子,同学们都问我裙子是哪里买的,我骄傲地说:不告诉妈你们!妈的手艺远远超出了那些孩子从外面买来的连衣裙。后来我也为这次漂亮付出了代价,妈妈说我太任性,打青了我的屁一股。
  2011年的腊八节即将到来的时候,我又想起了小时候那些让人回味的节日,今年的腊八节我也想学着做一次腊八粥,重温一下”妈妈的味道“。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把时间花在心灵上

    把时间花在心灵上

    朋友带我去看一位收藏家的收藏,据说他收藏的都是顶级的东西,随便拿一件来都是价逾千万。 我们穿过一条条的巷子,来到一家不起眼的公寓前面,我心中正自纳闷,顶级的古董怎么会收藏在这种地方...

    2021-02-19

  • 风中跌倒不为风

    风中跌倒不为风

    路过乡间一座三合院,看见一个孩子正在放声大哭,妈妈心疼地在旁边安慰。 妈妈一手慈爱地搂着孩子,一手用力地拍打地板,对孩子说: 哎呀!都是这个土脚不平,害宝贝仔仆倒,妈妈替你拍土脚,哎...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