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湖的文章
2019-01-03 10:52 来源:散文网
篇一:东湖冬泳
今晨去东湖冬泳,冬泳后在淋浴间洗澡时与泳友赵洪全谈起我们曾于30年前就在游泳池关闭后一起去自然水域游泳的情景。
我和赵洪全都在铁路工作,我们谈起我们都熟悉的两位女同事,她们英年早逝,因病过早的离开了人世。她们在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起早贪黑,积极肯干,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就与我们永远告别了,今晨谈起此事,不由得令我很心酸。
1986年,我和她俩一起在女儿河党校返回锦州的火车上,一位老太太当着她俩的面说我是大福之人,她俩还特别羡慕我呢。万万没有想到,没有过去几年她俩竟早早的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我感慨,人生之路不必太长,如果在痛苦中生存,真的不如早些到达终点。当然,我即便能活到120岁,那也是短暂的人生路。倘若健康快乐幸福,就是活到130岁也不算长。
我以为,人生之路不必太直,有上下坡,有曲折处,有坎坷时,那都是正常的,不可能一帆风顺,随心所愿,必须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我觉得,人生之路不必太宽,就是有广场那么宽,走过一年也是一年,道路的宽与窄不影响走路的长短和时间。只要眼界放宽,心胸放宽足矣。
我希望,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能更长远些,千万不要因为外界的干扰或别人的脸色而郁闷烦恼,走自己的路,快乐着自己的快乐!
篇二:东湖观荷
自从少纯跟我提及中山大学(海珠区)东湖的荷花之后,我心中一只念念不忘地想去一睹盛荷的风彩。荷花,在周敦颐笔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玉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花中君子,总能勾起我对故乡白荷的回忆。
那是在白石路东南方的几个池子里,每到盛夏初秋之际,池里撑满了把把高高低低、青青翠翠的叶伞。在碧绿的叶伞中间,零零散散、疏疏点点地露出白荷一斑,就像隐在山中的禅寺,居于幽篁的雅人,伴随几缕轻烟袅袅,扑来阵阵清香淡淡,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我常在日落时分,骑十五分钟单车来到白石观荷,只愿一睹她的容颜。
现在身在广州,已经很少有机会可以闲坐湖畔,静观芰荷了。忽然忆起几年前,我和朋友在中山大学小聚,那时却是秋风煞起,湖中仅剩几支残荷了,朋友和我面面相觑,无不遗憾。思忖着中大东湖观荷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我何不来个近水楼台先得月(时住江南东),不负一夏芰荷风?拿定主意,便于一早出发,坐地铁、到鹭江、入东门,东湖便在左前方了。
只见湖面堆满了密密连连的荷叶,明的、暗的,高的、矮的,深的、浅的,连成一片碧绿起伏,漫天卷地的绿波,直逼得湛蓝的天空失色,直逼得泛光的白云退怯。在少叶的湖沿,水面仿佛用一张天淡云轻的图画作为背景,继而绘上树的、荷叶的倒影,还有湖中水草的柔软舞姿,引得小鱼儿到处活蹦乱窜。蜻蜓却早就在小荷的尖角上亭亭玉立,炫耀自己鲜红的绸衣来和池花媲美。
荷花——朱自清说的“刚出浴的美人”,却早已如吉日的新娘,脸上泛起了红晕。她的颜色明亮皎洁,清纯淡雅,莫不是来自夜里的明珠,碧空的皎月,或是初升的太阳?她的身姿,初是纤纤弱弱的烛火,然后是丰一腴饱满的旗袍女,最后如千手观音般伸展开来。于是花香夹一着叶香,一同在风中拂面而来,让人满腹生香,全身清爽。
风过之时,已熟的花一瓣便三三两两地落下了,只剩下浅青色的小莲蓬在枝上崭露头角。稍大的莲蓬,颜色也越变越浓,仿佛是夏日烈焰的吸收和沉淀,到最后,竟如烧焦的炮口,几十个发弹口一齐瞄准了遁逃的太阳。
若非亲身经历,我根本无法想象,单是成片的荷叶便能构成湖中的胜景,现在竟还有多姿多样的荷花,还有老少成群的莲蓬,都被一起安插到湖中,让人不得不赞叹自然的慧心巧手,精插细放。
我在岸上目不转睛地欣赏这一池盛放的美丽,不知不觉就沉醉了。我似乎已经化作一只小鸟,掠过清寒的广寒宫(中大单身女博士的集居地),从岸边的树上俯冲而下,便穿入密密连连的荷叶丛中。哪怕我的飞行技术不高,我也不怕失足摔下,因为温柔的荷叶早已为我铺好了一张舒适的大床。我要把我的脸贴在荷花一瓣上,我要亲自闻闻花一蕊的清香,我要站在莲蓬上放声高唱,我要和蜻蜓比荷韵情长。然后,我会疏忽一声,消失在茫茫的荷波之上。
幻想已久,我觉得这还不够。我要和荷池一起接受风雨的洗礼,看得花儿都谢了,再留得残荷听雨声。雨过之后,再坐一只小船儿,撑一支长篙,采莲泛歌,溪头卧剥莲蓬。对了,不免还要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但是,这些都只存留在衣袖的一径清香里,相信和今晚的月色搅拌,定能氤氲一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梦!
篇三:秀美东湖
绍兴便是绍兴,一个在水上飘摇的城市。
古越绍兴,山青水秀,历史悠久,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绍兴东湖则是古城绍兴景色*最为奇特的一处游览胜地,具有极其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它以洞深、岩奇、湖洞相连,“虽出人工,宛自天开”,为其特色*,被誉为稽山镜水之缩影,兼具西子湖头之秀丽,并享有“天下第一山水大盆景”之美称。它与杭州西湖、嘉兴南湖并称为浙江的三大名湖。东湖是必去的,因为来绍兴如没去东湖就等于没来绍兴。
要说杭州西湖是秀气,那么绍兴的东湖当属灵气。东湖位于绍兴城东箬篑山麓,湖长里许,紧傍山壁,因地处城东,取名“东湖”。它原为一座竹木繁茂的青石山,两千多年前,秦始皇东巡至会稽,于此供刍草,故名箬山,俗称门山。由于自汉代起,民工相继至此凿山取石,经千年鬼斧神凿,山渐空,水贯通,遂成悬崖峭壁,奇潭深渊,宛如天开。清末会稽名士、陶渊明的第45代孙陶浚宣看到这里风景绮丽,便仿桃源意境营建园林,筑堤为界,堤外是贯通浙东的古运河,堤内成湖,铺桥设亭,湖洞相连,亭榭错落,别具匠心。又经过数代百余年的装扮,终使东湖宛如个巧夺天工的山、水、石、洞、桥、堤、舟楫、花木、亭台楼阁俱全,融秀、险、雄、奇于一体的江南园林。今日东湖以其秀美的湖光山色*和突兀石景而闻名,使人玩味无穷,流连忘返。堤上遍植桃柳,山间满栽青松,岩、洞、潭水经过巧妙组合,成为一处精美的山水园林,被誉为“稽山镜水之缩影”,四季风景如画。置身其中,有入仙境的感觉。
“勿谓湖小,天在其中”。东湖虽然没有鉴湖的大气,水也没有柯岩的清澈,却格外别致,宛如一使人玩味无穷的水石盆景佳作。东湖水色*深黛、清凉幽静,亭台水榭,湖水回环,有石桥9座,横卧其间,将湖分成三片,其间一条长堤宛如玉带,将东湖紧紧环绕。湖中崖壁蹉砣,突兀峥嵘,有的对峙如门,有的倒悬若堕,有的深曲如洞,逶迤数百米,合抱一湖,巧夺天工之奇观,其风格独特,使人陶醉。湖岸杨柳拍岸,莺啼燕舞,若不是那一叶叶绍兴独有的乌篷船,准确无误的穿行于脚下窄小的桥洞,还以为自己置身于扬州的首席湖畔呐!(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到东湖,是要乘坐乌蓬船的。东湖的乌篷船最多最密。它小一巧一玲一珑,形状如梭。因其蔑篷被涂成黑色*而得名。更奇的是那船工,他坐在船尾,两手摇着一侧的桨,两脚却能同时推动着另一侧桨。手足并用,一屈一伸,灵活自如。船工大多是中老年的男子,他们赤着双脚,蹬船间一派悠然自得。他们绝对是绍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还有鸬鹚。整整一船的鸬鹚呀,真是从未见过。一时来了兴趣,便叫船工给我试试,结果只换来船的止步不前和原地打旋。
“剪取鉴湖一曲水,缩成瀛海三山图。”坐乌篷游东湖,别具一番情致。船过一座石桥,便进入一个开口的湖区。只见悬崖峭壁,宛如天开,奇潭深渊,与山相连,湖洞相连,亭榭错落,恰似进入一座水石大盆景之中。这里,湖中有山,山中藏洞。千仞青岩,一泓碧波,山水相融,洞窍盘错,凿自人工,天然趣成。坐乌篷船缓缓游过,荷叶田田,桃树夹堤,亭台相望,浪摇灯影,清风徐来,绿柳参差披拂,真如西湖水光潋滟之美,泛舟其中,几疑仙境。入洞则深谷幽潭,壁立千仞,仰之如坐井观天。出来堤洞狭小,恰恰容一舟而过,真“如临深渊”。
陶公洞处于四周峭壁之中,景色*奇绝,最富情趣,小船划入,就如入画中。听船工说,这里因为石质坚一硬优良,是绍兴著名的青石板的产地,就是因为从汉代以来的一千多年的开凿,山的腹中被掏空,形成一个四面峭壁的深谷幽一洞。为了生活而开采的先民们,竟能把这山中千万吨的青石搬走,这真让人惊叹。此洞如一个井,洞的顶部有一个口,光线从上边直射而下,听着沿壁水滴的声音,坐在小船上的我,大有“井底之蛙”的感觉。
东湖四处皆境。陶公洞附近有听湫亭,在这里弃舟登崖,拾级而上,直达山巅,可一览江南水乡田园风光。从山巅下来,又可重新荡舟湖中,穿霞川桥,经饮渌亭,仙桃洞就展现在眼前。仙桃洞有一门形石梁,下通舟楫,旁有对联:“洞五百尺不见底,桃三千年一开花。”碧潭岩影,空谷传声,景色*奇绝,饶有情趣。湖边有小稽轩、香积亭、扬帆舫、稷寿楼等楼阁亭榭,错落点缀;秦桥、霞川桥、万柳桥等各式古桥横跨湖面,水光岚影,景色*奇丽。座座石桥都没有栏杆,只几块青石板搭成。仙桃洞西面是桂岭,傍岩临湖,好象一座小岛。由此向西,沿着崖壁下的纤道漫步,一面是碧绿的湖水,一面是千仞陡壁。至对面垂柳湖堤,左顾右盼,山光水色*重又映入眼帘,正道是“此是山-阴-*道上,如犹西子湖头。”
湖西有“陶社”,为纪念辛亥革命烈士陶成章所建,陈列陶成章生平事迹。近代孙中山、一毛一|泽|东、刘少奇、鲁迅、郭沫若等名人均留遗踪。东湖秀丽旖旎的湖光山色*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堪称浙东著名的山水风景胜地。湖的中间还搭建了一座台子,上面写着“社戏”。
大部队已踪影不见,只偶然瞅见一、两游友水珠一样散落在湖边、舟上。我在岸边席地而坐,不远处的长椅上坐着一个垂暮的老人,面对着无限湖光,交夹一着双手,一动不动,好像在夕陽里凝结了一样。他是公园外的农家伯?还是驾累了船小憩的船工?但他一定不是来去匆匆的游客。他的眼里没有游离,没有猎奇,只有守望,永恒的守望。我忽然羡慕起他来:山水的韵致又岂是浮躁的过客所能体会?
篇四:东湖旧事
我家前面不远有一个很大的湖,相传叫作东湖。那里可是我童趣当中不可磨灭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稀还记得那时的玩伴是叫做小东的,在我眼里他可是个能人,他总是能琢磨出新奇好玩的事情来,所以我几乎天天跟他在一起玩,而我们去得最多的地方那就是东湖。
记得夏日的一天小东来找我玩说:“走啊,到东湖玩去啊!”“好啊,玩什么!”“捉蜻蜓,那儿的蜻蜓特别带劲!”“是吗,什么样的?”“到了那儿你就知道了。”“走!”“走!”一路无话,眨眼功夫就到了东湖。东湖实际上是一个人工湖,不知是什么时候人们把挖的土都堆在了中间,周围坑内又蓄入了水,于是便形成了湖和假山。说来也好笑,蚊子幼虫生活在水里被同样生活在水里的蜻蜓幼虫吃,然而终于等到长成离开水里又生出了翅膀,哪曾想蜻蜓也如出一辙如影随形一般换个样子来吃它,这可真应了那句话,世间万物相生相克。
然而我们并不管这些个,谁让它们长得那么漂亮呢,捉来玩喽先。现在还能想起它们成虫的样子来,足有一扎来长!动物都是公的最漂亮,这是为什么呢,公蜻蜓头部和胸部都是翠绿色的,腹部是蔚蓝色的,尾巴是褐黄相间的颜色。母蜻蜓长得比较闷的感觉,颜色虽然都一样,但是明显浅了很多,但是也很漂亮。当时看到它们的时候,真的是很喜欢。
然而要想捉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在湖边你是很难找到它们的,它们总是在离湖边很远的湖面上飞行、在水草上栖息。那么就必须要走到里面去了,这其实是挺冒险的,因为如果不加小心就会把脚划伤。冒险是值得的,因为到了里面才发现不仅可以捉到蜻蜓,而且还会找到一处湖水干净、脚下柔软又水位适中的地方游泳,有时还会看见有一条小鱼与你对视一会儿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敏捷的逃走,还可以到假山上游览一番,这真是其乐无穷。
公蜻蜓比较贼,不容易直接捉到,相对来说母蜻蜓就好捉多了,我们先捉一只母蜻蜓,然后用一根大约一米长的细线,一头系在一根短棍上,另一头系在母蜻蜓的身上,我们左手拿着短棍,右手拿着一把长水草,当公蜻蜓飞近的时候,摇动短棍吸引公蜻蜓,公蜻蜓是抵抗不了这种诱惑的,它一定会追随着母蜻蜓,就在公蜻蜓马上就要与母蜻蜓连在一起的时候,将母蜻蜓摇动到湖面上,紧跟着用右手中的那把长水草将它们盖在湖面上,最后将公蜻蜓取下夹在两根手指的根部,最高兴的就是手中夹满公蜻蜓凯旋而归的时候。
到东湖钓鱼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记得父亲就曾经带我去钓过,我的工作是负责挖蚯蚓,蚯蚓的确是比较笨的,它们就是不会离自己的大便远点。我和父亲到了东湖的时候,那里已经有一些人在钓鱼了,我们便也找了一个位置。钓鱼实在是比捉蜻蜓要难,如果能钓到鱼那当然是件很兴奋的事情,如果钓不到鱼,能享受这个过程也不错。
冬季的东湖表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厚到足以能够让一辆满载的卡车通过。那时我和小东就会在那上面抽冰嘎,滑冰车,有时还会驻足围观那些大人们在冰面上凿窟窿捞鱼,由于厚厚的冰层封住了湖面,湖里的鱼就会缺氧,在湖面上凿出一个大窟窿,这里的湖水露了天氧气自然就比较多,鱼儿们就会聚集过来,再用捞网下去捞来,这实在是比钓鱼要简单。
现在东湖是早已干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五六年,虽然那里也发生过悲惨的事情,比如说捞出了尸体,可那又与它有什么相干呢。
Ohye,东湖你给我带来了多少童年的欢乐啊!
篇五:秋游东湖
如果说去杭州没游西湖是一种遗憾,那么来宝鸡未观东湖亦是一种遗憾。
“东湖暂让西湖美,西湖却知东湖先”。东湖,是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苏轼,任凤翔府签书判官时,藉“饮风池”,挖掘疏浚,扩池而成。它与名闻天下的杭州西湖南北遥望,皆因苏轼而名,称之为“姊妹湖”。
10月23日,秋意正浓,空气清凉,街道上,远山上弥漫着薄薄的雾气,雨后的枝叶闪亮光洁,迎风轻摇。我和同学乘车一路轻松愉悦的来到宝鸡市凤翔县游玩。“车行大道秋色匆,青霭苍茫近看空。窗外翠色似新生,宛若迎面一春风”。随着旅游班车,我们参观了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和凤翔博物馆后,便来到了久闻其名的东湖。
步入古朴典雅的东湖北门,印入眼帘的便是一片古柳苍松交织的葱郁画面,给人一种古老悠久的厚重感,沿着树荫掩映的宽阔石道前行不远,便见一座高大、布满雕梁画栋的牌坊,上书“东湖揽腾”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牌坊旁边成长着一株合抱粗的左宗棠手植柳树,垂影覆清浅,部分垂下的枝条拂水飘绵,将倩影投在微波中。临堤向南望去,只见亭台楼宇、湖光山色、小桥、深院、清荷、翠竹、古木交相辉映,曲折幽回,给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感觉,令人目不暇接,引人入胜。
我们迫不及待的向南行去,不远处,便见石道旁矗立着一方高大极像凤凰翘首的陨石,称之为“函陨石”,取其“凤凰照影”之意,目光沿陨石对面的典雅圆形拱门望去,便是横跨湖上曲径幽深的古桥。桥上坐落着与西湖断桥遥相辉映的“断桥亭”;临风怀古的“君子亭”;六柱双亭,彩绘艳丽,煞似鸳鸯戏水的“鸳鸯亭”;似伊人宛在水中央的“宛在亭”;似荡舟春风中的“春风亭”等。
行至湖心的“君子亭”上,倚栏而站,清风送来一缕缕新鲜空气,一片片如蝶般漫舞纤腰的金黄叶子飘然而至,几只大雁在一望无际如平静碧海的空中自由翱翔,活泼的秋蝉在枝头放着婉雅的歌喉;湖岸古柳摇曳,奇石林立,翠竹成群,亭台轩榭,诗词盈盈,给人布局精巧,古朴典雅,恢宏壮阔,博大精深之感;湖光潋滟,幽微灵秀,静逸柔美,湖中央的荷叶在秋风中依然亭亭玉立,糅合着从远处楼宇里传来的轻柔婉润的古典名曲《荷塘月色》,真是亭台楼宇水荷音叶交融,赏心悦目,几多情深,几多眷念,动人心弦。让人不禁想起一首诗“柳荫深霭玉壶清,碧浪摇空舞袖轻;林外蝉声啼不尽,画船何处又吹笙”,让人似乎看到千年前的苏子正漫步湖畔醉看湖光荷色,品评梅兰菊竹四君子,墨海揽胜。
由此行至湖的对岸,便是一方古老,高大,厚重的城墙。步入城墙角雕刻有“生面别开”四个大字的的拱形石门,拾级而上,便来到湖内最高的建筑“一览亭”。驻足在此,凉风习习,可隐约望见秦岭山脉中的太白山,近可观雍城全景,俯可瞰东湖全貌,自然、人文景观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
“一览亭”以北约20米处是东坡在此洗过"天石砚"的洗砚亭,还有藏春色于古树花丛中的"来雨轩"。前行不远便是庄重典雅的"苏公祠",名传古今的"喜雨亭"、"凌虚台"也坐落在那。由于我们急着赶车返回未能一一参观。据悉,苏轼在东湖和为东湖而写的诗文共有一百八十多篇,其中千古传唱的名篇就有《喜雨亭记》、《凌虚台记》、《凤鸣驿记》、《思治记》、《凌虚台诗》等。“苏公祠”内藏有苏轼的梅、兰、竹、菊手迹石刻,有历代文人墨客诗词石刻一百五十余通,其运笔挺拔,构思超俗,令人神驰。
意犹未尽,我们便被迫匆匆离开了,步伐中却注满了留恋。历史在湖水中沉浮,时间如弹指间飞过,转眼间东湖被留在了身后。“读史以明志,韬光正气锐气;诵经为修身,静养德行操行”。逝去的是历史,留下的是风景,寄托的是精神。领略先贤文化,聆听古刹钟声,贴近人文大境界,沾得净水涤灵魂。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