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竹海的文章
2019-01-03 10:52 来源:散文网
篇一:石塘竹海
在我们家乡有一个石塘村,四周被山林护佑着,多少年了,村民们在山脚下生活着,满山的竹子,青翠,秀气,让前来拜望的人,赞不绝口啊!
——————题记
那一天,天多么蓝,云多么白,我们的心多么激动。
小村石塘,蛰伏一在冬日相依为命的深山里,让久居闹市的我们猛地安静下来。
车到山前已无路,只有双脚可以亲近,只有心灵可以呼吸,这处子般的容颜、气质和自然。
秀丽而又青翠的竹子,那样自信那样坦荡那样脱俗那样与众不同。
多么真诚而又谦虚的竹子,他们把自己的内心掏空给你,多么渺小的我们,只有仰着头,仔细阅读、猜想他们那一节节天天向上的光阴,如何承受住了风雨雷电的侵扰,如何承受住了寒冬酷暑的冷嘲热讽,如何承受住了山里的日复一日的孤独与寂寞。
一条小溪潺一潺地流淌着,岁月就在那细细的喘一息里注视着我们的冒然造访。小溪从何而来,小溪往何处去,无人能懂。只有溪边的花草知晓,只有花草里的虫鸣知晓,只有虫鸣歌唱的生活知晓。
一方山间小湖,被四周的山岚和竹林呵护与拥抱着,她的眼神清澈而又美丽,她的嘴唇润泽而又柔和,她的脸颊光洁而又安详。
两对从城里赶来拍婚纱外景照的新人,一身洁白的礼服与婚纱,脸上绽放的甜蜜与微笑,与此情此景多么贴近、融洽。爱情热烈之后多么需要静默的相处,多么需要飞翔之后的憩息,多么需要心与心的相互辉映。
一座山连着又一座山,一片竹林挨着又一片竹林,来此朝拜的脉搏与心跳互相鼓舞着洗涤着清朗着悠然着,有缘千里来相会啊!
山峰与竹海,大地与天空,过去与未来,现实与梦想,原来可以互诉衷肠啊,快把心里所有的包袱卸下来,你就轻松自然了。
篇二:漫游大竹海
夹杂着淅沥小雨,刚吃过早饭,我便跟着“幸福大竹·2012年中国散文笔会”的采风团急切地前往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
这里我来过不止一次,但在雨中漫步翠绿满山的竹海,真还是头一回。进了山林,坐在车上的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赶快下车,窗外不知是雨蒙蒙还是雾蒙蒙的美景连同苍劲挺拔的葱茏绿竹,已深深地吸引住了我的眼球,这难得一见的胜景真是独具诗情画意。下车后,赶紧撑一把伞跟在大部队的后面,慢慢的向竹海深处游去。一棵棵翠竹笔直笔直,高耸入云,向着同一个目标攀升,这一瞬间,我仿佛读懂了它们的理想。整个竹林几乎将整个天都遮住了,让人感觉幽深而惬意,平时辽阔无垠的苍穹在这里被浓缩成了巴掌大点,是那么的不起眼。(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一条布满青苔的石板小道弯弯曲曲地向远方延伸,看得我很久没有回过神来。“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竹林!”北京的客人发出了惊叹。大家手中的相机、闪光灯一直忙个不停,恨不得把这迷人的景致全部装进去,带回家。“呀,怎么存储卡又满了?”“赶紧删呗。”“删哪一张好呢……”沿着石阶向上攀爬,我们来到了诗意流淌的碑林,那一块块形态各异的石碑上,镌刻着大红醒目的各种书法字体的诗词,全是关于咏竹的。它们或是两三句高度浓缩竹的气节,或是洋洋洒洒大气地歌颂竹的长卷。过了一座玲珑精致的小竹桥,便来到了一个弥漫着竹文化气息的竹长廊里。收了伞,迎着清新的泥土芳香,看着廊外一排排粗壮的竹节和一层层茂密的竹叶,我全身的每一粒细胞都被它们深深地感染,好像在张大嘴尽情地呼吸,为这来自大自然的纯净的、通透的空气所牵引,所唤醒。这究竟是一番何等美丽的景致啊,这究竟是哪一位天仙的妙笔!
身为竹乡人,我感到骄傲,竹的精神、竹的气节一直激励着我。“竹”是我国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的植物,也与松、梅雅称“岁寒三友”,常为文人墨客笔下的赞颂对象。在风雨中,它昂起身板,迎难而上,在风雨的冲洗下,它越显竹的骨气,越发竹的光彩。走出长廊,刚下几步梯子,我惊奇地发现路的左边一株十多米高的大竹子下,有棵小小的竹笋已破土而出,向上努力地生长,展现着它无尽的生命力。我惊喜地轻轻抚摸它,顶端尖尖的,身子毛乎乎的,刚破壳的它透出了嫩绿嫩绿的头,似乎在瞧这外面的世界多精彩。我嘘了一口气,感叹着大自然的杰作,想必这棵小竹子在大竹子的耐心呵护下,在这个天然氧吧的滋养下,终会长得高高的、壮壮的,直上云霄,一如成长中的我。
五峰山,一座宛如梦境的山,一座催人奋进的山,一座来了还想再来的山……竹子节节高,竹乡更美好。
篇三:又见竹海
浙西安吉的大竹海曾给我留下难于磨灭的印象,至今仍令我心驰神往,因此当我来到宜兴的竹海风景区门口,准备见识和欣赏宜兴的竹海风貌时,很自然地会以一种疑虑的目光来加以比较,以确定是“多此一举”还是“不虚此行”。
尽管是火烧八月、却巧遇了一个多云的好天气。电瓶车缓缓前行,阵阵清风扑面而来,也带来了好的心情。同行的主人好客地介绍:宜兴以陶瓷闻名,号称中国“陶都”;更以产竹而称奇,浩瀚的竹林纵横八百里,绵延苏浙皖,被人美誉为“竹的海洋”。闲谈中,电瓶车驶过了碧波荡漾的镜湖,风光旖旎的翡翠长廊,虽说不上风驰电掣,但对沿路的风景只能是浮光掠影,一目带过。下车后缓步前行,经过太湖源碑拾级而上,刚绕过一道湾,眼前突然出现一座用竹子造就的悬空栈道,离地约有10多米高,是在光滑的陡壁上架起来的,蜿蜒曲折约有几百米长。走到上面,栈道在嘎吱声中微微晃动,令人在无可奈何中又感到少许的兴奋和好奇。
到达中海后主人征求意见,是折返从另一条小道下山,抑或是继续登顶。可能受到风光的诱惑,也可能是勇气十足,大家都选择了前进。此时,我们已挤身于茂密的翠竹之中,前后左右都是挺拔的竹子,脚下是用略显陈旧的石条铺就的一条小道,向着竹林的深处延伸而逝。一杆杆直插蓝天的修竹气势逼人,与郑板桥画在纸上的瘦竹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想起了郑板桥为抒发情怀而作的那首诗: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藁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鱼竿。
这令人心悦诚服的意境和胸怀,却是我爱上翠竹的理由。
与小路相伴的是一条清澈的小溪,在不时地遭遇到小溪中横卧的顽石“阻击”后,湍急的流水飞溅而起,激成了片片的浪花,给寂静的竹林增添了不少的趣味和生机,也使行进中的我们暂时地忘却了阵阵袭来的疲劳和汗流浃背的狼狈,随便在路边的石头上坐下小憩,也犹如在天然的氧吧中尽情地享受,使人感到分外的悠闲、陶醉。
登上顶峰后涌入我脑海的第一感觉,就是在大海中漂流到筋疲力尽之时,终于攀上了一块礁石。因为在作为苏、浙、皖三省交界标志的界碑亭内举目四望,我们确实置身于一片绿色的海洋,我不得不承认,这片竹海的规模远非安吉的竹海所能及,抬眼向四方远眺,竹海的波涛由近及远,竹浪的颜色由深及淡,风起浪涌,涛随风兴,推波助澜,势不可挡,直至朦朦胧胧地消失在遥远的天边……在安吉观竹时我感到心情舒畅,在宜兴观竹我感到心潮激荡,眼前的景象触动了我的思维,悟出了一个道理:高处滚落的一块石头能体现力,把平静的竹海搅得如此气势磅礴的风也体现了力,但是,青翠的竹子不为强暴的力量所摧毁,借力发力,用智慧和技巧化“绝杀”于无形,这更是一种令人震撼的力。试看大风过后,笔直的翠竹依然直插云霄……
我的思绪随清风而远去,我的心潮逐竹浪而升高,我赞美宜兴的竹海,我更赞美蕴藏在竹海深处的力量。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