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镇的文章
2019-01-03 10:52 来源:散文网
篇一:江南小镇
一个安静的小镇,如果不是一部《似水年华》的电视剧,也许它还是会安安静静的等候在那里,让人想静静的贴近它,轻轻的呵护它。
当初的记忆就是停留在《似水年华》里描写的乌镇:“乌镇的青石板路彷佛永远是潮湿的,在两侧斑驳的墙壁掩映下,显得内敛而安静,透着淡淡的隐忍和儒雅……”于是,我想象中的乌镇,便是沾满了清晨露珠的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背光的地方青苔在悠然的生长,在日渐斑驳的灰色的老房子上,偶尔会有几声清脆的鸟鸣在清晨薄雾中婉转啼鸣。
可是,当我第一眼看见它时,却发现在它的内敛中隐隐有春潮涌动;安静中沉淀着悠悠岁月的风霜;在淡淡的隐忍中悄悄地释怀了似水年华的感受;只留下千年的文化造就出的儒雅的气度。于是,一路鞍马劳顿的疲倦突然变得云淡风轻。心情,也如街边的小河,变得纯净而从容起来。
这就是乌镇。一个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放眼望去,没有车水马龙,没有霓虹闪烁。只有匆匆的游人行走的背影。走累了,随便依着水廊的美人靠上,看着操着各色口音的游人压低着声音从面前安静的走过,眼中都闪烁着探究的目光,似乎是都想找到心中的一种寄予吧。时间就在明媚的阳光中悄悄地流逝着。直到感觉到一丝凉意,才在暮色中回首,仰望街头那一抹夕阳,辉煌了头顶的一片天空。于是恍然从一个长长的梦中惊醒,原来,生活可以过得如此安详而让人满足。
这样的乌镇像极了我,简约而不简单,从容中透着一股灵气。在如歌的流水中,浅唱低吟的,是时光留下斑驳痕迹。不张扬,却很厚重,有一种感情在里面轻轻地述说着,仿佛是在等待,又似乎是在追忆似水年华的美丽,只有青色的石板上刻下的足迹泄露了几许沧桑。
抬头看那高高挂起的红色灯笼,听鸟儿的咕咕鸣叫,风从脸颊轻轻地吹过,时间好像在这一刻停止了下来。静静的坐在小河边,看着石拱桥在水中的倒影,波光粼粼中跳跃着,舞动着,宛如江南女子的一帘幽梦。于是遐想,如果现在下起丝丝的秋雨,如果我是那撑着油纸伞,默默行着的姑娘,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静静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这样想着,想着,就痴了。只可惜,我终究只是一名过客。如果我是一名归人,而不是匆匆的过客,该有多好。
我伫立在石拱桥上,看灯火或明或暗的闪烁,一艘乌篷船滑过眼前的寂静,不禁想起了那首很老的歌谣:摇呀摇,摇到外婆桥。于是,随手捻几朵杭白菊,放进晶莹剔透的水晶杯中,沏上开水。只见朵朵菊花在水中竞相开放,花瓣层层叠叠,花色洁白晶莹,花香清馨扑鼻。沏上一壶好茶,配上乌镇风味独特独的姑嫂饼,香甜酥脆,刚入口时是甜的,吃到最后却是淡淡的咸味,感觉有一些油腻时,喝上一口清香扑鼻的菊花茶,伴着清风明月,真是人间天堂啊。一生中能有一次醉倒在如诗如画的水乡,能有一次梦想的羽翼划过心房的声音,这就是幸福。:“当华美的叶子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当所有的喧嚣平息,乌镇,终于还我们了一片纯净的天空。
只是,再美的风景也只能是风景,只有最爱的人在的地方才能是归途的最终的方向,就像再大的风雨也挡不住我的到来一样,再美的乌镇也只能是我记忆中最美的一段旅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家,永远才是旅行者的天堂。而乌镇,则是天堂必经的一道门槛。你只有到过,才会知道它有多么的美。
篇二:我迷恋的江南小镇
人就是有这样一种情结,离家离的远了,就开始想家,思念那个原来呆腻味了的地方,我也不能免俗。
我的家乡河口,就是这样让我割舍不去。
河口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小镇,小到不如一个大学大;小到从最南端坐人力黄包车绕到最北端只需要半个小时;小到走在大街上,十个人有九个是你见过面的甚至是熟知。
依山傍水,鱼米之乡。一湾碧蓝的信江河环抱着河口,冲刷着河岸,周而复始,始而复周,见证了这个“七省码头”由过去船多到三天不能靠岸的繁华,到现在只剩下几个老人带着小孩来河边散步的冷冷清清。
我就是爱上这样的冷清。不喧哗,可以静静地望着斜阳,享受在都市生活里累了歇息的片刻安宁,如心灵上的净化,刹那芳华。
夕阳金色的光,洒在连着河彼岸的浮桥上。水波晃晃悠悠,浮光跃影,偶尔可以看见水底的游鱼,似乎也被这光芒所吸引,想要沐浴着圣光,一只只用嘴亲吻水面。(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这存在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浮桥,架起桥的船只也不知道换了多少。行人走过,桥轻轻摇动,惊走了坐在浮桥桥下船只中钓鱼老人的鱼。
我喜欢坐在对面小山的山坡上,看着眼前这一幕美景,偷偷地笑,心旷神怡或是如临仙境都不能说明我此时的心态了。是一种平和,一种永恒,愿意成为山这头的一蹲雕塑,愿意就这样一辈子到老。
也许是受我可爱的江南古镇影响,我总是痴迷于古代的遗迹。想象着我走过的这条街,迷失的这条小巷,曾经有无数前人在此经过,或和我一样徘徊闲逛,或匆匆忙忙,闭上眼怀念这里曾如奶奶说的那样车如流水马如龙,数着青石一块块铺成的路。
而那些我想象中的人现在已经都成为枯骨了啊,只有亭台楼阁还在这,有些也已经坍塌,长满了杂草,留下个空架子,任我去穿越历史地幻想,这里屋里生活过的人,发生过的事。
古老的街道,两边的民居都是古樟木所建。听先辈们说,古樟木不容易腐化,夏天可以防蚊,而且凉爽,冬天更是温暖。我们家也不例外。只是潮湿的春天,我经常能在木头的墙角,找到倔强生长出的白色蘑菇。
低矮的屋檐浅浅地挡住了天空,一线天里,横横竖竖地夹杂着几根电线。鸟儿停在架电线的横梁上。斑驳的屋角,隐隐可以看见雕栏画柱剥落的油漆,可以辨认出这个雕的应该是花,那个应该是鸟,这横横斜斜的是藤条。
最喜欢下点小雪了。
想起了和朋友吟过的一首诗:一夜寒风飞柳絮,纷飞顿落老楼台。
这矮的绝对不超过三层的小房子,这屋顶还是青瓦的老房子,清晨起来真如老头一般,还有串串冰晶挂在瓦角。可以知道这原来是滴水的地方,一滴一滴的零落,在空气中渐渐结成了冰,还可以望见它们挣扎着往下落的痕迹。
老城区永远看不到灯红酒绿,有的只是昏暗的一盏残灯,照着人回家的路。一个人走,还真有些害怕。
尤其是苔藓满墙的悠长小巷。在这样的小巷里走动,里面是一个世界,外面又是一个世界。里面的世界静的只听见自己的脚步声,回荡在小巷里,外面的世界一步出,便有可能是喧哗嘈杂。这巷子更如诸葛亮的八卦阵般,穿插复杂,就连在这古镇成长了十几年的我,都会在这古镇小巷里迷路。
这里的民风很纯朴,像是个与世隔绝的角落。外面发展的再快,人们关心的话题依旧只是谁家的女儿出嫁了,谁家的儿子娶了个新媳妇。
人们邻里之间都经常走动,吃个饭端着碗,一会儿就逛了好几家。东家长西家短,也只是玩笑,吵个小架,明天你家的娘子依旧来我家聊天,我家的相公听到你家灯泡坏了依旧帮忙修理。
太习惯了每天被6点钟的“卖豆浆豆渣”的声音唤醒;太习惯下午吃一次“摇摇麻籽果”,更习惯奶奶做的灯盏果。想起家乡的小吃,让这个在遥远外乡的我,只能是看着网上的图片,偷偷地吞口水。
太想念一个地方,就会在梦里梦见它。我昨晚就梦见了浮桥,梦见了我的江南古镇,梦见背着书包从小巷里回家的未长大的我,梦见了饭桌边和邻里谈笑的奶奶。
叶子枯黄了,飘落了,最渴望的还是回到树的身边,化为一捧泥土,守护着树。人累了,厌倦漂泊了,也想回到最初成长的地方。
我可爱的江南小镇,我成长的地方。游子累了,想回家了。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