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散文 > 写景散文 >

拙政园的文章

2019-01-03 10:52 来源:散文网

  
  篇一:拙政园
  进入口,便是身置东园。
  引入眼帘,不由见得一座颇似迎客的怪石,后得之石为迎客峰。似乎是历经百年风雨,各处菱角显得风化而些许圆滑。它高耸挺立在草木中,但教人犹为惊羡的是,四周竟然还有芙蓉相伴,因为正是盛夏时期,这芙蓉开的娇美,足使以迎客峰显得热情,大方,又不失羞雅。
  伫立园口,敞拙政园开,正是点睛之笔,犹为生趣。
  不同于他人,在迎客峰前驻留踪影。倒是前方左道,那一排种植在青瓷花盆里芙蓉,让我难以安分。或许是清风徐徐,那悄然送来的几许清香,着实令人忘却温度的炎热,倒有几分清凉。站在这些美人胚子前,我激动的有些失语了。她们或含苞待放,或低首呢喃,或许相间羞语,或迎面严颜一笑。
  白如清身出淤泥而不染,粉如少女羞嫣颜而添韵。
  这盛夏清风,送芙蓉佳色,教人不禁想首足芙蓉榭了。
  只是沿途美景,也是不忍却去。
  不过,这并不是真正的亲临园内。需穿门廊,踏前院,过兰雪堂,才能说真正的赏心悦目在拙政园东园。一路景色幽美,绿色盎然,建筑有老化有增色,却不失游人雅兴。到了这兰雪堂,不禁有些生疑。记得李白有首诗中写道: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难道此处与此诗还有个什么渊源?本着疑惑,忽听导游来了这么一句诗词,又听下文,才得知这堂名还真是与此诗有些渊源,故兰雪堂。
  据记载,兰雪堂为五楹草堂。以堂为中心,东西桂树为屏,倘若此时九月,逢秋丹桂必是痴醉旁人。尽管时候不到,嗅不到这醉人香气,但看桂树充满生气,绿色盎然,其间此处碎花相应,俨然如屏绣画。其后山石作画,叠峦成障,形态各一,彷如是深山穿梭,偶见草堂,碧野溪水。站在堂前,面向堂前,抬首间,那“兰雪堂”匾额高挂。边周则是长窗落地,雕刻着精细致美的图纹。智慧的气息渲染着古老的朱红色,不禁抬手触摸,这有些被风化的痕迹,教人目光不禁转向堂中间的那一屏门。
  屏门南为《拙政园全景》,北为《翠竹图》,其两边隔扇裙板上,还刻画着山水人物。皆是苏州传统的漆雕工艺。与自己手心所触摸的门槛落窗上的图纹,不知是否都是古老的工艺文化。回首堂前,还种植着两棵白皮松,苍劲古拙,尽管不知年史,但看其身高大挺拔,其貌显得风雨沧桑,必然是历经数朝春秋轮回。墙边修竹苍翠欲滴,几处矮石累堆,草木夹丛,这番堂前美景,似乎是引着游人快步一睹东园芳景了。
  穿过兰雪堂,首先引我眼球的便是那缀云峰。不禁回想,初至园口,那一座迎客峰了。只是二者形态各一,各领风骚。前者犹为大气凛然,后者,虽身为石,但意似韵。形态由下而上,逐渐壮大,其巅犹伟,石身苔藓斑驳,藤蔓纷披,古意犹存,又似云状,岿然独立,旁无支撑,一枝独秀,不禁教脚下繁花草野,黯然失色,竟是躲不过这石峰云飘,花色也是不敢媲美。
  不过,令人着奇的是,这缀云峰此处是一只独秀,但与其对峙,还有一峰,名为联壁峰,如名所见,双峰如掌如帆,位于堂前,别是一格。
  绕过池子,略见荷花几株,清香淡许。不禁犹见一座重檐八角亭。此亭出檐高挺,分两层,却一层耸一层,菱角鲜明彰显。外形底部形成回廊,围亭一圈,庄重质朴,其间设有坐槛,逢春夏花,丰秋冬雪,做在这里,听听小曲儿,谈谈心,赏赏景儿,可谓佳处。四周为坪,花木扶疏,四季如画四幅,如是坐这亭子里赏玩,必是一番清韵。
  累的游人们不禁找了个槛儿坐下歇息,但目光都不禁投向亭子中间的一口井。据记载,元朝大德年间,这一带有一座寺庙,名为大宏寺。过了百年后,馀泽和尚居住这里,并建设了座“东斋”。斋前有井,故为天泉。
  但教后人惊叹的是,此井终年不涸,水质甘甜,不亏是为天泉。而这亭子便得了个美誉,天泉亭。也不知是泉水清凉过盛的原因,坐在这里,竟然觉得思绪静安,如徐徐清风拂过。不过,边上的导游更是说的这井神乎奇乎——
  低首看井里的水,竟然能看到自己的前身。
  似乎是有些荒唐,但依旧惹得游人朝井里看去。路径曲幽,沿途怪石连连堆叠,花木穿丛,偶见流水潺潺淌过,几株芙蓉,犹如在水伊人,婀娜多姿。顿时,一阵飘香,扑鼻而来,彷如是秋来秫香,眼前顿现一座秫香馆。自然,这飘香算是自我痴醉,鄙人自想罢了。早在王心一的《归园田居记》中,就描写道,墙外皆为农田,硕果丰收,秋风送来一阵阵稻谷清香,令人沉醉,馆亦因此得名。秫香馆为东园的主体建筑,面水隔山,为单檐歇山结构。赤色渲染香馆,四周“青山绿水”,不闻秫香,也是嗅得荷香。室内宽敞明亮,或古灯悬挂,红须轻曳,或红木工艺,淡淡气香;长窗裙板上刻有黄杨木雕,雕镂精细,层次丰富,栩栩如生。试想一番,夕阳西下,一抹余辉洒落在秫香馆的落地长窗上。将这木雕的生趣人物,显露得古朴,雅致。
  而这座秫香馆更是显得静谧,清徐。
  或许是我走的路线比较凌乱罢,总觉得这东园亭子颇多,穿来走去,虽转眼间又是亭子,但亭子形态各一,风骚独领。
  突然,一座别具风格的亭子,教我驻足三分。此亭为涵青亭,半座池上,犹如水榭,倘若伫立此处,观池中游鱼戏水,不觉一番意趣。伫远处看,亭子两侧副亭略向后退,朝左右展开,似廊又非廊,如画中虚实。主亭发两只戗,副亭发一只戗,整座亭子犹如一只翩飞的蝴蝶,在草木中,在芙蓉花间,给本来单一,直白的墙体增添了不少韵色。
  这般亭子,名字如诗意古画,不知谁家小姐,手持小扇,斜倚亭边美人靠小坐,天光云影水间,看锦鲤遨游,荷莲轻荡。犹为美哉!
  似乎是在东园,绕来绕去,又回到了入口不远处。但能这般看景,却是别有趣味。或者是潜意识里,故意这样的罢!
  ——因为芙蓉榭!
  说句实话,不论是观亭子,还是看香馆,一片芙蓉胜美人的风中摇曳,教我心中最为痴醉。故,也算是有意留在最后品赏。
  芙蓉榭位于兰雪堂之北,前有一池荷花,又名芙蓉,故小榭之名由此得来。不知是否因这荷池较为明显,走到何处,都能略见,或是犹望,这芙蓉依旧醉人心扉。可惜此时不是夜晚,否则皓月当空,犹见明月,徐徐清风,朦胧月色,醉人荷香纷纷齐至,实在是美不胜收。彷如走进画中,难分虚实。这景美,而小榭也是极为精美。其屋顶为卷棚山顶,四角飞翘,一半在岸,一半伸向水面,凌空架于碧水微波上,秀美精巧。似那水中央,伊人在水一方。此榭面临广池,鲤鱼涟涟,池水清清,夜来盛夏赏荷,也是美煞了一轮清月朦胧。临水的西面刻有花雕的圆光罩,东面为落地罩门,南北两面为古朴窗格,颇有古雅书卷之气。站在罩门之中,看眼前水景,清风徐徐拂来丝丝淡香,顿时教人心旷神怡。
  看这东园,虽是不大,但却犹为幽美。只是,这东园仅仅也只是拙政园一角罢了。
  
  篇二:拙政园
  在东园兜了半天,似乎是沉醉于那古亭楼宇间,其间清风徐徐,送来几许淡淡荷香。不过,足踏中园,才知原来是别有洞天。这出水芙蓉,似乎也就得在中园,方能一睹其真正的嫣然一笑。也正是众人其说,这中园乃为拙政园主景区,精华所在。若说东园是以古体楼宇为心的话,那么这中园则大部分布局是在水池上了。亭台楼榭皆是临水而建,有的甚至是直接架空于碧波之上,好生妙意!
  那股深厚的江南水乡趣宜,被渲染的墨韵三分。让我不禁追忆到西塘古镇!
  步伐显得闲情逸致,也不知是否因为置身于中园,总有些莫名的诗意快感。遥望水池,那满池的荷花,婀娜多姿,随风轻曳,许许淡香,使得边周的亭台楼榭,似乎是增添了些许的韵味与香气。果不其然,位于西北角的一座水上楼阁,教人目光不忍离去。尽管四周芙蓉不多,但岸上茂竹苍翠欲滴,繁花争相斗艳,使这本是孤立的见山楼,显得格外突色。
  还记得大诗人陶渊明有这么一句诗词,短短十个字,却悠悠如天高云淡,幽幽如宁静致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正是此诗淡雅芳心,归居田园,而得楼名“见山楼”。不过,虽名为见山,却景色见于水。楼为心,水为局,三面环水,主面向北,倘若推窗外望,各处亭台,宛如碧人,清风拂面,与见山楼隔河相望。水岸垂柳依依,芙蓉送香,石板曲桥将游路和东面轩廊相连,又见竹林古树葱葱郁郁。正如:“林气映天,竹阴在地;日长若岁,水静于水”。(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不由觉得,若是心有繁琐,方可由此一遭,虽不解事之根本,却能豁然开朗,也是不失为这“见山所开”!而盛夏炎热,与此一聚,既是避阴纳凉,也可畅谈古今。
  或许,正是我从西塘来,持着把油伞,路上虽有人指点,却不能折煞了我的心情。或许他人正是惊羡几分也无不可。虽没有驻足见山楼,但曲桥遥望,手持油伞,那一股心境,即便是绕这楼观三圈,也是不及我这念想成痴!
  不过,回望四周,眼见所处,都是离不去这荷花清影。尽管是步伐漫漫,却是匆匆别于这芙蓉花开,似乎也正是随处可见,也就不是那么的垂爱了罢。
  荷风四面亭,在我看来,是中园最让我心醉烂漫的一处景致了。
  亭台因荷花而得名,坐落在池中小岛,四面皆水,微波粼粼,成群戏水的鲤鱼游动着身躯,张扬着红色的唯美;出水芙蓉亭亭净植,大片荷叶或低首,或抬额,或浮在水面垂怜,或钻进叶丛,害羞的窥视着娇颜欲语。古岸柳枝婆娑,微风吹动,摇曳舞姿,彷如那依依伊人,伫立河岸,凝望着百里荷塘成痴。亭单檐六角,四面通透,风向随处可穿,春来送草香,夏来聚荷香。偶见,听飞鸟柳荫间谱曲,不觉是人生一大趣事。亭中有抱柱对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似乎不必多说,这两句诗,便已经是诠释了这荷风四面亭的风貌。亭柱为赤色,与万丛绿中,这点红好像也是沾了荷花的光。
  春柳轻絮如风,拂面亲吻,教人芳心犹动,不禁是江南烟雨生情,河岸垂柳依依;夏荷香艳动人,许许清香,醉人心脾。秋水微波如镜,落叶飘曳,荡开一处晕圈,静谧而所动;冬山静安如思,白雪皑皑相许,亭台楼榭犹爱春风。
  这荷风四面亭不仅是最宜夏暑,还是四季皆宜。若从高处俯瞰,但见亭出水面,犹如芙蓉出水;飞檐出挑,似那凤凰挥翅欲飞;红柱挺拔,几度春秋嫣然不变;基座玉白,如冬雪未消,犹见春时。此番图景,分明是与满塘荷花争于亭亭玉立,欲把西子卿卿作是绿叶相托了。
  不过,这四周荷花,的确是可与西湖相比。并非是我夸大其词,而这满院荷塘,亭台楼榭临水而建,主次分明,层次鲜明,而那小桥曲径,垂柳低首呢喃,渲染几分江南小色,实在是令我痴醉。
  中园景色诸多,路径远香堂的时候,还不知这楼宇如此负名。也是我有眼不识泰山,竟然不屑的以为这楼宇,只是为了增添景色而今造的。
  只能说我是孤陋寡闻了。事后回想,当时走马观花,直奔西园,不屑视之,有些悔意了。如今,也是不能泼墨挥洒,只能说句,中园美景甚多,这远香堂是没有驻留细赏,但却在梧竹幽居有此一游。
  梧竹幽居是一座方亭,构思巧妙独特,意趣别致,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此亭外围为廊,与天泉亭颇有相似,却又是各分秋色。红柱白墙,相映成辉,色彩鲜明,万丛荷叶中,托出这么一朵莲花,犹为赞叹。飞檐翘角,粗细分明,色泽光明,游刃有余。背靠长廊,面对广池。闲来无事,长廊漫步,偶时向水里投些鱼食,看鲤鱼成群游动,不时摇曳着水中莲花,姗姗动人。
  作伴的游人,忙给我拍了张,或许正是我持油伞的缘故罢。她竟然笑言:“姑娘,小生这厢有礼了。”此话,让我有些羞涩。倒也是开心。撑着油伞,故作扭态,回首低眉含羞,应了句:“小女子清荷,见过公子!”
  游人一阵嬉笑,打破了我的小姐作羞。又回首,却犹见旁栽梧桐遮荫、翠竹生情。正要踏进亭子,不由得惊呼了一声,这亭子四周的白墙竟然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视觉看到重叠交错的连圈,套圈,分圈的圈圈相扣的奇特景观。四个圆洞门又彷如是四幅花窗,雅致的描绘出流水人家、古桥楼宇、梧竹荷清的绝色美景。
  不禁抬首,“梧竹幽居”四个字正雅韵墨色的题在匾额上。
  “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亭中这么一对联,犹为醒目,与题匾相映,增添趣意。风生清雅,吟诗弄月,与自然相融,人性之雅致,坦然相待。动观流水潺潺,静观山色湖边,与风爽矣,邀月静思,犹为美哉!
  中园说是走得仓促,也是看的细密,不及东园开始的新颖,却是此时高潮的精致。虽不能如东园那般,将随处都看个遍,但中园我等却是寻精华而来,得精髓而去,也是不枉此行。
  
  篇三:拙政园

  说句老实话,从中园转去西园,倒不是因为景。当然,我这并非是说西园景色却于其他二园。实实在在的,是那“别有洞天”四个字吸引了我。
  东园开端,中园高潮,这西园如我思绪,则有些落幕的味道。但这“别有洞天”却恰反勾我心魄,忍不住,想探去前方,究竟这别有洞天之外,到底有何玄机妙意?
  从南段进入。未进之前,便已略见其中佳色。只见里面桥段弯弯曲曲,或许是桥边流水缓缓,乱石堆叠,几簇夏花迷离,翠竹苍劲,倒有曲径通幽处的趣味。不由分说,忙投身于这“洞天”,不禁讶语!
  难以捉摸,这是一座桥,但从外看,的确是桥,奈何真身别是赋于白墙灰瓦,几处洞窗,刻有花雕,如是探洞望去,犹见中园美景。倘若别首回顾,此时正是波形廊上惊叹。这般借墙为廊,以廊成桥,不失于中园,也雅胜于西园,如此妙哉,教人兴叹。
  这墙本是僵直、沉闷,单一的色白调,配上青灰瓦片,似乎是挽回了尴尬局面。只是工匠巧夺天工,力挽狂澜,将廊下架空,流水潺潺,似那栈道一般,依水势作成高低起伏、弯转曲折的幽径桥段,使这没有生命力的廊桥,扭转乾坤般的富于弹性,具有韵律美和节奏感。
  走在这桥上,步伐变得犹为缓慢。朋友笑我又痴念于遐想,其实不然。
  这眼前水景,虽无清风送芙蓉,但看水清映山竹,碧潭灵秀相惜,已然教我沉醉。难观这廊桥下,诸多男女不忍离去,或留影,或相惜,或携手信步,或并肩不离。我等虽是孤身独旅,但看苏州江南处,园林西园成双影,默然有些感动!也不知是景醉了我,还是人动了我的心弦,这西园,果真是别有洞天。
  顺着廊桥走去,不知前方何景佳人。只是看这碧水倒青瓦,白墙成画廊,这男女成痴,难以走出画中,必然为画添色,此等涵韵,似乎也就是有心之人,方能领会了。廊桥由南往北,止于倒影楼。经过一系列曲径通幽,起伏妙趣,突然出现惊世转折,不由是暗自惊了一把。廊桥犹长曲折不断,将之离园墙一段距离后,使之突出于碧潭之上,近临水面,彷如一抹青丝,拂面而去,幽幽荡开涟漪,使人出奇意外。且是左右凌空,边景一览无遗,观石林翠滴,碧水无痕;嗅荷香清雅,微风淡许。难以便出方才与此时,是虚实还是穿越?
  廊顶顿如那亭盖,临水处设立小石栏柱两根,遥远望去,犹如两根花茎,托着芙蓉含羞,欲开欲就。不过,令人倒有意外的是,在廊桥靠近倒影楼的近终点处,其下设一孔洞,让廊跨越而过,使园的中、西两处水系相通,生生不息,鲤鱼跨景而戏,荷香穿洞而韵,而廊桥本体自然也就拔至最高点,如一朵骄傲绽放出水芙蓉。倘若远看,更似长虹卧波,气势不凡中透露出一股姑娘家的秀气。
  站置此处,油伞已经收了去。朋友趁我神游时,偷拍了几张。事后笑我是——小姐迷离约相公,廊墙曲折只见桥。这似乎有些嘲意,但也没有在意。如我是那小姐,此处犹等相公,即便不见君来,但看佳色,也是芳心绯动。正要离去,朋友又让我撑开油伞,欲要是与清荷堪比。自然,我是没有理睬。
  油伞为西塘女子,这清荷乃是苏州小姐,二者如此堪比,岂不是折煞了我这郎君所意?固,拙政园一游,东为景,中为赋,西为幕,我又是园外邂逅于扇面美人,朋友这般话意,必然是有些醋味。
  彷如是那宜两亭,“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何故理会凡夫俗子拙见?似乎有些言重,却也不妨此般说辞。
  宜两亭位于别有洞天靠左(如是心思细腻,便是不会错过这等美景),乱石假山一座,边周苔藓蔓藤,不乏古意真实。山中小径一道,曲径盘沿而上,一座六角亭台便现于此处。这亭台也就是那宜两亭了。
  介于中园与西园,驻西园见中园美景,立中园揽西园全景。两园惜惜相处,柳风吹拂两家春,这般和睦,犹为暖心。
  不禁,天色渐晚,黄昏暮色,夕阳斜照廊桥,晕韵描辉,这西园也是羞却游人,竟然远处阁楼中,点起了灯火。奈何又是临水而建,火光隐隐投窗,摄影水面,夜风轻拂,些许涟漪犹动。游人相继离去,却依旧是西园不舍。
  或许,性情所致,我竟然是意味未尽,索性坐在水边,看黄昏夕照,观楼榭落水,听清风呢喃,闻花香摇曳。不禁怀想,众人西园读景为午晨,黄昏夜后不曾意。只是时辰稍短,也容不得如西塘那般,彻夜流连。尽管是不甘,也只能怯怯离去。
  出了西园,离了拙政园,朋友说是明日继续狮子林。我默然一笑,依旧是未走出西园念想。尽管一日看尽拙政园,有些走马观花的味道,但是这三园布景,各有千秋,实在难辨其一。只能说,个人所好!出了大门,暮色中,忍不住再回首“拙政园”三个大字。
  此园归于中国四大名园之首,不负盛名,也难怪是令今人这般垂爱不舍,流连忘返了。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守望,冬天的路口

    守望,冬天的路口

    一片落霞孤鸿的眷恋中,依依送别秋水长天的一程相逢。一篱冬阳,隔开季节分明的两端;冬,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来在身边 光阴不懂人情,竟自流转,然而我们心底终有些撇不清的东西,留在了逝去的时光...

    2020-11-26

  • 清晨的阳光

    清晨的阳光

    清晨,一缕阳光透过玻璃窗钻了进来,轻轻环绕在周身四围,我张开眼睛,迎接第一缕阳光的恩泽。 轻轻地推开窗户,柔柔的风撞了个满怀,抚过了我整个脸颊,飘起了我的长发。想起了遥远的梦,感念...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