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散文 > 优美散文 >

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2019-03-13 11:56 来源:散文网



  篇一: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人一长大之后,就会不停地行走,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从事其它职业。或行走于沉寂的山野,或行走于喧嚣的闹市。或多年以后功成名就,或是一无所获,不管怎样,人们收获的是实实在在的人生经历。
  如果不是为了理想,如果不是为了梦想,我倒希望能停下来,停留在生我养我的家乡。有时想一想,人这一生究竟能行多远,能走多少路,谁又能说的清呢。那些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痛苦,那些身份、地位、曾经的辉煌谁说不是过眼烟云、明日黄花呢。但唯有我深爱的家乡,家乡的黄土地和那一草一木是那样的让我魂梦牵绕。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喜欢农村那无拘无束的生活,一个土丘,一汪清水,一片绿叶,都会产生深深的感情,还有那儿时的伙伴,陌生而又熟悉,遥远而又亲近,他们那模糊而又清晰的脸庞象演电影一样不时的在我脑海里过滤。想想已过了而立之年,人的一生仿佛在一瞬间,那些光着脚丫一起下河摸鱼、一起放羊、一起“偷瓜摸枣”的儿时伙伴们不知现在都行走何处,也不知他们是否也在为生活而四处奔波、四处行走?
  命运注定我与农村结缘。小时候,常常和小伙伴一同下河摸鱼、挎着篮子割草,一起去放羊,习惯在泥土丛林里穿梭,忆起乡村那高高的瓦檐、泥泞的小道、那袅袅炊烟、还有那曾经深烙在脑海中的趣事。记的小时侯,村子的南边是一个又一个的池塘,一到夏天,郁郁葱葱的芦苇遮天盖日,里面居住的各种水鸟叽叽喳喳的唱出各种悦耳的歌声,使整个村庄显的既神秘又安祥。如果有人从塘边经过,一群群水鸟就扑扑楞楞的飞走了,在天空徘旋着飞入了另一个芦苇塘,不由的就想起了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幕,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那动人的情境。相比而言,旁边的荷塘显得更为清幽,一株珠亭亭玉立的荷高贵而又空灵,真可谓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它浸透着对生命高贵气息的清香,就象一个人,高贵且又脱俗。看那似开未开,似语不语,将红未红,待香未香的红莲,整个人忽然就变的简单起来。那一池的绿,一池无声的歌,就在乡间那不惹眼的路边,但谁又能说这不是一幅美妙绝伦的图画呢。
  最令我们高兴的还是下河摸鱼了,夏天的傍晚,我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下河摸鱼。在水流不急的小河里,用砖和土把两边堵上,拿来盆把水刮干,不一会,一层白花花的小鱼便上下翻滚地露出来了,有的还惊慌失措的四处乱窜,我们把鱼装在小桶里,回家燃起一堆火,和上一小堆泥,用泥把小鱼包起来,放在火里烧,只一会功夫鱼便烧熟了,剥去外面的泥,便露出细嫩鲜美的鱼肉。即便是冬天,我们照样可以捉到鱼,只需用小石头把河里的冰砸烂几处,于是,周围的鱼便游过来透气,我们便用自制的网把鱼网上来。吃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村里地少,平时不是太忙。但一过六月,家家户户便闲不住了。先是收割小麦。乡里乡亲们总是天刚麻麻亮就已经到地里开始收割,那时没有收割机,全部用镰刀。不用主人支唤,左邻右舍割完自己的就会来帮忙。大家总是谈笑风生,其乐融融。麦子收到家接着就开始插秧,在我们村,拔秧苗的活大都是女人来干,一大早,十几个妇女就围着一块秧苗,一律弯腰卷裤,快捷地将长势粗壮的秧苗拔起、绑好、扔在身后。该到吃早饭的时候,一块秧苗也拔的差不多了。主人则做好了饭送到了地头上。用河里的水洗过手便上田埂上吃饭了。饭大多都是油条、菜角、馍头、咸鸭蛋、一大壶加了白糖的凉开水。如果有男的,当然还有啤酒,人们沿田埂或蹲或坐,用手抓馍,用碗喝水或喝酒,边吃饭边谈论说话,把六月布谷鸟青脆的叫声都压没了。“酒足饭饱”之后,稍休息片刻,就开始运苗、插秧了。说起插秧,我可是“高手”,要顶得上几个人插的快,因此总是倍受青睐,帮完这家帮那家,大婶大妈总是夸我说:“瞧这二丫头手脚多麻利,”年少无知的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移线、运苗、扔苗、插苗,每个人都脚手不停,时不时有人扯着喉咙高歌一曲,简直就像一场别开生面的表演会。
  旱田里,多半种有花生、玉米、大豆,村民们用着原始的农具在自己的田间耕作,不由使人想起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星理荒,带月禾锄……”那优美的诗句。秋收一过,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挂满了金黄金黄的玉米棒,院子里堆满了颗粒饱满的花生和刚刚收割的大豆,大人们挥舞着手中的棒槌有力地捶打着豆荚,滚圆滚圆的黄豆满院乱蹦乱跳。夜暮降临,各家各户都在院子里挂着电灯,连夜摘花生。母亲总是边摘花生边给我们讲故事,直到我们一个个都打盹,她便把我们安顿好睡下后再继续干活。
  在家乡,天是湛蓝湛蓝的,坐在院子里的柴垛上仰望苍穹,云朵在天空瞬息万变,刚刚还是随风漂荡的一缕青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张脸谱,忽又变成了一匹奔腾的野马,当时就天真的想,如果能变成天空中的一朵云该有多好。
  在家乡,水是清澈的,草是碧绿的,站在村头抬眼望,到处是一片一片绿茵茵的草地,象是给大地铺上了绿色的地毯。和小伙伴们一起放羊也是一大乐趣,在草地上扎了一根棍,扯上长长的绳,我们便无拘无束的去玩耍了,或是躺在绿地毯上仰望天空,畅想自己的人生和未来,或是到草地旁边的小河里去摸鱼。
  晚上,村里便是炊烟袅袅,饭菜的香味随着微风飘到很远,妈妈做好饭后,总要大声地喊我吃饭:“丫头,回家吃饭喽!”于是,我就一溜烟的往家跑。跑回家,妈妈总是一边给我擦脸上的汗一边嗔怪道:“远叫发迷瞪,近叫发愣瞪,听见吃东西跑的腿肚疼。”
  村里的一块砖、一拘土、一棵树、一条河、甚至是一片落叶都藏有我童年的趣事,写也写不尽,说也说不完。
  在城市,随处可见的是高大的建筑物、辉煌的灯火、喧嚣的闹市、装修气派的超市,但人们走到大街上却相遇不相识,就连打招呼也是格式化的。看着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听着那糟杂的各种刹车声和各种机器的轰鸣声,想着那灯红酒绿下的欲望和遮天的尘埃,我的心会战栗,不由的会想起那些久违的农具,它们就象我那被人遣忘的乳名(二丫头)一样散发着亲切和温暖的气息。行走在家乡的小路上,一声“二丫头”竟然让我的思绪回到了童年,还有那静静的农具和安详的村民,他们无怨无悔,是那样的平和、朴实、善良、自足,但谁又能说他们对未来没有殷切的希望和饱满的激情呢?家乡养育了,也给了我所有农民具有的美德。
  现在的家乡和城市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走出去,带回来了新技术、新知识、新信息、新思想、新观念,回乡后的村民实施科学种田、种植无公害蔬菜、大力发展养殖业,积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在家里住几天,吃过老马家的热羊头、老郑家的卤羊蹄,老齐家的黄河鲶鱼泡馍,孙记冰镇凉皮,陈记大烧饼;吃过妈妈煎的鸡蛋煎饼和小米粥,人也变的格外有精神。
  也许我本不属于喧嚣的城市吧!不然,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竟会使我如此留恋和向往呢。早已习惯了家乡春的清新,夏的坦然,秋的忙碌,冬的清闲。在外呆久了,总想回家家乡看一看,如果“向前走”不是一种本能,一种需求,我倒真的希望能回到我的家乡。
  当我们的脚步不断向前,渐行渐远时,对家乡的思念,就像那一串串脚印,越来越深远。
  
  篇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这些天的天气总是那么好,风轻云淡、丽日晴天。虽说已经是冬天,但是温暖仿佛似烟花三月一般,院子里的一些树的叶子依旧绿着,只是不再年轻,添了一些苍老,落了一些尘埃。阳台上,那盆栀子花,叶子青青,已有六、七朵花蕾挂着,不过不太张扬,显得有些害羞,静默敛雅、含苞静立;还有那三叶草纤叶繁茂,居然也还在开着些眨眼的小花,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窗外明亮的阳光射进屋内,照在家具上,或洒落在地面上,都给人一温暖的感觉,心情也随之开朗起来了。趁着好天气,好心情,还有难得的半天休息时间,走出了房门,走在了乡间的小路上。午后的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给人一温暖祥和、幸福安然的感觉,如蜜糖一般融化在幸福的阳光里。
  道路两旁的树木依然苍翠,高大的桉树静静地矗立的在道路边、沟渠畔,桉树叶在阳光下泛着光亮;葡萄地里的葡萄架成排地列着,葡萄枝巅上稀疏挂着些青黄的叶儿在微风中颤动;油菜地里的油菜长得黑油油的,那宽大厚实的叶子随风荡起阵阵的绿波,散发出淡淡地青香;枇杷园里的枇杷枝正低调的开着纷繁的小花,枇杷花虽然不似娟花那样娇艳,却也招来无数的蜜蜂驻足,嘤嘤嗡嗡的,给寂静的世界增添了几分生气;偶尔在道路两旁,或田地的草丛间,还有一些菊花竞相绽放,摆成了各种照型,美不胜收,给初冬增添了一份柔美。无数的小鸟在天地间穿梭,一会儿只鸟轻盈疾飞,一会又成群在田地间嬉戏,他们总是无忧无虑的,显得是那么的自由与快乐!
  若不是银杏树叶泛黄,我还真误以为是烟花三月时节。跨过田坎、穿过小道、走过小桥,时不时的都可以看见银杏树的影子,那独特的风景线立刻会使你眼睛闪亮,精神一振,他们披着一身黄金羽衣,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出无与伦比的灿烂辉煌,满地飘落的金色又使人产生对时光的眷恋。黑色的树干,金色的树叶,对比如此强烈,搭配又如此和谐,这是怎样的一种壮美,这是怎样的一种神圣!
  东风渠两岸的芦苇花已经开尽,开始有些枯萎了,芦苇花絮随风摇荡,组成了一道略带凄美的风景。渠道里面的水差不多已经干渴了,只余下一段一段的小水潭还趟着浅浅的流水,小水潭清澈见底,在阳光下闪着轻盈、耀眼的波光,水下乱石巡林,偶尔可见些许小鱼虾游动的身影,还有慢慢悠悠爬行螃蟹,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的悠然与太平。然而,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一只白鹭落在沟渠里,水族们便惊慌地躲藏起来,而动作缓慢的、慌不择路的则一不小心就成了白鹭的便餐了。放眼看去,远处还有一只白鹭踏着优美的步伐在小水潭上地走着,在浅滩的凸起鹅卵石间还有几只黑白相间的“点水雀”在频频地跳跃觅食,当我想走近些仔细地观看他们,和他们分享快乐时,却又警惕地旋即飞起,在空中悠然盘旋一圈后,又在沟渠的远处落下,继续他们悠闲自在的觅食生活……(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顺着乡间小道,一路走,一路望,一路享受着大自然的风美,眼前出现了一个恬静的村落。这里与繁华的都市存在一定的距离,虽然交通也还算便宜,时不时也有现代交通工具驶过,但至少没有了令人心烦的喧嚣声,给人以宁静至致远的感受,似乎这里是一块与世无争的净地了,就连村落里的那条田园犬见到我这个陌生人,也只是爱理不理的斜看了一眼,就继续享受它的暖阳时光去了。在村落里面的一个开阔地带聚集着好些老年人们,正在阳光下自娱自乐地喝着盖碗茶,十几个老爷子分成了几堆,有的搓麻将,有的打川牌,有的玩扑克,也有什么都不玩的,就围坐在旁边观看,他们一面全神贯注地玩着活计,一面又悠然地喝着粗茶;一会儿可以为一把牌输掉十几元钱而说笑连天地透着喜悦,一会儿又会为算账差错五毛钱而争吵不休。离着不远,几个太婆,正坐围在椅子上,一边吹着东家长、西家短的话题,一边又懒洋洋地晒着太阳,老远就可看见她们甜甜的笑容。而最开心的还是那个茶老板了,这么好的天气,这么多的客人,这么好的生意,只见他美兹兹在茶坐间不停地转悠、吆喝着“还要几杯茶…”,而这声音总是被淹没在老人们愉悦的争论声、欢笑声之中……
  乡间小路一路走来,吸着自由的空气,揣着欢悦的心情,踏着轻快的细步,心中逐渐升起阵阵的惬意,真情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多姿的美丽,初冬、依然有一份清雅安然温暖的心境!
  
  篇三: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早晨还赖在床上,就看见外面射进来的耀眼阳光。没想到昨天还是倾盆大雨,寒意阵阵,今天就已经放晴了。趁着这大好时光,早饭后一个人漫步在乡间的田野上。好久没有去郊外走走了,这次趁着回老家的空隙,想去田野呼吸呼吸新鲜的空气,平静平静自己烦躁的心,也想去寻找一份静谧、一份和谐、一份亲近、一份自然、一份朴素、一份回归……
  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种久违的泥土芬芳扑面而来。此刻的天空格外蓝,大朵大朵的云分着层次,如棉絮,如轻纱,丝丝缕缕。田野上,小沟旁叫不出名的野花正悄然开放。蝴蝶时而在路中间翩跹起舞,时而在麦穗间忽隐忽现,黄绿相间的油菜随着春风上下起伏。这盎然的春意,这勃勃的生机,此刻让我的心充满平静和祥和。
  优美的新柳摇曳着田野的袅娜,遍地的野花,醉倒了油菜花里的蜂儿。我赶紧拿出手机不停的拍着、照着,记住大自然的恩赐,定睛这如画般清新的美景。太阳也不失时机的跑来抢镜头,映出一串串绚丽的光圈。
  弯弯曲曲的乡间小道,一头系着春的期盼,一头系着秋的丰收。脚下长长的小道上,记下了生活的沟沟坎坎、苦辣酸甜,更记下了未来的期盼。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都是在乡间度过的,乡间的山,乡间的水,乡间的人,乡间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在我眼前都是如此的熟悉、如此的亲切。这熟悉的田梗,坑坑洼洼的泥土在雨后虽然显得有些泥泞拔脚,但此刻走在上面却觉得特别踏实、特别舒坦。
  乡村的田野真美,与亲人相聚的心情更愉快。亲情让人感到温暖,所以,走的再远,我们还是要回来。还是要一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去共同领略这大自然的美景。
  
  篇四: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乡间的小路是亲切的。每一次回老家,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我都会感觉到,空气是那样的清新,小鸟是那样的俊秀,乡音是那样的亲切!……此时此刻,我的一颗心儿,活像一只活泼、快乐的小兔子,完全释放了所有的压力与重负,仿佛自己又重新回到了那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一般,天空多么地纯净,庄稼多么地茁壮,世界离我很近。世界离我很远。
  童年的记忆是美好的。我喜欢在春风拂面的阳春三月回老家。印象最深的,是那一望无际的麦苗,绿油油,水汪汪,起起伏伏,看得我扬眉吐气,心情气爽。这时候,我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些漫山遍野、处处生长的野菜:灰灰菜、毛妮菜、齿伢菜、猪毛菜……还有榆树叶、槐树叶、桑树叶等等,这些都是在童年时代救过我们多少人性命的上好“蔬菜”呢。
  我小的时候,村子里的大人小孩很少有人穿得起“洋布”衣服。记得整个童年时期,从里到外,都是穿的粗布衣服。最有意思、也最好笑的是:我们男孩子比女孩子显得要更“脏”一些,突出的表现,就在两条明晃晃的粗布棉袄袖子上。因为小孩子没有纸巾、手帕什么的可用,有了鼻涕、眼泪什么的,没有谁教,都一律胳膊一抬,起起落落,流星、闪电般抹一把鼻子,或抹一把眼窝,日久天长,棉袄袖子就变得硬梆梆、亮闪闪的了。
  其实,在我看来,大人们也不比我们小孩子干净多少呢,他们虽然不会往棉袄袖子上抹鼻涕,但是,他们会用手处理完鼻涕后,将脏手抹在鞋子的两侧(当然,那时还都是穿的布鞋。),日子久了,大人们的鞋子,也会像我们小孩子的袄袖子一样,变得银光发亮,硬硬梆梆。那个时代大家都很穷嘛,没有人会刻意地去笑话别人。
  古老的山村里,除了使人倍感亲切的石磨、石碾、打麦场、村口那棵巨大的老槐树外,就是各家各户都基本上有的纺花车、织布机、饸咯机(一种将红薯面窝头挤压成粉条状的设备)。无论在水库边或池塘边上,那些姑姑、婶婶、姐姐们洗衣服,没有现在人可以用的什么洗衣粉、洗衣皂,大多都使用老槐树上落下的“茭茭板儿”(树种子,形状像荷兰豆。),沾了水后滑滑腻腻地,洗衣服效果不错。再就是人手一个的木棒槌,大家在一起洗衣服,起起落落,棒槌的声音很有节奏感,给人一种祥和、踏实的感觉,再加上女人们风生水起般的说笑声,那应该是乡村里一道最亮丽的风景了。
  我们虽然从里到外,穿一身粗布衣服,看起来很平常;但是,有几人知晓,做一件粗布衣服,工序繁琐的很哪。首先,是将白白软软的棉花柔搓成一条条的“花积撮”,再在纺车上纺制成白线线,再在织布机上制成布,末了,染成什么颜色大费周折。如果要染成黑色或深蓝色,我记得小时候奶奶是到池塘边,先挖出一些污泥,再加了未成熟的青青的核桃皮,反复使劲地揉搓、浸泡,白粗布慢慢地就变了颜色。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奶奶仿佛一生都在坐在纺车前,慈眉善目、慢条斯理地纺棉花。
  我的童年很苦,吃遍了漫山遍野的野菜,吃过五六种左右的树叶,像什么桑树叶、槐树叶、榆树叶,枣树叶、杨树叶等等。记忆里,前几种树叶还可以,后两种树叶最难吃。尽管大人们用热水、凉水在器皿里泡了又泡,浸了又浸,虽然苦味没有了,但吃起来却还是难以下咽。——没办法啊,正赶上“三年灾荒”,又加上还苏联的外债,全国人民都不好过。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生活也很简朴,很少吃到肉食呢。
  虽然我的童年不像现在的孩子这么幸福、甜蜜,我却依然十分怀念自己的童年时光。那时,贫穷似乎算不了什么,亲人们浓浓的亲情更加难能可贵,也更使我们感谢大自然慷慨无私的馈赠啊!
  很多时候,我反感了现代都市里的“鸟巢”般生活,反感随处可见的汽车拥堵现象,非常不习惯现代都市人的“冷漠”特性。
  我怀念童年,怀念乡村,多想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乡下,种几亩薄田,写几本诗书,与山上那些山楂树、柿子树、核桃树一起,与大自然不离不弃,相爱永远!
  
  篇五:走在乡间小路上
  我妈妈的老家在川东南江县大河区一个叫郑家沟的山村。我爸爸就在区中学教书。我小时候一直生活在川西坝子成都金堂县城我奶奶家。直到读小学三年级才回到南江大河区我父母身边。金堂县地处成都平原,就算在农村都只是浅丘,看不到什么高山,到处的路都很平坦。回到南江大河区,我才第一次知道山有多高、路有多陡。南江县属于大巴山区,也是着名的红色革命根据地。我在南江读书九年,一直到高三毕业考上大学,再一次离开了那座留下我童年、少年和青年无数快乐和梦想的地方。特别是那乡间的小路更是让我难以忘怀。在那里读书九年,乡间的小路我也走了九年。
  后来我父母退休回了成都金堂老家,加之我工作也在外地,就很少再回川东南江了。曾经无数次走过的乡间小路或许早已被宽敞的水泥路代替了,车来车往。曾经走在乡间小路上,听鸟儿在树梢唱歌,看蝌蚪在小溪游动,听夏天知了的蝉鸣,看路边野花的争艳,都成了一幅幅彩色的画面永远留在了我记忆深处。
  我爸爸任教的中学在半山腰,我读书的小学在山脚。一条宽宽的河流从小学外边流过。我每天早上七点钟吃过简单早饭,就背着军绿色的书包和其他几个中学教师的子女一起出发下山往山脚下的小学校走去,不下雨、不贪玩的话,最多半个小时就可以到教室。因全是下坡山路,说是走,其实我们一起那些八、九岁的娃娃都是跑下山的。从我住在半山腰的中学到读书的小学,那条山路呈“S”形,蜿蜒向下,路面很窄,两个人并排走都很困难,路的两边全是农民的田地,随着季节的不同地里种的东西也不同。清晨,和小伙伴们往山下跑一点都不觉得累,斜挎绿书包,撒开小脚板,张着小手掌,一路飞奔,路早已记熟了,哪里转弯哪里有石梯都知道,有时连路都不看就敢冒着胆子跑下去。山里的小女孩特灵活,跑起来头上的小辫子一扬一扬的,穿着普通的花衣服,在山间一片绿色的掩映中显得更加美丽可爱。下午放学回家就全部是上坡路了,几个同伴在路上边走边耍,嘻哈打闹,回家的时间自然就耽搁得久一些。甚至遇上地里红苕成熟的时候,放学回家的路上,看看四下没有大人,就会悄悄跑到红苕地里抓开苕藤刨开泥土挖出新鲜红苕,到水井边用水洗干净,坐在小路边啃起红苕来,又嫩、又甜,又香,竟忘了回家的时间……
  后来读初中了,就在我爸爸任教的那所中学。当时我妈妈还在农村,还有一些田地要种。每周星期六下午放学,我爸爸就会带着我和哥哥步行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从学校回到农村我妈妈的老房子,星期一的一大清早再赶回学校。那条回家的路就在半山腰,虽然弯弯曲曲但却很平坦,要穿越两个村庄,大概有15里左右的距离。我和哥哥、爸爸每周沿着这条山路都要走一个来回。我和哥哥两个都盼望周末,因为我爸爸不会煮饭,在学校天天都吃食堂,菜也没啥油水,兄弟俩就想着周末回到妈妈身边,让妈妈给我们做好吃的东西,比如腊肉、香肠还有自家养的鸡、自家种的新鲜蔬菜。所以每次周末回家,我和哥哥都是满心欢喜,沿着山间小路快步疾行,把爸爸甩得老远老远。如果在学校考试得了高分,爸爸就会表扬我们,到了周末我们就会把老师用红笔写上分数的试卷带回家里给妈妈看,那时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情会格外开心。路边的山坡上有野生的桑椹,我便会爬上去采摘一些放在书包里边走边吃;水田里有拖着长长尾巴的可爱蝌蚪,我也要蹲下身去用双手捧出几个,然后一阵小跑,在手中的水还没有流完之前,把那些蝌蚪放到前面路边另外的一个田里;夏天的时候,在路边的溪沟里嬉水或者搬开石头捉螃蟹,然后提着凉鞋再用草绳拴上螃蟹,光着脚板走回去;有时在路上耍耍停停,太阳下山了都还没有走到家,妈妈就会站在屋前的山坡上望着我们回来的那条乡间小路默默地等着我们。回家的那条山路我走了九年多,后来县上根据我爸爸在山区教育事业上的特殊贡献,给我妈妈落实了农转非的户口政策并安排到学校从事后勤工作,那条充满感情的乡间小路就很少再走了。
  时光无法倒流,环境也已改变。我妈妈今年4月份因癌症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曾经年少的快乐、曾经幸福的田园生活、曾经难忘的乡间小路,却浓缩在对妈妈的思念中,成为我最难以忘怀的记忆。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雪

    一直以来有一个意念,那就是我想写一篇关于雪的文作。 今天,我终于提笔了日前忽然发现,我写过春风,写过夏蝉,写过浅秋的雨,唯独没写四季中冬的物候景象,所以接下来去写冬日的雪了。 冬天是...

    2020-11-20

  • 镂一抹墨香,醉一眉念想

    镂一抹墨香,醉一眉念想

    念一碎墨梦,执笔罅隙里的一缕幽光,沉于艳香。亘古不变的岁月,荡漾着春韵的静谧。一缕梦白,一丝青光,弹奏七弦琴的音律,流淌出三生的歌谣。随双桨摇曳流水,月色缠绵、星辰醉香。 落画素描...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