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杨
秋雨洒湿了路面,秋风吹乱了黄叶。我骑着车子下班回家,路过街头,发现在一个低矮的屋檐下,围了一大堆人。一声声美妙动听的板胡的旋律,伴着一声声尖亮稚气的童音从人群中传出。我刹住车,好奇地从路边栏杆空隙处,分开人群挤进去。只见屋檐下正坐着一位穿着单薄衣衫瞎眼的中年男子和一位面目稚嫩、黄瘦,年仅六七岁的小男童。那中年男子不时眨动着一双灰蒙蒙的眼睛,正拉着一把斑驳破旧的板胡。而那穿着并不合体的旧童装的孩子,却拉着一把比自己还要高出一头的大二胡。他们分明是父子俩。在他们脚下,摊开一张破旧的黄牛皮纸,上书:“六岁童无钱上学,伤残父卖艺求生”。中间密密麻麻地写着他们会拉会唱的歌曲或戏曲小段。
此刻,人们把目光全都集中在那男童的身上。那孩子面无表情,显得异常疲惫,机械地配合着父亲的板胡和脚下的小铃铛。右手灵活而熟练地拉着弓弦,左手在竖弦上灵巧的上下移动。他们正唱着一支人们非常熟悉的歌曲《小白杨》:“……小白杨,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杆儿壮,守望着北疆……小白杨,小白杨,他长我也长……”
不知怎的,这支反映边疆军人热爱边疆,自豪、乐观、抒情的歌曲,似乎在这个特定的环境里,从这个十分幼小的穷苦孩子口中唱出,却变得那么凄凉,那么催人泪下,那么犹如刀绞一般地刺痛着在场的每个围观者的心。
歌声在秋雨中回荡。人们静静地看着、听着,没有一丝儿喧哗,也没有一个人离开。分明是被孩子那苍凉的歌声紧紧地拉住了。孩子唱得声音嘶哑了,一位身材微胖的中年女人眼里闪着泪花,把一杯茶水送到孩子面前。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张的钞票,无声无息地纷纷落在了孩子的脚下。一位穿着十分朴素的农民老者,颤动着手,反复上下摸着自己的衣兜,但半天只掏出五角钱。于是索性将自己进城探望女儿的一个大锅盔馍放在孩子面前,向围观的人叹了口气说:“咳!这孩子和我正贪玩、淘气的孙子一般大啊!”
雨沙沙地下着,一阵秋风从地面扫过,吹起一片黄叶,我打了一个寒噤。在孩子面前放下十元钱,离开了这个地方。但那支《小白杨》的歌声却一直伴随着我,在耳边久久地回荡着、回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