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沉没的"定远〞
金秋十月,伴着徐徐的秋风我来到辽东半岛,威海是国庆长假旅游的第三站。在导游的带领下,串过-条条繁华的海滨大道辗转到了风光旖旎的威海港,一艘挂着龙旗,排水量达7000吨级的铁甲纪念舰“定远”号威然停泊在码头边。抬头仰望,我便想到了民族英雄邓世昌,放眼茫茫威海,100多年前中日甲午海战的硝烟仿沸又呈现在眼前。
“定远”铁甲舰是1880年清政府花300多万两白银委托德国伏尔造船厂用5年时间制造的7000吨级铁甲舰。舰长298.5呎.宽64呎.吃水19.6呎,载员329-363人,于1885年开始服役,成为清朝北洋水师的主力战舰,而“定远”则同时为北洋水师旗舰。与姊妹船“镇远”是中国海军历史上唯有的两艘铁甲舰,装甲厚12至14吋,主要武装为四门12吋口径的主炮,三支鱼雷发射管,另搭载三艘鱼雷艇。“定远”舰是19世纪工业文明的产物,因为武备强大、防护完善,一度被誉为“亚洲第一巨舰”、见证象征了中国海洋上一段辉煌的往事。
1894年9月17日,北洋舰队主力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黄海海域与日本联合舰队遭遇,”定远”号作为北洋舰队旗舰,带领十多艘战舰与日舰展开了人类史上第-次大规模蒸汽铁甲舰队间的海战。战事一直由中午持续至下午5时,尽管中国军舰相对较为落后,火炮数量仅为日方一半,而且弹药匮乏,但广大北洋舰队爱国将士仍进行了可歌可泣的英勇战斗。海战中“定远”多次中弹遇险,中弹多达159发,舰上17人死38人受伤,前甲板中弹发生大火,但全舰将士越战越勇。“定远”大炮击中敌旗舰“松岛”号甲板上堆放的弹药,引起大爆炸,敌尸骨横飞,死伤80多人。“定远”在海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被日方惊呼为不沉的“定远”。
黄海战役后,北洋舰队退入威海卫,由于李鸿章严令:“不得出海作战”,导致日军愈加猖狂!1895年2月4日夜,狡诈的日军以鱼雷艇偷袭北洋舰队,“定远”舰在击毁一艘敌鱼雷艇的同时,自己也被敌鱼雷击中。清军将“定远”舰移至浅滩搁浅当作炮台使用。2月9日下午,陆上之日军占领威海卫附近的清军炮台,以岸炮击伤“定远”,为避免“定远”舰落入敌手,管带刘步蟾下令炸毁“定远”舰,“定远”舰沉没后刘步蟾含恨自杀。“定远”舰的部份残骸后来由日本于1896年打捞回国。其舵轮被一名居住日本长崎的英国人改作咖啡桌,至今仍在日本。甲午海战由于中国方面在战争准备,战术指挥上的缺陷,以失利而告终。
据导游介绍,在威海市政府支持下,2004年秦皇岛瑞星船务工程严格按一比-复制的“定远”号纪念舰于2005年4月16日建成驶往威海港,停泊于威海港北码头,与刘公岛隔海相望,当日还举行了海祭仪式,纪念甲午战争抗击日军的北洋水师。同时,这里也成为威海海边一道独特的风景和标志性人文景观。复制的“定远”号纪念舰其外观与历史原舰完全相同,舰上各种武器装备一一复制,齐全逼真,许多著名的历史场景也都纷纷还原再现,舰上展厅存有定远舰和北洋水师大量珍贵图片、实物,每天都有大批游客到这里参观,接受爱园主义教育。
当我顺着舷梯登上战舰,抚摸着冰凉的炮筒,看着茫茫大海,顿时恍若跨越了时空,百年往事历历在目,中华儿女浴血奋战,英勇刹敌;邓世昌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拒绝逃生,面对矮寇大义凛然,壮烈殉国的民族气节让我肃然起敬。(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org.cn )
-位参与复制“定远”号纪念舰的学者在完成复制任务后留下这样-段话:“因为历史的惨痛而不敢回忆是懦夫,试图忘记历史则是十足的愚昧。如果“定远”的沉没可以看成一个民族捍卫海洋的失利,那么,“定远”的回归就是冲锋号吹响前最后的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