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海骨,美在神韵
2019-03-21 10:37 来源:散文网
古今中外,凡是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成形与我,我中无人。”再凭艺术本身价值发挥社会作用。然后只有广大读者才能评定出谁是大海、谁是小溪。这些常规使李玉合先生一路行程,严肃而沉默地探索者一种释放自己的方法。产生了属于自己的艺术景象。
李玉合先生从小热爱文学书画,建树于书法。他的作品常见于国内一些文艺刊物。他的榜书“泼墨龙”(见《西北民兵》2001.第8期)其势如惊蟒飞龙,气韵生动。仔细品读,他笔下字的本体与象形合一,构成一幅近似“朦胧”的画。他以浓墨轻笔地画法,勾连不断地线条、给“龙”注入了人格化的生命。节奏感、立体感跃然飞动在空白之处,朴实而空灵,诡谲而柔和。他的书法集里的“鹰”字,是一个远距离的视角,他是用绘画的笔墨把“鹰”的远大志向,藐视凡俗的神态表达得生动鲜明,喻意深远。视角、触觉、幻觉、体觉突出了艺术的空间意识。(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意境、意象是艺术家用笔之前的主蕴,生命怎样才富有神韵、神情、神态。灵魂的张力注定生命的健康。他的“舞”其实是才华的展示。观察他的字没有背离本体,一幅“朦胧”画境把读者带进一片曼妙的境界。画面像一对情人在轻歌慢舞中悄悄对语,舞的动象感丰满。他选取的是旋动的音乐节奏动象画面,“舞”的风姿、情、景、趣、势、形、神构成了一幅富有活力的生命体。
他认为万物在自然界运动中不断变化,动的变化不单是《易理》。这是谁也不可否认的定律。文艺作品不能沿着一条路走,应当在时代变化中求新、求变才能发展。王献之、张旭、怀素、杨凝式是草书大师,他们的精神可从可攀,他们的艺术可品可赏,可开阔视野,但不可为艺术发展的定格。
艺术的“常青树”像自然界的千枝万叶,其“绿”只能是一种概括的术语。“长青”之绿不能代表整个林木枝头的叶色型体,千姿万态、万型千模。
他致力于书法,尤其擅长榜书。他的作品易于接近读者的是艺术的感情魅力,音乐感觉也在其中。美学并不是刻意求工,成形于美。宇宙人生的壮硕之美融入艺术中才是真实的美、自然的美。他的作品初看笔下犹如树木的根系一团散乱,若用心辩诉秩序严整而意统笔行。字是一笔写成,气脉相通、笔断意连。通篇一气呵成,每一个字像一具体物象,强有力的动态,如排山倒海之势。增强了他笔下艺术的力量感。节奏犹如瀑布流韵,海潮波景。
我读了先生的许多作品,他的连绵大草,盘旋回绕,豪气贻荡着雄逸、磅礴之势。勇气爆放出飓飙疾旋、狂放不羁。志气弥漫在虚实笔间。速率、力率、质率筑成音境、画境、书境合一的意境。
哲学境界的求索是一位艺术大家虚灵的胸襟。东西艺术家找到了一个共同点。李先生的艺术有这种内在的牵引力,蕴藏着一种空灵的玄哲精神,无“我”而为是他创作的艺术心态,宇宙深情。他半个世纪的艺术里程中,晋人风范和中西艺术风韵的影响,使他的书法艺术没有落入俗网。在一条解放自己的艺术道路上向前……
他一路走来曾未置疑过,艺术作品犹如一个小宇宙,内部结构确实是真切的建筑物。没有哲学境界的天真、就没有艺术家。所以,他的作品线条中传动出空灵的艺术境界、空白之处是艺术家灵性的反映。
先生戎马生涯中走到哪里写到哪里,在军营里战友分别,有人以他的书法作为赠品,留作纪念。有全国各地不同领域的读者,从报刊上看到他的作品,来信求书,他有求必应,完成每一个读者的意愿。随着读者的传寄,他的作品明蜚中外。无求的事物反而易得,花馥必有传情者。艺术和读者是一种物理反映,而辛苦的是艺术家,最苦寞的是那条时空线上的行程。文学艺术家同出一源,成名成家者没有长着翅膀飞高,他们是风雨之后升起的彩虹。李先生不是时风扬起的浪花,只有他书法里的美学思想和艺术的感染力与读者呼应,产生出共同的心声。
先生在艺术道路上已度过半个世纪,岁月沧桑、时光迁转,文艺时潮的起落并没有削弱他的艺术香芳。今天,他的作品在我国艺术园地里依然独放馨香。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离别时的风景,不必倾诉
独封印于尘世间,静听陌上人的声音。在红尘一偶,与记忆相视一笑。携一缕墨香,装点季节的荒芜。走过时光的孤寒,越过光阴的萧瑟,停在梦的窗前。我深悟,人世或冷亦暖,时聚或散,自有安排。我...
2020-11-17
-
余生陪你
岁月匆匆,玩这游戏已经一年半了,回忆往事,既有欢声笑语,又有心灰意冷一幕幕情景像画一样浮此刻脑海之中,刻苦铭心。 微,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么,是6月20日。当时你在房间里聘夫,我...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