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那笔毛笔字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屈指数来,外公离开我们都快十年的光景了。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永远都是乐呵呵的,天生的好脾气,一辈子都让着外婆,让外婆的性格得到了天性的发挥。外公也确实表里如一,一生中都是惟外婆马首是瞻,从不越雷池半步。虽然都过了好几十年了,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只要外公一笑,他的两只眼睛就会眯起来,明显地画出两个大大向上的月牙儿。在故乡的十乡八村里,外公都以好脾气闻名。同样,和外公好脾气闻名的,还有他的那笔毛笔字。
外公刚出生时,曾外公的家庭在当时的农村里也算是一个殷实人家,听说家里也曾经雇过不少的长工、短工。我估计外公是读过私塾的,即使时间不太长,也不会太短。因为不然的话,外公就不能看那么多的书,外公肚子里不会有那么多古代历史的故事,他的那一笔毛笔字也不会写的那么好。反正小时候只要小见到外公,我就会缠着让他给我讲故事。外公确实是一个故事大王,说的故事以封神演义、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人物居多,聊斋里边的故事也不少,还有一些我至今也没有找到源头……可能是太年幼无知,我现在想了好半天,愣是没有想起孩提时代对外公的毛笔字有什么印象,真是罪过,不可饶恕的罪过……
小时候,我只记得我外公外婆的人缘极好,附近十乡八里的人总是喜欢来我外公家串门。女的都是来找我外婆的,女人在一起真是热闹,叽叽咕咕能把屋顶吵上了天。外婆是一个信女,一辈子信佛,所有的农历节日都按佛礼上供,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好晌。女人来外婆家串门,主要是商量过好晌的事,有的是请外婆指点,有的是来约外婆去帮忙。找外公的人就不一样了,见了外公都是一本正经端坐着说话,话也不太多。外公总是袖着手在一边陪坐说话,坐一会儿,就回里屋呆一会儿,不一会儿,就拿出几张还散发着墨香的宣纸出来。来人自然是千恩万谢而去,外公每次必然是笑着把来人送到院门口才作罢。小小的年纪,我是自然不明白书法的奥妙,可是我从中地明白了读书识字的好处。因此,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把字写好……
等我发现外公毛笔字好生了得之时,我却没有时间跟着外公学写毛笔字了。为了考取一个好高中、好大学,老师们都把我们的业余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不是试卷,就是练习题,生怕我们浪费任何的一分一秒。那时的我,对老师留下的作业题都穷于应付,更遑论跟外公学写毛笔字了。但是,只要有机会,我还是特别喜欢看外公写毛笔字,只要能看到外公那舒展、大气、飘逸、洒脱的字体,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舒服,就是闻闻那阵阵墨香,我也觉得美滋滋的……那时的我,就是通过揣摩外公的毛笔字才明白了什么叫书卷气,什么叫肚子里有墨水……
上大学后,我远离了故乡,也远离了外公,一年只能见两次面。当节假日去看望外公外婆时,外公一见我乐呵呵地张罗教我练毛笔字时,外婆一见就急了,说,孩子都读了那么多书啦,你还想把孩子累坏呀,快点叫孩子休息一下吧,去,上街买点好吃的回来,得给孩子好好补补。外公一听,便诺诺而退了。次次如此,回回如斯,外公竟然一次毛笔字也没有教过我。后来参加了工作后,见外公的次数就更少了,外公教我练毛笔字的事,就更无从谈起了……
十年前,我回老家探亲时,又去看望外公外婆。我深深感觉到,外公明显地衰老了,不仅头发全白了,连胡子也全都白了,成了真正的传说中的白胡子老头,只是那笑眯眯的月牙眼睛,还是依然如故,还是那么和蔼亲切。外公一见到我,就急忙抓住了我的手,一时一刻也不肯放开,然后拉着我进了里屋,十分小心地从抽屉里拿出了一个白色的小布包,细心地一层一层剥开,原来里边放着一块端砚和一支毛笔。外公说,孩子,我现在就教你写毛笔字……正在这时,外婆从外边走了进来,看了一下我们爷俩,外婆也笑了,说,你这个外公呀,连做梦都说要教你练一下毛笔字,这个死老头子,也不让孩子休息一下,哎,你看把他给高兴的,我说老头子,也可要悠着点,不要累着孩子了哟……
我绝对没有想到,这是和外公最后的一次见面。在我离开故乡半年后,外公在睡梦中安祥地离开了人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无疾而终,一点痛苦也没有,享年八十五岁……最让我扼腕的是,我竟然没有留下一幅外公的墨宝,外公的毛笔字只能留在我的记忆里……
但是,我永远记住了外公对我说的练习毛笔字的要领。外公对我说,作字如人然,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备而后可为人、可为字。也就是说,字的筋、骨、血、肉,体现作者的基本功力;字的精、神、气、脉则反映作者的修养素质。后来,我一查古文,才知道原来这是清代书法家王澍说的,连我这个喜欢读古书的人也不知道,外公的古文到底有多深呀,他的字倾注了外公的多少心血呀,每思至此,禁不住心潮澎湃、泪眼潸然……
有所思,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