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书
2019-10-13 09:38 来源:散文网
样刊收到好多天了,今天终于得空给母亲送去。其实不是书,是刊发在《凤鸣钟山》杂志上写给母亲的文《我的母亲》。去年五月写完此文时,曾用手机翻阅读给母亲听。一年过去了,一直忘不了母亲听到时兴奋的样子,一遍听不够还要听二遍三遍,听到尽兴处,高声大气叫二哥二嫂也来听,那样子自豪的好似在说她的光荣历史,还一个劲地念叨:咋个就记住这样多?喜形于色间免不了又给我们忆苦思甜一番,尤其说到我和小双妹妹,说救护车都开到家门前了,准备不要我们,奈何老家的奶奶电文叮嘱得急,说陆家三代单传一个都不能拉下。又恨恨地说我们两个最磨人,哭同时哭,吃也要同时吃,连生病都一起病,管的了这个管不了那个,说一身的病都是我们两个祸害的。二哥也硬生生插进话来,说为了带我们读书都晚了,他倒忘了和大哥带着我们去东方水库玩水,把我们放在岸边就玩忘记的事,差点让我们爬进水库里淹死,幸得人看见,大叫谁家没人管的孩子。母亲收工回家没来及吃饭,听见这样的事,把大哥二哥一顿竹条抽打,疼了他们,自己也一把鼻涕一把泪的。那时的母亲们艰难,即要生儿育女又要求取生活,孩子们也烂贱,像草一样长,随性随命的很,倒也长得拔节的葱绿。图片
那天因勾起母亲许多的记忆,就多陪母亲说了会话,天黑透了才回。母亲执意送我到车站,见车来了,母亲追着问有零钱吗,手里一张一块的零票在夜风里摇。看着站在车门边举着一块零钱的母亲佝偻着腰,弱弱得像孩子样眼巴巴地送我走远,心好疼惜,母亲已经78岁了,她的时代即将过去,但是即使艰难岁月,她也曾经美丽尽心地活过,以她们那代人的方式坚守着家的团圆和和谐,那种沉默着任岁月流尽的担当,是现在的我不及的。如果我写的文字还有一点点流畅,能为母亲写一篇文字,还算没有白白为文,就想着要是把文字变成铅字拿给母亲看,她会多高兴啊!这事就念念不忘了。
去年底,六盘水市散文联展,文联组稿拿去七八篇散文,其中就有《我的母亲》,发在《盘州文艺》上。因没有见到样刊,也不熟悉书和编辑的人,倒忘记了,友人曾问起也莫名不知东的,以为母亲的文还好端端地躺在我的空间里。今年七月去市里听课,幸会《凤鸣中山》杂志主编施昱老师,以前早有耳闻,没有机会交流,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施昱老师后,觉得老师好随和,说话平缓温厚,善意的笑容始终挂在脸上,一点没有文学前辈的傲慢和偏见。聊了几句感觉可以亲近,就大着胆子说起这样的愿望,施昱老师一口应承下来,作为无名小卒的我却不敢奢望。时隔两月,文见刊,施昱老师不辞辛苦邮箱发来目录告知,又寄来样刊。当邮局电告有邮件时,就知道是母亲的书到了,一路小跑着取回来,在屋里打开看了又看,先把自己美滋滋地乐晕,终于,写给母亲的文字变成铅字了,还是双月刊的杂志,母亲看见会多高兴。在此旋花敬上,感谢施昱老师的馈赠,让我的母亲在人生的暮年,可以小小地自豪欢喜。
当我电话告知今天要过去,还没有出发,母亲就等不及催二嫂打来电话,说要来怎么还不见人影。哦!说是去看母亲,已经下午三点过了,赶紧从电脑边起身,匆忙换上外套,把刊物装进包里下楼上车。坐在颠簸的中巴车上,一路上都在想,母亲看见写给她的文印在书上会是什么样的感觉?欢喜吗?母亲出生在旧社会,没有读过书,一生都与书没有任何关系,现在有一本书里有写她的故事,这本书可以属于她了。图片
进家来母亲胸前还拴着围裙,说刚刚还在砍骨头,正用冬瓜炖排骨等着我呢。冬瓜是母亲自己种的,二嫂说,种了一季的冬瓜,就结了这么一个,好的很,切开来水淋淋的。就好羡慕二嫂,多好啊,有一个老人打理着家,随时有时令蔬菜吃,还吃不完,什么冬瓜、丝瓜、辣椒、扁豆、萝卜、芹菜、小白菜。母亲把老房子周围的边边角角都种上了,两棵花椒树接的籽吃都吃不完,我们沾光不说,母亲还有富余拿去卖。
我拿出书给母亲看,母亲一下羞涩起来,像被人无端赞美的小姑娘,只顾低头看书不说话,可是母亲在看什么呢?她不识字啊,可她就是看,头也不抬。二嫂拿住边角说念给她听,她像孩子一样乖乖地听着,听的很仔细,不容我插话进去。我拿起相机拍下母亲看书的样子,哦!真的很用心,眼睛都不眨一下。是啊,母亲哪里是在看书,她在看她的过去,看一份欣慰欢喜和被人、尤其被儿女们记住的快乐。
镜头里,看着母亲白发苍苍的样子,我祈祷着,母亲啊!您要健康地活好,让我还可以有孩子的感觉绕在您膝边,写字给您看,念书给您听,这是最幸福的事情,只要有母亲的孩子永远不会老啊!母亲,如果可以,如果有一天我的文字可以随性地去书写、去表达,我一定为您、为离乡背井来到异乡三线建设的母亲们写一本真正属于您的书,您传承给我的坚韧、承受、爱、包容,还有一份绝不退缩的坚持和坚守;如果可以,母亲,请允许我以文字的方式传承下去,传给我的孩子……
那天因勾起母亲许多的记忆,就多陪母亲说了会话,天黑透了才回。母亲执意送我到车站,见车来了,母亲追着问有零钱吗,手里一张一块的零票在夜风里摇。看着站在车门边举着一块零钱的母亲佝偻着腰,弱弱得像孩子样眼巴巴地送我走远,心好疼惜,母亲已经78岁了,她的时代即将过去,但是即使艰难岁月,她也曾经美丽尽心地活过,以她们那代人的方式坚守着家的团圆和和谐,那种沉默着任岁月流尽的担当,是现在的我不及的。如果我写的文字还有一点点流畅,能为母亲写一篇文字,还算没有白白为文,就想着要是把文字变成铅字拿给母亲看,她会多高兴啊!这事就念念不忘了。
去年底,六盘水市散文联展,文联组稿拿去七八篇散文,其中就有《我的母亲》,发在《盘州文艺》上。因没有见到样刊,也不熟悉书和编辑的人,倒忘记了,友人曾问起也莫名不知东的,以为母亲的文还好端端地躺在我的空间里。今年七月去市里听课,幸会《凤鸣中山》杂志主编施昱老师,以前早有耳闻,没有机会交流,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施昱老师后,觉得老师好随和,说话平缓温厚,善意的笑容始终挂在脸上,一点没有文学前辈的傲慢和偏见。聊了几句感觉可以亲近,就大着胆子说起这样的愿望,施昱老师一口应承下来,作为无名小卒的我却不敢奢望。时隔两月,文见刊,施昱老师不辞辛苦邮箱发来目录告知,又寄来样刊。当邮局电告有邮件时,就知道是母亲的书到了,一路小跑着取回来,在屋里打开看了又看,先把自己美滋滋地乐晕,终于,写给母亲的文字变成铅字了,还是双月刊的杂志,母亲看见会多高兴。在此旋花敬上,感谢施昱老师的馈赠,让我的母亲在人生的暮年,可以小小地自豪欢喜。
当我电话告知今天要过去,还没有出发,母亲就等不及催二嫂打来电话,说要来怎么还不见人影。哦!说是去看母亲,已经下午三点过了,赶紧从电脑边起身,匆忙换上外套,把刊物装进包里下楼上车。坐在颠簸的中巴车上,一路上都在想,母亲看见写给她的文印在书上会是什么样的感觉?欢喜吗?母亲出生在旧社会,没有读过书,一生都与书没有任何关系,现在有一本书里有写她的故事,这本书可以属于她了。图片
进家来母亲胸前还拴着围裙,说刚刚还在砍骨头,正用冬瓜炖排骨等着我呢。冬瓜是母亲自己种的,二嫂说,种了一季的冬瓜,就结了这么一个,好的很,切开来水淋淋的。就好羡慕二嫂,多好啊,有一个老人打理着家,随时有时令蔬菜吃,还吃不完,什么冬瓜、丝瓜、辣椒、扁豆、萝卜、芹菜、小白菜。母亲把老房子周围的边边角角都种上了,两棵花椒树接的籽吃都吃不完,我们沾光不说,母亲还有富余拿去卖。
我拿出书给母亲看,母亲一下羞涩起来,像被人无端赞美的小姑娘,只顾低头看书不说话,可是母亲在看什么呢?她不识字啊,可她就是看,头也不抬。二嫂拿住边角说念给她听,她像孩子一样乖乖地听着,听的很仔细,不容我插话进去。我拿起相机拍下母亲看书的样子,哦!真的很用心,眼睛都不眨一下。是啊,母亲哪里是在看书,她在看她的过去,看一份欣慰欢喜和被人、尤其被儿女们记住的快乐。
镜头里,看着母亲白发苍苍的样子,我祈祷着,母亲啊!您要健康地活好,让我还可以有孩子的感觉绕在您膝边,写字给您看,念书给您听,这是最幸福的事情,只要有母亲的孩子永远不会老啊!母亲,如果可以,如果有一天我的文字可以随性地去书写、去表达,我一定为您、为离乡背井来到异乡三线建设的母亲们写一本真正属于您的书,您传承给我的坚韧、承受、爱、包容,还有一份绝不退缩的坚持和坚守;如果可以,母亲,请允许我以文字的方式传承下去,传给我的孩子……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