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你多远,才是最好的距离?
刺猬们觉得很冷,就想办法取暖,而最好的办法是大家挤在一起,利用彼此的温度,形成一个温暖的环境。于是,刺猬们就相互靠近。但是它们很快就分开了,因为太近的距离让它们身上的刺刺痛了彼此。但不久,寒冷重袭,它们被冻得无法忍受就再一次得慢慢靠近,并再一次的刺痛了彼此……就这样,在一次次的伤害和靠近中,刺猬们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距离:既保证能有足够的温度,同时又不会让彼此受到伤害。
人是社会的人,所以需要朋友,需要亲情和友爱。但是,离你多远,才是最好的距离?
娟子是我来北方后最好的朋友,她性格鲜明,嫉恶如仇,这点和我颇为相象。于是有一段时间我们几乎形影不离,好到晚上都不想分开。但是,日子久了,我们就发现彼此的性格太近似,反而难以协调。很多事情一旦产生了分歧,都想让对方附和自己的意见,而我们谁都不想屈从。于是,逐渐开始觉得和对方交往是一种负担,就开始慢慢地疏远,终于到了一年联系一次的地步。不过,那样一来,却只觉得对方的好,见了面,虽然不像以前那么亲密,却感觉很思念。于是我想到了我在南方的朋友们,之所以我们现在如此牵挂,并非儿时有多么深厚的友谊,而是时间和距离让我们交往时都把关心和问候给予了对方,所以留给彼此的都是最美好,最友善的一面,这些美好被时间积淀,变得深厚,变得坚实了。
婚姻,是一对相爱的人的爱情升华。可是,很多人都会发现结婚后总觉得对方似乎变了,变得有些陌生,有些不完美。于是,就需要磨合。终于磨合好了,七年之痒,十年之痒又出来了。试想一下也不难理解,每天面对着对方,看见对方刷牙时吐出的泡沫、起床时的蓬头垢面、熟睡时古怪的睡姿;听见对方吃饭时发出的咀嚼声、五谷轮回时的奇怪声响。刚开始可能感觉甜蜜,温馨;但是,几年过去后,这些还能美好吗?多年婚姻之后,夫妻双方都会养成一种固态。比如大肚腩,比如穿来穿去的那一条旧睡裙,比如那张满是皱纹的脸……有多少人能如恋爱时那般温情地看着自己的爱人一辈子?也许有,但绝对不多。我一直很欣赏周末夫妻这种说法,因为我觉得即使是夫妻,也需要给对方一个自由呼吸的空间,给对方一个思念的过程。那样,他们才会在烦琐的生活中永远发现对方的亮点,永远感觉着自己和对方是一个美丽花园的两个花匠,谁离开了,对方都会孤独,花园都会疏于管理。当爱情亲密到左右手的时候,我们就如同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呆得太久了,需要呼吸,适当的距离,才是最好的换气方法。
记得一位朋友说过:永远不要和同事做朋友,因为对方随时可能变成你的对手。工作十四年来,我仍然否认同事不可以做朋友的说法。同事间的交往亦绝对符合那种“人以类聚”的说法,我素与性情不投的同事没有私交,都是工作上的交往,而且从不评价其他同事,即便说了,也都是赞美之词。但是,就算是投缘的同事,保持适当的距离也非常重要,因为一旦发生分歧,基于素日关系太亲密,对对方的要求就高于常人,反应也会相对过激,总觉得对方该理解的却没有理解,该做到的却没有做到,都觉得自己委屈,觉得自己做到了仁至义尽,而对方却辜负了自己。
我不知道别人是否希望自己生活中能有蓝颜知己或红颜知己。我希望有。但是我总觉得与这个知己之间的距离保持到多远才能不伤害,不痛苦,不流俗是一个很难把握的分寸。知己不同于情人,他是纯洁的,理性的,是你为难时点拨的话语;悲伤时朗朗的笑声;颓丧时坚实的双手;孤独时心灵的慰籍。很多知己最后都成了伴侣,又成了陌路。无论网上的,还是生活中的,因为了解而交往,因为了解而分开。
对手不是敌人,是成就自己的人。对手能让你时刻保持警惕,时刻检讨自己,不给对方留把柄。而对手的成绩也总能吸引你的注意,能让你心生妒忌。为什么呢?因为你和对手间始终保持着距离,那种距离的尺度非常好,彼此能看见,能较量,能揣测,但没有亲密接触。很多时候,对手往往能成为一生的朋友。
有人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有人感喟“人生若只初相识,到底终无怨恨心”。其实,人与人相处非常关键的是一个“度”,把握好了就皆大欢喜,终无怨恨。但是,这个“度”能够游刃有余地把握好的,有几个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