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满天
从母亲那里吃过晚饭,便回家了,心绪不是很好,倚窗看着月亮越升越高,无着的思绪漫延上来。小女不识趣,非要我和她拉家常。我有些厌烦,拉上她到体育场散步了。
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夜晚,一走到街上便没了空旷的宁静,(或者这份自然的美丽属于农村),我是不大喜欢的,各种流光溢彩的霓虹灯纷纷闪烁,仿佛走进了童话里,再也寻不到如水的月光了。小女倒是兴奋异常,一路唧唧喳喳,雀跃前行,由她吧。
今晚的体育场更热闹,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因为国庆七天,我们这儿的“夕阳红”演出队天天上演节目,一天一个主题,今晚是宣传计划生育。小女拉着我挤到前面,台下的观众都自备马扎、板凳耐心地等着。老人、孩子最多,也有不少年轻小伙、大姑娘、小媳妇站在那儿。是什么原因把他们从电脑前从剧院拉到这露天舞台呢?我不禁有些好奇。我搜寻到一辆三轮车,走过去甜甜地叫一声大爷,老人就让小女坐在他的三轮车上了。
台上巨幅打出“夕阳红”庆“十一”演出队,层层叠叠又有各商家的广告,台上一角有伴奏队,大都是退休干部职工。演出开始了,报幕的阿姨很逗,拿着节目单,举在灯底下,离眼睛二尺远,晃来晃去总算报出了节目,台下有热心人大喊:“我借给你老花镜。”随着过门的伴奏,出来一队老太太表演扇子舞,其中不乏我熟识的阿姨,她们统一着装,擦脂抹粉,越看越像文革中的文艺宣传队,一举一动,极为默契,一板一眼,很是认真。最老的那位七十岁了,可看起来灵活得不亚如小姑娘。台下的人们一边看,一边指指点点:那个是谁,这个是谁。阿姨们的舞蹈、表演唱、京东大鼓、天津快板把节目推向一个一个的高潮,观众不时暴发出热烈的掌声。其中有一个节目,一个大妈扮演一个老农民,演着演着,那假胡须便掀起来了,她就一边演一边抽空使劲摁,摁了几次一不留神,那胡须居然自顾自跑下来了,找不到了,台上台下都忍不住笑,却没有一个人喝倒彩。我恍然大悟:这大约是人们喜欢的原因吧。电视上的节目再精湛,那艺术家我们是连面都见不着的,而她们是我们的街坊四邻,是我们熟识的大婶大妈,她们就生活在我们中间,她们演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事,她们虽然没有艺术家的艺术精湛,没有豪华的装备道具,可在我们看,她们离我们那么近,是那样亲切。
她们就这样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着国家政策,从她们嘴里蹦出来什么和谐社会啦,计划生育啦,那些紧跟时代形式的新词真是新鲜得很。她们踏着时代的节拍,却也传承着传统的剧目,黄梅戏《天仙配》、评剧《花为媒》、《刘巧儿》、样板戏《白毛女》等等片断,又带给我们精彩的瞬间,我仿佛回到了儿时,六岁的我,刚上一年级,能歌善舞,打竹板,敲花鼓,天津快板、山东快书,京韵大鼓,全是我演过的,各种名剧片断听上几遍就会,今歌古韵,无所不好。唉!要是光过小时候多好,免了许多烦恼。
我不禁为她们叫好!离开了工作岗位,许多老人无所事事,若有所失,不习惯,可这里的老人们精神十足,生活充实,他们宣传国策,创造精神文明,既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又服务了社会,真是有意义的事!
人活着,就得有追求,没有追求的日子就像一潭死水,这些老人,功成名就,衣食无忧,即使在家什么也不干,也有清福,为什么他们还这样自讨苦吃,拼命排练呢?就是他们追求自己的精神世界。
精神生活对个人有相当大的影响,它能激发人的生活激情,也能丧失人的生活欲望;它能提高人的身体素质,也能导致人萎靡多病。我是深有体会的,如果有几天无所事事,便会滋生懒惰,浑身没劲,不快的事不请自来。我想,寻找自己生活的绿洲,寻找个人精神的家园,这样才能活出质量,活出精彩!
回来的路上,我不快的心绪烟消云散,兴致勃勃地给女儿讲起了《刘巧儿》《花为媒》《白毛女》……看来,出来走走,也很不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