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
2019-01-17 14:17 来源:散文网
篇一: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一本经典的伤感的爱情小说,一直以来都没能够看上,以为故事会是一种浪漫、单纯的风格。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心中泛起的却是深藏心底的孤寂、落寞之情。一个人的深夜还时不时牵扯着我的心,让我辗转反侧无法入睡,脑海里思潮踊跃,还伴着《挪威森林》的旋律袭击而来。
风吹来遥远的悲伤,森林里变得更加静谧、温和,却散发着令人窒息的悲伤,导致这欲望的森林愈演愈浓,演绎着一出悲伤的爱情故事,在死亡的惶恐中升华。
主人翁渡边君走进了直子与木月两人封闭的世界里,紧接着就直子的姐姐初妹的自杀,给直子带来了悲伤,又后来木月也莫名的死去,这让直子几乎对生活绝望了,而渡边君与直子却无法走到一起,解除不了心中的障碍,毕竟直子与木月的感情已经到了无法切割的地步,他们没有办法心无芥蒂地在一起,一直一来都是格格不入,但至少给直子带来了活着的欲望,直到渡边君和直子发生了关系之后,直子却消失般地离开了渡边君,渡边君开始变得孤独了,甚至空虚,渐渐在外面与不同的女生发生关系,之后遇到了戏剧班的绿子,绿子活泼可爱多少也让渡边君感到释怀,可是渡边君对直子还是无法忘怀。
直到有一天再与直子相见,这时的直子已经变得成熟了,也变得憔悴了,因为生病了,然而他们的关系并没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反而更加地陌生,他们依旧逃避不了良心的谴责,只能淡淡地聊聊天,谈谈心,然后再一次分开。
后来的直子还是离开了,永远离开了。她没能坚强地活下去,始终走不出死亡恐惧的阴影安静地离开了,这也许对直子来说是一种解脱。这时的渡边君是多么的痛苦,几乎失去了活着的理由,在与绿子通电话的时候,连自己在哪里都不知道,还多次呼喊着绿子的名字,他感到无边的世界是空洞、一片迷茫,然而作家村上春树在小说里安排了玲子与渡边君发生关系,因为玲子有直子的气息很味道。这才让他再一次找到活着的理由。
全文已死亡为主要影响感情的因素,串成了人性心里的种种情感萌发,一步步推向情感的高潮,书写了一部耐人寻味的经典。把那种无形而另类的悲伤,体现得淋漓尽致,演绎着爱情的悲哀与生活的无奈,伴奏着《挪威森林》的主旋律再一次安静地响起。
篇二:挪威的森林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遇的人会再相遇。
记忆这玩意儿真是不可思议,当我身临其境时,我是一点也不去留意那风景。
方式都不能像太深,方式和自己都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
死不是生的对立,而是他的一部分。
只有死去的人永远都是十七岁。
没有人喜欢孤独,只是不想勉强交朋友,要真那么做的话,恐怕只会失望而已。
人生不需要理想,需要的是行动规范(做自己该做的而不是想做的)。
我追求的是一种单纯的爱情,一种完美的真情。比方说,现在我跟你说我想吃草莓蛋糕,你就丢下一切,跑去为我买!然后喘着气回来对我说:“阿绿!你看!草莓蛋糕!”放到我面前。但是我会说:“哼!现在我不想吃啦!”然后就把蛋糕从窗子丢出去。我要的爱情是这样的。
对于某种人来说,爱情就是从一些很琐碎、无聊之初开始的。甚至不这样就无法开始。
我们最正常的地方,就是知道自己是不正常的。
死不是生的对等,而是潜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我们活着,只需考虑怎样活下去就够了。年轻,对我们还年轻,和村上春树笔下的主人公一样经历着年轻,掩藏下的成长是迷惑,抑或是执着,只是彼此的方向不同。看了《挪威的森林》想了很多,可惜只是电影,距离小说还很远,就像此刻的心情还无法追及更远。同样有的迷惑,停滞在此处,此刻,缺少一种勇气。渡边一个成长的城堡,大的我们每个人在城里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不喜欢健谈,不是没有,只是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把一切的秘密关在心里,不会像木月,也没有勇气向海子那样去卧轨。只是年轻,心里不服气,和自己赌气。相信还有活着的执着。生活就像在寻找理由,看到别人身上的自己,自己身上的别人。最终把自己迷失,努力去反叛,年轻的火总是不那么稳定,喜欢迷路,喜欢犯重复的错,把一切成长打的遍体鳞伤,这或许是代价。就像剧中的渡边、直子、绿子,彼此的执着难逃三人的迷茫,人性恐怕就是那样了,最原始的状态,挪威的森林那片原始的森林,迷失,恐惧,追寻,逃离。他们的故事,发生,现在很难找了,世界如是说。每个人的心里有一片森林,草丛里躲着那些秘密,每个人,都在捉迷藏,想着出去,想着进来,彼此的世界,距离不远不近,来回摆渡,会迷失在这片森林,像木月、的直子,迷失在自己的路上。可能在路上他们会遇到某个人,想着对方会遇到,擦肩之后,谁也无法预料。(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没人喜欢孤独,只是不想勉强交朋友,要真那么做的话,恐怕只会失望而已。很喜欢这句台词,说独白或许更好一些吧,至少还记得自己,这句话就像是独白,徜徉在心底。说的很对只是不想勉强,缺少一种面对的勇气,其实是在保护自己,可能是虚伪吧。但这很真实,只是想少受伤。然而一直活在独白中,谁又能解释最终的结局。或许还得抱着相遇的希望,活吧。
死,很沉重的话题,每个人可能在某一生的瞬间想到死,或者死去,这并不离奇,生的那刻,死也就随之而来了,一种延续,一种注定。可是死那样茫然,让人不知所措,十七岁的木月自杀了,二十二岁的直子也自杀了,结局留给了我们。原来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有病,有一天会要我们的命。
人生不需要理想,需要的是行动规范。自由很热,全世界都在叫嚣自由,说要实现自由的理想,对未得到的东西永远这么狂热,而不得知它的可怕。总是这样贪婪,成风,成雨。这样就迷失了自己的原本,想着那些不得的理想,活在一片自掘的坟墓里。全然不知,忘记了那些禁忌,把该做的扔了。自己也浑然不觉,很可笑,也很自卑。看看现实自己就不见了。所以我们需要冷静,需要一条绳子,来约束。
我们最正常的地方,就是知道自己是不正常的。这句话,让我想起自己的那些偶尔的不正常的想法,自己可能有病,而且是精神病。村上春树告诉我了这个秘密,我还很正常。生活在社会中,让人想起卡夫卡的变形记,知道自己的心,却还是无法避免外表的异化。保持本性,在这个社会真的需要代价。能做只是去面对现实的时候还有一种敬畏和勇气。方式都不能像太深,方式和自己都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留有余地,对别人的,更是对自己的。
“海潮的清香,遥远的汽笛,女孩肌体的感触,洗发香波的气味,傍晚的和风,缥缈的憧憬,以及夏日的梦境……”村上春树在那里不远不近。
篇三:挪威的森林
村上的书应该不是这么写的,像电影——《挪威的森林》一样,虽然我没有读过。
看到最后,直子死了,因为爱无能,在她想爱的时候。此刻,木月走了已有七个年头,她爱的是渡边,那个曾经陪同她和木月一起走过的人。
第一次她和渡边相遇时,她已经爱上他了,在木月离开以后,是的。只是她仍无法让一个活着的人代替那个已长在她心头十七个岁月的木月。似乎最令人痛苦的该是这个吧,逝世的人获得了解脱,却永远地折磨着爱他的依旧活着的人。因为,直子至死依旧活在对木月的幻听中。她自裁了。也许,她爱木月,从精神上;她爱渡边,从肉体上。只是,不管对谁,她都爱无能。无论是七年前还是七年后。于是她选择了,逃避。逃避渡边的爱,逃避面对自己的爱无能,逃避对两个男人的幻听。我想,她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一定是带着幸福的微笑的,她解脱了。
木月是爱直子的,深深的爱着。只是他无法忍受肉体上她的缺席,他选择了去天堂来结束爱无能。相比之下,渡边是勇敢的。同样的情况下,最起码他选择了活着。
渡边爱上直子,从木月走后七个光景的那次跟直子的偶遇。他对直子的爱深入了骨髓,这份爱成了一份抹不去的责任。他等她,等着直子的身体来接受他。可是,他等到的却是她的自缢,在他为两个人一起生活刚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的时候!因为爱直子,因为对直子的责任,他拒绝了绿,一个爱他而且比直子完整的女孩子。直子的不完整,让他备受煎熬,无论是从精神上还是肉体上。但他对绿却只是远观,远远的观望着。从某种意义来说,他是爱绿的。他用对直子的责任来拒绝绿的爱时,绿只是愿意守候,她只是饱含泪水地说了一句话:我等你。
是的,绿在精神上守望着他,而她等到的却是渡边带着直子的死讯的归来,在他对渡边承诺的不久。对于直子的逝世,渡边仰天恸苦,哭天抢地地绝望,死心裂肺。
丧失至爱的哀伤,是无法治愈的。不管是什么样的真理,什么样的诚实。怎样坚强,怎样温柔,也无法抚平这哀伤。我们只能够从哀伤挣脱出来,从中领悟点什么,不管从哪方面。但无论领悟到什么,下次哀伤袭来时,还是派不上用场。渡边就是载着这样的哀伤颓废地回来了,和绿一起走进了他本为自己和直子搭建的房子。他接受了绿,带着对直子的爱,那一晚上。第二天绿走了,只是她终于不会成为第二个直子。
绿走了,渡边一个人在那间不知道该属于谁的房子里,他拨通了绿的电话。倚墙而语的他竟然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哪里。伫立在这茫茫的人流之中,他,迷失了。
渡边会不会是下一个“直子”。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