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散文 > 写人散文 >

一个内观者

2019-01-18 10:39 来源:散文网


  他是一个作家,一个拥有内在感官的人,但别怀疑,他不信教,不灵修,不亲近大师,也不忏悔往事。他曾这么评价自己:如果一定要说我有信仰,那我唯一信的是自己,所以我是一个“信己”的人。
  
  内在感官其实没有那么玄乎,不做太多的定义与区别,仅仅因为时常能够感受到内心最深处的念想,并随心而行,时时刻刻反省自己,剖析自己,认识自己。所以说是一个拥有内在感官的人。
  
  对于一个内观者而言,写作是一种自溶的方式。
  
  回到他是一个作家这件事。他是作家,但不是畅销书作家,他写小说,不长不短的故事,到了该了断时自然的结尾,不拖沓不徘徊也不打断生活。在他看来,小说里的人都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人自然有着自己的生活,随意拖沓打断别人的生活是一件十分冒犯的事。
  
  有时,他也会在故事的最后留下一些悬念。读过的人看后心痒痒的,想知道最后的结局,会发邮件或在博客里问他,他一一认真地看了,然后回复这样的话“我也想知道最后他们怎样了,希望他们都很好的生活下去。”
  
  他赋予他们生命,却不愿对他们的生活有过多的干涉,他喜欢故事顺其自然的发展下去,像真实的人生一样,有跌宕起伏,也有平静安稳。很多人不解,也有人嘲讽道:“故事你说的算,说什么顺其自然,还不都是你写的。”这么说的人不知道,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其一定的轨道,你的出生环境决定了你的成长,你的成长决定了你的待人处事,你的待人处事决定了机遇与选择,最后一切平常的事物综合在一起,决定了命运这两个沉重的字。
  
  他深谙其道,并让自己沉沦在生活的轨道中,不做挣扎。挣扎无益,不如洞悉内心,观感自身,认识本体,凡事都是由内而外的决定,从外向内的改变。他在随笔中常这么说,但明白的人太少。(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明白他的人太少,所以他一直没有成为畅销书作者,一直没有写出大家都欢迎拍掌的故事。但他觉得挺好,有人喜欢自己的故事,赚的稿费足够养活自己,有三两个好友,一墙壁的书,一年两次的单人旅行。平日里,三月踏春,四月祭祖,五月解粽,七月探荷,八月赏月,九月观叶,十一听雪,像极了依时序而终老的生活。他对自己说,浮生一梦,如此恰好
  
  也许唯一的一个小瑕疵,是还没有遇到一个合适的女子。与理想生活距离二分之一,这二分之一需要一个合适的人来填补。但他从不着急,依旧不紧不慢的张罗着每日三餐和小点,在午后磨杯咖啡翻开笔记本,有时也会拿起笔写写生活,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是不可多得的天籁。
  
  求名,不求利,只求内心安宁,过得自由。他用写作剖析自己,理解生活,走少有人走的路。放弃了一些现实的浮华虚荣,自然能够获得相应的补偿,这些补偿来自内心,对自己更深的了解,更流畅的生活。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幽默的叫卖声

    幽默的叫卖声

    住在都市里,从早到晚,从晚到早,不知要听到多少种类多少次数的叫卖声。深巷的卖花声是曾经入过诗的,当然富于诗趣,可惜我们现在实际上已不大听到。寒夜的茶叶蛋、细沙粽子、莲心粥等等,声音...

    2020-12-01

  • 背影(朱自清)

    背影(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

    20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