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散文 > 节日散文 >

冬至日

2019-01-20 10:52 来源:散文网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杜甫《小至》
  
  冬至日,天气骤变。即便是在气候温暖的岭南,这一天也显示出不同往日的凛冽冬威来。昨夜,寒流夜袭深圳,于是,千家万户在阵阵北风里感受到寒冬的气息。清晨,虽无白霜满地,眼前落红遍野。寒风肆虐一夜过后,不知紫荆花和三角梅零落几许,惟见往日满树红艳艳的花海消瘦了很多。我站在紫荆花树下,用手抚摸着冰凉的花瓣,目睹着绿暗红飞的南国冬景,不由自主地默诵起杜甫的这首《小至》来。
  
  大约一千五百年前的今天,一个在记忆里发黄的古老冬至日。我们的诗圣杜甫站在浣花草堂外漫步,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驱散了隆冬的丝丝寒意。浣花溪结着薄冰,河岸边的柳枝隐隐泛着青色,似乎就要爆出嫩芽。而门前的青山上,那一片片的梅林都打出了胀鼓鼓的花骨朵,也许明天就会千梅怒放,香雪成海。在这样一个暖日融融的冬日,一切都孕育着无限春意,一切都显示出勃勃生机。蜀中的冬景和长安的没有太多的区别,但同样的景致更容易勾起诗人的乡愁。我循着诗句来到一千五百年前的浣花草堂外,看到五十五岁的诗人端着酒杯,愁容满面。
  
  当代作家余秋雨曾说:“在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文官之显赫,在官而不在文。但是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杆竹管偶尔图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这话用来形容杜甫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杜甫,他的官职微不足道,但他的诗文却把风云变幻的盛唐河山深深地镌刻在历史里,他的笔尖拨动了多少的读者心弦?让人不由自主地为之震颤。
  
  长安,成都,虽然相隔千山万水,但维度上并无多少偏差。当终南山的积雪浮于云端之时,都江堰的河面也开始封冻;在霸陵杨柳堆烟的日子里,锦官城的杜鹃花也已经烂漫如火。然而,从诗人追溯着诸葛武侯当年的足迹来到天府之国的那天起,无尽的乡愁也从此一点点萌生。成都,诸葛武侯的成都,望帝啼鹃的成都,玄宗避难的成都,竟被杜工部如海的乡愁湮没。昔人云:“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此情此景,怎不使人黯然落泪?
  
  老杜却不知,同样一个冬至日,一千五百年后,有一个我,站在波涛滚滚的南海之滨,口中念着他当年的诗句,同样乡愁满怀。
  
  岭南,淮北,一个是曾经的烟瘴不毛之地,一个是飘逸着徽风皖韵的膏腴鱼米之乡;当淮北大平原上飞雪连天之时,梧桐山下的紫荆花勒杜鹃还依然红红火火,冬至日的落花飘舞也只神似于淮北的秋色,而大小叶榕形成的绿色汪洋还是把深圳染成无冬的景象。
  
  冬天,在深圳只是大自然的一种敷衍,点到为止。冰霜雪雾都随着大雁南归的足迹徘徊在大庾岭之北,不越雷池一步。而北方的冬天呢?完全是两个世界:挂霜的干枯芦苇叶在风里沙沙作响,枝干光秃秃的的白杨树裸身站在荒原上,浓雾弥漫的茅草丛里缀满了冰冻的水滴,雪后乡村的泥泞道路,屋檐下晶莹透亮的冰溜儿……
  
  在这个冬至日,我只能在南国乍寒的北风里找回家乡冬天的点滴回忆。
  
  北纬23°5。北回归线在我的前方不动声色地穿过,我站在亚热带与热带分界线的旁边,想抓住这缕无形的线,把它往南移动,却如水中捞月一般徒劳。我不由暗暗感叹:“又是一年冬将至,北回归线,太阳的回归线啊,直射的阳光会从这里返回,客居岭南的我将于何日回归?”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快乐春节

    快乐春节

    盼啊!盼啊,眼看春节就快到,想到这,我不由得笑起来,在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坐着火箱围着火炉看电视,还有的人在打...

    2021-02-17

  • 春节送礼

    春节送礼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每当到春节,人们总会贴春联、福字,到处张灯结 彩,美不胜收。人们提着大包小包的礼品去朋友、亲戚家作客。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对春节送什么礼作如下调查。 我走向前去,...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