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散文 > 节日散文 >

烂漫端午节

2019-01-20 10:52 来源:散文网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列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由于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都有不尽相同的习俗,于是对端午节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各地主要风俗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驱鬼,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这些习俗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越南﹑朝鲜﹑日本等。有些习俗,如赛龙舟等,已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韩国江陵端午节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端午节也渐渐成为国际性的节日。
  
  端午节的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主要有以下四种说法: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令尹子兰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诽谤屈原。楚王继而逐渐疏远了屈原,也不采纳他的谏言,最后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楚国都城郢,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郢。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快要灭亡,痛不欲生。但是他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国,于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数十年,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争着划起船只,竞相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体。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着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后来人们在端午节投饭团时,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后来的棕子。据说,蛟龙看见彩丝就很害怕,远远就躲开了。从此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因而,端午节也叫诗人节。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因向楚王谏言犯颜,父兄均为楚平王所杀。后来伍子胥隐名埋姓逃到吴国,遇到公子光,帮助其夺取王位。公子光继王位后,自称阖闾。伍子胥和孙武又助吴王阖闾伐楚,五战而攻取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伍子胥率吴军,大败越军,越王勾践率五千残兵败将退守会稽山。越王勾践被迫主动求和,夫差许之。而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宰伯嚭,受越国贿赂,进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信以为真,赐伍子胥宝剑自尽。伍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姑苏城的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说完,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相传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怜而祭之。《后汉书》中也写道:浙江虞巫上祝曹盱,五月初五在曹娥江上婆娑起舞,迎接伍子胥。后来江浙一带百姓每逢端午逆流而上,举行各种仪式,以悼念伍子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今浙江省上虞县),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因此,端午节也是纪念孝女曹娥的节日。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的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很隆重,庆祝的活动可说是丰富多彩。主要的活动有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菖蒲等。
  
  赛龙舟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是楚国人舍不得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快乐春节

    快乐春节

    盼啊!盼啊,眼看春节就快到,想到这,我不由得笑起来,在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坐着火箱围着火炉看电视,还有的人在打...

    2021-02-17

  • 春节送礼

    春节送礼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每当到春节,人们总会贴春联、福字,到处张灯结 彩,美不胜收。人们提着大包小包的礼品去朋友、亲戚家作客。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对春节送什么礼作如下调查。 我走向前去,...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