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散文 > 写物散文 >

独轮车的文章

2019-01-17 17:18 来源:散文网


 
  篇一:白水涧与独轮车

  前不久,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推独轮车”比赛在白水涧风景区举行。这是临安旅游系统举办“快乐旅游人”趣味运动会中的一个项目——在新建的中心广场前,两辆披红挂彩的“独轮车”,推车的是“汉子”,坐车的一边是“新娘”,一边是“新郎”,跌跌闯闯、摇摇晃晃,险象环生,让拉拉队员乐得前翻后仰。
  昔日农民用于运输的主要生产工具,如今却跃身一变,成了受人青睐的“快乐游”、“健身游”项目。这就是文化给旅游带来活力,可称之为旅游搭台文化唱戏的样板。
  那么,白水涧与“独轮车”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呢?
  白水涧位于杭州临安,四面环山,临涧立崖,乡韵古拙,民风淳朴。据保存完好的《奚氏宗谱》记载,白水涧先祖奚百一于明洪武年间迁徙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相传,百一公在余姚时曾梦见一个桃花源式的地方,并为之朝思暮想,心驰神往。后来他游历到著名佛教圣地余杭径山寺,站在径山之巅,但见远方有一谷地,“白水绵绵,顾瞻之间,偶有长者荷锄而归,”竟和梦中所见十分相似,不觉大喜过望,入而探之,犹觉这里“山明水秀,竹翠林烟,”、“城山重叠,绿水长流”,于是便不辞百里举家迁徙至白水涧村,繁衍生息以为乐土,因而白水涧村多为奚姓。
  而奚百一正是世界造车鼻祖、独轮车发明人夏朝奚仲的第一百代孙。所以白水涧人600多年来使用的“独轮车”,正是他们的老祖宗自己发明的。
  奚仲,夏车正(相当于今天的交通部长)。是皇帝二十五子之一禺阳之裔孙。据传,夏禹治水时,奚仲发明了“独轮车”后又改制成马车,为夏禹治水立下了汗马功劳。史称“夏禹治水,奚仲造车”。
  几千年来,奚仲发明的“独轮车”,给人们带来不仅是运输的快捷,生活的方便。古往今来,“独轮车”遍及大江南北,应用于各个阶层。古代农村,农民用“独轮车”送新娘运嫁妆,《水浒传》吴用“智取生辰纲”用的是“独轮车”,解放战争中,共产党人用“独轮车”和小米加步枪,战胜了不可一世的用美式飞机和坦克加大炮武装的国民党。“独轮车”的应用,时间之久,空间之广,可谓空前绝后。
  如今白水涧人把“独轮车”用于旅游,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不仅能给游客带来快乐,带来健康,更重要的是它给人们一种启示:旅游一旦注入了文化,它必定提升了品味,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篇二:父亲的独轮车
  在我对父亲的所有记忆里,记得最深的是父亲的那辆木头轮子的独轮车。
  算上大伯留下的大姐,父亲一共养育了十个孩子。而我出生在物质极度匮乏的60年代,在我懂事时四个姐姐已经出嫁,大哥也已成婚,家庭内部的回忆里我应该还有两个比大哥大的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因为家庭贫穷和交通闭塞,在贫病交加中先后离开人世,没能长大成人。在我长到七岁时因为家里穷,一直拖着没有上学,而父亲已经是个驼着背的老人,依旧为贫穷的日子操劳着。
  我作为父亲最小的儿子,自然能得到很多疼爱。在我会跑路时,常常跟着父亲去给生产队放羊,到了草坡上,我和几个伙伴跟着羊群捡羊粪。回来时父亲一边赶羊,一边牵着我的手,传递给我前行的力量,看到我累得走不动时,父亲会把我扛上肩头,扛一会让我走一会。(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那时我家居住的窑洞顶上横跨着一根椽子,椽子上经常挂着一只篮子。每次放完羊跟父亲回到家里已是饥饿难忍,母亲就会用一根杆子挑下那个篮子,从那个篮子里拿出一块馍馍来,在大我两岁的二哥的羡慕中馍馍会让我风卷残云般塞进肚子,然后倒头就睡。
  农村人最高兴的就是赶集,集市在镇上(那时叫公社),离我家大概五六里路。一逢赶集,父亲早早起来把队里的羊群赶到村边上的草垛上放一放,然后圈起来,回到家里取出他的独轮车,装上需要在集市上变卖的杂货,带上我去赶集。在集市上变卖了杂货,买足了家里需要的油盐,然后父亲会带上我在卖羊肉汤的摊子上买一碗羊汤,看着我一口一口地喝完,然后把我放在独轮车上推回家里。
  父亲的独轮车给我带来了人生中最美好的童年记忆,记得那时候的羊肉汤一毛钱一碗,很香很香。
  有次父亲在集市上买了一斤清油,装在盐水瓶子里,很小心地用绳子绑在独轮车上。谁知返回的途中,装清油的瓶子还是掉在地上摔碎,清油倒在地上,又汇聚到土窝窝。父亲再三交代,让我看好撒了清油的土窝窝,不要让人或动物踩上。父亲急急地回到家里,又急急地拿了一个铲子和脸盆,把蘸了清油的土铲到盆里,拿回家里。当天晚上,父亲和母亲把带油的土放到锅里开始熬,熬到油花飘到水面上,用勺子瓢到另一个盆里,把锅里剩余的泥和水倒掉,再把锅洗干净,继续倒进去熬。反反复复地熬了几遍,结果泥土过滤完、水蒸发完后,竟熬出足有八两的清油来,挽回了不少的损失。
  在我十岁上,在母亲病逝后的不到一百天的日子里,父亲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父亲去世的日子在腊月初八的凌晨,父亲去世的原因是长期挨饿而导致的胃癌,父亲去世时因为有好长时间吃不下去饭而变得骨瘦如材。
  临去世的那晚,父亲再三要求大哥给他买几根麻花,我拿着大哥给的两毛钱去邻村的一家经常买麻花的袁家说明了情况,我叫做袁姨的老人现炸了几根麻花,含着泪让我拿上,并告诉我要跑着回家。回到家后,父亲一口水一口麻花,吃的很香甜。吃完麻花后再三交代大哥,一定要让我念完书,直到看着大哥再三点了头父亲才合上了眼睛。
  那年父亲刚满62岁,而先父亲而逝的母亲才58岁。
  父亲作为一个传统地道的农民,虽然有一个烈士哥哥(我的三伯),但从来没有以任何理由给政府添堵,辛苦一生,平凡一生,善良一生,并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物质财富,但父亲勤劳善良的品质却让我享用一生。父亲生前多次告诉我们,无论碰到多大的艰难,都要做到不贪不抢,与人为善。父亲的言行,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时时提醒着我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到独善其身。
  在父亲去世三年后,大哥带着我和二哥不得不放弃坍塌了的父亲住过的窑洞。搬家时尽管家里有了第一辆架子车,但大哥还是把父亲的独轮车小心翼翼的搬到新劈的窑洞里。大哥告诉我和二哥,我们的父亲在年轻时靠着这辆独轮车在靖边贩盐,养活了一家人,直到政策紧了才放弃。那时候我才知道父亲的独轮车上载着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的家史。
  到了我真正懂事,才知道父亲从家乡到靖边往返数百里的路要靠步行来完成,那需要多大的毅力啊。在我此后的苦难历程里,经历过许多人生坎坷,甚至对自己生命的存在产生过怀疑,但都挺了过来,支撑我的或许就是我感悟出来的父亲的那种生存毅力。
  父亲去世36年了,每每回忆起来,我都能想起父亲那辆木头轮子的独轮车。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母亲的菜园

    母亲的菜园

    母亲一生劳苦,甚至一连卖了二十多年的夜宵。直到最小的妹妹成了家,母亲才卸下这生活的重担。 退休下来的母亲,依然是一个闲不住的人。老家的后院,是一个三亩大的园子。于是,厨房、前院、后...

    2020-11-19

  • 窗外的鸟

    窗外的鸟

    我家的窗外,常有鸟儿飞来。先前,主要是麻雀和喜鹊。然而,三年前的一天,我却惊喜地发现:飞到这里来的鸟儿有了明显的增多。其中,竟然还出现了几只野鸽子! 显然,对于鸟儿们来说,这里的生...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