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竹-关于翠竹的文章
2018-12-30 14:13 来源:散文网
篇一:翠竹青青
此刻,窗外又飘起了细雨,忽然间,我又想起了乡下老屋后的那片幽幽竹林……
古人谓竹为君,天下有许多人都喜爱竹。竹,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追棒的植物,因此人间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爱竹的佳话,吟竹、咏竹、颂竹、画竹的人多的数不胜数。我虽乃一红尘俗子,可我也偏爱竹,呵呵,也许有人要笑我附庸风雅了。
我想,中国文人雅士之所以喜爱竹,也许是因为竹既有阳刚之气,又有阴柔之美,它刚柔并济而不惧风雨,遒劲高洁而虚怀若谷。
记得有首诗是这样说的:“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是的,竹,不矫揉造作,更不哗众取宠,它刚劲,清新,永远都是生机盎然,蓬勃向上。竹,正直虚心,坚韧挺拔,不畏严寒,不惧风霜,四季常青,这些都彰显出竹的精神气节和高贵品行。竹有凛然君子之风,也有坦荡浩然正气,因而也衍生出:“梅兰竹菊”四君子的雅称,以及“梅兰竹”岁寒三友之称。竹,以其挺拔青翠,清香袭人,岁寒而不凋的独特风韵和它的精神气节与高贵品行,从而赢得了世人的喜爱和赞颂。
“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是前人颂竹的诗句。古代诗人郑板桥是这样赞美竹子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千古流传的佳句,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竹,从上到下,从枝到叶,从春到冬,从不改一身绿色的初衷。竹,有品,有节,且有志。它可粗俗,也能精细,既能高雅,也甘愿卑微。郁郁葱葱的竹总是给人一种清新、自然、幽雅、无欲、淡香的感觉,在我眼里,竹一年四季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古人中虽有人喜欢近水而隐,但更多的是靠山而隐,在山里,隐士们又尤喜欢在竹林边定居,也许他们就是冲着那清幽雅致的自然环境吧,因为在竹林边没有了尘世的喧嚣,没有了什么是非成败,更没有了污浊的空气,有的只是安然和宁静。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爱竹成癖,曾写下咏竹千古佳作:“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人俗不可医。”,这样的诗句充分表达了他的爱竹情趣和心态。还有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也是爱竹成癖,据说他每到一个地方居住,不管久暂,他都要叫人在屋旁种竹,由此可见,他的确是爱竹甚深。
竹,不挑剔生长环境,一寸土地,一阵雨露,一丝阳光,它就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竹的种类很多,有楠竹、斑竹、毛竹、紫竹、方竹、罗汉竹等等,竹可谓是一身是宝,它的用途极其广泛,其根可食可雕,其叶可茶可药,其杆可编可造,其枝可扫可烧,生活中,竹与人类的文化生活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记得在乡下的时候,我时常会流连在竹林里,我喜欢竹的挺拔与青翠,喜欢竹的清新与飘逸,喜欢竹的恬淡与幽雅,也喜欢它的超凡与脱俗,喜欢它的不张扬和不喧闹,总之,我喜欢它很多、很多。我一直想,“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那是怎样的一种洒脱和超然的心境啊。
前天休息,我按捺不住悸动的心又去乡下寻找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站在竹林前观望,竹林里的竹子高高地向上伸挺,一派剪破云雨的昂然气概。有风吹来,竹林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竹影在轻风中摇曳生姿,哇!眼前的景象让我心醉神迷……当我静静步入那片幽深的竹林,就感觉到浮躁沉淀,头脑清醒,心如明镜,那一刻,我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清修的世界,所有的愁情烦事都已抛置于九霄云外,红尘所有的纠缠和瓜葛全都与我无关了。我伫立在竹林,轻轻抚摸竹子,与竹子对话、交流,我的思绪滑过竹梢,游走于唐诗宋词之中,那一天我忽然聆听到了古人穿越千年的声音。
当我走出竹林忍不住回眸观望,哦,我发现竹林在低吟浅唱,似在为我送别。
其实,我最爱的是雨中的竹林,尤其是在朦朦细雨中,那雨中的竹林更显青绿,愈发显得妩媚动人,那绿,绿得透明,绿得滴翠,因而那雨竹的风采更加迷人,雨竹的神韵更是超凡脱俗。烟雨迷朦中,竹林会更令人霞思,浮想联翩。在雨中穿梭竹林,无曲而有韵,那绿色的竹林,一经风雨的洗礼和吟诵,便成了古今的美妙绝唱。
说竹为君子,名副其实。“竹有节,能挺立;人有节,能坚毅”,真的希望我们人类也能像竹子一样,学它虚心劲节,正直谦虚;学它不求索取,甘于奉献。
竹,你等着我!我一定还会来看你!
竹——我爱你!我爱你——青青翠竹!
篇二:窗前的翠竹
新的办公地点是一个城市开发新区,人际罕至,占地面积甚大,从窗前眺望,附近千米之内没有建筑物阻挡,视野极佳。恰巧办公室空间特大,且有一面落地窗,闲暇之余,我总喜欢独立窗前,欣赏着大自然的美。
新区的开发总是有着其独特的特征,地皮祼露、尘土飞扬、机器轰鸣…单位搬迁还是稍显匆忙,绿化还没有完全成功,那像穿了十年衣服上的补丁一样的黄沙就是最好的证明。可就是这样的情景,当我第一次走近这里,凝望着它们的时候,我没有任何失望,因为我发现在我窗前有一丛翠绿的细竹,它像一块埋藏在尘土中蓝宝石,璀璨的光辉掩映了身边的一切。
窗前的翠竹以株距十厘米被集中种植在草坪中间的一块空地上,长约三米宽一点五米左右,在这块以亩为单位的绿化上,它是显得如此渺小,为更好地保证成活,竹子的顶部已经被全部砍去,在离地一米高的地方用竹片做了一道护栏,它们就这样带着身心伤害开始了自己生命的另一个旅程,而陪伴它们的只有那位失去的同胞—竹片。竹为水性植物,以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最多,秦岭以北雨量少、气温低,仅有少数矮小竹类生长。可世事总是如此,移植的季节适逢深冬,天寒、少雨、大风哪一样都是它生存路上的障碍,叶子慢慢有些枯黄、凋落,地上的竹叶日渐增多,当大家在空调房里抱怨可恶的天气时,我在想,明年的春天我还能看到你翠绿的身影吗?当第一声雷鸣划破苍穹的时候,那柔润的春风也开始了对整个大地的抚摸,所有的一切都在变化着,枯木逢春吐绿、原草雨后发芽,而最让我惊喜的是,那一丛窗前的细竹,也正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它终于挨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刻,迎来了它生命中属于自己的春天。
前些天同学探访,一起闲聊,问及日后发展规划,都已有了那份属于自己的目标,目标看似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边,没有殷实的经济基础,没有业内人士的指引,有的只是那年轻人的一腔热血和对成功的追求,他们的起点就像窗前翠竹一样,面对着的是贫脊的土地、恶劣的环境,只有凭着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斗志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他们也有那快竹片,那就是他们父母殷切期望的眼神,朋友支持鼓励的目光,只要经受住了风雨的考验,定能迎来自己的春天。
竹为高大、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茎为木质。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国人民喜爱,有“君子、岁寒三友”之美称。中国古今文人墨客,嗜竹咏竹者众多。在这其中我犹喜欢郑燮的“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人在成功前可能付出了很多,可能是低眉,也可能谄媚,一经成功就容易产生了那种难以言说的心理,也就是中国人说“扬眉吐气”、“衣锦还乡”,而此时最难拥有的是那份发自内心的正直的品格。古人咏竹还有一反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而我对于它的理解更愿意相信这是对年轻人的激励。
此刻耳边响起了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旋律,月光啊下面的凤尾竹哟;轻柔啊美丽像绿色的雾哟…我在想人们对于成功的欲望不也正和人们对于倾心女子的爱慕一样么?
篇三:青青翠竹
在我家旁边,后面,有一片青翠的竹林。翠绿的叶子,墨绿的竹竿,一节一节地伸展在空中,延伸着柔软的旁枝,生长着轻轻的叶子,展露着优美的姿态。从远处望去,我家的房子掩映在竹林里,感觉清新如画,翠绿如抹。一条水泥路弯弯曲曲地,从屋前而过,既有古朴的颜色,又有现代化的气息,更有大自然的青青景色。
我国有“竹子王国”之称。在家乡,竹子很平常,种类也不多。常见的有长枝竹、麻竹和桂竹等。它们被普遍种植,东一片,西一片,分布在家乡的这里那里。它们为家乡增色不少,既纯洁又淡雅,既朴素又迷人。那来自大自然的素面,一种空灵的颜色,一种高风亮节的风格。(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其中,桂竹,节与节之间较短,质地也较坚硬,旁枝长着叶子,轻盈盈地,摆弄着柔美的身影。一棵棵翠竹,就像一个个少女,飞杨着舞姿,给人以美的感觉。当微风吹拂,竹子在空中轻轻摇动,旁枝跟着一起摆动,竹叶也在颤抖着,显示了风的痕迹,也展示了自己的动态之美,轻柔又袅娜,盈盈间,在柔软地动着灵活的手脚。
竹子浑身是宝。竹竿可以做建筑材料,搭架建屋,编织竹器。它们还可以加工成结实的小椅子,便宜又实用。它们也可以制成漂亮的、高雅的靠背椅和竹几等,耐看又耐用,是一种天然之宝。邻居家有一片竹林,他们常把竹子卖人,能赚点钱,多些收入。
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沥作用强,性寒而滑利,化痰定惊开窍,用治中风痰迷,惊痫癫狂等症。竹茹清肺胃之痰热,兼止呕,用于胃热呕吐,还有开郁除烦,用治痰火内扰之心烦失眠。竹子有如此妙用,可谓之“良药”。
竹笋味道鲜美,滋味独特,配上适当的调味剂,便是一道令人称赞的美味佳肴。竹笋色泽淡黄,可焖成笋菜,炖成笋汤,煮成笋饭等。它们可以助消化,防便秘。一年四季皆有笋生产,春笋、冬笋和苦笋等皆是好吃的食物,位列席间。
竹子,生来就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全身皆可用。它们既美化了环境,让人触目青翠,亮了视野,美了心境,滋养着身体,奉献着一切,倾尽所有,倾尽所能。
当春风徐徐来临,剥落了残冬的包装。春雨洋洋洒洒地飘下,新笋就静悄悄地,在地下伸展身子,吸收水分,吸取营养。在不知不觉之中,它们就像一把利刃破土而出。它们可穿过石缝,刺穿硬土,然后脱去层层的外衣,向空中伸展,执着攀登在空中。
竹根牢牢地套住泥土。竹笋在逐渐坚硬中生长。它们不惧风吹、雨打、太阳晒。而是一往直前,向上拔高,直至长成翠竹,在大地上神采奕奕地屹立着,增添了独特的风景。
自古以来,竹、松、梅被誉为“岁寒三友”。竹子以苍翠的绿色傲立在大地上。一棵棵竹子,一个个生命,不怕酷暑,不怕严寒,顽强生长,不屈不饶。它们生动的外表,美化的形象,青翠的颜色,自强不息的品格,历来为诗人题咏,画家描摹,艺术家雕刻,成为颇受欢迎的一种主题,伴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伴着一个个季节的轮换,不断前行。
竹子,成长快速,牺牲自己,献给人类!不正像那些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的人们吗?我赞美竹子,也讴歌像竹子一样的人们!他们以一心一意的精神,全身心送给人类,不计较得失,公而忘私,为人民服务。竹子,我心中向往的对象。而像竹子一样的人,是我心中仰慕的“不平凡”。
篇四:江南翠竹摇春风
漫步于江南的原野和山村,到处可以看到一簇簇翠绿挺拔的竹子,它以其潇洒临风摇曳多姿的躯干而深为人们所喜爱,与梅花、兰花和菊花并称为“四君子”。种一、二竿竹临窗,栽三、五枝傍水,或千竹成林,或万竿碧玉,竹情清韵与江南山水浑融一体,别有一番情趣。
生长于江南之乡的我,从小就特别喜欢竹子,在离家不远的河边有一片竹林,连绵逶迤的茂密苍翠沿河直上,竟有好几里长,真所谓“万顷琅玝压碧云,清风幽兴渺无垠。”竹林里静谧清幽草如茵,还有许多五颜六色的野草花散发着淡淡的芬芳。童年的我常常与小伙伴们去竹林里玩,我们或是折竹枝为马,在草地上纵横驰骋;或是用竹枝编成小免、小鸟等小玩意儿玩。竹子与童年的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长大以后我才知道,竹子的种植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远在殷商时代,人们就削竹为简,书墨记事,是书籍的前身。汉代蔡邕用竹制成笛子,吹出悠扬悦耳清亮圆润的乐声,后来人们又用竹子制成了二胡、京胡等乐器,在我国独特的民族器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竹子还与江南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心灵手巧的人们用竹子剖成篾片,编织竹篮竹篓竹筐,还用竹子制成竹椅竹床等,若是到江南来做客,几乎在每一个家庭都能看到用竹子制作的各种文化生活用具。
古代人们爱竹子,每年还定有“竹醉日”,宋代《岳阳风土记》上载:“五月十三日谓之龙生日,可种竹,《齐民要术》中所谓竹醉日也。”陆放翁赋诗云:“曾求竹醉日,更问柳眠时。”刘延世也曾作竹醉日种竹诗:“梅蒸方过不余润,竹醉由来自古云,掘地聊栽数竿竹,开簾还当一溪云。”魏晋时期,阮籍、嵇康、山涛、何秀、刘伶等七位名士常喜一起啸聚竹林,他们在竹林里或坐或卧,放浪形骸,抚琴歌咏,谈古论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被时人称为“竹林七贤”,传为佳话。
历代文人雅士善丹青春都爱画竹,因竹道劲挺拔,非有雄强之笔力难以传神,故而有“喜气写兰怒气画竹”之说。为了画好竹子,至今流传有五代西蜀李夫人月夜映窗描竹和唐代萧悦观竹影而得其意的优美动人的故事。“胸有成竹”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把绘画的艺术规律与自然规律辩证统一归纳出来的精辟理论,使又称文人画的中国画用水墨表现出来的墨竹达到了形神皆备的艺术境界。
文人雅士们还赋诗咏吟,讴歌竹子的虚怀劲节刚直挺拔,写下了许多优美动人的诗赋词章。唐代诗人杜甫对竹子更是情有独钟,一生中写了许多赞美竹子的诗歌,其中最负盛名的一首咏竹诗云:“华轩霭霭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辛分苍翠拂波涛。”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也喜赋诗吟竹:“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此外,还有白居易写的《养竹记》、王禹偁写的《竹楼记》等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文学诗篇。自古以来爱竹写竹画竹的代不乏人,不胜枚举。
自古来还有不少的人借吟诵竹子为名,抒发自己的抱负或感叹,如清代被人们称为“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在自己画的一张墨竹图上题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短短四句诗,就把这位“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刚直不阿的七品芝麻官忧国忧民的赤诚跃然纸上。宋代著名改革家王安石更是以吟竹来暗喻自已因推行改革而屡遭保守派压制贬谪的坎坷命运:“一径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而最使我感奋难忘的是方志敏烈士写的一首《竹子颂》:“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朝红日起,依旧与天齐。”他在诗中用挺拔不屈的竹子暗喻革命志士不畏残暴凶险、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抒发了先烈们对革命终将胜利的坚定信念。
竹子是江南普通常见的植物,没有苍松劲柏的高大伟岸,没有牡丹芙蓉的娇丽多姿,可它的高风亮节、遒劲挺拔却更为人们所称颂,经冬不凋,寒侵犹健,是山青水秀之江南的一道绿色风景线。看着窗外苍翠摇曳的竹子,我不由得又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吟竹诗:“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不学浦柳凋,贞心常自保。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