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随笔记录 > 游记随笔 >

川行杂记

2019-04-04 13:18 来源:散文网

重走长征路

文/郑能新

酷暑时节,偶得闲暇,友人邀约去川西北采风,说是要体会一下重走长征路的滋味。正好我们要入川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考察,两得其便,一行人便带着天气一样的激情上路了。

留憾重庆

列车象一条疲惫的长虫,行进在午后的江汉平原上。炎炎烈日下,原野显得广袤而慵懒。单调的色彩和少有特色的参照物,把已经提速的列车变成了爬行动物。本想看景的我不觉睡意袭来,早早爬上铺位,枕着铁轨的和声入眠了。

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清晨,车入四川境内。此时,窗外早已换了景色,满目是山,苍苍青翠。(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org.cn )

毛坝至达州,列车几乎是在万山之中穿行,不是钻洞,就是跨桥,真是难以想象当年修筑这条铁路之艰辛。

虽然山多,但皆呈秀色,少有崇峻,亦如川女,纤灵隽永。晨雾徐来,缠绕山间,车在山中行,如在画中游。

上午10时左右,列车缓缓驶达重庆。一出站,就有一群肩扛竹杆、手提袋子的汉子围了上来,听说,他们就是闻名全国的“棒棒军”。这是重庆的一道特色景观,山城特殊的地理条件造就了这样一群大军。这些汉子以为旅客搬运行李为生,他们一个个干的是力气活,挣的是辛苦钱,所以,每个人黝黑的脸上写满了生活的艰辛。同行中有人大加感叹,说命运如此不公。但他们却不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艰辛都是痛苦的。看着这些汉子们挣到活计时的那分快乐,也不亚于工薪族拿到奖金时的那份感觉吧!

重庆的确是个名副其实的山城,整个城市建在长江两岸谷地之中,所有建筑皆依山傍势。远远望去,山谷里楼房鳞次栉比,刹是好看。尤其到了晚上,整个城市灯火齐明,江水映照,层次分明,疑是银河天降,蔚为壮观。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比不上重庆的灯火辉煌!由此可见,重庆的夜景是多么诱人!

跟其他城市比起来,重庆更多了一些特色:一是整个城市见不着一盏红绿灯。据当地人介绍,因为重庆很少有交叉的十字路口,所以用不着安装。二是街上骑自行车人特少。一问原由,因是山高路陡难行,所以,都不愿使用这种费力的交通工具。三是重庆似乎是一座桥梁城市,城里满目是桥,而且桥梁都建得非常漂亮,成为山城一道亮丽的景观。故而有民谚说:“好个重庆城,山高路不平。楼在山上建,车在山上奔。涵洞隧道多,桥美壮山城。”

按照日程安排,在重庆我们只能呆一天时间,因而行色匆匆。对这个民国曾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来不及仔细体味,故此,大家都有些遗憾。尤其是在这个以火锅等美食闻名全国的地方,我们竟没有好好地享受一下那诱人的麻辣汤,一个个更是面有愠色。

渣滓洞前祭英魂

歌乐山,位于重庆市西北郊,驱车不过10多公里的路程。史书载,歌乐山翠霭浓浓,遇风雨则万籁齐鸣,丛林清响,古人会意,称其为歌乐山。

然而,真正使歌乐山扬名于世的并不是这里优雅的自然环境,而是国民党时期臭名昭著的被称作“两口活棺材”的专门关押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的监狱:“渣滓洞”和“白公馆”。

在白色笼罩时期,这里成为人们谈之色变的神秘特区,被人们称作是“进得去,出不来”、“竖着进去,躺着出来”的地方,是国民党特务迫害革命者的人间魔窟。

“渣滓洞”位于歌乐山一凹处,山呈筲箕形状,原为人工采煤的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1943年国民党军统特务将此处设为看守所,关押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著名烈士江姐等300多进步人士曾被关押于此。

渣滓洞原建筑在国民党溃逃时已付之一炬。他们用机枪疯狂扫射关押在这里的两百多位革命志士,制造了人类历史上惨绝人寰的一幕。为了掩盖罪证,他们放火烧毁了这里所有牢房。现在所看到的景象是后来依据其中一位幸存者的回忆而进行复原的。

位于低洼处的“渣滓洞”形似一个小四合院,青砖瓦盖,四周高墙环绕。山上看下去,“渣滓洞”只不过是一处底矮的两排小平房,纤细小巧。甚至看不出当年阴森恐怖的景象。如果不是它的臭名昭著,人们很难把它与葬送两百多条鲜活生命的人间炼狱联系在一起。

小则小矣,然而,在院子四周远远高于屋脊的地方,密布着四五个碉堡哨所,每个哨位对脚下的这方小院子均一览余无。不要说关押在院子的人难逃院内的重重关卡,即使有幸越墙脱逃,也躲不过几个哨位的火网。

渣滓洞看守所分为内外两院。内院有一放风坝,有一楼一底的男牢16间,女牢2间。为了从精神上瓦解革命者的斗志,特务在内院墙上写道:青春一去不复返,认明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宁静忍耐、毋怨毋尤。

看来,特务们也很重视精神教导的作用,只可惜他们自己陷入了迷途却不知返。

外院是特务的办公室,刑讯室。刑讯室有火刑、吊刑、电刑、老虎凳、灌水葫芦等残酷刑罚。虽然特务们一把大火毁灭了罪证,使如今复制的刑具没有了昔日那斑斑的血迹,但依然看着触目惊心。

站在渣滓洞前,我陷入了沉思:就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却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场,也是意志、信念与灵魂的磨练场。200多英灵,用六年的自由和浑身的正气换来了世人的敬仰!

青山依旧,草碧松翠。歌乐山一下子进入我的心中,我整个人便如同山一般沉甸起来。

成都印象

幕色渐暗,我们进入了成都。对这个已有2300多年历史的都城,我们皆心存景仰!或许是从小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吧。从外城看,成都已经具备大都市的气魄。公路修的那个宽哪,实在少见,而且听说已经在修五环了。进入内城,才发觉成都少有摩天大楼,房子一般不超过十层,据说是因为盆地的缘故,基础不牢,故不超高。不过,这样更好,使得成都保留了自己的清纯,更加具有历史都城的意味。

行前,有人告诉我们说:“少不入川,老不离川。”均未解其意,及至到了成都,方才明白:成都的美女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当地人告诉我们:留在家里的只能算作三类美女,因为“一类美女漂洋过海,二类美女广东上海。”就是这三类也叫人目瞪口呆!难怪自古就有这么多的训诫。原来“少不入川”是怕青年人入川之后成为花花肠子。

成都有四怪:打望美女真愉快,不泡茶馆把病害,死个老鼠一条街,怕老婆的男人女人爱!

美女多且好看,不打望打望除非是个苕!多看几眼自然也是件很愉快的事情。而泡茶馆和死个老鼠也能引来一街人围观则说明成都人悠闲自在,故而“老不离川”也有了答案。由此可见,“天府之国”的成都的确很适合人类居住生活。

成都流传有“东贫、西贵、南富、北乱”之说。城东大多是工薪阶层,生活较为贫困,只能维持温饱。城西是党政军事要地,达官显贵、社会名流集居。城南商贾云集,富甲一方,是十足的富人区。而城北则是杂居之地,社会背景复杂,不易管理。故而,人们见面互致问候也各有特色:东边的人问:“下了没?”人们关心的是下没下岗,没有下岗就是一件高兴的事。西边的人问:“升了没?”他们感兴趣的是职务升迁,升职比什么都重要。南边的人问:“发了没?”他们盼的是生意兴隆,发财了就皆大欢喜。北边的人问:“抢了没?”他们最怕的是又遭抢劫,没有被抢就是万幸了!

尽管成都也有许多不足,但值得称道的地方还是很多。起码,它比那些浮华的城市显得真实自然。少了那种虚伪的外壳,人们更容易接近它了。

感叹都江堰

成都西行百余公里,一马平川好路。约一个多小时车程,就到了都江堰。时值正午,大地赤热,一行人早已汗流浃背,但大家仍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随着导游上路。

都江堰本是岷江水系,到达鱼嘴一分为二,曰内江外江。内江经宝瓶口由灌渠引导灌溉沃野千里的良田,外江直达宜宾入长江。分开内外江的是一块月牙形陆地。都江堰渠首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流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引流工程三大部分组成。它科学地解决了江水的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三者首尾相接、互相照应、浑然天成、巧夺天工。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分亦为渠首工程,这是都江堰灌溉系统中最关键、最重要的设施。

鱼嘴分水堤坐落在岷江中游的顶端。它将奔腾而来的岷江一分为二,外江为原始河床,内江用于引流灌溉,它巧妙之处体现于两点。其一是它利用内江河床低而枯水季节六成引水,外江河床宽,则洪水季节六成泄洪。所谓“分四六,平潦旱”正是这个道理。其二是鱼嘴处于岷江中游第一弯的末端,它巧妙的利用了弯道流体力学的自然法则,即表层水流入凹岸,低层水流入凸岸。于是沙石含量较少的表层水自然涌入内江,而底层水则顺着江弯的凸岸挤向外江,绝大部分沙石也就在外江河道上滚动、留沉。所谓“四六分洪,二八排沙”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要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却是任何工程都无法取代的,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飞沙堰的的高度刚好超过内江河床2。15米,它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果遇到特大洪水的紧急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地巧妙地利用离心力的作用和虎头岩的顶拖作用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甚至重达数百公斤的巨石,从这里抛入外江,确保内江通畅,确有鬼斧神功之妙!

宝瓶口是由人工开凿的一道山峡,据说当年玉垒山是一个整体,山体坚硬,无法开凿。后浇水成冰,火烧令松。将其一分为二,其间只留出20米的入水口,内江水从百米之宽的河道涌向宝瓶口,平水季节奔流而过,高峰时节则节节升高,不加节制的水流不断爬升,一涌而入,成都平原就会遭受洪涝灾害。此间飞沙堰的设计与宝瓶口相互结合,它的高度刚好超过内江河床2。15米。这就意味着当内江水位升高2。15米后,汹涌的波涛将从飞沙堰溢出。宝瓶口入水便始终在一个几乎平衡的常量上。成都平原从此以后既获灌溉又安然无恙,此设计之巧妙可谓匠心独运也。

这个闻名于世的水利枢纽工程建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成都平原能够如此富饶,被人们称为“天府”乐土,从根本上说,是李冰创建都江堰的结果。所以《史记》载:“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四川人民为了纪念李冰父子修建了二王庙。二王庙原名“崇德祠”,寓意李冰治水有功,人们推崇他的恩德。宋、元两代,李冰父子先后敕封为王,故将崇德祠改为二王庙。从此,蜀人敬李冰如神明。如今,都江堰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假如李冰父子地下有知,也将欣慰九泉了。

重走长征路

都江堰往北,沿着岷江流域上行至松潘县川主寺镇即为红军当年长征之路。我们追寻着红军的足迹一路北上,算是充分体会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

都江堰至映秀,还不至荒凉,山也清灵水也秀美,或许是上苍垂青大禹这个千古贤君吧,把岷江上游赤地千里的最后一点秀色赏赐给了他的出生地。然而映秀往上直至松潘,沿途山呈褐色,少有植被,有的地方甚至寸草不生,确为不毛之地。而且那山奇高绝陡,从谷底向上望去,高天似乎扛在两边山峦之上,呈一线之状。汹涌的江水从夹山之中冲撞而出,带着不可抑制的野性,奔腾向前。江中那些裸露的石头,无论巨细,一律被打磨光溜溜、圆溜溜的了,如今,只有凭籍想象回味它们昔日嶙峋且具个性的身姿。窄窄的蛇样的公路,也是借着江水冲刷带来的一点平坦,吝啬地蜿蜒地向前延伸,遇有穷途,不是架桥,就是穿洞,真难想象当年红军是如何经过这些地方的。

映秀至茂县,多为羌族人聚居地,羌人的房子是由河沙、糯米和石头砌成的,非常坚固。一般分为上下三层,上层晒青稞,中层居住,下层为客厅。从外面看去,颇似抗日时期的碉堡。羌人喜欢结寨,而且一般都把寨子建在山顶上,家家地下挖通道。据说这些都是因为战争的需要。穷山恶水出刁民。过去这里经常产生土匪、豪强,羌人为了自卫,不得不加强防范。羌人在经年的战火中也锻炼了自己,他们中间也产生了许多英雄豪杰,著名的蜀将姜维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过了茂县,至叠洗海子,以山的分水岭为界,是羌族和藏族的分界线。地物风貌有变化,民俗风情也不同。不光服饰、住房区别明显,而且山水也截然不同。藏区里山也高峻,但却覆盖有绿色植被,呈现郁郁葱葱之色。只是进入藏区的公路多开凿在万仞峰峦的腰部,一边为万丈深渊,一边为张开巨嘴的嶙峋石壁,车行其上,触目惊心。再大胆子的人,到了这里也缄口不语,估计都在心里默念“阿弥陀佛”了。

叠洗海子是岷江在藏羌分界处留下的三个叠型的海子(小小湖泊)。相传这里原是一片村庄,因地震造成地表下陷,整个庄园顿成泽国,故而留下了如今这道奇异的景观。当地人说,遇上好天气,或湖水清澈时,还可以看到湖底下的村落。叠洗海子也是岷江出藏区的最大一个高差瀑布。它从千余米的高原冲撞下去,击石流响,声震山谷,气势恢宏。有人说它恰如藏家儿女那种粗旷、质朴的野性。但我却认为:它似乎汇集着藏家儿女对外面世界的眷恋。千山万壑隔不断,奔腾不息永向前!

刚进入藏区,感觉什么都新鲜。眼睛骨碌碌转动之时,忽然有人高喊:“牦牛!”“白牦牛!”

大家循声望去:但见那一头头牦牛通体雪白,披着一身圣洁的光芒,在路旁、在山上悠闲放牧。一些景点上,牦牛们还披红挂彩,鲜艳夺目,供游人们拍照。白牦牛在藏家被视为神物,不打不杀也不干活计,也少有出卖。但据说一头价格高达十多万元。

茂县自然环境并不好,松潘相对要好一些。素有“茂县的风,松潘的葱”之说。风大且恶的地方,肯定不会有好收成,但能种出好葱的场所,条件再差也应该说得过去。只是在这一段岷江江面上,到处在修路、建电站、搞开发,使得本来还有些清冽的江水变得浑浊了,本来就有些狭窄的江面更加拥挤了。

松潘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也是松赞干布迎接文成公主进藏的地方。据说,松潘始建于唐代,全部由回民建造。抗日战争时期,由于这里作为中国军队的储油基地,被日军发现并轰炸,导致整座城池毁于一旦。解放后重新修复,依然回民风格,依然焕发勃勃生机。

松潘往上,岷江河床呈“S”重叠形状,九曲十八弯,故有“十八望娘滩”之称,当然,这里面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如果细述起来,恐怕一部书也难以写完,由此,还是留下一些悬念供人暇想。

也许是快接近源头了吧,江水不再汹涌,成了涓涓细流,清澈而文静,象一个羞羞答答的少女。进入黄龙地界,已是清泉一脉。公路旁边,立有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书“岷江源”三字。如果不是亲身感受,你确实无法体会“涓涓细流可以汇江海”豪迈诗情。

夜宿川主寺镇,不知不觉已是两千多米的海拔,一行人虽都有些高原反映,但一放下行李,大家都兴致极高地从旅馆跑出来,到街上去领略这个川北高原上最具藏族风格的名镇。镇子座落在世界闻名的黄龙风景区的西北部,方圆不足一公里,但风光秀丽,建筑风格独特。别看镇子小,可是个赫赫有名的地方。当年红军一、二、四军团从不同地方出发,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这里胜利会师,点燃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星星之火,开国领袖毛泽东曾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即兴挥豪写下了“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豪迈诗句,因而使这个地图上都找不到名字的地方闻名世界。如今,人们在这里修建了红军长征纪念碑。整个碑体高40余米,碑身为三角形,象征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紧密团结北上抗日。碑顶矗立着近15米的红军战士铜像,双臂高举成v字形状,象征着长征的胜利会师。纪念碑屹立于元宝山顶,凌空于蓝天白云的背景之中,金光璀璨,挺拔庄严。

叹为观止说黄龙

黄龙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境内,地处岷山山脉的雪山脚下。海拔高度3000米以上,是中国最高的风景名胜景区,属喀斯特地貌。地表钙华是黄龙风景区的最大特色,面积约700平方公里,主要景观集中在长约4公里的黄龙沟,沟内遍布乳黄色碳酸钙华沉积,约3000多个彩池呈梯田状排列,仿佛是一条金色的巨龙,从岷山雪峰飞奔而出。

黄龙集雪山、峡谷、原始森林、钙华彩池各类世之罕见景观为一体,系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被人们誉为:“世界奇观”、“人间瑶池”。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涉足黄龙,犹如走进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天然画卷。流金溢彩的钙华滩;五光十色的彩池群;白雪皑皑的雪宝顶;莽莽苍苍的大森林;无不给人飞腾的思绪注入新奇的暇想。

黄龙主景区位于黄龙沟谷中间一段稍稍凸起的坡面上,无论是远看还是近看,从上朝下看或是从下朝上看,都会有波浪翻滚,水流直泻而下的感觉,不过,这并不是真正的流水,而是地势的坡度与钙华物黄金般的色彩给人视觉造成的假象。相传,黄龙真人修道成仙以后,邀请师兄师弟们前来作客,吩咐弟子在黄龙沟旁磨豆花招待客人。不料,弟子烧豆浆时火烧得太大,豆浆沸出锅外,漫得遍山都是,黄龙真人见状,随手抓了一把黄沙撒下去,这才使满山的豆浆凝住。从此,黄龙沟的土地就变成了象豆浆流过的金黄色,现在这个地方就叫“金沙铺地”。不知是美丽的传说使然,还是由于这里的水质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当地人常常远道来这里取水制做豆花,还真别说,做出的豆花又白又嫩又鲜,非常可口。

黄龙沟谷两侧山坡上满布着翠绿的原始针叶林,在黄龙沟浅黄色的钙华体上,缤纷的彩池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形态各异,如鱼鳞叠布,似梯田层列。条条钙滩,晶莹透明,飞珠溅玉;道道梯瀑,似珠连玉串,泻翠流碧;有的流水潺潺,似迎宾曲悠扬悦耳;有的争奇斗艳,象五彩云霞异彩纷呈。池中水色也因水底沉积物和树木、山色的千变万化而呈黄、绿、浅蓝、蔚蓝等颜色,看得人目不暇给。

这一组组池中生物喀斯特体,从凝固的历史中涌现出了一个新奇的世界;从魔幻般的自然里流淌出一串优美的神话;从而构成了一个奇幻、绝妙、美不胜收的大自然式的艺术展厅,让世人魂牵梦绕,叹为观止!

当你置身于彩池、溪滩之上,徘徊于林径、溶洞之中,闻着奇花异草散发的芳香,倾听流水潺潺声响,伴着林中啾啾鸟鸣,你一定会以为自己不是处于仙境,就是行走在画中,那种感受真正使人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如今,黄龙风景管理区为了方便人们近距离欣赏黄龙的自然风光,而又不致破坏这千古奇景,在最佳位置搭建、铺设了木板栈道,栈道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每到主要景点,还搭有观景台。因上山与下山分道,尽管游人如织,但并不显拥挤。只是因为是高海拔地区,常有缺氧感觉,很多游人都背着氧气袋或带着氧气瓶爬山,尽管吃苦受累,但从他们那份满足的神情里可以看出,在这旷古亘今的大自然中,他们再次阐释了生命的意义。

黄龙,黄龙!你是那种看过一眼就令人终生不忘的地方!在西安秦皇陵,当地人称:“翻身不忘共产党,致富不忘秦始皇!”那么黄龙又该感谢谁呢?大自然!是鬼斧神工的大自然给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份丰厚的宝贵遗产。我们后人一定要善待这份祖业啊!

走进童话般的九寨沟

啊,神奇的九寨,啊,人间的天堂!

我们一路哼着这首响彻神州大地的美丽动人歌谣,带着一种无以言说心情,走进了童话一般的九寨。

九寨沟是镶嵌在四川西北部岷山怀抱中的一颗“宝石”,距黄龙约百余公里,与甘肃东南部接壤。因沟内曾有九座村寨而得名。它以其神妙、奇幻、美艳绝伦而成为世界鲜见、中国惟一的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项国际桂冠的胜地。沟内总面积720平方公里,境内山脉纵横,峰峦起伏,溪涧曲折,草木葱蓊。一条五六十公里的“丫”字形山沟谷地里,大大小小118个海子(高山湖泊)星罗棋布地点缀其中,发出璀灿的光芒。人说:“天下山水聚蜀中,蜀之胜景凝九寨”。的确名不虚传也。被誉为“童话世界”的九寨沟,山奇水美,如同一幅天外的画卷。

九寨沟美在色彩,而不是美在形状。走进九寨就象走进了水彩一般的图画。首先是水。溪水清澈澄明,海子蓝得醉人。那种蓝,实在是有着太为丰富的内涵,从浅蓝到深蓝,层层叠出,慑人心魄。在五彩的阳光的抚慰下,九寨的水便有了色彩,成为斑斓夺目的“水之精灵”。再就是山。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先说绿,翠绿墨绿应有尽有。尔后是黄,淡黄深黄,琳琅满目。最后是红,一树树的红叶,热烈奔放,漫山遍野就象是被人涂上了油彩。只可惜,我们去的早了点,季节还未入秋,红叶燃烧山谷的那种壮观场面只能在电视画面上欣赏了。

“水在林中欢声淌,树在水中绽枝头。鸟在水底自由飞,鱼在天空快乐游。”九寨沟山水相映,林水相亲,是一幅绝妙的水彩图画。那山,是九寨沟的灵魂。层峦叠嶂,苍翠挺拔。远处皑皑雪峰,艳阳之下,发出令人眩目的光芒。那水,是九寨沟跳动的精灵。汩汩流动的涌泉,静静流淌小溪,平静如镜的海子,热情奔放的飞瀑,动静之间,让你感受到了大自然脉搏的跳动。于是,那山那水在你眼里便一下子鲜活起来。

说实在的,九寨沟的水确实是值得一看的,她圣洁而充满灵性。她从雪山之颠轻灵而下,注入阶梯形的高山湖泊,再漫溢出来,以千军万马的气势奔泻而下,跌落深谷,将一匹匹华美的银缎编织成千万颗珠玉,再汇集成溪,涓涓流去。

九寨沟的水美在流泉飞瀑。动则惊天,静若处子,色若丹青。神秘的海子将那一份份湛蓝,那一份份淀青自信地展现出来,静静地聆听人们的赞美。五彩斑斓的树影倒映其中,把它打扮得格外妖艳。有诗人赞曰:

树木因为这水格外葱茏;

花草因为这水格外鲜艳;

空气因为这水格外清新。

真是如此,就连那新修的柏油公路也因为这水的滋润,一尘不染地绽放出黑油油的色彩。

九寨的确是神奇的,但同时也是脆弱的。她需要我们好好地加以呵护。但我们在九寨的时候,目之所及都是人。每个景点都是人山人海,一路上都是摩肩接踵,前挤后拥,连想好好照张相都不可能,本来好好的心境就有些受影响了。再说这么大的人流量,难免不对这天籁一般的地方产生影响,真的担心,九寨沟难以承受如此重负!

在藏家吃烤全羊

进入九寨沟之前,导游在车上就征求我们的意见,问我们是愿意参加文艺活动还是到藏家吃烤全羊。导游鼓动如簧之舌,把两项活动说得天花乱坠。都是文化人,自然想参加文艺活动。但大家一问票价,文艺活动每人要300多元,而吃烤全羊也需要120元。于是,有些囊中羞涩再加上不愿意吃亏上当的人们就不再象先前那么积极了。导游和司机却极力耸恿我们参加其中一项,我们也知道,如果不参加,导游和司机就没得油水。为了今后几天的和睦,大家就选定到藏家吃烤全羊。

夜宿漳扎镇。这是一个典型的藏族小镇,它顺着由西向东倾斜一条山谷兴建了许多旅馆、酒家,建筑风格都带有藏文化特色,在我们这些汉人看来还是有点别具一格的。

晚上八点左右,导游带我们到订好的藏家做客。这是一个四合院式的藏楼,不高,四边都是两三层的样子,中间有个较为开阔的院落。主人率领一家大小分列两旁恭候,见我们到来,他们就用藏语唱起了迎宾歌:欢迎,欢迎!远方尊贵的客人,虽然这里没有好招待,但藏家儿女有着那如火的热情……他们边唱边为我们一一献上洁白的哈达,然后,带我们绕着院子里的熊熊篝火转几圈,口里念念有词,其意是祈求客人今后的日子红红火火、吉祥如意。搞完这些仪式,主人就带我们进入客厅。客厅不大,长方形,沿四周墙壁摆放一溜矮矮的柜子样的桌子。桌子都是藏族漆绘。客人靠墙坐在那一排桌子面前,挤挤的,一屋子可容纳30多人。坐定以后,烤羊就上来了,每人面前一盘,外加一碟炒青稞,一杯酥油茶。青稞酒是管够的,喝了还可以再续。一屋子人都津津有味地品尝,而我却不惯那羊肉和酥油茶的膻味,吃了一口羊肉喝了一口酥油茶也都吐掉了。到是那炒青稞和青稞酒把我弄得有些微微醉意。

大约藏家也是男主外女主内吧,进了屋子就是女主人在招待我们。藏家都是大家族,但真正的女主人也只有一个,衣服上饰的银器多,腰带上挂钥匙的便是。所以,一到藏家,看见那装束,就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

客人在品尝烤羊的时候,主人家的色嫫和色郎就轮翻上场表演。藏家称姑娘为色嫫,称小伙子为色郎。女主人介绍的时候我们都笑了起来。说实话,藏族儿女真正是能歌善舞,一个个歌声嘹亮、舞姿翩翩。每到高潮时,我们都使劲地喊:“呀嗦呀嗦,呀呀啦嗦!”这也是女主人教会我们的,意思是“唱得好,再来一个。”遇有漂亮的色嫫,管她唱的好坏,我们也不停地高喊,直到把她累得气喘嘘嘘,趁乱逃走。

娱乐期间有互动节目,客人也得参与。我们推荐老色郎汪君上台演唱一段京剧,但女主人非要他与小色嫫对歌,说是对不上来就要留在藏家当女婿、放牦牛。汪君见那色嫫长的甚是好看,就说,那好,我就留在你家放牛吧。女主人又说,你可别把我家牛放少了。我们中间有人说,你放心,叫他放牦牛只会越来越多。不过,到时候你家牦牛变种了,可别怪他。这一说,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了。

偈拜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座落在风光隽秀景色奇绝的凌云山上。而凌云山则位于岷江、清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整个山体海拔448米,周长约3。5公里。因山有集凤、栖鸾、望云、就日、丹霞、拥翠、祝融、灵宝九峰,又被人称作“小九嶷”,通常也被人叫做九峰山或九顶山。

凌云山遥峙峨眉,俯临三江。山上茂林修竹,掩映着无数的朱楼画栋;丹崖峭壁,雕凿着数百尊大小佛像。山下,三江汇聚,舟帆点点,水光接天,俨然一幅天然画卷。

凌云西岸古嘉州,江水潺潺绕郭流。

绿影一堆漂不去,推船三面看乌尤。

清代诗人张传山这首描写凌云山美景的绝句可以说是这儿的真实写照。

瞻仰乐山大佛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水路,乘船顺岷江而行,至观佛楼下,顺江而望,凌云山一片绿色如黛。由乌尤、凌云、东岩三山组合而成的“巨型睡佛”横空出世,头南足北仰卧在岷江之滨,惟妙惟肖,堪称绝妙的一大自然奇景。更让人惊奇的是,乐山大佛正好端坐在巨佛的腋部,形成“佛中有佛”的奇观。然后,船近凌云山,站立船头,翘首仰望,雄踞峭壁的神秘大佛突然展现在眼前。此时此刻,瞻仰这巍巍大佛,慈祥端正,双目凝神。面对大佛的威严与伟岸,使人顿时产生“如自天降,如从地涌”的感觉。

再看凌云绝壁之上,一条开石凿成的九曲栈道凌空而建,攀崖穿洞,曲折蛇行,令人惊心动魄,但这里既是听涛、沐风、观景的游览道,又是瞻佛拜佛的首选途径。

而另一条路则是山路,先登凌云山,进入石窟山门,然后沿青石铺成的山道直上,达凌云寺后转由右边悬崖下山。峭壁之上凿有可容一人经过的石梯,蜿蜒于山体之上。脚下大江奔腾,舟如漂叶,看着惊心,行走悚然。沿途崖壁刻有唐代至清代的摩崖造像和题咏,虽大多斑剥,但人物仍可辩识,依稀可以看出其精湛的工艺。凌云山道长480米,共计石梯333级。据说,它象征弥勒佛在兜率院讲经说法33天。也有说是隐寓民俗“升、升、升”或连升三级之意。总之,凌云山道堪称为“神圣之路”、“吉祥之路”。当你沿着山道缓缓而行,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大佛那超凡脱俗的神韵就会情不自禁地唤起人们朝圣的心态,人们繁乱的思绪亦会在瞬间得到了净化,心中的祈愿似乎也展翅凌云,向上飞腾。

在这断石疏波,三江汇聚,秀逸缥缈的绝色佳境中,你才能充分体会到“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宏伟气势。站在半山腰的石梯上,但见乐山大佛,头顶苍穹,脚踏三江,背负九峰,面对峨眉,充分展示了天下第一古代石刻大佛的巍巍雄姿!“百丈金身开翠壁”。那恢宏的气势和无与伦比的庄重举止,似乎蕴藏着一种巨大的穿透力,让朝拜者心生震颤!

站在大佛的脚下,仰视那百丈金身,人,瞬间显得那么渺小。不管是神灵造就人类,还是人类造就神灵,这一刻,你是无论如何也阻挡不住心灵通向天路的。

乐山大佛啊,您是如此巍峨壮观,如此雍容大度,如此神秘莫测,如此气象万千,怎不叫人驻足附首,顶礼膜拜!

峨眉天下秀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它平畴突起,雄据于四川盆地的西南,拔地而起高差达2600余米,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有“天下名山”之称,和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并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峨眉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不仅以秀丽的景色名扬四海,更以她那日出、云海、佛光、圣灯四绝使峨眉山盛名经久不衰。1996年12月6日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走近峨眉山,给人第一印象就是漫山苍翠,古木参天,清风林涛,流泉飞泻,山间石级,蜿蜒蛇行,诸峰相连,风景独秀。据说,随着季节的变化和山势的不同,阴、晴、风、雨、云、雾、霜、雪的喧染,峨眉便会出现奇丽景色,因之而形成的著名的“峨眉十景”自然景观,各俱佳趣,引人入胜。只是我们在峨眉的两天都是晴好天气,没有欣赏到其他景色,是为一憾也。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峨眉山不仅自然风光优美、动植物资源丰富,但真正使其著称于世的还是其悠久的佛教文化。在明清时期,峨眉山就香火旺盛,历代繁衍修建,庙宇达150多座,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佛国仙山”。唐代诗人李白诗曰:“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明代诗人周洪谟赞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古往今来,峨眉山就是人们礼佛朝拜、游览观光、科学考察和休闲疗养的胜地,是世人尽知的“佛教名山”,千百年来香火旺盛、游人不绝。

许是我们运气较好吧,到达峨眉山时正赶上普贤大士开光盛典,此乃可遇不可求之天赐良机也!一行人纷纷请佛佩,敬香火,将几天来舍不得花费的钱财大方地投向寺庙。不过,大多数人是祈求儿女平安的,他们请回的玉佛的包装上都写上了儿女的名字。在万年寺那人山人海的拜佛队伍里,一行人大汗淋漓、虔诚地跪在佛像前等待高僧为其请回的玉器行开光之仪。在近半个小时的仪式中,大家一动不动,任凭汗水蚯蚓样从头上、脖子上向下爬行。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人说,到峨眉少不得两件事:拜佛,登顶。否则即是白来一趟。拜佛,一般人都能做到,然登顶却少有人为。因为金顶为峨眉山游程的最高峰,其海拔高度为3077米,很多人对徒步登顶心生敬畏,望而却步。但真正要感受峨眉那气吞山河的宏大气势,金顶是非去不可的。虽然山路险峻,但金顶之上并不陡峭,而且还有一个小小平原。据说,顶上原有建有铜殿一座,在太阳的照射下,铜殿光彩夺目,辉映四方,故而得名金顶。殿侧睹光台可观金顶四大奇观——日出、云海、佛光、神灯。每当清晨,自金顶下望,只见云雾似海,时如波涛翻滚,时又风平浪静,真是变幻无穷,奇妙无比。在没有月光的晴天夜晚,有时还出现荧荧火光,一明一暗,大小不一,这就是峨眉奇观——神灯。而最为神奇的是“佛光”,每当风静日朗,下午二三点钟以后,在金顶舍身岩上俯身下望,有时会看到五彩光环浮于云际,自己的身影置于光环之中,影随人移,互不相失。无论多少人,人们所见也终是自己的身影。

站立金顶之上,顿觉万象排空,气势磅礴。极目四望,成都平原尽收眼底,千山万岭,起伏如浪,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大雪山、瓦屋山、贡嗄山历历在目,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恢宏气势。此时,你不得不产生一股冲天豪气,在缥缈之中顿觉自己形象越来越高大起来。

峨眉还有一趣,那就是观猴。峨眉山的猴子多,但真正能近距离接触的猴子只有一处,即由龙凤桥经遇仙寺到洗象池这一段路中。相传古时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普贤菩萨每次路过此地必在池中洗象。“象池夜月”即是这里的著名景色,入夜,皓月当空,月光映入池中,水天一色,景色幽美。而这一带也恰恰是猴群喜欢出没的地方,这里猴子机敏乖巧,与人相处融洽。它们往往在路边或树上表演一些体现猴子本能的游戏,引逗得人们开怀一笑,然后乘着人们高兴向游人伸手讨要饮料或食品。

上山时,为了节省体力,我们乘坐索道,下山时,大家一致要求步行。不想,这一决定还真是不错,我们攀峰越林,涉水过桥,用肌肤亲近峨眉山水,用灵魂感受佛国仙音。再一次体会到了峨眉天下秀的深刻含义。

作者简介:郑能新,笔名海滨,湖北英山人,1963年6月出生,大学学历。曾任英山县文化馆馆长、黄冈市群众艺术馆馆长,现为黄冈市文联副主席,黄冈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黄冈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副研究员。已发表、出版文学作品150余万字,出版有小说集《遥远的乡村》、散文集《心旅》、报告文学集《选择艰难》。有40多篇入选《小说选刊》、《读者》、《新华文摘》、《青年博览》、《短篇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等国家级选刊、选本。有40多篇获奖。有多篇作品被选入大、中学生课本,中国小小说作家排行榜榜上有名。有作品被录入各大网站,有作品被介绍到海外。十多家报刊杂志聘为专栏作家或特约作家。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政府专家津贴获得者。2008年获“湖北省十佳文艺青年”称号。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冈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黄冈市文联)

地址:黄冈市委大院内

邮政编码:

电话;0713-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你的温柔】--散文网抒情诗词

    【你的温柔】--散文网抒情诗词

    【你的温柔】 松松手,别这样紧紧相扣,让心把气透,给爱一点自由。 轻轻嗅,盘丝散落任指修。低头把唇弄,最是你的温柔。 读读你,古韵新词太宽厚。对错鸳鸯偶,曲华丝缕尽收。 情悠悠,爱煮岁...

    2018-03-03

  • 寄语孤独

    寄语孤独

    太阳是孤独的。当它把阳光撒满每一个角落的时候,它的光辉和灿烂 www.sanwen.org.cn 就把它的卓越彰显得伟大而神奇,世界上的万物都无法与它相比。 月亮是孤独的。当它让整个夜空都睁亮眼睛的时...

    2016-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