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事事
2019-04-04 14:24 来源:散文网
【篇一:致无所事事之人】
总有那么一些人,没有目标,没有向往,没有生活节奏。停在了十字路口,不想思索,不想动,很懒,就连一日三餐都乱了,在他们世界里活着。
有时候会去人家串串门,所谓的家庭流浪者,时不时只打打游戏,过得很空虚。也会成群结队的去外面流浪,把时间当成煎熬的饼,干燥难以咽下。总在街头逗留,东张西望,没太多人注意。对于他们来说很孤独,对于我们来说他们就是无所事事之人。世界这么大,他们找不到方向感,做不了辛苦的事,就算是为了自己的生活。整天就是东串西逛,没钱了,就伸手向爸妈要,多么没有出息。
他们不想未来,只想着有口饭吃,爸妈还年轻呢,怕啥?哎!可怜可怜!现在有多少中学生就这样废了自己。没有能力,更没有知识,整天无所事事在家呆着,像祖宗一样无忧无虑。爸妈不知如何是好,只能眼睁睁地看他的造化了。在我说来,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在这个社会,只要你家庭有权,有钱,有关系,一切都为你准备好了,你无忧无虑。每一个人的家庭环境不一样,所以起点就不一样。那对于家庭环境困难的人来说,知识就是命运,在这社会你没有实力,不懂知识,你整天无所事事,你能改变什么?没谁会帮你,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在这社会,他不会用一个无所事事,没有价值的人。
现在是“寒门难出贵子”。社会竞争如此激烈,那些辍学不读书的人能做什么?女孩子能做什么?自己的一个选择就毁了自己一生。男孩还能做些苦活,那又有几个男孩能坚持到最好后?
有一则这样的故事,两个大学生同一所大学毕业,也去同一家公司应聘。结果真让人心疼。有一个大学生家庭没有钱,但,成绩很优秀,也很苦干,有能力和知识,也受到考官的欣赏。另一个孩子成绩不是很好,但,家里有钱,有关系。考官在面试的时候就把他排在后面,应聘的人太多,就这样待定。后来,那优秀而没有钱的大学生被刷掉了,另一个大学生却被录用了,这是残酷的现实,可想而知。
但是,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和知识,到那里都不会落伍,至少让父母觉得骄傲自豪,自己也有向往的人生。对于你的家庭和社会,你一无所有,有什么资格无所事事?
对不起谁都无所谓,别对不起自己!你才能成就自己的未来。
【篇二:无所事事】
整个下午都没有工作可以做,就这样无所事事地虚度过去。这感觉,比陷入酸楚的回忆中无法自拔还要更加让人抑郁,且更无力抗拒。
中午出去吃饭的时候,看到街边走过几个高中生,一路上有说有笑的。那些面庞清秀明亮,眉宇间透露出来都是幸福,丝毫没有像我身上散发出的这种迂腐之气。和他们一比较,只觉得自己就像一块即将腐烂变质的淤泥,瘫在地上,动弹不得,任人践踏,不幸黏在别人鞋底,也只会惹得别人厌恶。(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想到这,我居然对他们心生羡慕之情。
其实关于那段时光,我是没有什么好印象的。现在提起高中时代,我脑海里浮现出的就只是某几位老师生硬刻板又充斥着势利目光的面孔,还有那堆积如山又毫无意义的家庭作业罢了。我在那几年中得到的东西甚微,受到的斥责和侧目倒是极多,我庆幸早已度过了那毫无知觉的岁月,不必再忍受种种折磨,倘若我再回到那时,我怕是只会扼腕。
我羡慕的是,他们的生活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毫无缝隙可以用来堆积这么多的愤懑。而我,总是有大把时间来思考我为什么总是有大把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
我之所以要去实习,并不是我在践行我所设计好的未来规划,也不是想体验“铁肩担道义”的使命感,很大一个原因是我的迷茫。因为我对未来毫无想法和计划,对自己的能力还不明晰,对能做什么也知之甚少,所以我只好先忙起来,让自己不再费尽心思的去面对这些。我以为这样就可以理清未来,找到前进的节奏。可事实是,我得到的是更多的疑问号,这让我内心的痛苦进一步的加剧。
而痛苦的症结源自于幻想。
我第一次实习的经历是在某手机报,那时候我大学二年级,对新闻这个行业还完全不得要领,去实习也只是权当见世面罢了。我最初的设想是用一个假期的时间来摸清做新闻的规律,两个月的时间总是能够采访不少人,写不少稿件的,这样我的文字水平肯定是能够得到提高。结果在假期结束时我才明白,原来手机报是不需要去采访的,反正稿件我是一个没写,通过搜索引擎复制别人文字的水平倒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在那个假期,我的生活作息是这样的:早上7点起床开电脑玩游戏,12点吃午饭,然后继续玩游戏,下午5点吃晚饭,6点去打球,晚上8点回来洗澡,接着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复制一期手机报后再玩游戏直到晚上睡觉。可能那个假期里,我唯一的收获就是游戏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从此告别了菜鸟的头衔。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在极力淡化这段实习经历对我造成的阴影,即便它把我对这个行业的所有美好幻想都击得粉碎,我也只是把这归结为时运不济所致。我安慰自己说,假若某天时来运转,我必闪光发亮。
所以我没死心,再来实习。其实我并不喜欢电视台,可能是由于长相比较坷掺,所以惧怕镜头吧。在稀里糊涂地被分到一个交通出行类的节目后,我开始了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我要整理无数的车祸视频,看无数的车祸现场,这甚至让我产生了阴影。在过马路的时候,我总担心某一辆失控的轿车向我冲过来,让我成为那众多车祸视频中的一位男主角。这些日子,我生活的节奏是,每天早上用最快的速度找视频、写文稿、送资料,然后用一整个下午来发呆。有时候我悲叹,我的能力都被这些琐碎的小事给束缚住了!可当我单独出机采访时,我又发现,我似乎没有那么大的魄力来掌控这一切,那么我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
我梦想中的这个行业,应该是锄恶扬善,替民伸冤的,可是我却每天都纠结于若干无趣的琐事之中,毫无生气。今天下午,外出采访的摄像老师被采访对象欺辱了,摄像机当即被砸毁,这让我很是抑郁。我在想,我从事的是一个怎样的职业?上有条条框框束缚,下有刁民暴徒阻挠,我们如此软弱无力,又能做些什么呢?
所以我总算是明白,那些所谓的理想不是不能实现,只是现在还不现实。
【篇三:无所事事的事】
天儿太热,望着窗外艳艳的日头就不愿动,想宅在家里总能平安度过。到也是,能有什么不平安的?建筑工地上的搅拌机吊车早就停了,眼见着这几年农民工的待遇在提高、福利在增加,好事。他们不冒着毒日头干活,中暑的可能就很小。农民兄弟肯定是自由的,这样的天气,家里或者树下,喝着熬好晾凉的茴香茶,端半拉西瓜,搭在肩上的毛巾当然不闲着。坐在树荫下,走在马路上,总不至于倒下吧。那天看央视《艺术人生》栏目,朱军和军乐团的战友们回忆1984年大阅兵训练的日子,站着站着就倒下的情景,好一个难忘感人。现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机会毕竟不多了。
人宅着就好过吗?不习惯某种生活的人,总是不得劲。像宅惯了的人,请去远足、踏青、赏秋、看雪多数人认为非常之好的事情他觉得没意思一样,人的习性是不得了的东西。坐在屋子里听着电视,眼睛还巴巴地望着窗外的树、树枝上晃动的风、风过处蓝天上的云、云景下“唧儿唧儿”自由飞翔的那只鸟,就觉得人有时候活得太没意思,想着到那里去那里是那么不容易,不如风、云和那只鸟呢。但马上就有一句话跳进脑海里: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是啊,我不是风,不是云,也不是鸟,岂知它们的苦乐年华和艳慕向往?但是习惯还是左右着人的心性。邻居家门“咣当咣当”地开合,他们家的活动又开始了。一帮女士,一个牌桌,冒着火热开战了。精神的力量、意志的作用什么时候也不能低估。她们爱好,所以不怕。平时连午休时候也热火战斗呢,这种精神真让人敬佩死了。我要有这样坚韧的好精神,不知道能做出多少事情来呢!
想着读书也没读。读书现在是件艰苦的事,这艰苦主要是兴趣降低引起的捧起书来就眼光迷离,集中不了精力;就是看过了好几页,有的内容也懵懂不知。过去买的拿的收集的书那么多,看过的不到一半。有些时候就想这些书如果在少年青年时代,多好;现在则是有些亏对它们了。意识里当然知道,书必须读的,于是有时候强迫眼光盯着书,甚至把需要读的书放在枕边,希望天天有所长进。这种方式的作用现在看来还是有限。兴趣才是读书的钥匙呢。有时候从书店淘到一本好书,也能在一两天里看完并记得其中的主要意思。看来,所谓的读书难,还在思想,还在心灵深处的渴求程度啊。
那就吃吧。多年的经历告诉我,想节食,那就不要休息;要休息,就别想少吃东西。人像什么?像叫花子,还是老鼠?过去老家有句话说放不住东西总找着吃的人是“叫花子命”。总之,呆在家里,这里有点吃的要尝尝,那里有点吃的要看看,或者琢磨做点儿什么好吃的,不能让嘴闲下来。看看尝尝做着就进了肚子。像儿子说我的“越老越馋”,还真是的。嘴馋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长肉。别人都说你好苗条,这么些年也看不到长肉。只有我知道,肉都长在哪儿了,什么时候开始长肉开始不那么灵便了。是要控制的,比如,糖不能像年轻时候一下子吃半斤了(平时也不能吃了),小吃告示属于“垃圾”的食物也基本不买了,瓜籽之类的干果也不能多吃了(价格太高,吃不起了,到也是好事)。可是,家里总还是会有吃的,嘴闲下来的不快,总得解决。冬天的水果,夏天的瓜果,断不能少。今天,就弄个西瓜,开个口,挖个洞,吃不了放进冰箱,挺方便的。
网上的那点事比读书吸引人。一个忠实的菜农是不分酷暑寒冷都要收获的。还别说最近有奥运那点事的掺和。不过,你上不上得了网由不了你,得由网络运营商决定。像昨天,挂念着发两篇小文字,一上去,连接不上;再连接,还是没有音讯。后来一问,说网络断了。断了,你还有什么脾气?钱是照交了的,从来不见那个说那些日子没有通,给你往后延续开通几天补回来的。这就是我们生活下的垄断单位的霸气与豪气。他们说是国有公司,经营所得会给国家上交利税的,意思是说,这点儿奉献,他们也不会自己全拿走。但我总是不明白,作为如此大的国企,为什么就在乎我们每个用户的那点点蝇头小利?还是有人聪明,他们说,你一点点,他一点点,集中到他们那里就不是一点点。你看他们高管的高薪,还有一个个气宇轩昂金碧辉煌的办公楼,难道还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有底气么!想来还真是的。我们是该给他们做奉献,让他们在享受上更快地与国际接轨,为我们的子孙后辈不再接受这种特别不合理服务而积累雄厚物质基础。
无所事事的事,也是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事。生活就是这些零碎、就是这样的有聊无聊、就是望着太阳落山心里升起的凉快……
【篇四:我们为什么无所事事】
周日,在火车站看到一对外国老夫妻。他们落座之后,只互相示意地笑了笑,然后说了句“goodluck”,就拿出了包里的书。之后,在火车进站之前,他俩都各顾各地看书,没有说一句话。在偌大的车站中,大多半人都在聊天,发呆,在一种看似喧闹的情况中一向地排挤自己的无聊。而在我的视线范围内,独独他们两个,很特别,当然不是因为他们的长相和肤色。
我走了许多地方,见了许多人之后,发明中国人的发呆水平和聊天水平,真的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因为国人对于时间这个概念理解得很抽象,认为它是游离于自身之外的。所以,自然对若何支配时间无法自处。比如,我和石友出去旅游的时刻,很少见到有人是带着书,或者是带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出游的。我不能把那些我所见到的呆滞的眼神违心地解释为在思虑,只能说,可能在放松心情,但基本上是浪费时间。
中国人的无所事事,大多源于从小的教导。许多中国人成长在一种目标式教导和被动式进修的模式中,从而丧失了我想做什么的意识。从小,我们就被要求在既定的目标中奋发向前。许多人的兴趣爱好从读书开始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了。有人戏说,四五岁可以学自己想学的,八九岁可以在自己想学的和自己不想学的之间挣扎,十来岁就是完全在自己不想学中学着。所以,到十八九岁参加完高考,许多年轻人发明自己除了会考试,什么能力都没有。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在读完书之后,发明心坎寂寞,比读书时更难熬苦楚。因为,没有了目标,发呆便成了最好的选择。
去过以色列的人都知道,这个以犹太工资主的民族对时间的支配能力是惊人的。一年50本的阅读量,是世界上许多国家人均阅读量的数倍甚至几十倍。这个国家,甚至连乞丐都识字都读书,这也无怪乎被称作“最聪明的国度”。我一个同伙从以色列回来之后,就感到经历了一场浸礼,之后他出门必带一本书,哪怕翻两页,也认为安心。当然,也不仅仅是以色列。我想起在澳大利亚的时刻,同火车的许多人或是读书,或是摄影,只有一个中国老太太一向喋咕哝不已地在自言自语,一个不知是哪个国度的年轻人礼貌地回头:be quiet(保持安静),弄得中国老太太有点为难。我们大多半人都忘了有一种能力——我想做什么。
我所读的大学是一所三流黉舍,不用说,找不到好工作的学生一般有两类:一是进修成就平平,不考研又没实践能力;二是安于现状型。这,也代表了许多当下年轻人的现状。当别人不再给你目标的时刻,你发明自己就找不到任何生活的目标了。于是,无所事事成了最真实的写照。
当然,也有努力想改变却没去改变的。比如,前两天,有个同伙和我说,你看,我成长什么兴趣比较好。我说,你爱好什么。她说,画画吧,可是我不会啊。哦,照样算了吧。然后,回身就没声了。她就是这样,可以自己给自己一个无聊的饰辞,却从来不给自己努力的来由。我想到摩西奶奶,她生成不是画家,据说画画也是后来才开始的事。可是,她照样达到我们可见的成功。因为自始至终,她都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知道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什么。
若干年前,我时常看到许多发呆的年轻人痛心,不过,后来我想,我究竟在痛心什么呢!不如好好应用这痛心的时间来读书,哪怕没有目标,至少也在具体的时间里做了一些什么。于是我开始读书,开始写作,开始思虑……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唯有你好,我才心安
一份美好的缘分,无论两个人的距离相隔有多远,都会相遇,一份温暖的爱恋,无论经历过多少的风雨,都能相伴走到幸福的终点,一次的别离,也许是短暂的分开后,让人更加懂得珍惜对方。 只是可惜...
2020-11-20
-
只愿命运厚待,梦想、幸福慢慢到来
距离毕业转眼已经快要一年的时间了......大学里的你们现在应该都在努力奋斗吧!兄弟姐妹们,我想你们了。 轻轻点开网易云音乐,放着我喜欢的一首许...
2016-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