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随笔记录 > 生活随笔 >

胡诌

2019-04-05 10:59 来源:散文网


  篇一:胡诌目标
  人生中起导航作用的是目标。当你迷失在人生这个大舞台的时候是目标指引着你前行。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有的是别人帮你立的,孩童时期还不懂生活,父母帮你立了目标,渐渐老师也给你立了目标。有的目标是自己立的,是为了自己能更好的生存才立的,那时你已经长大了。
  目标有所谓的大小之分。有些人喜欢有小目标,最终走向大目标;有些人喜欢直接立个大目标。就像坐车,有些是直达的,有些中途却要停不少次。可惜人生并没有像坐车那么简单,直达的就可以剩时间。相反直接立着大目标的人最容易迷失方向。
  我一个朋友,很形象地说她自己现在像迷失在了一个森林,周围一切漆黑,孤单迷茫让她害怕。我开玩笑地说为什么不拿个灯笼或者直接带个手电筒,这样就不会迷失了。借助于外界的事物让自己走出森林是件好事,但手上没有自己借助的东西怎么办?争取,我只能说通过争取得到你需要借助的东西。生活中我们通过自己不停得努力来争取。只有努力着你才能走出这个森林。但不是只要努力你就能走出人生的迷茫中,就像不一定你有了手电筒就能走出森林。错综复杂的森林,你没有方向照样会迷失。
  很多的道理大家都懂,目标的重要性也不用我来说。随便一个初中生,乃至小学生都能说出来。只是小时候的目标显得有些不切实际,有多少人因为儿时的一句话而成为自己的最终目标?慢慢成长,我们懂得把目标立得近一些。这是明智的,远大的目标不但让你心生畏惧,更让你容易迷失而失去信心。
  现在很多的成年人,已经没有了自己的目标,少许的人坚持着自己的目标。不要以为目标就这样失去了意义,其实目标的意义一直是存在的。没有目标的人显然比有目标的人消极的多,也更容易迷失,更容易怨天尤人。机会是让给有准备的人的。有人或许会问我,我有没有目标,很遗憾的告诉你,我没有目标。我想立个目标,但眼前的目标始终让我感觉太远大了,所以我一直没有立目标。只是我懂得用此刻的努力来换取目标,来寻找目标,在努力中立下小小目标,小到用肉眼根本就无法看到,但我知道我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大目标让我觉得有些好高骛远。你说每天睡觉吃饭算不算目标?当然算,这是猪的目标。但至少也是个目标,只是小到有些可怜了,小到我们根本无法发现这是一个目标。
  有时候我常想我们的目标是不是也像我们人类的进化有简单到复杂最终到达的是简单。如果按这样的路线下去,我觉得此生险矣。人活着是应该充满着激情,处处都应该是精彩的,如果到了平淡如水一般会不会觉得无聊与空虚?有人说道家不是说无为,佛家不是老阐述空。修道学佛之人就没有目标了?他们的目标或许更为远大,道追求无不为,佛希望着普渡众生。比我们凡人的目标是不是更远大?说道佛之学是消极的,我觉得是一种错误。
  目标是人定的,也可以是人改的。没有目标的得立个目标,有不切实际目标的该改个目标,别让自己老在漆黑中瞎撞。做事讲究一个步骤,有什么事不讲究步骤,能让你一步到达的吗?所以迷失着的人也不用太焦虑,拨开乌云就能见到明月的。如果你认为顺其自然会更好,那我告诉你顺其自然也是有前提的。该努力的地方该努力,当然该颓废也可以颓废,不过有多少地方可以颓废也都是你自己定的,而不是简单地把顺其自然看成什么都不做。
  说了一大堆的废话,能听懂得不知道有多少,又不知道有多少人不齿我说的废话,既然是废话,请见谅有些谬论。
  
  篇二:胡诌
  电视剧和电影,比起喜剧和正剧,我更喜欢悲剧,我喜欢痛快而伤心地哭的感觉,有的片子看过之后就是合上电脑安心睡觉,而有的片子看完以后你会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地纠结于剧情,我喜欢后者,因为它让我有一种真实的存在感与成就感;小说和散文,比起童话类和叙事类,我更喜欢治愈系的东西,我喜欢在安静的午后坐在窗边的书桌旁慢慢感受细腻的笔触以及悲伤的故事,那种伤心和难过最好纠缠我一个星期,应该也是在寻求一种“历史感”。(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我总会怀疑过去的事情到底有没有真实发生过,所以我经常在它发生的时候找一些可以作为“遗迹”的东西,而最能让我有这种“历史感”的就是悲伤的情愫。我是一个乐观的人,可偏偏不喜欢想到什么事情便忍俊不禁噗嗤一笑的反应,而是享受那种睹物思人触景生情的过程。
  现在的人总在追求一种所谓的“坚强”——痛苦了不能哭是最基本的,生重病了还坚持上班上课的是模范,“爱哭鬼”最丢人,“男儿有泪不轻弹”,“眼泪是最无足轻重的廉价东西”都是常识。。。所以这世上渐渐少了泪水,可是欢笑也没有变多,倒是每个人变得麻木而冷血。我害怕自己变成这样的人,所以一直在找机会证明自己不是这样的人,可是我找不到。我渴望看催泪的东西大概就是因为这个,我想用真实的眼泪告诉自己“你的心是热的”,或者,“你还活着”。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开始不敢看这些悲剧的结局,不是因为害怕接受不了想象中那铺天盖地令人窒息的悲情,而是我总觉得看完大结局后我和这故事就没有任何联系了,也和故事里那些我曾为之流泪的人一刀两断,那就像告别一个以后再也见不到的朋友一般不舍。这感觉就和毕业时写同学录一样,我觉得写完这张薄薄的纸以后和它主人的所有故事也就差不多谢幕了,所以我写的最后一个字符永远都是省略号,既代表“我还有好多话没有说”的客套,也表示我希望我们之间永远“未完待续”。
  或者是因为我害怕那种没有期待的感觉,没有看完这部片子所以心里可以不时小牵挂一下,如果看完了那心里又变得没有追求了,虽然我承认现在的追求不是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真的很可耻。。。就像尽管一直很费解于那广告和电视剧到底是谁插播谁,但我就是喜欢坐在电视机旁每天两集地等而不愿打开电脑奋战两天看到大结局,因为等待也成了一种我对“历史感”的寻找。我害怕心里空空的感觉,那么有个等待便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心里有个盼头让我有一种存在感与安全感。
  没有存在感的人,想要胡诌出安全感。
  
  篇三:胡诌文字垃圾
  不知什么时候有了“文字垃圾”这个词汇,或许没人能给这个词汇一个明确的定义及解释。在互联网走近千家万户的今天,文字垃圾这个词的使用频率是乎会更高。
  几年前,著名文化学者,同济大学文化研究所朱大可教授,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称“中国文坛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垃圾场。”此言一出,在社会上,网络里波澜四起。诗人、文艺批评家叶匡政的言论比朱大可更为激烈:“我觉得朱大可的说法有点轻描淡写了,中国作家只是在制造垃圾吗?不!他们是在制造让公众绝望与麻木的毒素。”
  两位学者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从批评的现象看,制造文字垃圾者主要是那些混迹于文坛的奴才型从业人员,其次应该为那些被文奴误导的“文丝”。
  我国已进入市场经济社会,它使人的生存方式与思想多元化。文化市场催生了自由撰稿人群体,自由撰稿人完全可以独立自主地写作,通过市场途径实现人生价值。但是,有些人经不起权势和利益的诱惑,放弃独立思考、知识中立和应有的人格,积极主动地去做“不自由撰稿人”,成为了文奴。这种文奴多为崇拜权力、趋炎附势、内圆外扁之辈。为谋个位置,奴颜婢膝,投机钻营。文奴在文化人面前趾高气扬、自视甚高,作大腕状;在大众面前顾盼自雄,装腔作势、装神弄鬼,扮作大师;在权势人物面前唯唯诺诺、作忠诚秀,努力把奴才做稳;在金钱面前撒娇卖乖,甘作门客和摆设,骨子里是利益或利益集团的奴才。
  读者也许是最好的评论家,市场或许是最公正的“评委会”。如果你想知道哪些人制造精品,哪些人制造了文字垃圾,不妨去图书市场看看。畅销又常销的书未必是精品,畅销不常销的一定是“泡沫文字”,热销之后必成为垃圾;半价以下的处理书,不是盗版名著便是滞销的文字垃圾。近几年,在各大出版社出版的丛书、精选、获奖作品集中,杂文选本最畅销,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随笔选本全面滞销。朱大可认为,当代文学,散文最差,受“杨朔体”矫揉造作、奇酸无比、粉饰太平风格的支配,这种散文是当代文学的历史性耻辱。
  其实,文字垃圾并不仅限于图书和报刊杂志市场,互联网更是一个容量巨大的垃圾制造和传播场所。各种标注着“文学”字样的网页、论坛、空间随处可见,至少有数以百万计的网民在那里不知疲倦的吸食、制造、传播着文字垃圾,以此游戏人生,打磨生命。可以预见,在目前的文化、政治体系状态下,在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种现象还会存在。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然要生产垃圾。人的排泄物自古就被用于农作物的养料;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生产所产生的垃圾不断被开发出多种新用途。文字垃圾则不然,它带给人的只能是伤害,是一种现代医学无法治疗的伤害。
  对他人对他人的文字,我很少使用“垃圾”两字。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无论写得如何,作者毕竟付出了心血,应尊重他人的劳动。除此之外,我不具备评判别人文字的能力和习惯。不喜欢的东西,看一眼便过,没不必要去评说,毕竟随便评说他人不是一个好习惯,更何况,许多人不喜欢听实话。但是,我的确觉得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字垃圾够多了,我经常有一种被垃圾包围的感觉。
  10多年前,我有幸结识了一位我国新闻界元老,并与他一道工作两年。在他的书房里,堆放着不少各地作家送来,大多为自费出版发行的书。这期间,我两次建议先生把他的经历写出来。因为我认为,他的经历和经验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历史,应该留给后人。先生说:“现在文字垃圾太多,写不出新意就不要写。我怕有人说我在制造文字垃圾。”先生的做人及学风令人敬仰。先生反而鼓励我多写。他说,现在的禁锢少了,应该多写,传播先进的文化和理念。
  我认为,对学生,无论他们的作文怎样,都应鼓励;对文学爱好者,鼓励之外,应给予善意、中肯的建议。我喜欢文字简洁,独具文风,行文流畅,言之有物,内容健康向上,给人启迪的文字。对那些堆砌词汇,看似很美,实则没有内容,读了半天不知所云的文字,会嗤之以鼻。
  我对文字垃圾的胡诌就此打住,也许我此时也在制造着垃圾。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致五四青年节

    致五四青年节

    青年即年轻, 年轻即心态! 五四青年节致所有奋斗打拼的人,有梦即青春!(大为) 科普下小知识: 目前由团中央建议,五四青年节放假适用人群为14至28周岁的青年。五四青年节指的是14至28周岁的...

    2019-05-05

  • 人终有一死,不必伤感

    人终有一死,不必伤感

    人终有一死,不必伤感 好友的父亲去世后,我一直不敢跟她提起他的父亲,甚至连她的母亲也没敢问候,生怕触及她的心伤。而她在告知我这个噩耗之后,久久不再跟我联系。其实,我总是在手机中输入...

    2019-03-27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