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
2019-04-05 10:59 来源:散文网
篇一:放生
午后闲着没事便怀揣着《冰心作品集》,独自漫步于龙吟湖畔,游人如织,到处是三三两两牵手又拥抱的热恋情侣,他(她)们醉迷于纯洁的爱欲世界里放纵、沉沦。四围尽目所及觅一片静僻地,然而委实不容易。对于像我这等过时的迟情的家伙,说不上悲哀,实是缅怀与无奈。在这等“繁华”的小天地,我实是个多余的人罢!双手紧紧攒着书,步履匆匆的沿畔挪动,眼目骨碌骨碌的生怕错过哪怕是仅容一人的清静空间,终竟我还是算得上的十分的幸运,在水之湄,乱石丛沿,仅有一面无表情的老头静闭双眼,双手握着钓杆。我轻声轻气的从间隔的乱石间跃到距离他两米的水湄,择一稳重的大石头,坐其上,这也算得上点安慰了,便开始了我的书香之旅。沉迷于散文的一隅,暂忘了心里的压抑与纠结,向着心中的梦迸发所有的悲愤与激情,渐趋平静的心又次在书香里得着宁静、温情与慰安。心里并不虚空,只因梦在途中。
正沉溺于冰心的《山中杂感》之际,老头“唰”的一声收敛了钓杆,我的意识即刻清醒过来,一条尺把来长的活蹦乱蹿的小鱼儿上钩了。那个如此的尖利的钩钩住这个可爱的小生灵,潜意识告诉我这是件多麽惨毒的事啊!抬头用力的瞅了老头一眼,在这个暮色渐趋浓密的黄昏,他是怎麽也不会看出我这自感不平的动作的。可是除了这,我还能做甚么呢?如此一想,也算解消了心间的微小不平。便又次俯身于冰心温婉动人的笔墨竟如此深奥的诉说着个人之生态的剧情中,“如果今生是乏味的,我不愿意有来生;如果今生是有趣的,那麽今生已足以”。
暮气俞浓,人俞少。把这本翻了无数次的文集搁在石背上,伸伸早已痉挛的懒腰,随便四处走动,只见前方荷塘边黑压压的人潮,伴随着谁家小孩儿的吱哇大叫。顺便去凑凑热闹,原来是一帮父亲往塘里抛鸭食,挑逗一群一伙的白的、黑的、乌的鸭子,招引来小孩惊奇的呼叫。倘若是在早春节候,我一定会偷偷的吟咏那句: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这又算沾惹了热闹的光芒了。
突然忆起那本书还搁在暮气凝阴笼罩的石背上,便依依惜别的作别了此番热闹的光景。就着暗黄的有点悲哀的孤零零的路灯散放的光芒便回到大石头上,此时老头正收拾钓杆准备回家呢!我没有说半句话,生怕打破这夜的宁静,夜的肃穆,夜的庄重。独自摊坐在凉森森的石背上,注目远方的灯火通明。此番热闹是他们的,与我无关。不禁脑子里浮出一幅画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凝视将近十分钟,该回校了。跳下石背,整理好书,下意识的觉得前方有个好似心脏一般跳动的东西,这是老头掉鱼的地方,我便疾步上前,一眼便认准是那个尺把来长的小生灵,是前会儿与我谋过面的,小生灵不紧不慢的律动,而我的心跳却异常加快。上苍曾让我们相逢于同一块大石头,难道这亿万年的时光洪流中,它是为等我而来的吗?我加倍的感激上苍恩赐的此次偶然,让我化解与如此有灵性的小生物的一段因缘。我即刻双手握起这滑溜溜的小东西,它半合半闭的好像刚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挣扎的疲惫的眼珠子直直盯着我,我轻手剥落掉它身上沾刺的碎石,对它微微一笑的释放在浅水边。我此时竟怀疑起它盯着我的眼神与盯着拿刀的屠户有甚么异同吗?嗯,有的,它看我的眼神与我看它的是同样的温存与善良。人与生灵中间究竟还有种休戚与共的感受。看着小生灵缓缓的游向水中泱,直至成为一个黑点,我还不愿意放开眼地盯着它,心里好像有某种珍爱的东西丢失一般的失落与怅惘。忽而惊讶的是那个小黑点又出现了,渐渐的向我游来,俞来俞近的,直至俯身即可摸着,接着便打转身向我摆动着尾游走了,我知道这次它不会再回来了。我的心里便又得着慰安了,天下那有不散的筵席呢!
因这每每独自抑或与大伙同游龙吟湖,我总不忘去那块略带青色的大石边瞧瞧。我知道小生灵不会来的,但我还是愿意如期赴约的,只因这里的大石头曾见证了我们的重逢。天地万汇亦有情,只是不屑于表达而以罢了。“人非木石,孰能无情”,说这话的人只看到事物的表象,木石世界的深情大义,又岂是我们凡人所能尽知的。
梦最能暴露和揭发一个人灵魂深处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向往与眷恋。某天中夜忽梦似醒的脑子里像东方的天宇初漏曙光一般的出现了一幅朦胧的画面:在同一片水域,同一块大石头边,我如同刚露牙的小娃娃一样的穿梭于波纹粼粼的波水里,牵着小生灵一同大呼小叫着放生,放生…次日头脑清醒后,疑惑于这是不是上苍冥冥中的安排的恩赐,石破天惊,铁木开花,大自然果真是有数不清的怪异与偶然,领略自然万汇的奇特与诡异,觉解人生之浑然与大化。啊!龙吟湖是否该真有几分灵气的?这托梦中的“放生”究竟是我释放着小生灵的命运呢?还是小生灵同样释放着我的生命呢?或许两者兼而有之吧!小生灵,生命中有种大孤独,是该我们共同承担的。
篇二:放生
清闲的午后,落日,黄昏。
一杯白开水,一汪池水。
他在岸边静静回望,时光悄然流逝。
荒年之外,深深庭院,他寂寞徘徊。
他想起了一段旧时光,这暂时温暖了他零下一度的心。
那年,天空是那么的蓝,那天,风儿是那么宁静,一反往常的躁动,也许它意识到什么,想静下来,倾听故事的结局。
电话里仍是她温柔恬淡的声音,仍是一如当初的关切,只是他再也找不到当初的感觉。
他们说了很多,可主题仍是围绕着一些闲杂琐事,无关风月。
时光匆匆流去,不留痕迹,他们就这样把那份真挚给淡化。
他总想停留在那个纯朴无杂的时代,可是他再也回不去了。
曾经天真的孩子终于长大了,他们中间也多了一层叫沧桑的东西。
他自以为是地认为他们还未走远,一直试着说服自己。
那些泛黄的照片仍记录着纯真的剪影,那座见证他们成长的教学楼仍耸立着,就连协力种下的小树苗还在。只不过它们已经长大了,有了浓密的枝丫,更有了对尘世喧嚣的深一步的见解。
可是,他却发现他的天空已失去了那片蓝,取而代之的是令人战栗的灰,他踏着灰色的轨迹,且行且回望着。
昨日的情分已经冷淡,昨日的对话已变的无聊。
无奈的是,他仍停在昨日。
可笑的是,他已忘了前行。(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他总是在挥霍着那些没有挥霍完的青春,纪念那些永远不可能回来的纪念,却忘了时光的脚步不会为一个人而停留。
每次挥霍和纪念都会镌刻在人生的长叹中,然后会在某一个夜幕下,某一个无人的角落,他突然醒悟般想把时光留住,奈何如今早已是地老天荒,沧海桑田。
到现在,他觉得是时候回来看一看,审视一下他自己究竟是迷失在哪儿。
可当他回过头来却发现,迷失的是自我。
曾经有份感觉,经历了流年的婉转,想诉诸于世,可转过头来却发现,单纯世故的她已离去。
他想,他应该放手,也放自己一条生路,就让心头那些感觉随风飘散吧。
池水中,他好像看到一个人在朝他挥手,他忽然笑了,变得淡定从容。
“那就继续流浪吧!”
秉承最初的梦想,他继续自己的征程,去追寻那份属于自己的安稳。
篇三:放生
三月份的一天,我去了趟慈云寺。
慈云寺有很多座,我去的这座在太行山上,属于邢台县将军墓镇。
可此时不是最佳时机,因为万木未发,收入眼底的是光秃秃的山脉;但又是幸运的,因为正赶上寺内做法事,一位四处云游的大师刚好云游至此,并且第二天还要去水库放生。据说,这是很难得的机会,有人为此已在寺内居住有半月有余。
当天下午,沿着蜿蜒的山路到达慈云寺时,夜幕已经降临,很远就能听到寺内诵经念佛的声音。寺内弟子很是热情,热心要我用餐留宿。
在半是好奇半是惊恐中我住了一夜。
用餐和留宿是不收费的。餐是素餐,两个馒头,一碗米饭,半碟咸菜、豆腐,半块苹果,一瓣香蕉。米饭是与豆子和青菜一起煮的,所以吃起来还是很香的。我留宿的地方在一个大殿的隔壁。晚上九点钟以前,善男信女们需做功课。所谓功课就是诵经、礼拜、歌赞,早为诵咒消灾,晚为念佛忏悔。
第二天,我们驱车十余里,来到一山间水库放生。所谓放生就是将善男信女们买来(救护)的鱼、泥鳅、虾蟹放入水中,让他们回归大自然。当然,在放生前,大师先是领诵了放生仪轨,然后,将载有“生灵”的船划进水的中央,在人们“南无阿弥陀佛”的歌赞声中,鱼儿们欢快地游入水中,得以转世,获得新生。
其实,我上学时学的是唯物主义哲学,自认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神论者,对佛教知之甚少,甚至有“大不敬”之态,然而今观佛教徒们放生的举动,使我对佛教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佛教徒不杀生,救护生命,敬畏生命,视动物如朋友。如果这一思想能够发扬光大,那么将有多少生命得到救护,将有多少生命得以存活,一些乱捕滥杀的行为被制止,那些濒临灭亡动物就会得以延续,这与我们所倡导的,热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不是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当然,笔者并不主张人们都信奉佛教,但佛教中的有些教义还是拥有一些积极意义的,值得借鉴。
篇四:放生
好久没有认真整理过散落在暗格里那些碎碎无由的时间,不知道是忽略了什么,或是曾经掩盖了什么,还是想要隐藏什么?总之一切在此次返家后好像都有一种明显的感觉。似乎花了几年时间,才开始慢慢懂得这个世界,迷离的双眼在愆与不愆的区分里依然带着不进不退的本真,只是自己清楚,时间与结论的归属已无所谓平衡的端点。
从家里再次回到广州,回到工作位置,年少轻狂的念白将刻成生命消逝段落里不可反转的铭文,仅仅是只供参考了。即便这样,结节涅盘或是浴火重生,都不过是慰藉和标榜的借口。我,在返回中,已挥手换做勿见。
世界之大,却不知其折或远。回头看看那些流露在光影里的生动的悲喜。切肤而觉,之前在唯唯诺诺的苟且年纪,伤情成了装点生命的勋章,好像只有凭借那些幻觉般的被自己脆弱的主观承受力无限夸大的非难,才得以拥有过热泪盈眶的青春。而现时再审视这个世界,渐渐已有了一份被风雨盖过的洗练淡定。
匆匆还见反复,二十几年的凝望,蜕变成沧桑的褶皱。若当成是二十几年做成的遗嘱,嘱给余下的生命,自是要补缺填残,旨意弥坚,且变开几点来:
一、不再哗众取宠,辩清楚角色。
二、不再犹豫不决,暨果断从容。
三、坦然面对,悄然反省。
四、得失自解,荣辱不惊。
五、依旧保持沉默,学会忍耐的艺术
六、按时吃饭,按时睡觉,健康向上。
七、切忌马虎、糊涂、急噪、浮夸、失信。
自当所证,百十年调,方不失人之为人;万千重浪,亦不变我之为我。至于截后的生命,不管还有多长,永不言改!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致五四青年节
青年即年轻, 年轻即心态! 五四青年节致所有奋斗打拼的人,有梦即青春!(大为) 科普下小知识: 目前由团中央建议,五四青年节放假适用人群为14至28周岁的青年。五四青年节指的是14至28周岁的...
2019-05-05
-
人终有一死,不必伤感
人终有一死,不必伤感 好友的父亲去世后,我一直不敢跟她提起他的父亲,甚至连她的母亲也没敢问候,生怕触及她的心伤。而她在告知我这个噩耗之后,久久不再跟我联系。其实,我总是在手机中输入...
2019-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