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的感悟;小水滴大智慧
一滴水可穿顽石,一滴水折射阳光,一滴水滋养生命。视滴水之微小,易生忧思;见滴水之著,乐活逍遥。
受滴水之恩,若涌泉相报,福报继续若流水涌来;受人恩若不报,生命富海终会枯竭。
水虽水,本身平常,实则不平常。天人观为琉璃,凡人当作饮料,鱼则把水当成住家;一样的现象,因为各自立场不同,见解亦不同。
仪山禅师有一位个性谦和恭顺而努力勤劳的弟子,平时侍奉禅师的生活起居。一晚,仪山禅师要洗脚,他提桶热水,倒进盆里,结果水太烫了,他赶紧再加一点冷水进去,随手就倒掉了剩下的水。
仪山禅师生气骂道:“还有半桶水,你这样轻易把它倒掉,就算是一滴水,如果给一个饥渴的人,他能解渴;给草木花卉,也能滋长。一滴水蕴含天地无限的生机,你如此不懂爱惜福报,怎么能和诸佛接心,与祖师相应?”。
徒弟受了仪山禅师的教悔后,从此就改名“滴水”,更努力在心地上用功,不久就洞澈明心,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自然能耳闻大千潺潺法音,亲睹溪花山色的剎尘佛土。上堂说法,不谈玄妙之事,只从珍惜滴水物资谈起,日久,大家都尊称他为“滴水和尚”。
“水深波浪静,学广语声低。”这是有修养的人用水来勉励自己,“滴水和尚”亦复如是。佛教经常用佛法来比喻“法如水”,因为水的功能可以解渴、洗涤、生长;而佛法的法水,也能洗涤吾人的罪业,真理能解除人的饥渴。因为水有四德:沐浴群生,流通万物,仁也;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柔而难犯,弱而能胜,勇也;导江疏河,恶盈流谦,智也。
人就是小小的一滴水:相传佛陀释迦牟尼,有一次考问弟子,“一滴水怎样才不干涸?”弟子们冥思苦想,始终想不出答案。佛陀说:“把它放到海里去。”这是高明之法。这滴水一旦投进了大海,它就与周围同伴融成一体,再也不分彼此了。一个漂洋者漂泊到一荒鸟上,那里一切什么都没有,那就只有等待死亡了,人若离开了群体生活,就不能维持生命,就像一滴水离开了大海,不久就会干涸。
孔子云:水有五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长,必循理,好像有义;浩大无尽,好像有道;流几百丈山间而不惧,好像有勇;安放没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量见多少,不用削刮,好像正直;无孔不入,好像明察;发源必自西,好像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又好像善于变化。水有这些好德处,所以君子遇水必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