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2019-01-13 09:37 来源:散文网
篇一:郎木寺晒佛节
早晨7:20在兰州下敦煌号旅游列车,到汽车南站赶前往禄曲的汽车,一切顺利。
到达郎木寺的时间是两点,这里还非常寒冷,刚下过雪,气温零下15度。
一到禄曲我感受到了这里的人民的温暖。事情是这样的,我乘坐的是兰州到迭部的汽车,到一离郎木寺大约还有两三公里的路口下车,之后再搭乘其他交通工具或自力更生才能到达郎木镇。一同下车的还有两位当地的小伙子。这里冰天雪地的,我们打算一边走,一边等过路的车,刚走得几步,便来了一辆也要到达郎镇的小车,我们招手,车便停了,车里只有司机一人,是位藏族小伙子,我们同行的一位小伙子也是藏族,他跟司机交谈了几句,便叫我们上车了。几分钟到位郎木镇后,‖警‖察‖不让我们的车进入镇里,理由是镇里已经严重塞车,没有停车位,而且‖警‖察‖还诘问我们:“这样烂的车你们也敢坐?”其实我们根本没有考虑车好车坏的问题,而是有车坐便是福。开车的藏族小伙子免了我们的车费。
郎木镇坐落在一个峡谷中,东西两侧山体连绵,山势比较平缓,属于草原,在两侧的山坡上有几群松树。白龙江从镇中心流过,整个镇都是一楼一底的房屋建筑,少有高楼,四周景色宜人,藏族同胞热情好客。
这是一个特别神奇的小镇,一方面这里是佛教圣地,各种规格的佛庙林立,另一方面,就在佛庙的隔壁就有一座清真寺。就在这个一两万的小镇中,同时也居住着两千穆斯林。当地居民告诉我,这种格局维持了一千多年了。这个镇以街中心为界,东南部分归四川若尔盖县管,这边有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西北部分归甘肃禄曲县管,那里有甘肃银行……而且,更神奇的是,甘肃、四川两省各管的部分都有自己的佛庙,当地藏族同胞毫不隐讳地告诉我,这边是四川和经堂,那边是甘肃的经堂……这是一个文化混杂而和谐的小镇。从人文环境讲,这里比瑞丽还更瑞丽,最适合文化学者蹲点做田园调查。从自然景观和村落建筑布局讲,这里比欧洲瑞士的小镇的布局更美观。
入住也很方便,现在是冬季,来这里旅游的人不多,今天拥挤是,都是因为附近乡镇的藏族同胞们来参加这里的新年法会。加上今天是正月十五,是法会最隆重、最热闹的一天。
法会在大经堂举行,部分观众在大经堂广场上亲临观看。我到得晚了,便与其他晚到的人的一样,登上东面的山坡。从山坡上往下看,整个郎木镇人山人海,挤满了汽车。由于离大经堂广场太远了,无法听到讲经的声音,只能看到舞蹈表演。表演者都带着各种面具,有点儿像我小时候在贵州老家看到的过奈何桥道场时用的那些面具,牛头马面、老鼠猴精……特别是那牛魔大王,在场中的角色相当于导演,控制着各种角色出场的顺序和节奏。表演的动作主要还是我们常看到的康巴舞《逛新城》中的舞蹈步伐,当然不同的场次会略有变化,即出现变体,并不千篇一律。不时大铜号长鸣,十分庄重、肃穆,有时甚至催人泪下。参观者虽然人山人海,但在表演时场下并不喧嚣吵闹,在每场表演结束的时候,场下及山上都会发出欢呼声,并有鞭炮及各色烟花释放,一阵地动山摇的欢腾之后,接着下一场表演。
这里的人民特别虔诚善良,待人特别友好,他们把每个人都当作朋友。我来的时候那位开车的小伙子便把我当朋友,对我友好至此。我刚进到镇里,由于一时找不到已经预订好的旅馆,立即便有两位藏族小伙子主动要带我到旅馆,当然我婉言谢绝了,不能凡事都依赖别人。当我坐在山坡上的时候,从我身边经过的藏族同胞们便都扶着我的肩往上走,以便省力点儿,无论男女老少均这样,我觉得他把我看作是朋友,是不别有所介意的人。当我坐在山坡上看法会表演的时候,我的身边坐着一家四口,一位小女孩紧紧地靠近我身边,她不时摸我的羽绒服,当然我身穿的羽绒服看起来比较显眼,她一支手拿着鸡腿在吃,另一支手搭在我的膝盖上。后来当她站起来后我才发现她原来是个大女孩,我才突然明白,今天她喜欢我的羽绒服和我的衣着,因为确实,我的衣着在这里是显得要特别一些。藏族人民的友好、爱美、善良质朴就是这样。
表演快结束的时候也是表演达到高潮的时候,这时的表演也最精彩,最主要的是那位一直做指挥的牛魔大王亲自出马,他的武功非同寻常,他一出场便是一路高扫腿、腾空翻,博得满场喝彩。这时场里场外涌起一遍又一遍的欢呼声。两个山坡上鞭炮、烟花齐放,各种彩色的焰火不时出现在空中,一条条彩色的焰火烟柱像一条条巨龙,在隆隆的鞭炮及焰火声中直向天空中飙爬。
在鞭炮声中、在焰火及彩色的烟雾中,在彼伏此起的欢呼声中,我起初感动得流泪,进而放声痛哭,我这个身染所谓现代文明恶习的人,连站在这里都不配。
篇二:阳关、玉门关
敦煌晴,零下15度
喜剧性的开头。
我住的旅馆为我提供了旅行社拼车。从敦煌去阳关或玉门关观光,称为西线观光路线,路途遥远,有将近两百公里。早上9点我准时从旅馆出发,敦煌很小,拼车的人很快到齐了。不料这时旅游车被‖警‖察‖拦住,先是说司机没有带驾驶证和营运证,后又发现车没有春运检查备案,大家都很耐心,等着‖警‖察‖与旅行社的解决,大家都认为旅行社会换一辆车,时间过了大约一小时后,正当大家都抱着美好的期待、认为接近正式出发的时候,一位‖警‖察‖上车宣布:各位旅客,这辆车因为没能春运备案,在春运期间不能营运,请各位自行离开,抱歉!
没有想到旅行社准备拿我们冒险呢!游客各散四方。
我们临时拼四人,拦了一辆出租车,价格很公道,400块。
第一站是阳关,在中国妇孺皆知的两句诗“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灵感就是由这里提供的,还有如“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等熟语也产生于这里。(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阳关在敦煌西偏南约70公里。阳关其实是汉代中国与西域,今天中国新疆南疆,之间最重要的通关孔道之一,是丝绸之路南线的关口,汉朝与西域之间的商贸在这里办理通关手续。走出这里,就算是出关了,再也不容易见到中原人,所以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感慨,当年人们离开这里,要去到西域,从此后要面对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等困难,就是今天是的文化差异和文化休克吧。这话确实一点不假,即使现在到新疆南疆,由于那里居住的汉族人口较少,因此,语言方面并不十分方便。阳关大道的痕迹今天还在,非常宽阔,据说当年要容纳14辆马车并行,足见当年汉朝与西域之间商贸的繁荣。以及当年西域南部,即今天新疆南部的富庶程度。
玉门关在敦煌西偏北约70公里,从阳关到玉门关之间大概有30公里。我们进了玉门关后没有停留,而是直接去了敦煌雅丹地质公园,俗称“魔鬼城”。所谓魔鬼城不就是此地在长期的风蚀下形成了能够提供给人们各种想象力的地貌。确实魔鬼城名不虚传,虽然这次我新疆南疆已经看到很多这类雅丹地貌,但是,还是这里的发育得最典型。公园管理者已经为各种奇怪的地貌取了名字,如“雄狮迎宾”呀、“狮身人面”呀、“比萨斜塔”呀、“孔雀开屏”呀、“西海舰队”呀等,但其实这些都可以不算数,你可以根据你自己的想想来对它们重新命名。真的,这个地方是给人提供无限想象力的地方。但是,公园中的交通车太贵了,游览共四个点,一小时,要付七十块钱的车费,门票五十还不算,而且这个公园不允许人们自由徒步参观,必须坐参观车,否则不得入内,大家都觉得这实在是大大的美中不足。
接下来参观了汉长城,由于这一带缺乏石头等建造城墙的材料,所以,整个汉长城都是用红柳或其他薪材与粘土夯成的,虽然到今天已经几千年了,但还有那么多保存完好,让我们这些参观者都很惊叹,感叹古人的勤劳和智慧。虽然我们到达之前,司机已经告诉我们,看了汉长城后会后悔的,但是我们一点儿也不后悔,反而觉得值得一看,太佩服古人的智慧了。
玉门关今天只剩下一个城垛,或者烽燧。“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把这句诗与“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结合起来,很容易发现这里不仅有商旅别愁,而且有边关烽火,战争的场面,而且也许诗中的杨柳并非杨柳,而是一支当时在这一带流行的音乐曲子吧。当年敦煌一带商旅发达,人口繁荣,走出这里即是完全不同的天地,因此有人专门作曲子来表达这里特定的离愁别绪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阳关、玉门关及瓜州、敦煌都衰败了,如果没有敦煌莫高窟,可能敦煌也最多能够跟瓜州一样,而且遗憾的是还没有诗人写下敦煌的诗句呢。其实阳关、玉门关、瓜州及敦煌,早在唐时便开始成为历史了。汉朝一边有玉门关,一边又有高昌屯田,随着屯田规模的日益扩大,西域政治秩序日益巩固,中原帝国的版图正在日益向西扩展,玉门关已经成为国中之关了,已经没有必要作为关口存在了。汉朝在当时西域南部,即今天的南疆如且末、和田一带也有屯田,所以,实际上阳关也正日益变成国内城镇,已经不是边关,因此,同样,其重要性日益减少,这两个边关的重要性减少或被废弃,与之相应的两个边镇瓜州、敦煌也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特别是唐王朝将原在吐鲁番交河的安西都护府迁到龟兹,在今北疆吉木萨尔县建立北庭都护府后,可以说,阳关、玉门关及敦煌、瓜州便彻底被放弃了。
看来,其实今天人们参观阳关、玉门关时,还应该想象一下当年国家强盛的景观呢。
篇三:克麦罗沃的雪
从一开始的踏足,我只是说过而已。当脚步的歌声,遍布这座城市,那是不一样的陌生,可以有,可以还有,另样的存在,如同故乡的冬天!——题记
九月底的天空,几朵若即若离的浮云,在残秋的凄凉里飘来荡去,仿佛,要把人的思绪抽离出来,去填补这份苍穹的空虚,用不时的冷雨悄然地低泣,唱着唯有这座城市能承受的意境,却给了我漂泊的一份不简单的厚重的礼物。是在气流里堆积,累压,独伴纬度的北端,汇集了所有的一切,就为了这一场绚烂的洒落——克麦罗沃初冬的降雪,天,在酝酿,风,在游走。如期地来,一夜之间的世界,纷扬了拉丝小调的静谧与庄严,向着灯火深处,舞动着这个国度的欢乐,忽略了我这个思乡的行者,在低吟,在渴望,自己的,那份熟悉而永记心间的美丽!
清晨的草场,被厚厚的晶莹逻叠起一层银白,在向这个阳光的季节,仿佛,要讲诉着什么,并不轻柔的风,吹起了飘落在我衣服上的片片雪花,又急急地远去,在草地,在林间,奏出一种氛围,一种天籁。小鸟的鸣唱,在飞翔里陪衬着放牧的风景,一群群那不知道何时为人们所能接纳的生命,在草地上不停地寻觅,把时间定格为自我生命的极限,情同天地的自然法则,这样传说,这样动人。那个雪野中的老人,挥着手,一声招呼,被牧马载出了一路歌声,远方远了,还是什么地方?
在,安德列夫克小镇的一条并不繁华的街上,雪后出行的人们,用语言和目光审视着我这个皮肤陌生的人,他们,大多是友好的问候,匆匆忙忙地在各自的脚步里追逐自我的人生,走去,走去。不远处的,这个小镇上唯一的一座教堂,在望弥撒的朝拜的歌声中,显得那么庄严而神圣,我的内心不由得多出了一份敬仰,一种尊重。我,这样地看着,听着,听着,看着,仿佛,又回到了故乡的向往,我们省城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这是史诗的存在,这是东西方的文化的融合,完美,见证!
小镇的东南方的山间,一条流水汇聚着一个名字,用蜿蜒曲折的平凡来贯穿城市的隔阂,把两岸的心声交织,重整。就是这座城市的象征,把两座桥的对望,用河水的灯火映折了人们的心灵,汤姆河,就这样被人们流传,守望。在雪花的冬天,雾气朦胧的林间,飘荡着岸上的音乐,间杂着嘶哑的歌唱,那是生活,那是这个世界的世界,被音乐和酒精麻醉的国度,我徜徉,我流连,却不是那种与心的陶醉,可能有种特殊的共鸣与心声!
我,在这座城市的雪里徘徊,忘我。选择的交通工具就是电力的,笨重的铁轨电车,慢,可以用心去铭记风景,慢,可以用眼去观望建筑,只有,对的时间和地点,总有,一种意境,让人不经意地发现和珍藏。就这样不景气的货币在我的赏心悦目中流走,是肢体语言的体现与表达。铁轨两侧的公路上的积雪,已经被车流的碾压和尾气的熏炼,结出了一种不一样的道路,练就了这里出行的人们的技术和素质,让我感慨让我感叹,有一种触动,是灵魂的,是生命的!
公园里的雪,更具用心地去欣赏,让你感觉到暖和舒服,树枝头上的冬果,红在雪里,红在梦里,让你的舌津有了酸疼,却不失枯叶的风姿,把仅剩的略带颤抖的几片,衬托的让人去呵护去怜惜。枯黄的草地被雪的装点,在串串脚印的交响中给大地一场音乐,一次梦的演奏,是人文的指挥,是自然的天堂!
也许,还是老天的眷顾,因为大雪,因为旅程,在一个又是纷纷洒洒的飞花里慢行,达伊嘎的小站,一趟由衷的列车,我们告别了克麦罗沃的冬天,告别了克麦罗沃的雪的世界!
篇四:游滮水岩
滮水岩位于元谋县雷应山峡谷一隅,大箐河上游,是雷应山八景之一。得益于青山养育,大箐河四季碧水长流,丰沛晶莹。于是滮水岩便常年清泉瀑布,飞漱其间,哗哗泉鸣,空谷传响。清朝时明岐和尚曾有绝句赞曰:“雷应山前处处泉,白云堆里水涓涓;清漪流向人间去,洗去烦嚣不用钱。”
今年冬季,一个偶然的日子,我与我校的几位老师一起到凉山家访,该同学家就在滮水岩附近,趁着闲暇,我们抽空拜访了滮水岩。
走出学生家的大门,下到箐底,沿着山箐往里走,举头仰视,蔚蓝明净的天空,徜徉着安详雅致的白云。冬日的暖阳,发出喷薄四射的光芒。两岸的高山,雄伟高峻,直刺蓝天,看上去似乎不断争着向上飞长,有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气势。陡峭的山坡上树木葱茏,许多树冠红黄相间,层林尽染,但整片整片的陡坡绿依然是主色调,形成了冷色与暖色搭配,阴柔与阳刚互济的效果。繁密的树林,遮天蔽日,溪流穿过其间,感觉黯淡阴森,不时有好鸟相鸣,清脆悦耳,更衬托出山谷的幽静。临近箐底的树木繁密,灌木居多,有的参差披拂,有的藤蔓摇缀,好像在向我们友好地招手。此刻,我似乎明白,难怪孔子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原来是这山不仅养眼,养身,还养心,养神,而且山能启发人。仁爱之人能和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们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应该是受到大山的启发吧。
俯视箐底,溪流婉约婀娜,慵卧如软玉,或羞羞答答,脉脉含情,或落落大方,欢快飘逸。潺潺水声,有时如鸣佩环,如诉如吟。有时碎玉飞溅,激越高昂。水流缓慢之处犹如静山细韵,水流湍急之处犹如铁骑突突,旋律自然悦耳,仿佛让你感觉是在欣赏一曲古老的原生态乐曲,感觉到真正的天籁之音。走近瀑布,伸手入溪,掬水一捧,清凉轻柔,仿若触摸流光溢彩的云锦,清凉洁净。嚼上几个被霜染红的橄榄,再用手捧着绿透的清泉,喝上几口,清甜之味在喉间弥散开来,久久不散。溪流沿着谷底在巨石与乱草之间都斗折蛇行,冲积成或大或小的水潭。水潭一律清澈见底,没有一丝杂质,这时你处处可以感受到“清泉石上流”的意境。这山间清澈的流水,似乎可以洗净世俗的任何污垢,让人变得洁净起来,简单起来。
面积较大的几个水潭,绿如碧玉,水面清亮如镜,倒映着绿树青山,倒映着巨石衰草,倒映着蓝天白云。峭壁上滴下的泉水叮叮咚咚,汇集深潭的溪流泠泠作响。“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是对眼前之景最生动的写照。
我想抢先目睹滮水岩的芳容,沿着崎岖弯曲的河道,疾步行走在乱石杂草间,远远把同伴甩在身后。峰回箐转,水声欢唱,一道洁白的菱纱从满是青苔杂树的悬崖飘落下来,如银河飞瀑撒碎玉,似持白练当空舞,落入岩脚翡翠般的水潭中。走近瀑布,仔细一看,这不是菱纱,这是珍珠,这是碎玉,纷纷从高空倾落下来,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实感。仰视这瀑布,虽无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大家闺秀的气度,却有“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家碧玉的秀美,这是一种不加任何修饰的纯净的美,这是一种坦荡直率天然的美,让人心旌摇荡。
山因水而壮美,水因山而灵秀。我坐在瀑布前的巨石上,静静的欣赏,默默地感受,细细地品味,仿佛与这如诗如画的景色融为一体。繁华与喧嚣退到远方,得与失也退到远方。一种清新之感油然而生,感到有种荡胸涤腑的空灵,沉浸于醉迷的惬意之中。进入这样的境地,沐浴在清新的空气中,沐浴在柔柔的轻风里,我忘记了人世间一切的压力、烦恼、悲伤、疼痛……我仿佛看到大自然在不断向我发出会心的微笑。
临近傍晚,我们不得不离开这美好的境地,回头驻足,不禁惊叹:瀑布在夕阳的照射下,划出了一道绚丽的彩虹,面对这美景,这奇观,一首小诗禁不住脱口而出:
这里是雨雾空蒙的世界
霓虹和彩蝶终日在山谷徘徊
这里是催人奋发的舞台
一曲浩歌激荡了千年万载
啊!滮水岩
生命之岩
啊!滮水岩
力量之海
滮水岩天然的美,纯洁的美,野性的美,给我的享受和启迪,萦绕在我心中,久久挥之不去。
篇五:寻梦西安
对于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的西安,我一直怀着一颗仰慕的心。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喜欢文学且至今潦倒的无名小卒来说,我仰慕西安厚重的历史,我更仰慕她那充满魅力的文学魅力,她已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里,让我梦魂萦绕。
无论是那厚重的历史,还是半坡文化,或者那一个个朝代的辉煌,都时刻点燃着我内心的激情,让我始终拥有一种信徒般的虔诚。
多少次翻开《史记》,纸张里全是厚重的历史,而我最喜欢的秦朝,汉朝和唐朝,仿佛都把西安当作历史的舞台。于是,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一首首流传千年的诗篇,一个个天赋各异的风流人物,每一个朝代都把最精彩的篇章留在了西安这个舞台上。无数个日日夜夜,我魂牵长安,梦回唐朝。用心去了解朝代的兴衰,去追寻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足迹,去感悟王维,杜牧,柳宗元的情怀。我从未停止过我的向往。
终于,在这个一年中最酷热的七月,这把自然之火再次点燃我的激情之时,我怀着最赤诚最热烈的心去追寻我那做了几十年的心灵之梦。
我要步一步那雄伟壮阔的古城墙,闭目幻想聆听那古老的钟鼓楼的钟鼓声,静心感悟那大雁塔所饱含着的博大的佛教文化。
举世闻名的兵马佣,秀美的骊山,柔滑的温泉,还有那烽火台、阿房宫、未央宫、大明宫、芙蓉园……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是一段充满血泪又无比壮观的历史,一个故事的背后,都是一部最杰出的谋略史。这里有几千年的历史,讲不完的故事……
“惜秦皇汉武,略疏文采……”周幽王、秦始皇、汉武帝、唐明皇……历代帝王将相们,也终将抵挡不住“逝者如斯乎”的江水,也终将抵挡不住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无数的繁华终将散去,无数的功名富贵也终将散去。
唯有西安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默默无闻地见证着无数的历史变迁,敞开母亲那博大宽广的心胸包容着几千年的沧桑。在那残存的秦砖汉瓦中,在那脍炙人口汉赋唐诗中,愈发觉得西安的古老;现今的西安,已成为世界的西安,当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时,西安再次迈开阔步昂首向前。
所以,西安永远不老,西安永远存在,西安的明天定会更加辉煌!
在还未去西安之先,我已开始查阅所有能够查到的关于西安的资料,生怕因对西安的了解不够而玷污了我那颗无比虔诚的心灵。于是,我再读《史记》,再读唐诗,我甚至我再次翻阅了近二十年未读了的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生怕因少年时读的粗心大意而漏过他关于西安的游记;尽管是白忙一场,但读到了《阳春白雪》中关于阳关的深思,关于王维的文字,我再次淌下几滴清泪。为唐人的潇洒与深沉,为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情深与悲怆。
寻梦,寻梦。不仅仅是追寻西安厚重的历史,璀璨的文化,而今又因了三位现代大作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我同时也在追寻他们的足迹,感悟他们的心胸,进而去感受整个陕西文化。
篇六:乌镇,寻你在水韵江南
多年以来,总觉得有一个美丽的梦境,一直在找寻中遗忘,又在遗忘中被温柔地记起;多年以来,总觉得有一份柔情,一直婉约在水韵江南写意的诗里,又像是静静地居住在我的心里。也曾,姑苏城斜看虎丘塔,枫桥上静听寒山钟;也曾,漫步西湖赏旖旎美景,伫立古刹叹千年传奇。而在江南迷人的古迹风光里,最让我惊艳的,却还是你,乌镇!
我曾无数次想象过,与你相逢的瞬间,应该是在一个烟雨蒙蒙的春天,撑一把油纸伞,迈着细碎的步子,不为了遇见谁,只为了抵达我梦里的云水天涯。当我轻轻走近你的时候,凝眸细雨轻烟,漫染你古朴素雅的衣衫,该是怎样的怦然心动!
我知道,不管我来与不来,不管有没有烟雨,你已经站在这里等了我千年的时光。原本以为,要生在远古时代,或者要历经万水千山,才可以与你安然相见。突然才发现,在平淡的流年里,只要默许一程山水的念想,我们就可以天涯相牵;只是隔着一个转身的距离,我们就可以咫尺对望。我想我是何其幸运的,一生中,错过了许多风景,这一次却没有错过你。
在这个流火未央的八月,我终于走进了你——乌镇,只是,迎接我的却是火辣辣的阳光。或许,在时间无涯的荒野里,不是我早了一步,就是晚了一步。仰望蓝天白云,叩问小桥流水,终究没有我希望中的一帘烟雨。但是一睹千百年来,那些被烟雨浸润过的古宅小巷、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如一位美丽贤淑的江南女子,静静地宛立于水中央,在明媚的阳光下,仿佛对我温言软语,讲述着一些早已被人遗忘的古老故事。其实,为了这个场景,我已期待很久了,难道这不是还我一个更加美好的惊喜吗?!
乌镇,典型的江南水乡,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北端,是国家5A级景区。乌青毓秀、人文荟萃,旺于南宋,盛于明初,承载了六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如今,小镇依然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乌镇的名字来源于一种黑色的油漆,据说可以保护墙面,所以当年乌镇的墙上都刷着这种油漆。光阴流转,风烟俱净,旧时那些柔软的光影,已是无从追寻。只有在这里,在深厚的文化人精心的积淀和智慧的传承下,还可以重温起那些从吱吱呀呀的摇橹声中开始的生活风貌,又在渔舟唱晚中悠然归来的情景,不经意就可以看到,一根长长的竹篙从拱桥下飘然而过,留下一串串波光潋滟的故事。
从东栅逢源双桥上去,旧时男走左女走右,寓意左右逢缘,这里也是眺望乌镇美景之一的财神湾的极佳视点,故又有走左升官、行右发财之说,这个双桥与周庄的双桥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想当年拍摄《似水年华》时,文和英曾经站在桥头那场清晨的大雨中深情送别的画面,至今仍清晰地定格在脑海。人生中,每一次离别,都是一份惆怅,因为总有一次离别是不会再见的。而五十年后,世界变了,乌镇没变,这桥也没变,文和英忆起当年在青春年华里遇到的那份美好爱情,尽管努力过,但最终还是抵不过宿命的安排,却也没有丝毫的遗憾!
沿着厚重的青石板一路北去,是窄窄长长的东大街,店铺林立,作坊成片,不管是古铜色的门环还是雕花的窗棂,不管是青砖的灰瓦房还是白色的马头墙,都让我沉醉、迷离。缓缓走进这幅历史的画卷,淡淡的水墨丹青里氲氤着与生俱来的的魅力,婉约中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欣喜与落寞里,我不知道在找寻着什么,或许是前世的记忆,或许只是一段似水年华,不然,为什么所有的一切都让我觉得那么的似曾相识,仿佛都是对我亲切的召唤?难道,我不是过客,只是归人?
站在木楼小院的天井里,感觉是那么的古朴、清净、安详而幽静,层叠翘飞的屋宇檐角,错落有致。家家户户天井下都有一个出水口,这叫肥水不外流。看靠墙边那木板铺成的楼梯,又窄又陡,直达阁楼,与上海弄堂里的木楼结构十分的相似。屋内光线不是很好,家具古色古香,似乎覆盖着一层岁月的风尘。那半掩半开的窗棂下晾晒着谁家的衣裳,在墙脚一株古老的芭蕉树前舞动着别样的风情,仿佛稍不留神,就会飘下一段流年的故事。身边不停地有人走过,彼此相逢一笑,如邻家兄弟姐妹,多么美丽的相逢啊,在这个古老的小镇,与我一起共度瞬间温润的时光。
游人如织,摩肩接踵。依次参观了花雕床展览馆,江南木雕馆,余榴梁钱币馆,公生糟房等等。惊叹古老优良的民俗传统文化,敬畏智慧勤劳纯朴的先贤们,如此深厚而珍贵的遗风余韵,在千年的烟雨江南,熏染着乌镇,惠泽着世人。当我走进宏源泰染坊时,那爬满藤蔓的高墙院子里,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匹匹各式各样的蓝印花布,高高地晾在木杆之上垂直落下,被阳光染了金色的斑斓,在微风下轻轻飞舞,飘扬。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种花布,只有蓝白两种颜色,朴素典雅,纯净柔和,曾经毫不犹豫地买过一件蓝白碎花旗袍,几只包包。这里,还完整地展示着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制作工艺,纹样设计、刻花稿、涂花版、拷花、染色、晒干等几道程序。染料是用板蓝根做的,纯天然、无污染的蓝印花布至今仍然受到很多人的由衷青睐。尽管老土的织布机已经锈迹斑斑,但是不可否认它在那个时代所发挥出的万丈光芒。
在拥挤的人群中走着,突然“晴耕雨读”四个大字遒劲端庄地出现在我眼前,晴天耕耘雨天读书,多么诗意而温馨的生活方式。惊喜之余才发现重门紧锁,好可惜。这里是《似水年华》里齐叔和文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曾经演绎了太多美丽的故事。站在大门外从笔直的过道向幽深的院里望去,我仿佛看到齐叔躺在屋檐下的藤椅上喝着茶,守着苍茫如水的光阴,只为了等待一个人会出现在门口,没想到却耗尽了一生的时光。而文又何尝不是如此,正如诗人聂鲁达所说: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落才历历可见。是不是我们的爱情,也要到霜染青丝,时光逝去时,才能像北方冬天的枝干一般,清晰、勇敢、坚强?
走进观前街的小胡同,从《林家铺子》过去,就是文学大师《茅盾纪念馆》了。首先看到的《立志书院》曾经是先生幼年时期学习了三年的地方,穿过天井,讲堂中间是一尊握笔沉思的半身铜像,后院籋云楼里陈列着先生的生平事迹,那尊手握厚厚书本,白衣翩翩站在乌镇桥头的青年塑像,一双炯炯有神凝视远方的目光,有一种怀抱宇宙、吐纳河山的坚定与从容。从后门绕过去就是《矛盾故居》,这是清代两层木构架的江南普通民居,约建于十九世纪,茅盾先生一生笔耕不辍、呕心沥血,为我国的文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院内有他手植的天竹、棕榈树等。站在光阴底下,缅怀一代文学巨匠,感悟“先立乎其大,有志者竟成”的深刻寓意,让我觉得多少过往的年华在流年中虚度。
阳光温厚地洒在青石板上,穿过悠长的小巷,静静地站在桥头,只见河里有街,街中有河。看垂柳依依,水阁逶迤,乌篷船穿梭而过。这是一条流淌了千年的车溪古河,纵贯南北,桥梁横跨,迎送了多少商贾客船,看过了多少朝代更替。车溪支流无数,自古桥梁众多,所谓百步一桥、十步一埠,与小镇的人家楼台水阁形影相附,依桥枕河,这也是水乡最独特的风韵。据说最早有120多座桥,在千百年来风雨的侵袭下如今还保留30多座,每一座桥都精雕细刻,风格迥异,淋漓尽致地诠释着地道的江南文化。
枕水江南,我梦里的乌镇!你翠光千顷,为谁来去为谁留。由于时间匆忙,乌镇还有很多美景无法细细去浏览,比如西栅夜景,昭明书院,一场皮影戏的错过,一杯杭白菊的光阴等等。或许,很多事不可能是想象中的那般十全十美,就像有些缘分,注定擦肩而过。或许,很多事不可能是想象的那么完美无缺,留一份念想,也许还更好。
有人说:自由地走,自然地忘,一切随心、随缘。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脚步,更是对未知追慕的眼光。可是,对于我来说,乌镇,与我一见如故,再见也会倾心,你根深蒂固地扎根于我的灵魂深处,我已经沉醉在你的故事里不能自拔。
借一支素笔,写不完你的过往三千;抚一弦清音,唱不尽你的风月无边。念起,犹如一杯温馨的奶茶,那持久的芬芳总是袅袅娜娜地萦绕在我记忆的天空,荡气回肠。哦,乌镇,我的梦里水乡,你婉约在唐风宋韵里,娉婷在我的梦里,永远是我蓦然回首时,灯火阑珊处,那惊鸿的一瞥。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你的温柔】--散文网抒情诗词
【你的温柔】 松松手,别这样紧紧相扣,让心把气透,给爱一点自由。 轻轻嗅,盘丝散落任指修。低头把唇弄,最是你的温柔。 读读你,古韵新词太宽厚。对错鸳鸯偶,曲华丝缕尽收。 情悠悠,爱煮岁...
2018-03-03
-
寄语孤独
太阳是孤独的。当它把阳光撒满每一个角落的时候,它的光辉和灿烂 www.sanwen.org.cn 就把它的卓越彰显得伟大而神奇,世界上的万物都无法与它相比。 月亮是孤独的。当它让整个夜空都睁亮眼睛的时...
2016-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