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山
2019-01-13 09:37 来源:散文网
篇一:九日山散记
在福建东南,有一座名山,叫九日山。
史载:晋代永嘉年间,中原板荡,部分衣冠士族南渡入闽,沿南安江聚居,每于重阳佳节到此,登高远眺,寄托乡思,久而成习,故称此山为“九日山”。此为九日山命名之由来。
在全国名山中,以某一个特定的日期来为自己命名,九日山恐怕是独一无二的了。
作为此间人氏,我踏访九日山不下十次。
九日山海拔只有一百多米,但东、西、北三峰鼎立,内里大有乾坤。“溪流演漾、峰峦映发、奥衍明秀,隐为一区”。更为人称道的是九日山素有“山中无石不刻字”之誉,小小的一座山,竟有宋、元、明、清摩崖石刻七十余方。我每回登临,皆为其秀丽的山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迷醉。
今天,我再一次来,在一个初春的早晨。
九日山依旧嘉木葱茏,青翠满眼。在繁枝相架、冠盖叠集的古榕树长髯的拂拭下,在漫山遍野、柔丝缠绵的相思树绿荫的怀抱里,在山泉水的淙淙流响和鹧鸪鸟的声声啼鸣中,处处让人放开尘俗的喧嚣,把整个身心沉浸到这一片无边的宁静中去。
绕过菩萨泉,沿着百级石从西峰拾阶而上,历代留下的石刻群就一一呈现在眼前了。
全山最大的字刻,就是“九日山”三个大字。早在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就为此题下了“九日山”三字,可惜因世远而湮没无存。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福建提督马负书游历九日山,感到叹惜,为“承先哲表彰胜地之至意”,因重书“九日山”三字并刊刻于西峰东坡峭壁。马负书虽是武将,但其书雄厚遒劲,很见功力,尤其是“九日山”三字沉着痛快,气势磅礴。据载,马负书正好于这一年病逝,“九日山”三字成为其绝笔之作,至为珍贵。
其它历代摩崖石刻有74方,其中海交祈风石刻乃九日山摩崖石刻中之珍品,是“海丝”文化的瑰宝,为现存我国古代海外交通史独一无二的石刻。这类石刻全山现存13方,记载了从南宋淳熙元年至咸淳二年(公元1174-1265年)冬季遣舶和夏季回舶的祈风情况,是古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是具有书法研究价值的艺术宝库,也是我国与亚非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见证。1991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泉州进行“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来到九日山时各国专家学者对此胜迹赞叹不绝,并留下了考察记事石刻,又为九日山的石刻碑文增添了光彩。
在公卿大夫、文人墨客、高僧名徒题签的石刻中,北宋的蔡襄是最著名的了。
蔡襄时任泉州知府,多次到九日山揽胜、祈雨,留下了不少诗章。他在一次祈雨中留下的“年年乞雨问山神,羞见耕耘陇上人。太守自知才德薄,彼苍何事罪斯民”诗句尤为著名。但在山上,我只找到了一方他题写的石刻:“庆历四年二月二十四日,沈衡蔡襄庄复宋宜,邑宰夏化育林□,同游延福寺隐君亭。”因他是直书岩上以供镌刻,字迹略显粗糙,而且也因年久失修,部分字迹已模糊难辨,但其笔力雄健,依旧尽显大家风范。
西峰再往上,就是秦君亭了。秦君亭是用以纪念唐朝名诗人秦系的。
唐建中元年(780年),年逾五十的诗人秦系,自会稽若耶溪,乘舟南下,来到了九日山,在西峰筑室隐居。他在九日山凿岩为盆,以石当砚,注释老子《道德经》,日与溪山长相伴,夜听松涛暂入眠,过起了长达二十五年的隐居生活。
秦系是一个真正的隐者。隐居九日山前,他即以善写清新秀丽的诗而著称于世。《新唐书·秦系传》称:“长卿(即刘长卿)自以为五言长城,系(即秦系)用偏师攻之,虽老益壮。”可见他的诗才。他隐居九日山后,注书赋诗,皆不外传。韦应物惋惜地说“五言今日为君休”。
面对这么幽深宁静的山,那些尘俗的功名利禄有什么用呢?
为纪念秦系,西峰被称为“高士峰”。在秦君亭旁边的岩石上就有“高士峰”字样石刻,那是北宋苏才翁的篆字。苏才翁篆字瘦劲清健,恍如秦系为人。
转过西峰峰顶的石佛亭,沿着蜿蜒的山路,就到了东峰。
东峰当年也有一位著名的隐者,他就是唐朝宰相姜公辅。
唐贞元八年(792年),姜公辅忠言直谏,被贬为泉州别驾。姜公辅到泉州后,即上九日山拜访秦系。他们一见倾心,十分投契。于是,姜公辅便在东峰筑室,与秦系对峰而居,朝夕相处,共同度过十三个寒暑。
秦系在九日山时与当时著名诗人戴叔伦、刘长卿、韦应物等有时有酬唱,共同对诗歌创作问题进行探讨。同时,名士韩偓、薛播、朱放、欧阳詹、席相、林藻、林蕴等不时到九日山探访秦系和姜公辅,谈论世道,针砭时局,交流诗文。一时之间,九日山竟成大唐东南的一处文化重镇。
站在东峰的姜相台上,听周遭山谷松风阵阵,望山下金溪波光粼粼,依稀可以想见当年大唐士人在此闲坐远眺,啸傲山水的飘逸景象。
因姜公辅的寄迹,东峰也于此得名“姜相峰”。
青山有幸,记多少名士风流。
驻足此间,欣赏着琳琅满目的摩崖石刻,怀想着古代文人的名士风度,不觉乐而忘归。无怪朱熹当年连声赞叹“乐哉斯游”,明朝诗人王豫也感叹“此中无限兴,不在山海间”。
九日山,山高百米,蕴厚千年。
篇二:九日山
说起九日山,可以说是“山小名气大”。光是走走看看,自然没有多大的看头,可是要想了解一下此山的人文历史、或者观赏摩崖石刻,那就大有看头了。九日山现存有摩崖石刻七十五方,其中十三方有关海外交通史及祈风石刻,四方在东峰,九方在西峰,记载着历朝以来官员们为海内外商客祈风的盛典。(古时出海航行要依赖风力,故每年五月或十一月间,地方长官和市舶司官员常为海上往回船舶祈祷,祝其航行风向顺利。)(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九日山在泉州市丰州镇,省道泉——永公路边,距泉州市区7公里,是我国著名的海外交通史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处。因有传统的“重阳节”九月九日登高之风,故称“九日山”。1961年5月,“九日山祈风石刻和石佛亭”,被福建省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九日山摩崖石刻”被国家确认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立碑记录如下:“九日山……晋太康九年(公元288年)建‘延福寺’,衣冠南渡后,聚居晋江之中原移民,每逢‘重九’,登高怀乡,因而得名。南朝间,印度高僧拘那罗陀于此译经,泛海回国。唐时,诗人秦系、名相姜公辅、学士韩偓、相继栖隐其间。石佛岩、金鸡桥、通远王庙诸胜,逐一形成,两宋遂为泉南游览及海舶祈风胜地。……为我国与亚非各国发展海交贸易及中外友谊之历史物证……”
1991年2月16日,“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考察队”到此考察,留下摩崖石刻,并有各国考察队员签名。摩文中写道:“在九日山最后一次祈风仪典之后七百余年,我们来自非洲、美洲、亚洲和欧洲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考察队员,乘坐曼苏丹提供的‘和平号’考察船来到这里。做为朝圣者,我们既重温这古老的祈祷,也带来了各国人民和平的信息。这也正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对话之路综合研究项目的最终目标。为此,特留下这块象征友谊与对话的石刻。——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考察队。”
九日山的摩崖石刻,自宋、元、明、清以来,各年代名人题写的碑文游记中,以宋代摩崖石刻居多。我的这次登山旅行,是从右道往上攀登的,走东峰,经过“郭然亭”继续往上。说起“郭然亭”,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于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曾与好友交游于此。并写下了《题郭然亭》:“……遥怜植杖翁,鹤骨双眼碧。吟啸明月中,秋风桂花了”的诗句。朱熹第二次与好友交游九日山,是在二十八年之后的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他在《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写下:“三生漫说终无据,万法由来本自闲”的诗句。
我在“郭然亭”小转之后,继续往上攀登到“姜相峰”。说起“姜相峰”的由来,大有一个来头。原来唐朝名相姜公辅被贬泉州之后,曾寄居此山。后来他死后墓葬于此,后人念其贤德,遂将此峰改名为“姜相峰”。北宋翰林学士、同安县书法家苏绅来此游览时,曾隶书“姜相峰”三字于此。后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又有莆田人黄公度、龚茂良二人同乡、同榜、同任、同退于泉州。他们退任之后同游九日山,为缅怀姜公辅,在“姜相峰”之石背后,题诗一首:“抱琴历高峰,佛石就晚阴;空山对摇落,怀哉千古心。”
登上“姜相峰”的最高处,可以鸟瞰泉州市区及位于东方之处的洛江区景色,因树木遮掩,视野不是很开阔,但却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下了“姜相峰”之后,顺着石道往西方向行走,路经“天下第一福”和“八戒石”。因“八戒石”形如八戒倚石向西而坐,故名。在“八戒石”边往下看去,是南安石砻方向,村落中一条高速公路横向拉伸过去,很是壮观。之后,我顺着石道一路行走,终于登上了“石佛岩”。
“石佛岩”位于“高士峰”的最高山峰处,“高士峰”原系唐代诗人秦系隐居之处,故而得名。“石佛岩”上的佛像乃北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陈洪进所倡导镌刻的,它取材于“高士峰”上的一块巨石,原本用意在于祛邪镇火。佛像连坐高7。5米,宽1。86米,为泉州最早的石佛造像之一。佛像外围用石料筑起一个石亭做为保护,这种做法实为罕见。走完“石佛岩”往下行走去,是登高望远的“一眺石”。游人站立此处,可以鸟瞰晋江水域,观赏金鸡桥附近的美丽景观。
继续往下绕行,下面有一个小亭,叫“秦君亭”。“秦君亭”乃郡人为了纪念唐朝隐士秦系所建,几经兴废。现存的“秦君亭”为1990年旅外华侨吕振万先生所捐建。秦系字公绪,浙江绍兴人,赴举不弟后结庐于西峰,与名相姜公辅为邻。一生注解《道德经》,其诗歌以五言为著,后东渡秣陵,不知所终。“秦君亭”边有宋代福建提刑观察使、苏才翁来泉州时,登游九日山所题写的石刻“高士峰”三字。
由“秦君亭”一路往下行走,路经一块岩石,下有一洞,上书“泉南佛国”四个字。据传此四个字乃唐代高僧无等禅师题刻,后元朝至正十年奉政大夫监郡契玉立重刊。过了“泉南佛国”再往下走,就转到九日山西峰、东南坡的半山处。在这里,是摩崖石刻最为集中的地方,有多少幅摩崖石刻我没细数。但是放眼望去,大大小小方方正正的一幅幅字刻,挤得一大块岩石上满满都是,让人极有想题诗刻字的冲动。
在这些石刻之上,有明朝隆庆四年(1570年),南安知县邱凌霄的“……海上高峰常若此,人间万事转成非……”;有明朝隆庆二年(1568年),丁一中的“……岳谷千年余胜概,冠囊万里共春晖……”;有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泉州府通判郝中的“……春色满林三岛外,清岩横岱九霄间……”;还有元朝的契玉立:“……萍水偶逢须一笑,醉忘佳节是何年”;有清朝乾隆年间福建提督马负书的:“九日山”三个大字;以及历朝以来诸多的祈风石刻,和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考察队所题写的铭文石刻。
离开这个摩崖石刻群再往下行走,已经又回到两山之下的汇合处,此处亦有诸多摩崖石刻,上山时已有见过。在一边的龙眼树下,有三位老者坐在石凳上休息,他们是从西峰往上行走的,在我下山之后,看见他们由东峰的山路上走下来。我上前和他们搭讪几句,他们说爬山有点累了,需要休息一会。我顺便给他们拍上一张照片,然后与他们挥手作别。午后的阳光很炽热,此时,我才感觉到自己确有点累了,擦一擦头上的汗水,挥一挥手告别了九日山!
篇三:九日山赋
九日名山,武荣胜地。聚闽南之风雅,濒海峡而雄踞。区区数山,赫赫古迹。羿射九日落焉,仕逢重九登此。西临石垄,拥满山之白玉;东接清源,揽遍野之景致;南面晋水,眺云帆之远去;北枕葵山,倚众峰之南巍。地处丰州之北,襟怀古地,人道海滨邹鲁;山扼泉邑之西,俯视名城,壁留佛国丰碑。中华著名海外交通史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山胜概,岩秀峰青。其山叠翠兮起伏奔腾;其岩凌空兮挺峭峥嵘;其泉冷冽兮玉洁冰清。近听晋水涛鸣,渔舟唱晚;远望紫帽霞蔚,翠岱浮青。峰怀白云坞,碧峡闻潺声;山笼绿竹翠,奇岩镌碑铭。古称三十六奇景,山有三峰如钳形。君不见寺庙祠殿,一片禅林佛号;亭台堂轩,尽皆书画芳菁;林泉岩石,名家多有题咏;木桥松峡,故事至今流行。呜呼!名胜遍布,古迹纷呈;历代风骚,每朝官宦,或宴饮游题,或墨泼诗兴;一时佳话,千古美名。
名山胜迹,泉南奇葩。登此名山兮,逆步禅关石径赊,振衣巅顶夕阳斜;放眼金溪兮,月系扁舟渔火渡,风清古碣隐君家;回眸泉邑兮,银灯彩结千条练,宝塔光涵五色霞。延福寺,闽南禅匾多敕赐,善信炉香遍天涯;神运殿,奇功伟绩思通远,运木造殿传迩遐;昭惠庙,祈风庇佑五洲客,祷海虔诚百姓家;翠光亭,日照溪山宜览翠,闲铺画卷好涂鸦;一眺石,江山远望云天阔,风景留连日影斜;无等岩,法界高僧修禅果,泉南佛国蕴物华;高士峰,高官厚禄无恋栈,流水小桥有庐家;姜相台,观花赏月知有节,煮酒抚琴乐无涯。
名山古地,史远文荣。天赋其秀,镌玲珑之形胜;地钟其灵,招隐逸之隽英。几多晋代衣冠,隐居埋名;无数文人墨客,联袂以登。秦系注《道德》,逸士著诗名;欧公榜龙虎,《对月》寄友情;韩偓居林壑,《香奁》发心声;公辅葬斯地,朱熹题峰名;天竺有高僧,弘法译佛经。骚客诗兴发,亭台翰墨馨。呜呼!山不在高,地灵则名;野不在僻,人杰则兴。
名山石刻,祈风史碑。山中无石不刻字,摩崖石刻天下稀。衣冠南渡,文人骚客留风雅;宋元石刻,祈风故事载史碑。海交商贸初兴时,北宋泉州设舶司。昭惠庙前,秋冬祭祀;礼台高筑,祭者云集。祷海祈风行大礼,鸣钟击鼓壮威仪。官民同祝,道佛共祈。见证海交盛史,传播友好情谊。呜呼!海丝古道南安始,经济繁荣商客至。君不见昭惠庙里,官将绅商行礼仪,乡民似潮千家祭;君不见金溪渡头,陶瓷茶叶忙装卸,商贾如云万国旗!
噫嘻!赏游名山,知天地之恢弘;凭吊古迹,觉史海之沧瀛;缅怀往哲,继华夏之文明。喜今朝,山河重整,文化繁荣;看明日,经济腾发,中华复兴。立民族于列强,扬国威于群英。数历代名人,千百年风流留胜迹;看今朝碑刻,联合国考察获好评⑨。寺庙修新兮炉烟缭绕,典仪仿古兮鼓乐和鸣。欣逢盛时,饱览名胜;诗思勃发,逸志遄兴!
是以为赋。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你的温柔】--散文网抒情诗词
【你的温柔】 松松手,别这样紧紧相扣,让心把气透,给爱一点自由。 轻轻嗅,盘丝散落任指修。低头把唇弄,最是你的温柔。 读读你,古韵新词太宽厚。对错鸳鸯偶,曲华丝缕尽收。 情悠悠,爱煮岁...
2018-03-03
-
寄语孤独
太阳是孤独的。当它把阳光撒满每一个角落的时候,它的光辉和灿烂 www.sanwen.org.cn 就把它的卓越彰显得伟大而神奇,世界上的万物都无法与它相比。 月亮是孤独的。当它让整个夜空都睁亮眼睛的时...
2016-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