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描写平遥的文章
2019-01-13 09:37 来源:散文网
篇一:平遥古城
平遥的巷弄太逼仄,人不容易清醒,以为斜斜地披在肩上的暖阳,还是明清时的温婉样貌。起承转合,低声吟咏青砖灰瓦的情节,早已枯涩的记忆,又潮湿了几句。
一座古城,总是背负太多的往事。历史深处吹来的风,还染着宣纸上晕开的淡淡墨色,我被引着,迷失在千年前就设下的局。
恍惚在自己在道路上扣出的寂寞回声里,小心辨认着擦身而过的面孔,也许会遇见前世的自己,在青石路上微笑着回眸,投给我清凉如水的目光。
在繁华的明清老街买了木质的镯子,推金绘制的繁复图样绮丽地环住手腕。突然希望自己是一笑倾城的女子,用明眸皓齿生动一条老街的古旧。烟视媚行,脚步是迤逦的行楷,为巷陌深处飘摇的妩媚琴曲填一阕词。
想就这样隐居在某扇雕花的木窗后面,种一院子寂寂的玫瑰,从此清风明月只是一个人的事情。落花慢慢覆盖所有往事,我只活在手边清新鲜亮的时光里。在不必那样摊时间的卷轴,担心图穷匕现,会有旧事旧物从记忆里走出来伤人。
我仰头张望,檐头盛开的华丽砖雕,清冷地伏在那里上百年。明时风清时雨,民国的嬗变烟云,细密地刻上精致纹样。纵横交错的沟壑中,缓缓流过前朝旧事。
像赴一场宴,声势浩大的寂寞,我斟在杯中独饮。檐廊下高挑的灯笼映红的街道上,不是只有杏花佳酿可以醉人。
篇二:平遥气韵
一下高速,“又见平遥”四个大字便映入眼帘。进入这座历经27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敬佩仰慕之情油然而生。脚踏平遥古城的街道,犹如置身于历史中,聆听着千年时光的悠然诉说。那保存完好的古城墙,那明清时代遗留的建筑,那曾经显赫的全国金融中心的地位……平遥的每一寸土地都让我们敬畏神往。(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文友带我们从西门口进入,仿佛跨进了时间隧道的洞口,一下子便穿越到了古代汉民族的历史氛围中。漫步平遥古城,时间是倒流的,城内是清一色的青砖灰瓦四合院群,每个院子沿中轴线由几套小院组成,期间多用短墙、门楼分隔,有分有合,浑然一体,真是“庭院深深深几许”,“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文友热情地介绍道,古城墙自周代时修建,先后修葺多次,使城墙坚固壮观。上月垛口3000个,敌楼72处,是按孔夫子的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的数字修筑的。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巷构成,经纬交错,多而不乱,而且每个小巷的名字很有特色。我陶醉其中,不能自拔,梦想在这小巷中永远地居住下去。
一个地方之所以美好、吸引人,不光是因其秀美的风景,还有历史赋予它的厚重的文化底蕴,平遥古城更侧重于后者。它历尽沧桑,几经变迁,周长不过6000余米却承载了辉煌春秋,抒写了华丽篇章。幽深巷道里青石斑斑,朱红城门斑驳剥落,两眼水井荒枯干涸,灰秃的瓦砾和古城散发出的浓厚气息扑面而来,震撼你的灵魂,让你遐想无限……
走进平遥古城,就如同走进一座大型历史博物馆。街市、票号、镖局、当铺、道观、庙宇、商会、县衙……明清街上的太师椅、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带花纹的茶壶、泛光的漆器、手制的工艺品等应有尽有,还有各种各样的特色小吃,我们仿佛窥见当年的繁华昌盛,热闹非凡。
古老的街巷,古老的房屋,目之所及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历史,都有典故。走到近南门时的一个城楼,文友兴致勃勃地对我们说,电视剧《亮剑》里李云龙迫不得已不顾妻子秀琴炮轰城楼时,就是在此取的景。看着,走着,让人欲罢不能。
平遥的一切是那么古朴而真诚,一如文友那憨厚朴实的热情。体味平遥,品味那积淀浓厚的文化,品味那淳朴的古老民风,她是历经沧桑的乱世佳人,风风雨雨,宠辱不惊。她就那样静默着,用宽广和博大的胸怀温暖着过往的每一个人,不管岁月如何变迁,她的高贵与气韵都与城墙同在……
篇三:印象平遥
对平遥的印象,始于幼时的“平遥火柴”。平遥火柴,而今虽然成了时代的弃儿,但却为平遥这座古城做足了广告,纵然岁月变迁,却难以泯灭我心中的平遥烙印。说实话,从内心是感激平遥的,就因为那一根根火柴棒,瞬间的明灭,温暖了童年的寒冷,照亮了一个农村孩子对外面世界的无限好奇。
平遥平遥,真的遥远吗?一种悠念徘徊于心,总是会左右人的情绪,不管你有意无意,愿不愿意。待到上学时才发现,平遥离我真近,在地图上和运城的距离只有拇指宽。好像转个身就到,抬抬头,眼角就能瞥见矗立在晋中大地上的平遥古城。
一座古城,其实就是一本古书,把曾经的风雨烟云不动声色地嵌入字里行间,在临风开卷的时候,让身处其间的人们浑然置身在历史的瞬间,从时间的褶皱里品读沧桑和必然。平遥古城有着凝重的封面,尽管在未谋面之前,我就耳闻了这座古城的许多章节:城墙、县衙、老街、票号、庙宇……对一个地方的向往,俨然如爱恋某个人似的,爱上了,就放不下。平遥亦如此。怀着这样的心绪,我走进了平遥……平遥亦从遥远的历史中走来,我也从现实中走进平遥的历史。
传说中的“乌龟八卦城”,在晨光中静默不语。整座古城为龟形,有“山水朝阳,龟前戏水,城之攸建,依此为胜”之说。岁月荏苒,它斑驳了青砖砌裹的城墙,剥蚀了朱红雕琢的城门,干枯了南门外的水井,佝偻了北面弯曲的“龟尾”,似乎一直在等待着我这样一个来自晋南的游者。一轮红日在城墙上方缓缓升起,它映红了古城,映红了城墙下矗立千年的铁人将士,映红了我们欢愉的面庞。
远远就看到古老的城墙,风雨不动安如山:宁静、平和、沉穆、浑朴,气度俨然古之君子。轻轻抚摸平遥几千年文化修练成的肌肤,我仿佛摸到了明时的风痕,清时的雨渍。敲一敲那城墙,听一听那回音,我感悟到了晋商强劲的脉搏,远方似乎传来了大漠孤烟里的驼铃声声……
行走在厚重的城墙上,我感觉脚下的青砖承担了太多太多,防御敌人的垛口如今站满了慕名造访的红男绿女,带来了喧嚣与噪杂。也许平遥已经习惯于面对摄影师的闪光灯和游客的评头论足。但我却害怕突然的来访会打扰古城的梦境?可能是的,我小心翼翼,蹑手蹑脚地走在坚硬的青石板上,生怕惊扰它的块砖片瓦。在我的脚下,这高耸,伟岸,墩厚,坚实,黑褐色中带着沧桑的城墙:2700多年呀,从西周宣王的壮志,到明洪武的德政,从明清的休养生息,到“文革”的风雨,这城墙没有倒下,没有坍塌,没有撕裂;然后一段一段,一截一截地累积,才有了这座叫平遥的古城。
行人是渺小的,千年络绎不绝,匆匆脚步,可阅览风尘无数,却动摇不了这坚厚城墙的一坯厚土。我隐约看到3000垛口72座观敌楼,那里曾经流传着孔子3000弟子72贤人的佳话;我仿佛听到风里夹带着号角阵阵,千年前的鏖战在眼前复苏。多少次的兵临城下,多少回的战鼓隆隆,多少朝代在这里升起又落下,而不变的是这城墙背后的意志——固若金汤。平遥人引以为豪,津津乐道。
步入平遥,似乎就在刻意追求与古人执手相牵的味道。满目的青砖灰瓦,精巧的飞檐雕壁,高耸的城墙市楼,鲜亮的灯笼金匾,那些古城中的居民,既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脱,也不乏“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的精明,平静地过着淡然的日子,热情地做着小本生意,偶尔也有悠闲地踱着方步遛在狗后边的……抬头看天,是与青砖灰瓦相辉映的碧蓝色的天空,纯净如孩子的眼睛,间或几丝浮云游过,带走了所有的烦恼和浮躁……这一切宛若徐徐展开的清明上河图,原生态的风土人情尽收眼底。它的气质从每一座瓮城溢出,从每一条街道流出,从每一扇旧窗淌出,从每一道雕纹渗出,从每一位平遥贤士的才情里吟出……平遥的每一条蜿蜒的街道,都渗透着沉稳;每一块斑驳的青砖,都浸渗着古朴。让置身其中的生灵,撕开灵魂隔着平遥与历史相望。不敢放纵自己的思绪,生怕一不留神,就堕入苍茫的历史长河,忘却了站在时间这头的故乡与亲人。
然而,我最欣赏的街市门面口的一幅幅楹联,那一字一句,文工音圆;一言一语,词贴意深。它们遍布在古城的每一个角落,虔诚地站立在大门的两侧,娓娓地述说着古城的故事,款款地迎接着往来的嘉宾。它们是古城流盼生辉的眼睛,永不褪色的灵韵。走在这幽深的街巷,我想如若穿上明时的马褂,清时的长衫,手执纸扇,佳人相伴,吟诗赋联,满口之乎者也,也许才与这古色古香的景致相匹配了。
俗话说:“进了平遥城,银子元宝绊倒人。”平遥的气魄缘于晋商,富可敌国的故事里流淌着现代金融的种子。走进日升昌——中国第一票号,日升昌门脸不大,黑色的院门严肃而朴实,近看却已经斑斑驳驳。虽然牌匾上的字己略显黯淡,但“日升昌”的金招牌却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蒙尘。庭院深深深几许,外朴内秀,面简里厚。正房厅柱悬一幅木制长联:日丽中天万宝精华同耀彩,升临福地八方辐辏独居奇。还有那一块闻名商界的牌匾——汇通天下。汇通天下!这就是当年晋商的声音。
街市纵横,票号林立,商贾云集。时光仿佛瞬间倒流。日升昌的大门,开启又关上,关上又开启,迎迓了多少个日升日落,目送了多少的人来人往?那个车水马龙的平遥城:车马声,叫卖声,掌柜及学徒播动的算盘声,交织在一起。“票号一小步,经济一大步”,汇通天下的梦想在此酝酿,气贯长虹。在不大的院子里慢慢行走,眼睛在当年的票据、账房上游移,耳朵聆听着票号的兴衰荣辱。想当年雷履泰,这位气魄十足的商界巨贾、日升昌的创始人,该是怎样地意气风发,置身此间,一块砖,一片瓦,一扇门,一堵墙,都牢牢地拽着我的视线,扯动着我的思绪,我仿佛看到了这位票号的鼻祖正在谈笑风生、运筹帷幄,我仿佛看到那些身着长袍马褂的商人进进出出……
难怪,余秋雨在《抱愧山西》中如此赞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那些比较象样的金融机构,最高的总部大抵都在平遥、太谷几条寻常的街道间,这些大城市不过是腰缠万贯的山西商人小试身手的码头而已。”
“百载烟云归咫尺,一署风雨话沧桑。”平遥县衙,当站在它门前审视时,厚重朱漆的大门,高逾一尺的门槛,呲牙裂嘴的石狮,青白方正的照壁,森严和威武,让人不寒而栗。过门进衙的时候,不要把脚踩在高高的门槛上,一定要跨过去,这是规矩。只是现在,你用一张票便可以随便出入那扇大门,那时的百姓有谁愿意在此逗留?高堂的威严,刑具的恐怖,牢狱的黑暗,存在于心中已经足够,何必加身?坐北朝南,莫不是应了那句老话:“自古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对于衙门的印象,不想多言。那些“公正清廉”等等牌匾,不过是在挂羊头卖狗肉而已,历史上真正为民传颂的清官能有多少呢?宦海沉浮、民生心愿、世道风雨都浓缩在这小小一方县衙内。行走在平遥县衙,最欣赏的倒是那一副副富含哲理韵味的楹联。
【衙门联】
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
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世,做这官不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难欺天。
【仪门联】
门外四时春和风甘雨;
案内三尺法烈日严霜。
【大堂联】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二堂联】
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
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
有趣的是,这联中“愧”字少了一点,“民”字多了一点,意即给民多一点爱,少一点愧,实是意味深长。
【大仙楼院联】
柴米油盐酱醋茶,除却神仙少不得;
孝悌忠信礼义廉,无有铜钱可做来。
【县丞房中堂联】
事以利人皆德业;
言能益世即文章。
【献厅联】
不求当道称能吏;
愿共斯民做好人。
【内宅联】
治赋有常径,勿施小恩忘大体;
驭官无制法,但存公道去私情。
【花厅中堂联】
鱼因贪饵遭钩系;
鸟为衔虫被网羁。
……
徜徉在端正威严的平遥古县署,环顾这长长短短的楹联,我突然发现吏治文化是活的,是有灵魂的。我现在就在和这个幽灵在对话。这个幽灵就是被皇权披在专制身上的儒家精神。它在向我诉说着它的理想、它的作为。如此地充满善意,语重心长,如此地直白,道理又讲得透彻,居然和其血腥狰狞的专制统治联系得那么紧密那么服帖。不知道平遥历任县太爷生活履职在这箴联遍布、警钟长鸣的衙门,能否践行“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为官信条,只怕这些楹联都是县太爷为标榜自己而撰写的冠冕堂皇的溢美之词。说得好听,做得如何呢?民心可鉴……
漫步在古朴的平遥县衙,走进千年瑰宝镇国寺,结识东方艺术之林双林寺,攀上中国又一座“比萨斜塔”麓台塔,拜访“集大成者”文庙,在金井市楼我流连许久。
这座明清时期平遥古城的“摩天大楼”,有记载说:“金井市楼”是平遥“仰观烟云之变幻,俯临城市之繁华,悟天道之盈虚,察人事之推谢”的建筑智慧的创造、商业文化的体现,是汉民族生活历史的见证。你可否是中国商业的一座高峰?我站在你的脚下,仰望那置于屋脊正中的鎏金宝顶。我听到了喧嚣的市声。当年,客来商往,车水马龙,人们便在这里交换日用物品,互通有无。“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囤集交易之物,待市而出之。”然而却看不到那口井了,真想喝一口水,体味当年买卖人喝水的乐趣。真想看一下,当阳光照射到井里,那水是不是会泛出如金的色彩?金子,是商业的色彩,为什么如此巧合地出现在这里?看不到了,眼前只有一座古朴的楼以及遥远的市声。
看官若有闲,且来平遥住。住在平遥,生活在平遥,实在是人生一大乐事。远离都市,去寻找山西晋商曾经繁华一时的小城。平遥的夜色,美的有些浪漫。居住在古色古香的客栈里,睡在北方常见的炕铺,欣赏着十二生肖的手剪窗花,从窗棂向外张望,但见灯笼点点,月朗星稀,屋檐上的雕刻在灯光中影影绰绰,远处悠然传来每逢整点敲响的钟声……在这样的意境里,若是有知已相对,抑或红袖添香,温一壶酒,沏两盏茶,时闻莺莺细语,间或棋枰落子,你也许会质问自己:这是幸福吗?那种感觉,让人不由得放松,再放松,慢慢地有了一个好梦。
其实平遥是深藏不露的,她的外在美并非城楼所能替代,她的文化内涵也并非一朝一夕所能领悟通透。平遥就是平遥,不平常,不遥远。无任怎样,古韵悠悠,宠辱不惊!遇上你是我的缘,守望你是我的歌,平遥印象,印在心中!
篇四:平遥印象
我喜欢旅行,不仅因为旅行可以放松平日里为俗务所累的心灵,更是因为,置身在不同的景物里,我仿佛与它们融为了一体,感受着它的心跳,倾听着它的诉说,于是,我便沾染了它的气质。我一直觉得,景色如人,形形色色,林林总总,与不同景物亲近就仿佛在与芸芸众生对话,总令人受益匪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凉雄壮应当属于一生驰骋疆场的古暮英雄,置身其中,我仿佛听到了古战场上金戈铮铮战马嘶鸣的搏斗声,感悟到老英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未酬壮志;而“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江南景致又宛若一位细腻温柔的姑娘,手撑竹伞,蒙蒙细雨中紧蹙峨眉,戚戚向我耳语着那多年前的城南旧事,于是,我便理解了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那湿湿的青苔不知承载了古往今来多少才子佳人的离人泪,才变成了如今的模样……总是在想,一座城市,当它历经了千年风雨的洗礼,在世事无常中几经风云变幻,该有着怎样的沉淀和睿智?如今,我终于如愿以偿驻足在平遥,这座拥有2700多年文明的古城里,深深呼吸,我侧耳聆听它的诉说……
初进平遥市区,我感受到的是与其它任何城市无异的车马喧嚣,熙来攘往,我不禁诧异,难不成古城已被现代商业大潮湮没,改头换面迎合了时代的口味?但很快,我们便被告知,这只是后来政府在古城外围扩建的城区,与历史无关。车子很快停在了一堵土质的城墙旁边,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平遥古城了,这座正方形的“城中城”虽位居闹市,却不改其风范,像一位见多识广的老佛爷,端坐城中,任周遭如何喧闹,岿然不变它肃然的沉稳。我走进城墙,轻轻抚摸着墙上的干土和野草,幻想着,这城墙一定也历经了无数次攻城略地的战斗吧,一定也久久聆听过无数战士的怒吼,饱受过万箭齐发,云梯高架的痛楚吧,历经多少朝代,虽几经修缮,却依然屹立不倒,我不禁对这泥土和草料粘合成的城墙肃然起敬,由衷赞叹古代的建筑工程质量。进入城内,便是四通八达的横竖街巷,电瓶车带着我们在街头巷尾穿梭,我模糊感到古城的街道设计是极其中规中矩的,横平竖直,布局宛若一个大大的棋盘,我想,这也许是古人的别有用意,想要告诫子孙后代“无规矩不以成方圆”,为人处世要正直通透,才能如莲花一般“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踏着大石块砌成的路面,我漫步在古城街边,徜徉闲逛在古香古色的小铺之间,眼前的景象竟让我有了恍若隔世般的错觉,一幅幅明黄绸缎制成的酒楼幌子迎风摆动,一个个精巧细致的古屋飞檐抬头可见,高大威武的门楼亦不时映入我的眼帘,令我不禁驻足欣赏上面的精雕细刻,啧啧称赞古人的奇思妙想和深刻寓意。漫步古城中,我放空心灵,凝神体会,这里的一切都那么质朴,质朴的空灵,即使是街边商家的叫卖声在我看来也是那么的活灵活现,不仅愈发衬出了古城的静谧肃穆,也为古城增添了盎盎生机,这感觉,就仿佛一位年过花甲德高望重的老者偶尔会带着好奇的眼光询问年轻人“粉丝(fans)是什么?”一样,虽令人忍俊不禁,却也展示了老者的顽皮可爱之处,让人好不怜爱。
看景,赏景,我更喜欢触景,实实在在的触摸令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年轮,触摸着一把椅子,一根门柱,一块石头,我感同身受着它所经历的沧桑。不知是天公有意捉弄还是美意成全,正当我心神俱醉尽情赏玩时,一场瓢泼大雨不期而至,打乱了我的思绪,冷风习习,不胜风力的我只好无奈地躲进了屋檐下,却无意中发现,原来沿着屋檐流下的水柱不断冲刷着檐下的石台,竟将石台的一角打磨的圆润光亮,望着这块俨然已经严重缺失了一角的石台,我浮想联翩,几千年来,是多少场这样的雨沿着这屋檐流下,才成就了如今这块石台的奇形怪状啊……雨继续下,硕大的雨滴打在石板路上发出啪啪的声音,行人撑起各种颜色的雨伞继续游离在街间,而我似乎闻到了石板缝里青苔散发出的新鲜气味,在湿润的雨香中,我仿佛看到了古时的姑娘少妇们手拿五彩缤纷的油纸布伞,依然乐此不疲地走东家串西家,挑选着自己心仪的货物……整个古城此时别有一番情趣在其中。
瞻仰古城,赏玩古城,在这里,历史的厚重触手可及,在这里,我倾听古城诉说着她的曾经,叹息着她曾经的辛酸,分享着她曾经的喜悦,感动着她曾经的奢华,也不禁会为她偶尔的天真莞尔一笑。古城,是一位鹤发童颜的智者,令我在她的胸怀中徜徉留恋,久久不忍离去,也许,离开了她的我也能将这份淡定从容,世故却不乏顽皮的气质学上几分呢?
篇五:走进平遥
一条南北走向绵延四百多公里的太行山脉将山东山西分隔左右,同是山字辈的兄弟省,让人感觉更有亲近感,我一直这样认为。
长到这么大,从未去过山西。知道山西的美还是从那首耳熟能详的歌中获得“人说山西好地方,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地流过我的小村庄。”这首歌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一部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主题曲,歌词生动,曲调优美,我自小时学会,至今不忘。这些年来有关晋商的电视剧也播了不少,最为典型的是陈建斌蒋勤勤夫妻主演的《乔家大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闻名全国的晋商发展史。我们聊城唯一保留至今的山陕会馆也能从另一个角度见证明清时期山西商业的繁荣。
不知为什么,我对古城一直存有偏爱。平遥古城作为晋商发源地之一,是我早想去看的地方。所以清明过后老公问我想去哪里转一转,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它。
四月七日,清明小长假最后一天,风雨过后气温回升,艳阳高照万里无云,打点行囊开车上路。
鲁西大地,一马平川。高速公路两旁绿油油的麦田一望无际,特别养眼,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大丰收。车过冠县进入河北境地,开始还是平原,越往西行,远远地就能看到山的影子了。冀中平原过后进入太行山区,越接近山西地界,视野已完全被两侧的大山挡住。巍巍太行,雄伟壮观,气势恢宏,连绵不断。一个个长短不一的隧道成为这段山路唯一的通路,最长的隧道竟有十多公里。进入拱形隧道后灯光明亮,标志清晰,路面平坦,安全静谧。不禁让我联想到当年筑路工人开山爆石的热烈场面,是多少前人的艰辛劳作才换来如今行路人的通畅便捷。使得曹操笔下“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的历史永远结束了。
在导航仪的正确指引下,我们进入晋中盆地,一路顺畅直达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汉民族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代的杰出范例。也正是那个时期的晋商繁盛,将古建筑推向极致。清朝康熙年间,平遥古城墙历经多次扩建补修,并筑起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登上这座总周长6163米,高约12米的古城墙,平遥县城一览无余。一道城墙将现在的整个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内街道、铺面、市楼均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据说,从空中俯瞰平遥古城恰似一只神龟外形,故有“龟城”之称,寓意长寿、长久。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小巷构成,且条条相通。南大街为平遥古城的中轴线,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包括老字号和传统名店,还有一些称为古迹的景点。清朝时期,南大街控制着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机构,“金库”就设在此地。我们来到地下“金库重地”,感受当时黄金白银存放点的重重设防,几个身穿长袍马褂长辫子的账房先生让人恍惚有了一种穿越感。
东西大街是一条笔直贯通的主街。著名的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就诞生于古城西大街,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
最令我感兴趣的是古城民居。以砖墙瓦顶的木结构四合院儿为主,布局严谨,左右对称,尊卑有序。大家族则修建二进、三进院落,甚至更大的院群,院落之间多用装饰华丽的堇花门分隔。民居院内大多装饰精美,进门通常建有砖雕照壁(我们俗称的影壁墙),檐下梁坊多有木雕,虽然漆面有些陈旧斑驳,但看得出还是原汁原味的老建筑。
沿四条主要大街慢慢观看,几乎所有的老字号店铺和称之为景点的县衙、票号、镖局、各种类型的博物馆都是保留较完整的老建筑,不愧为目前我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另一座为丽江古城)
作为一个吃货,我对所去之处的美食还是十分关注的。平遥小吃有上百种,但平遥牛肉是最具代表性的特产之一,伴随晋商的发展因势而生,久为千家万户佳肴美馔。我们漫步北大街,在位于古城北门200米处,看到了一个挂着牌匾的平遥牛肉博物馆,甚是新鲜!随即进去游览一番。其中的平遥历史文化厅借助图文影像向游客讲述了“平遥牛肉”的由来及发展历程。“光盛雷”是光绪年间开创的牛肉老字号店,创始人是平遥牛肉之父雷金宁。“光盛雷”发展到现在是平遥目前最有名的牛肉品牌“冠云牛肉”。当年慈禧西行西安路经平遥,听说平遥是个好地方,故决定在平遥住宿一晚。诚惶诚恐的知县倾尽全力,为太后奉上108种平遥小吃。当吃到平遥牛肉时,慈禧立马赞不绝口,并下令地方官改用牛肉进贡。自此平遥牛肉上升为皇家贡品,也因此名声大噪。另外还有老作坊厅,通过场景布置游人可以大致了解牛肉的制作工艺流程,并配有语音讲解,既不枯燥又便于了解,很有意思。展览馆的出口处有正宗的平遥冠云牛肉售卖厅,琳琅满目,随意挑选。有新鲜的,也有真空包装的,商家想的很周到。服务员拿来一大块新鲜出锅晾凉后的牛肉,从上面削下来一片让我们品尝,入口瞬间的第一感觉,肉质鲜嫩、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绵软可口、咸淡适中、香味醇厚、回味悠长。即使是牙齿不好的老年人也不必有塞牙的顾虑,真正不错。我随即买了一小块,作为午餐的一道菜。
平遥还有一件让我感兴趣的宝贝,那就是平遥推光漆器。它应该是“中国工匠精神”的代表之一。平遥推光漆器均选用优质脱水桃木制胚胎,加以三十多道工序纯手工完成,漆面映影如镜,施以描金绘彩,美极了!在平遥南大街上我们进入一家老字号,里面包括看盘、小屏风、首饰盒在内的各种小型漆器,五颜六色,金碧辉煌。问过价格之后,拿起一个首饰盒细瞧,光滑晶亮,精致无比,真是爱不释手。我用心挑选了一个红色的很喜庆的首饰盒,准备带回去送给女儿。
走进平遥
哎呀,平遥古城里可看的东西太多了,可惜我们不能停留过久。若想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小巷一一逛个遍那至少也得三五天。望着这座具有两千七百多年历史,明清时期达到完美的文化名城,不禁令人心生敬仰。祖先的智慧乃至城市规划理念流传至今,仍是后人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这正是古城的魅力所在,也是我喜欢古城的原因吧。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你的温柔】--散文网抒情诗词
【你的温柔】 松松手,别这样紧紧相扣,让心把气透,给爱一点自由。 轻轻嗅,盘丝散落任指修。低头把唇弄,最是你的温柔。 读读你,古韵新词太宽厚。对错鸳鸯偶,曲华丝缕尽收。 情悠悠,爱煮岁...
2018-03-03
-
寄语孤独
太阳是孤独的。当它把阳光撒满每一个角落的时候,它的光辉和灿烂 www.sanwen.org.cn 就把它的卓越彰显得伟大而神奇,世界上的万物都无法与它相比。 月亮是孤独的。当它让整个夜空都睁亮眼睛的时...
2016-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