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随笔记录 > 读书随笔 >

余秋雨《历史的暗角》读后感

2019-01-13 11:00 来源:散文网


  篇一:《历史的暗角》读有感
  近日,抽空重读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散文《山居笔记》,但当读完最后一篇《历史的暗角》后心情尤难平静。
  这是一篇专以揭露和鞭挞“小人”的散文。文章以欧洲的一名爱搬弄是非的长舌妇使得一村人都成了仇敌的例子开始,又举出费无忌在奉命为楚平王的儿子迎亲过程中,设法把新媳妇变成了平王的夫人最终使楚国灭亡的故事。由此,作者为“小人”总结了八大行为特征,即:小人见不得美好,小人见不得权力,小人不怕麻烦,小人办事效率高,小人不会放过被伤害者,小人需要博取同情,小人必须用谣言制造气氛,小人最终控制不了局势。与此同时还把“小人”分成恶奴型、乞丐型、流氓型、文痞型等四种类型。但在铲除和防御“小人”上作者却犯了难。余先生认为,小人所以难以防御,除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特殊需要为小人的产生和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外,社会群体还有五大原因,即观念上的缺陷,情感上的牵扯,心态上的恐惧,策略上的失误以及灵魂上的对应。
  读罢此文,我的第一感觉是余先生肯定是碰上了现实中小人的纠缠,使他心生忌恨,不吐不快。但在“鼓噪”(余先生词)一番之后,又对如何防范感到无奈。所以我又想:这真是何苦呢?
  孔老先生当初把人划分为两种:君子和小人,标准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余先生好像也赞成这种划分,我们当然认为余先生也是君子了。但是,当小人为“利”纠缠余先生的时候,以君子之“义”是不是要以牙还牙呢?当余先生对小人“鼓噪”以后,你的“义”又如何体现呢?况且,从古到今,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有智慧的用智慧,有力气的使力气,有谁能把君子和小人分得清呢。刘邦当初是无赖,属小人范畴,但后来作了皇帝,你说他是因“小人”的卑劣获得成功呢,还是以仁义取胜的呢。
  “量小非君子”。一旦遇到所谓“小人”诽谤或纠缠的时候,上策乃是:不理不睬,沉默应对。
  正是:
  当红大腕事缠身,何以偷闲鞭小人。
  张罗八罪祥描脸,防范五难知费神。
  惯见贤愚共奔竞,岂凭好恶划疏亲。
  英雄无赖常流转,可记刘三昔日贫?
  
  篇二:《历史的暗角》读有感
  最近,我闲来无聊,就从书架上随意取下一本书,翻了几页后,就被他深深吸引住了。它——就是余秋雨先生笔下的一则故事《历史的暗角》。
  其中讲述的,便是小人。没错,就是小人。刚开始我也很不理解余秋雨先生为什么要如此大费周章的写这篇关于小人的文章。但是读完之后,我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历史暗角。小人,是一种很难定位和把握的存在。司马迁在《史记》中曾写到过一件发生于公元前527年的事,当时出国的楚平王派一名大夫去秦国迎娶他的儿媳妇。结果这位大夫在半路上就动起这位漂亮姑娘的脑筋。他既不对那位姑娘百般奉承,也不企图对她有所沾染,反倒认为这姑娘应献给正当权的楚平王,而楚平王好色,三言两语就被大夫说动了心,就托他一手操办。转眼间,太子夫人变成了楚平王的妃子。当这位大夫办成事后,又担心受到伤害的太子日后当权会对他不利。于是,他怂恿楚平王杀了太子的亲信,最后逼太子逃离了楚国。从此以后,连年的兵火就把楚国包围了,而这场弥天大火的最初点燃者,正是那位大夫兼小人——费无忌。
  由此,余秋雨先生分析出了小人的几条重要特征:小人见不得美好和权利;不怕麻烦;办事效率高;不会放过被伤害者;需要博取同情;必须用谣言制造气氛;但最终控制不了局势。小人的悲剧,正在于此。(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另外,余先生还提到两个人——杜周、冯道。他们一人把皇上的话当法律,皇上不喜欢谁,他就杀谁,另一人则是先后为十个君主干事,本领远不止油滑还得反复叛变。据余先生观察,大量的小人就性质而言可分为恶奴型,乞丐型,流氓型,文痞型。恶奴型小人的特点是永久地在寻找投靠和巴结的对象。貌似可怜却欲眼炯炯,低三下四却贪得无厌,一旦获得便立即要耍赖,这就是乞丐型小人的基本生态。流氓型小人的活力来自于无耻。文痞型小人其实也就是文化流氓。最后,余先生也在这些人身上找到了一些原因:观念上的缺陷,情感的牵扯,心态的恐惧,策略的失误以及灵魂的对立。
  那我们面对这些小人时,又该如何呢?经验证明,面对小人越是忍让,麻烦越多,换句话说:我们死都不怕,害怕小人么?在现实生活中,或许也有这些小人的存在,他们会挑拨我们与亲人,朋友之间的紧密关系,而这时,我们不可能回避,但却不能与他们硬碰,更不能指望有法律来约束他们。因为小人基本上不犯法,比如《水浒传》中的无赖小人牛二缠上了英雄杨志,杨志躲不开,只能杀了他,于是杨志犯了法,牛二却没有。
  当小人用卑贱的生命粘贴住一具高贵的生命,高贵的生命之所以高贵就在于受不得污辱,然而高贵的生命不想受污辱就得付出生命的代价。一旦付出代价后,人们才发现生命的天平严重失衡。这种失衡,让我们明白:与小人较劲犯不着。只要我们的意志够坚定,就不会让这些小人有机可乘。他们自然也不能兴风作浪了。
  
  篇三:《历史的暗角》读有感
  这篇文章评论辩论的主题是小人。作者把这类人历史上一群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对历史上各色小人的评价可谓是入木三分,一针见血。他在批评这些小人在历朝历代所起的历史作用时,并不是单从消极作用这方面来评述,也对他们作为小人的几项行为特性进行了褒扬。在作者认为,小人之为物,不能仅仅看成是个人道德品质的范畴,他们的所做所为与我们所处的历史时代有很一定的关系,尽管在民众眼中他们是害群之马,是统统罪恶的泉源,然而他们在那种霉苔斑斑的历史暗角的统统行经却被永远定格在历史的足音中。作者缜密的头脑结构和逻辑论证也真是精妙绝伦,令我佩服不已。
  凡卡读后感300字近来读到余秋雨先生的一篇名为《历史的暗角》的文章,读后感触颇深。
  别的,作者还从各个角度剖析了这些小人产生和泛滥的历史泉源,另有正常的社会群体对他们失去防御能力的原因种种。这些剖析令人折服,因为它们不是凭空捏造,而是有理有据的。如果你和我一样想了解历史,想更好地了解社会,就请翻开这本书细细研究吧。
  我相信,历史上许多钢铸铁浇般的政治家、军事家,最终悲怅辞世的时间,最痛恨的不是本身明确的政敌和对手,而是曾经给过本身很多腻耳的佳言和突变的表情最终还说不清究竟是敌人还是朋友的那些人物。处于弥留之际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死不瞑目,颤动的嘴唇艰难地吐出一个词汇“小人……”
  
  篇四:《历史的暗角》读有感
  最近读到余秋雨的散文《历史的暗角》,感触颇多。多年积怨,终于找到一个突破口。本来早该写下这份材料,可每每拿起笔来感觉非常艰难,因为陷入鲁迅所说的“无物之阵”,一片“混沌、暧昧、肮脏”(p.285),在它面前只是茫然、郁闷、愤恨,却不知所措。终于余秋雨点出了这个关键:“……处于弥留之际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死不瞑目,颤抖的嘴唇艰难地吐出一个词汇:‘小人’”(p.286)
  余秋雨文章中对小人的行径、心态一一作了文学上的描述,所用素材基本是有史可查的,人所共知的故事、案例,对没有经历的人来说可能觉得有些遥远,不关痛痒;可对有过经历的人来说,伤痕累累,真是有切肤之痛。下面我想结合我的经历,对照前物测室主任宋文的表现,不择冒昧,对余秋雨这篇文章作一导读,一部活生生的典型的小人史,可说是为余这篇文章作个注脚。
  一、发迹:卖主求荣
  《暗角》文章在解析小人的产生时一段精辟的文字:“每一次主子的更换就意味着对以前的彻底毁弃,意味着对自身官场生命的脱胎换骨,而其间的水平高下就看能否把这一切做得干净利落,毫无痛苦。”(p。294)卖主求荣是小人发迹的最大资本,有奶便是娘是小人得势的行为准则,看看宋文的发迹史。
  物测室前身,ZHAO任主任,W与他有矛盾,宋文站在W一边。ZHAO调走后,W任主任,宋文得到W赏识,受到提拔。这其间多次脱产学日语,出国进修(占用其它职工享受教育培训的公共资源),去深圳等地开会(时特区刚刚开放,去趟深圳还是很奢侈的事,类似公款旅游。并且这次去深圳是利用W原定让zhang去的名额,宋文趁W出差不在室里,利用他自己当副主任的机会,自己去了深圳。)……总之,宋文仗着W的青睐,平步青云,占尽物测室一切好处。
  后来W又与ZHEN所长工作上有摩擦,宋文审时度势,又再次看准机会,反戈一击,把物测室分成物测、标准化两个室,自己当上了物测室正主任。从他的发迹以及后来的表现,他为自己赢得了大家背后送他“太监”的绰号。
  二、小人搞承包
  时值搞改革承包,权力下放,本是为了鼓励职工的积极性,出台了“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政策。再好的政策,到了小人手里,立刻会走向他的反面,打着承包的名义,承包在他手里变成了他捞取个人私利的法宝,变成了他打击异己的利器。
  1.大搞派性
  派性既是宋文发迹的资本,也是他赖以生存土壤,没有派性也要人为制造假想派性,在物测室不允许有独立人格,你不依附我,就必然我的敌人。我因为在物测室资历比较老,目击了其中的是是非非,对派性敬而远之,不愿插足。于是按宋的逻辑,我成了理所当然的敌人,宋文利用拉拢打击,挑拨离间,造谣中伤等等卑劣手段,把我制造成子虚乌有的王一边的人。另外还有一个诱发因素,宋文便天然地把我作为打击挤兑的首要对象。
  2.谁恶劣谁拿钱
  凭着卑琐人格和下作手段得到位置的小人,一旦与权力结合,会产生怎样的癌变呀。物测室成了一个独立黑社会,宋文仗着业已取得的势力、地位,把政策所指的主体——全体职工,偷换成他的个人意志,打着承包的名义破坏承包的规则,身兼裁判员、运动员于一身,承包的目标、过程、结果、分配标准、分配方案……,完全由他的个人意志决定。他一人说了算,同时又出尔反尔,变化无常,制造混乱。
  按宋的规定,承包后每年年初按岗订指标,作为年终奖的分配参考方案。我的岗位原有我和Y两人,不久Y调走,年初定的2人指标由我一人完成。宋文为了压低别人奖金自己多分钱,把我岗位原定的2人指标算作一人指标。(后来,虽然Y调走,我拿的奖金可以不分他。可按我清白做人的做人原则,宁可人负我,我不负人,我这点奖金还分了Y一半。按别人理解,也许是要作好人的虚荣心,日后成了提供别人瓜分我奖金的资本。)当我指出宋文这个算法疏忽时,宋恼羞成怒,怀恨在心。从此同样一年工作下来,没有任何特殊事件,宋年年把我的奖金作为室里的垫底,奖金相差好几倍。(起码相差五六倍以上,还不算他们暗自从黑道白道不同渠道弄的钱。)我一方面是他们瓜分利益的肥肉,一方面被用作其它被拉开奖金差距的人的心理安慰剂,因为别人拿的奖金差距再大,也比我强。
  我不得不不厌其烦地整段地抄下余秋雨的描述:“小人不会放过被伤害者,小人在本质上是胆小的,他们的行动方式使他们不必害怕具体操作上的失败,但却不能不害怕报复,设想中的报复者当然是被他们伤害的人,于是他们的使命注定是要连续不断地伤害被伤害者。你如果被小人伤害了一次,那么等着吧,第二、第三次更大的伤害在等着你,因为不这样做小人缺少安全感……,小人不会怜悯,不会忏悔,只会害怕。但越害怕越凶狠,一条道走到底;”(p。291)看到这段文字我不禁怀疑余秋雨是否认识宋文,怎么会描写得这么到位,这么形象?
  他的“具体操作”是怎么操作的呢?首先是账目混乱然后是计算混乱,只要按他原定公式算下来不是他的分配意愿,他就推倒重来,别人都一头雾水,谁也弄不清他公式怎么来的,好像造成世界金融危机的华尔街金融高管都不如他会算。更压根儿没有公开透明、民主协商一说。那几年物测室一到分奖金时就翻来覆去折腾好几次。其实他的算法很简单:奖金与工作无关,只与他的无耻无赖和贪得无厌有关。我干一年,奖金远远没有歇产假的拿的多。其它如长工资、评先进,我充其量只能为他们当分母,培训开会这些类似福利的事连想都不用想。可室里年轻人结婚凑份子、给灾区募捐,甚至献血,都一定想着我,这时我又从分母变成了分子。我在他眼里什么都不是,就是一个活该被欺负的下三烂。
  看到媒体上报导拖欠民工工作的事件,感慨民工被欠了工资,还有媒体可以援助,还有法律可以伸张,可宋文在国企改革的名义下,把权力下放认同为擅自滥用的合法借口,把任务承包异化成肆意胡为的正当手段,把道德、原则、良心、法律通通踩在脚下,剩下的就是一副流氓嘴脸。他把捞来的利益建筑在弱者的老实厚道上,谁老实厚道,谁就该给他发奖金。你钱即我钱,简直等同于明火执仗的强盗,谁恶劣谁拿钱。他的人生哲学是不捞白不捞,剜到篮子里的就是菜。
  流氓当权没有道德底线,强横、恶心、蛮不讲理,在他面前一个正派人被整得焦头烂额,束手无策。我不知道如何才能说清这种小人行径,我十分感谢余秋雨点出了这种小人特征:“他先泼你一身脏水……就像拉进一个泥潭翻滚得谁的面目也看不清,(让你说不清楚,是小人最大的撒手锏。)……因此,小人们用他们的肮脏,(通过造谣、污蔑、打小报告)摆开了一个比世界上任何真正的战场都令人恐怖的混乱方阵……在很多情况下小人不是与你格斗而是与你死缠。(在找宋文理论时,宋文也是胡搅蛮缠,一脸流氓相,张嘴就瞎,话。)……他们也许看到过古希腊的著名雕塑《拉奥孔》,那对强劲的父子被滑腻腻的长蛇他终于緾到连呼号都发不出声音的地步,”(我喻作粪坑文化)(p。302)其实被小人欺负的人脚丫里的泥,都比欺负他的小人高贵得多。对
  3.腐败的症结:小人作祟
  私欲人人有,其它单位大概也有不尽公平的现象,可像宋文这么恶劣,这么恶心,这么明目张胆,连伪装都不要……,没见过有达到他这地步的。如果他是普通群众,也不指望他讲不讲理了,可他身为干部,利用他的职权,发挥他的能量,对无意得罪他的人恨之入骨,并把整治伤害一个人变成习惯和乐趣。我被宋文整得没法儿时曾经说过一旦发生战争,我就在背后打他的冷枪。口碑自在人心,这个人混得这种殊荣,也说明他做人做得够可以的了。
  依我看,现在人们深恶痛觉的官员腐败现象,一直解决不了的症结,是因为小人扰乱了我们的视线,腐蚀了制度的健康,整治腐败打错了地方,找错了目标。一切政策制度本身都是愿望良好、措施合理的,包括改革承包、高薪养廉(小人没够,是无底洞。)……,就是有小人作祟,把政策弄得面目全非,把工作引人歧途。任何方法有正有斜,就看你心正不正。如《暗角》书中所言:“许多响亮的历史命题逐个变得暗淡、紊乱、荒唐。他们起到了如此巨大的作用,但他们并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p。285)小人对体制的破坏,与体制本身完全不搭轧。
  三、整人的影响:私该档案
  掌权的小人造成社会风气的污染,芸芸众生趋炎附势,也只能用流氓手段求生存,墙倒众人推,鼓破众人捶,气人有笑人无,自私、狭隘、委琐……,一团腐浊之气。为避免打击面,我不想把这些归结为起主导作用的问题,就不多说了。只举一例,说明宋文整人的影响。
  “小人见不得美好,他们总是眯缝着眼睛打量美好事物,眼光时而发红时而发绿时而死盯时而躲闪,只要一有可能就忍不住要去扰乱。”(p.289)在小人的现实世界中,哪怕不是什么美好,只是再正常不过的、每个人本分应有的东西,小人也要眼儿气。
  管档案的杨京萍,看得我被宋文整成下三烂还嫌不过瘾,小人的乐趣要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欺负倒霉蛋儿不欺白不欺,占老实人便宜不占白不占。于是她跃跃欲试,积极加入这场痛打落水狗的狂欢,要把我从档案履历上,从原本的本分上,就变成一个下三烂。她利用她掌管档案的条件,私自把我的工龄减了三年,把职称改为技术员,这些是被我发现了的,到底我的档案里被篡改了多少,至今我也不知道。
  我在这种环境中能混到退休时全身而退,不像我的同龄人T、C(她们也是欺负人也被人欺)那样一个个倒下(一脑瘤一脑血栓),真是一个奇迹,其实也憋闷出好多内在的病,只不如她们那样明显罢了。
  四、派性的另一端:失去价值的工具
  在宋的派性划分里,我处于要踩乎的地位自不必说,那对于派性的另一端,他要拉拢的对象,他又是怎么对待的呢?这样可以较全面地看看这个人。
  L,室里唯一的研究生,宋文很会因材使用。先是看他刚出校门,头脑简单,在派性斗争中拿他当抢使(跟W闹),同时以他学历最高的名义,假装重用,分他高奖金,作为他自己多分钱的掩护,L奖金排名第一,宋文第二。等到宋文申报高级职称交论文时,宋抄袭L的论文,L不服气,向有关论文审核的老同学告发了。于是紧接着出现了L工作马虎损坏设备的事件。这L才认清了宋的面目,说宋“真够狠的!”到此为止,作为宋文的工具,L已失去利用价值。L也意识到形式不好,自动申请调离,总算脱离了粪坑,还算得个善终。
  这个事件首先折射出的抄袭问题,虽然现在已有蔚然成风之势,可宋文凭着他的“机智聪明”,早在上个世纪就赢得了打开风气之先的殊荣,并且不是从书上网上抄,可以直接抄旁边的同事;这个事件进一步可以折射出宋文的价值观:我想用你时,你干什么都是No。1;我想废你时,像变魔术一样,空中一抓就是你的错。余秋雨语录:“他们像玩杂耍一样在手上交替玩弄着诬陷、造谣、离间、偷听、恫吓、欺诈、出尔反尔、背信弃义、引蛇出洞、声东击西等等技法,别人被这一切搞得血泪斑斑,他们却谈笑自若,全然不往心里放。”(p。298)“他们是真正的适应者,把自身的人格结构踩个粉碎之后获得了一种轻松,不管干什么事都不存在心理障碍了。人性、道德、信誉、承诺、盟誓全被彻底丢弃,朋友之谊、骨肉之情、羞耻之感、恻隐之心都可一一抛开。”(p.295)这些描写,在宋文身上都一一有具体对应。
  五、领导在宋文眼里,也不过是被利用的工具
  宋文眼里,一切的一切,都不过是他攫取利益的工具,包括对他的下属,也包括对他的上级。
  G总是个正直平和的好干部,可是向他反映宋文的问题时,G总却不爱听,G总似乎全盘认可宋的一切所为,连向一向正直廉洁的ZHAN纪委反映情况时,ZHAN纪委反而说:“给你的够多的了!”蹊跷的是,在所的述职会上,G总却检讨工作中对职工分配的敏感问题未加重视。不知道宋文是如何蒙蔽领导的,对上糊弄,对下欺压,每回所里开会他都不通知我,既表示对我的蔑视,也阻止我了解所里的情况。
  让我百思不解的是,所级干部的工作每年还要述评,宋作为作为中层干部却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粪坑上高枕无忧,宋犯的错误让领导去承担,而他自己却逍遥法外。从结果来看,宋把领导置于股掌之间,到最后,把领导卖了,领导还为他数钱呢。
  六、写信缘由
  以上我列举的事例,当事人如果能诚实面对的话,均可作证,只是大家都是聪明人,也许各有解读。但我声明,我对我说的话,负全部责任。毕竟我作为打击孤立的对象,所能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凭着宋文这种素质,背后还有什么勾当,工作往来间还有什么龌龊……我没证据不能说,但这种素质的人什么事做不出来呢?坊间流传一个讽刺腐败严重的段子:“把当官的排成队,全部毙了,肯定有冤枉的;如果隔一个毙一个,肯定没冤枉的。”百姓为了出气采取一种情绪化的偏激说法,但如果作一理性分析,把后半段改成“如果枪毙其中那些人格龌龊的,肯定没有冤枉的。”这种说法虽然说起来拗口,却是有坚实理据的。
  在写这份材料的时候,非常艰难,就像被放在痛苦的油锅里又炸了一会,我深深理解余秋雨的一句话:“谁也不愿往小人的世界深潜,因为这委实是一件气闷乃至恶心的事。”(p.239)这其中的艰辛无奈,我不会表达,只好再借用余秋雨的一段话:“中国社会流行的那句俗语‘我惹不起,总躲得起吧’实在充满了无数次失败后的无奈情绪。谁都明白,这句话所说的不是躲盗贼,不是躲灾害而是躲小人。”(p。303)余秋雨这篇文章是一篇启蒙的智慧的文章,如一缕阳光,照亮历史的暗角,文章一出,反响很大,一时引来各种评论研究,过去那些隐藏在人们视角之外的、如深埋于冰山一角之下的部分,终于被昭示出来,使人们认识事物有了更深入的维度,不论对身处其中的芸芸众生,还是对搞组织管理的领导干部,都是有帮助有意义的。
  另外一点,让我再次感动了曾经在前公司党总书记吴仪那里感受到的对比反差,在此绝非讲恭维话。遇到Z所长时我能明显感觉到一股不同于那种附浊之气的清新之气,身为领导,不拿架子,平等待人,有见解,不是非不势力,对人没有成见……,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相当于那种落后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意识)的真正的知识分子。对比我原来在室里墙倒众人推,被破众人捶,弃之如敝履的下贱处境,Z所长身上的这股清明之气让我非常感动。把这些积郁已久的东西拿出来晒一晒,不为别的,只为认识小人。联想现在社会上风行的种种管理学热,以我的切身体验看,其中忽略了很这样的一点,一切命题先要看他的前提和基础,,脱离前提基础,一切努力都不得要领,不讲前提基础,会走向事物的反面,把好事变成坏事。这个前提基础就是小人形成的前进中的“暗角”。
  拉拉杂杂写了这么多,耽误你好多宝贵时间,深表歉意,因为那些臭事很零乱,所以写得很乱,我也想尽量写得简洁明了,可是又怕说不清楚,不得不引用大段余秋雨的文章,写得很啰嗦,实在对不起。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想问问这份材料能不能给现在与宋文共事的CH看看,对陈的工作也多少有点帮助。我虽与CH接触不多(我退休时他调来),但感觉CH年轻有为,与宋不是一类人,只是宋很会做人,不同情况下他佩戴不同的面具,内心里却从没对哪位领导同事真心真诚、尊重或服从过,在宋的字典里,没有同事、朋友之类的词汇,有的只是利益关系,在他眼里所用人(上级、下级、同级)都是他的工具,看看他那些令人恶心的前车之鉴,一目了然。与太监共事,不得不提防。所以想让CH多些了解。
  
  篇五:《历史的暗角》读有感

  夜里,我醉了。有些狂放,有些消极;有些激昂,有些沧桑;有些同情,有些厌恶;有些悲愤,也有些无奈。带着复杂的情愫,我在朦胧里清醒地走进了《历史的暗角》。
  小人难敌。小人是一团拂之不去的暖昧,一处清除不了的肮脏,深深地扎根在社会的每一处暗角里,令人防不胜防。余秋雨悲愤地写道,历史上许多铜铸铁浇的政治家、军事家最终悲怆长辞的时候最痛恨的不是自己明确的政敌和对手,而是曾经腻耳的佳言和多变的脸色,最终还说不清是敌是友的那些人物。的确,有些人物看起来并不卑鄙,也许还夹带着一丝崇高,几分影响,甚至看起来很是完美。这些“暗角的精华”以精湛的演技骗得了许多名人的信任,结果恶狼被善良的南郭先生救了,想的却是吃掉救命恩人。小人靠名人权贵得以荣耀门媚,也盘算着如何更加荣华富贵。对他们来说,钱、权是他们来这世上唯一的追求。为了这,他们可以带上一切可伪装的面纱,撕破一切可撕破的道德律,扯断一切可扯断的人类最基本的良知。不少人痛斥他们犯法,可他们的的确确没犯法。只是巧妙地施放些“隐形毒箭”,不知疲倦地播下些永远也难清除干净的毒瘤,仅此而已。他们是社会的残渣,却可攻守灵活,进退自如,在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因为这样,即便是最具正义感的声音面对霉锈斑斑的暗角也无可奈何。
  窃以为,既然无可奈何,那我们能不能主动地从小人身上得到什么呢?能不能把小人当作一位磨砺自己的反面老师呢?在小人的黑夜里,用一双挣扎的眼睛寻找光明,如同忍耐痛苦,在绝望中求明,在包围中突围!不必激进,不必消沉,用一颗平凡的心,一颗坚韧的心去面对。不必据理力争,不必纠缠不清,用一颗温柔敦厚的心,一颗豁达宽容的心去承受。
  不禁想起苏轼。这位文豪一生受尽小人折磨,伤痕累累,但他并不费尽心思云清污祛垢,而是轻松一笑了之,以优美的诗文,解脱和超越伤痕累累的人生。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中描述:“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独以名太高而获罪的苏轼被贬后竟潇洒地放浪于山水之间,啖岭南鲜荔,与明月对饮,对大江放歌,在穷乡僻壤里,挥洒出一篇篇不朽之作,铸成中国文学史上一座令无数小人望尘莫及的丰碑。
  向苏东坡敬酒吧!向苏东坡们敬酒吧!敬他们的沉默,更敬他们的坦然。如卫建民先生所言,鼓噪不如沉默,息谤得于无言,添上两句,沉默不妨面对,突围得于坦然。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你若阅读,春天即至

    你若阅读,春天即至

    春天是一个最佳的阅读季节。当许多人沉醉于春天的踏青時,我则在阳台上,沐浴着阳光,伴随着一杯清茶,开始我一天中最充实的阅读生活。 清代学者张潮在《幽梦影》中开笔即言:读经宜冬,其神专...

    2020-03-17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