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随笔记录 > 读书随笔 >

陈忠实散文读后感

2019-01-28 17:19 来源:散文网


  篇一:陈忠实《白鹿原》读后感
  这几天,读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很有感慨。这是一份厚实的人生画卷。
  书中有不少对性的赤裸裸的描写。一种宣泄性的描写。表现的是人性中本能的东西。对读者的刺激是不言而喻的。从媚俗的角度上看,它能给作品带来较多的读者,给作者带来相当的稿酬。担心的是对未成年人造成不好的影响。但若是认真地从头到尾地将作品看一遍的话,就会发现,作者对超越伦理道德以外的两性关系是持否定的态度的,放纵者都没有好结果。它通过人物的命运轨迹给读者上了一堂道德课。因此,作者的观点是可以理解的。不过,一个对社会负有责任的作家,必须考虑到作品对社会道德风化带来的影响,对追求刺激的人而言,“一叶遮目,不见泰山。”很可能有很大的负面作用,造成一定范围的伤风败俗。
  想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心中真有点汗颜。如作品中的白孝文,如果没有娥儿那一次勾引,很可能他的人生轨迹就完全是另一种情况。全面地读,往深处读,读出了人生的沉重,读出了世界的复杂,读出了太多太多的无奈。对我最有启发的是“圣人”朱先生,淡薄名利,不追崇时尚,超然于世。他告诉我,人应该怎样地活,怎样才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危难,太多太多的陷井,首先自保,然后救人,造福苍生,造福社会。读书明礼,古圣人的大量言语是人生在黑暗中引路的明灯。儒道释是救世的法宝,人们绝对要亲近它们。
  主人公白慕轩是一个铮铮铁骨的硬汉子,是现实社会的顶梁柱,一生腰杆子挺得笔直,尤其是遇到困难时,他是众人的主心骨。他是个品德高尚,光明磊落的人。这样的人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当然也会受到一些人的嫉妒和暗算。他需要承担太多太多的来至四面八方的压力,坚强地痛苦地活着。他身上那股与生俱来的霸气,是后天学也学不来的。
  一个人很难管得了自己,更难管得了他人,那怕是自己的儿女。白慕轩有子白孝文有女白灵灵,鹿子霖有子鹿兆鹏,鹿三有子黑娃。哪一个父母不想子女按照自己为他们设计的生活轨迹成长做人呢,可又有几个能如愿的呢。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份是自己所能把握得住的!好人蒙冤,坏人得志是再平常不过的事。问心无愧的生活在世界上,得到的失去的都由着它去。
  我想起被杀的公鸡,死前无论作多大的努力,在主人眼里也是徒劳的。还有河塘里的鹅鸭,够快乐的吧,可是他们却不知道自己仅仅只是主人准备着的下一顿盘中餐。想想人生实在无味。冥冥之中早就有一个主人安排好你的命运,看着你在演戏。世事变化,不是在人的意料中的呀,世上到哪儿去寻先知先觉的诸葛亮呀。
  朱先生是好人,是圣人,读书明礼,活得还算潇洒,尽管他的内心深处比旁人活得要累得多。白慕轩是好人,是正直的人,同样活得也很累。他们是令人尊敬的人。其他的人真的很难定性,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生活中的人就是如此难辨难说呀。
  像鹿三,在他应该成为好人的时候却成了坏人,是土匪,是全族人的叛徒。在他应该成为坏人的时候却成了好人,旁人的思想得跟着转变过来。在他已经成为好人的时候却又被当作坏人给枪毙了,使他又留下许多冤情,让他死不明白。
  人总是由不习惯到习惯,经历从心不顺到心里顺畅的过程。想和老天对着干的人想想也真是十分可笑。写文章的人都喜欢将心中的一腔愤怒倾诉在字里行间,从屈原从史马迁就已经是这样了。人啊,如何才能摆脱世上这苦海呢。连朱先生这样的大儒心中也有那么多不顺。

  篇二:读陈忠实《记忆》有感
  《记忆》,顾名思义,是作者陈忠实用自己富有“正能量“的语言描述自己一生记忆的散文集。他的一生,从艰难和患难中起步,经过渐渐的摸索,最后选择坚定不移地走文学之路,并用手中的笔刻画出了二十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中国的时代特征,描绘了自己精彩的人生。对于站在人生分岔路口,面临人生抉择的人来说,兴许这部茅盾文学奖作品,会给他们起到很大帮助。
  笃定的自信:“爱面子”
  陈忠实出生在西安市灞桥区西蒋村一个农民家庭中,从小生活便很北京一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是艰苦。在《晶莹的泪珠》一文中,陈忠实提及了他的身世和家庭情况。里面有一段描写很是精彩,在向父亲提出交班费的时候,陈忠实描述了自己的心理变化和挣扎,描写得很是深刻、形象,相信每位读者的心都会为这个家庭和这个少年而隐隐作痛。童年的时候便有这一份对于家庭的归属感和站在父母一方考虑问题的意识,实在很不容易。
  只是,比起换位思考来说,自信才有资格称为陈忠实最重要的优点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大的医院和气质。虽然在家中会因为承受穷困而表现出自卑和痛楚,但是当人生的船舶驶离家庭的港湾的时候,陈忠实便变得要强、爱面子。到灞桥上中学的时候,他的鞋子被磨烂,脚部淌出了鲜血,但他不仅一声不吭,最后走得比那些穿着好鞋的老师和朋友们还要快。由于家庭没办法供养他和哥哥的中学学费,因此陈忠实不得不申请休学。他在申请休学的时候所表现出的不卑不亢让我很是钦佩。(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陈忠实完全不是一个“伤仲永”式的人物。自幼勤奋好学的他成绩优秀——他丝毫有资本去拥有自信。后来,他便是凭借这股自信,踏入文学殿堂,并从此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笃定的信仰:“我只偏好文学”
  陈忠实选择走文学之路无疑是正确的。二十岁的时候,他便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夜过流沙沟》。他很是看重自己在文学之路上的成长历程:《最初的练》一文便是陈忠实在耳顺之年总结自己在青年时期写作的心得体会。这有些类似于鲁迅、沈从文等大家谈自己的写作生涯。不同的作家有着不同的写作心得,这也是他们相异的文学风格在人生轨迹上的反映。只是,像陈忠实这么对文学拥有信仰的,纵观这个近现代文学,前前后后也只有鲁迅、张爱玲可以与此相比。
  文革摧毁了太多作家文人的“文学梦”。我们比较熟悉的老舍,正是因为受不了诽谤和攻击而,让人折腕叹息。在七八十年代兴起的伤痕文学正是描写和反思“文革”的重要流派。但是,在陈忠实看来,“文革”对他的影响并不大。他以豁达理性的心态看待这一段经历,“这是我生命历程中第一次重大的挫伤。刚刚感受到发表作品的鼓舞,刚刚以为摸得到文学殿堂的门槛,那门却关上了。尽管有点残酷,美好的记忆依旧美好。”陈忠实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写作道路的原因,照他自己看来,是由于“自己的文学神经”在作怪。要知道,在当时写作,稍不注意措辞和用语,就会打入派。他说的“自己的文学神经”,恰恰就是对于文学笃定的信仰。
  笃定的“正能量”:《记忆》的风格
  “正能量”是《记忆》中的,而这种“正能量”通过《记忆》中的说理性和回忆的美化手法完美地展现了出来。
  陈忠实的人生经验和哲学思考,在我们看来,无形中便是最宝贵的财富,如读完《汽笛?布鞋?红腰带》,我印象颇深北京治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比较好,陈忠实在描写完自己与红腰带的故事后,在文末提到,“他想给进入花季刚刚勒上头一条活动二条红腰带的朋友致以祝贺,无论往后的生命历程中遇到怎样的挫折怎样的委屈怎样的龌蹉,不要动摇也不白癜风专家咨询在线网必辩解,走你认定了的路吧!”反思自己,今天有这个“理想”,明天便又换为其他的“理想”,我不知道自己的使命和何去何从,而正是陈忠实式的“心灵鸡汤”,让我在感受到散文蕴藉的同时,更能接受一场关于笃定和信念的教诲。
  “回顾整个生命历程的时候,所有经过的欢乐已不再成为欢乐,所有经历的灾难挫折引起的痛苦也不再是痛苦,变成了只有自己才能理解的生命体验。”陈忠实不喜欢直接写时代的动乱和惨绝人寰,却喜欢在自己的文章中加入经过自己美化了的回忆,让人感觉到更剧烈的时代动乱。纵观《记忆》,字里行间我们能隐约体会到“文革”对文艺工作者的伤害之下自己对自己梦想的否定,以及他曾经有过的痛苦和怨天尤人,但这之下,我们更能体会到他的豁达和开朗。真正负能量的东西很少在《记忆》中表露。唐诗有一种“话悲情为乐景”的手法,便和《记忆》很类似。这和说理性相配合,形成了《记忆》充满“正能量”的风格。
  正是这种“正能量”,伴随着他经过万难的童年,走过打为“右派”和“文革”的岁月,也伴随着他走过改革开放初期的艰苦,一直陪着他慢慢地跨过千禧年……时至2015年,陈忠实还在继续着自己笃定的人生。这种“正能量”铸就了他笃志的人生,也铸就了他脍炙人口的散文作品。

  篇三:《蚕儿》陈忠实读后感
  从粗布棉袄里撕下一疙瘩棉花,摊开,把一块缀满|的黑麻纸铺上,包裹起来,装到贴着胸膛的内衣口袋里,暖着。在老师吹响的哨声里,我慌忙奔进教室,坐在课桌旁,把书本打开。
  老师驼着背走进来,侧过头把小小的教室扫视一周,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其他年级写字,二年级上课。”
  老师把一张乘法表挂在黑板上,领我们读起来:“六一得六……”
  我念着,偷偷摸摸胸口,那软软的棉团儿,已经被身体暖热了。我想把那棉团掏出来,瞧瞧老师,那一双眼睛正盯着我,我立即挺直了身子。
  一节课后,我跑出教室,躲在房檐下,绽开棉团儿,啊呀!出壳了!在那块黑麻纸上,爬着两条蚂蚁一样的小蚕,一动也不动。我用一根鸡毛把小蚕儿粘起来,轻轻放到早已备好的小铁盒里。再一细看,有两条蚕儿刚刚咬开外壳,伸出黑黑的头来,那多半截身子还卡在壳儿里,吃力地蠕动着。
  “叮……”上课的哨儿响了。
  “二年级写字。”
  老师给四年级讲课了。我揭开墨盒。那两条小蚕儿出壳了吧?出壳了,千万可别压死了。
  我终于忍不住,掏出棉团儿来。那两条蚕儿果然出壳了。我取出鸡毛,揭开小铁盒。
  哐,头顶挨了重重的一击,眼里直冒金星,我几乎从木凳上翻跌下去。老师背着双手,握着教鞭,站在我的身后。慌乱中,铁盒和棉团儿都掉在地上了。
  老师的一只大脚伸过来,一下,踩扁了那只小铁盒;又一脚,踩烂了包着蚕籽儿的棉团儿。我立时闭上眼睛,那刚刚出壳的蚕儿啊……
  教室里静得像空寂的山谷。
  过了几天,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把一、二年级分给他教了。
  他很年轻,站在讲台上,笑着介绍自己:“我姓蒋……”捏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他的名字,说:“我叫蒋玉生。”
  多新鲜啊!四十来个学生的小学,只有一位老师,称呼中是不必挂上姓氏的。新老师自报姓名,无论如何算是一件新奇事。
  那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树摘桑叶,慌忙中松了手,摔到地上,脸上擦出血了。
  “你干什么去了?脸上怎么弄破了?”蒋老师吃惊地说。我站在教室门口,低下头,不敢吭声。
  他牵着我的胳膊走进他住的小房子,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往我的脸上涂抹。我感到伤口又扎又疼,心里却有一种异样的温暖。
  “怎么弄破的?”他问。“上树……摘桑叶。”我怯生生地回答。
  “摘桑叶做啥用?”他似乎很感兴趣。“喂蚕儿。”我也不怕了。
  “噢!”他高兴了,“喂蚕儿的同学多吗?”“小明,拴牛……”我举出几个人来,“多咧!”
  他高兴了,喜眯眯的眼睛里,闪出活泼的好奇的光彩,“你们养蚕干什么?”
  “给墨盒儿做垫子。”我话又多了,“把蚕儿放在一个空盒里,它就网出一片薄丝来了。”
  “多有意思!”他高兴了,“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课后咱们去摘桑叶,给同学们每人网一张丝片儿,铺墨盒,你愿意吗?”
  “好哇!”我高兴地从椅子上跳下来。
  于是,他领着我们满山沟跑,摘桑叶。有时候,他从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绿色液汁粘到裤子上,也不在乎。
  三天之后,有两三条蚕儿爬到竹箩沿儿上来,浑身金黄透亮,扬着头,摇来摆去,斯斯文文地像吟诗。它要网茧儿咧!
  老师把一个大纸盒拆开,我们帮着剪成小片,又用针线串缀成一个个小方格,把已经停食的蚕儿提到方格里。
  我们把它吐出的丝儿压平;它再网,我们再压,强迫它在纸格里网出一张薄薄的丝片来。老师和我们,沉浸在喜悦的期待中。
  “我的墨盒里,就要铺一张丝片儿了!”老师高兴得像个小孩,“是我教的头一班学生养蚕网下的丝片儿,多有意义!我日后不管到什么地方,一揭墨盒,就看见你们了。”
  可没过多久,老师却被调走了。他说:“有人把我反映到上级那儿,说我把娃娃惯坏了!”
  我于是想到村子里许多议论来。乡村人看不惯这个新式先生,整天和娃娃耍闹,没得一点儿先生的架式嘛!失了体统嘛!他们居然不能容忍孩子喜欢的一位老师!
  三十多年后的一个春天,我在县教育系统奖励优秀教师的大会上,意外地碰到了蒋老师。他的胸前挂着“三十年教龄”纪念章,金光给他多皱的脸上增添了光彩。
  我从日记本里给他取出一张丝片来。
  “你真的给我保存了三十年?”他吃惊了。
  哪能呢?我告诉他,在我中学毕业以后,回到乡间,也在那个小学里教书。第一个春天,我就和我的学生一起养蚕儿,网一张丝片,铺到墨盒里,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带着我踏上社会的第一个春天的情丝。
  老人把丝片接到手里,看着那一根一缕有条不紊的金黄的丝片,两滴眼泪滴在上面

  篇四:《白鹿原》——陈忠实读后感
  这本书是我生日时闺蜜送的,我喜欢书这样的礼物,当时有个室友说我应该不会看的。
  从一开始看这本书,就是这样的状态:翻了几页就丧失了兴致,翻了几页就想睡觉,翻了几页就索性拿起手机刷朋友圈。书太厚、开篇没有引人入胜、人物充满年代感、思想腐朽古板。这是这本书我看了不到几章留下的感觉,以至于我从第一次翻开书到真正静下心来品读整本书,中间断续了几个月,每次想接着看下去就已经忘了上次看过的前面几章讲了什么内容,无奈为了理清头绪往往又从头开始看起来,这样经历了约莫3、4次才在最近三个礼拜认真读起来。书看到近三分之一时,就会想“哇,怎么还有这么厚啊”,看到近二分之一时想“终于一半要看完了”,看了近三分之二时觉得故事越来越有味道了,就连故事中的老头子也魅力十足也牵扯着我的内心,看到最后就越来越舍不得故事即将完结了。是的,最后我还是爱上了这样一本枯燥冗长从封建制度过渡到抗日改革而且大部分女孩子都不会乐意看的书。
  《白鹿原》描写了渭河平原50年的变迁,如一部雄奇史诗,也如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白嘉轩六娶六丧,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剧集;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革命号角新生的阵痛中颤栗。
  我看书的特点往往是被人物的个性特征吸引,会跟着故事中的角色去思考自己生活中的原型。
  不得不说,白嘉轩的气性着实让我佩服,我觉得我这辈子乃至下辈子也做不到像他那样不为名利所动。他一生形事作风光明磊落,关于整治家族里面的事情也是公私分明,严惩不怠。虽然年老之后对很多事情不过问,但是心里面却如明镜一样。特别是鹿兆海的葬礼上他伛偻着背一一叫出壮年族人的名字,安排他们去处理各类事务,让人不禁感叹他那洞若观火的心智。还有他博大宽容的胸襟,给予改过自新的人机会和礼遇。他最讨厌自甘堕落的言行,自己行得正坐得直,勤恳务实,以身作则,待人接物,以诚相待,教子有方。我感觉一个人所有美好的正直不阿的品行似乎都体现在了白嘉轩身上,他这一族之长绝对当之无愧啊。不过也有人会说,和他这样的人相处很难,因为他太较真太正直了。是啊,我们也正是因为不可能做到像他那样,所以才觉得心有戚戚焉。
  鹿子霖——和白嘉轩同辈的白鹿两大家族之一,一辈子都渴望超越白家,暗地里教唆小娥色诱使坏将白嘉轩的大儿子引入温柔乡,最终堕落败尽部分家产被撵出家门。鹿子霖的一生就像历史长河中规规整整的反面教材,贪慕虚荣,好酒好色,总是小人之心渡君子之父,太好面子,总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但是到最后故事的剧中,我们也就看到了他的悲惨结局,孤独终老,痴傻疯癫。谁也不会想到,风光背后真的不是肮脏就是沧桑。
  其实吧,他这样的人我们现实生活中大有人在,或多或少都有那么些劣质的品行。人活一世,尤其是在现实纷繁复杂的情景下,自然选择也好,不得以为之也吧,都是诱惑太多,欲望太多的结果啊!
  还想说说的就是朱先生,他真的是一个智者,一个神人,一个值得人敬仰,让人五体投地的人。他桃李满天下,自己足不出户却能知天下事。我又想起来五柳先生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朱先生他做到了,他不慕虚荣,恪尽职守,清廉仁厚。最后描写他预知自己的死亡然后静静离世,和一切从简的遗嘱,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描写他妻子儿媳给他换寿衣时儿媳羞涩地看到公公下体“那么大”才真的明白公公不仅仅是表面一个文弱书生,只有内心真的强大,具有一个男子汉气概雄韬伟略的人才能“那么大”啊!
  而我也只能感慨自己似乎注定是一个内心脆弱的人,或许可以说暂时很脆弱。假想我要是能有冷先生三分之一超凡脱俗的脾性,人活一世,也能轻松自如泰然自若很多啊!
  再值得一提的就是在历史的变迁中出生入死,几经折腾,死的死,败落的败落,当官的当官的那些从白鹿原出去的青年才俊们:白孝文、白孝武、白灵、鹿兆鹏、鹿兆海、黑娃(鹿兆谦)、小娥等。如果说他们的父母尤其是母亲角色是典型的封建迷信腐朽难以开化,那么年轻的这一代便是末代封建制度和新生代革命过渡的共同产物。所以他们的思想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老一辈的古板守旧封建迷信时代了,他们当中有人当了土匪,有人成了共党地下党,有人成了国民党,有人最终牺牲有人当了阶下囚有人稳稳做了官。他们在声势浩大的革命以及抗日浪潮中做了自己的选择扮演了各自的角色。给整个故事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管世事如何变迁,白嘉轩始终像一面镜子立在生活旁边,不断地映衬反射周围各类人物团体的形形色色的生活,经历家族的衰败复兴,感叹人性的泯灭和觉醒。总之,这本书读完我能感觉它就像是一杯存放很久的酒,越品后味越足,醇厚迷香。或许这么说不合适,因为我不喝酒,尤其是红酒白酒,自然不能懂得那种味蕾。只是很多人都那么形容我也就沿用了。不过我懂一种感觉,那就是有些人和事他总是波澜不惊地出现在你的生活里,然后悄无声息地离开,到最后你却发现,心里或者思想里或者回忆里已经烙了印。《白鹿原》给我的就是这种感觉。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你若阅读,春天即至

    你若阅读,春天即至

    春天是一个最佳的阅读季节。当许多人沉醉于春天的踏青時,我则在阳台上,沐浴着阳光,伴随着一杯清茶,开始我一天中最充实的阅读生活。 清代学者张潮在《幽梦影》中开笔即言:读经宜冬,其神专...

    2020-03-17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