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随笔记录 > 读书随笔 >

我喜欢在伦敦散步

2019-01-28 17:19 来源:散文网

——读《达洛维太太》有感

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达洛维太太》中女主人公有这样一句话:“我喜欢在伦敦散步,比在乡下散步舒服些”。当然,我们可以仅仅把这句话当做克拉丽莎·达洛维对休·惠特布雷德的一句寒暄,但结合整部小说,却可以从这句话延伸到小说的全部细枝末节,所有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存在瞬间都依附于在伦敦街头散步这一活动。

伍尔夫曾说:“在瞬间检验一下普通一天的普通头脑吧,这样的头脑接受着无数的印象——鸡毛蒜皮、奇思异想、烟消云散或精雕细刻的东西。这些印象来自多方面,是无数微粒的倾盆大雨……形成了没有情节,没有喜剧,没有悲剧,没有喜爱也没有既定格式的结局”。在伦敦散步便是这样一个瞬间,没有目的,没有负累,没有方向,任凭思绪漫游,从橱窗里的项链、帽子、手套,到树枝上翻飞跳跃的小鸟,再到行色匆匆的路人,发出爆炸声响的小轿车,这些本与自身无关的细枝末节在这散步的瞬间都成了一种灵感,成了回忆过去、审视现状、展望未知生活的一个切入口。

达洛维太太以一种不合常理的、执着的热情爱着这一切,她在人们的目光里,在疾走、漂泊和跋涉中、在怒吼声和喧嚣声中享受她的伦敦、她的生活、她的六月的良辰。在这散步的瞬间,她摇摆着自己像豌豆秧一样瘦弱的身体,以令人吃惊的和相当稳重的方式与芸芸众生一同前行,她像一把锋利的刀穿入一切事物的内部,与此同时又在外部观望。达洛维太太对于自身也是看得一清二楚,她对年轻时对婚姻的草率选择感到后悔,她意识到现有生活只是外表光鲜而内里空洞,但她不能让自己内心的声音呐喊出来,她一刀一刀地解剖着自己,又一针一针地缝补起来。达洛维太太为了保全所谓的自我而选择与理查德结婚,忍痛割舍了彼得的爱恋,认为彼得将让她失去个人空间,但在她违背自身情感做出选择时,她已经丧失了她的自我,而成为了一个“完美的女主人”:举止高贵、言谈得体、待人接物体贴入微,但却装腔作势、爱慕虚荣、内心空虚,患得患失,还要假装热爱。“她的自我像薄雾飘散在她最熟悉的人们中间,他们用自己的枝杈将她扩散,正如她曾见树木散开薄雾一般”。

在大战中幸存下来的赛普蒂莫斯与妻子散步于伦敦街头,同样在这人声鼎沸中沉浸于自我的内心世界。他对战友埃里斯的死亡感到愧疚,对自己的麻木不仁感到吃惊,他的幸存没有抚平战争留下来的精神创伤,这个孤独的忏悔者由敏感多疑到精神崩溃,最终选择了跳楼自杀。他与达洛维太太没有任何正面的接触,达洛维太太只是在晚会上偶然听到了他的死讯,这才将互不干涉的两人联结在同一小说中。但是他们有着惊人的相似性,那就是在自我编织的世界里沉浸于思绪的漫游状态,从不倾诉,从不询问,跟身边的至亲好友没有任何坦诚的交流,即使是在热闹非常的伦敦散步,即使面对川流不息的人群,他们仍然只看到了自己,在一个封闭的瓶颈中。

还有基尔曼女士的自卑心态,对青春与美貌的渴求,彼得的狂热及对克拉丽莎的迷恋都在散步或类似散步的无目的行为中一一展现,他们极具跳跃性的意识活动是其人物个性的一个个断章,衔接起来便可以组成一幅别样生动的画卷,朦胧抽象,却又总在某个细节触动了读者的心,给读者带来绵延不绝的美感与思考。在《达洛维太太》的意识流世界里,所有的人物都是那么自相矛盾,言行不一,瞬息万变。一个小小的细节可以穿梭于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返回时却已不是当初的姿态,而是深深地打上了人物的烙印。这是一个支离破碎、筚路蓝缕和断井颓垣的世界,我们无从观望人物的容貌与身材,也无从得知故事的来龙去脉,却在这散乱的意识中品尝到了人物的痛苦和挣扎,生活的琐碎与琐碎中的韵味。(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org.cn )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你若阅读,春天即至

    你若阅读,春天即至

    春天是一个最佳的阅读季节。当许多人沉醉于春天的踏青時,我则在阳台上,沐浴着阳光,伴随着一杯清茶,开始我一天中最充实的阅读生活。 清代学者张潮在《幽梦影》中开笔即言:读经宜冬,其神专...

    2020-03-17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