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
2018-12-30 13:54 来源:散文网
篇一: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善者美也,美哉年少也。
人性都有水的一面。我们的先祖从水边的洼地发展而来,人类文明从川流不息的水边发展而来,人性里的真善美都折射着最原始最纯真自然的水的影子,时至今日,国人尊称黄河为母亲河,印度信徒每年都要到圣水印度河去朝拜、沐浴,甚至死后也要把骨灰洒进江水求得修业圆满。地球有十分之七的地表覆盖着水,人体有超过百分之九十是水分。
小时候很是喜欢在清澈见底的江水里睁开眼睛,看扭曲了的石块和光在放映着各种奇异幻境。早早的,庄子就论证了鱼是快乐的,我想鱼是最快乐的,整日整日把身体完全融入于水的世界。我想我没有它们那么幸运,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水的前身是云,夏日的云犹为珍贵,飘逸里似乎带着丝丝调皮,天使般的色彩更要为她的圣洁呐喊助威,人们在她的影子下躲着,心底不停漏着凉气。飘在空中的是雨,三月间的雨总要落在盛开着的桃花林,当粉红色的桃花被淋得颜色淡了、更淡了,我要故意撑着把油纸伞在其间游走,希望逢着一个水一样的姑娘,她是有桃花一样的颜色、桃花一样的芬芳……天气一冷,雨水好像隐身不见了,其实她是化作气态凝结着,突一日但见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山河上下顿失滔滔,银装素裹里你或许能体会到冰清玉洁的贞烈。
心若水便浩茫,便坦然,便宁静,便汹涌澎湃。我们说柔情似水般的女子,那便是在赞美她的韵致了。在宝玉眼里,黛玉是那样的温柔聪颖、纤尘不染。可方可圆,可曲可直,却道无形却有形。一滴水是一个世界,万滴水滴是汪洋大海。滴水穿石是她的执着。潮卷四海是她的力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是她朝着江海的怀抱而去。
水,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都是美的。给了山林,便涓涓细流、清澈活跃;给了长江,便滚滚浪涌、滔滔不绝;给了黄河,便荡荡悠悠、深沉不渝;给了湖泊,便平静如镜,照出山川日月恒久的美丽;给了大海,便浩瀚无边、碧蓝接天。淡泊明志,随遇而安,那便是水了呀!源水而来归水而去的人类,生活里总该是乐观洒脱的吧。
乐观算得上是人性里比较积极的一面,然而真正懂得用乐观来面对生活的人是最可悲的,因为他除了对那些令他伤痛的事情付之一笑,别无他法。与人交往时一开始就用错了方式,那是一件很吃亏的事情,乐观有时能给人留下幽默和善的一面,然而有时亦有人觉得这人轻浮甚至装疯卖傻。
不管是暖春还是盛夏,不管是凉秋亦或隆冬,都要带着一小瓶水去上课,也不管水是热的还是凉的,要把它放在跟前或是抱在怀里,那样睡着了,梦才甜,才安稳。
水一般的世界水一般的你,水一般的少年水一般的美。
篇二:人生境界:上善若水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果说孔子是乐山的仁者,那么老子就是乐水的智者了。山,雄浑深广,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水,烟波浩渺,博大宽广,无边无际。山,是阳刚的,有男子汉气概,粗犷雄伟;水,是阴柔的,母性的,柔美坚韧。
我们说父爱如山,母爱若水。其实,父爱也可以如水。比心胸,水比山要博大得多,水占了地球四分之三的面积。上善若水,善的最高境界,就如水一样,博大宽广,无边无际,泽被苍生而不求回报。
水,无色,无味,透明,无形。人生如水,读懂了水,也就读懂了人生。人初生时,纯净,无染,没有一点颜色,没有一点异味,透明见底。待到年龄稍长,融入了社会,懂得了世俗,便有了颜色,有了味道。修养好的,经历了人生的沧海桑田,品尽了人世的酸甜苦辣,世态炎凉,便如那入了海的水一样,波澜不惊,宠辱皆忘,变得淡泊从容了。水,就是人生。起初从雪山上下来,从天上落下来,从泉眼里冒出来,不都是干干净净的吗,不染一点尘埃。慢慢的往下流,汇成小溪,汇成江河,不断丰富,不断阔大。在丰富与阔大的同时,渐渐有了颜色,渐渐有了味道,渐渐变得不那么纯了,泥沙俱下,浊流滚滚。
当我们是小溪时,清浅见底,波光潋滟,明艳动人。当我们成为江河时,汹涌澎湃,激情四射,势不可挡。当我们成为大海时,反而变得宁静了,清净了,再大的波涛,再大的风浪,也能从容面对,闲庭信步。那水是极咸极苦的,我们反而忘了它的味道,只认为自己就是无色无味透明的了。
水,简单,至低,柔弱。越是简单,越接近于道。越是至低,越接近于无欲。越是柔弱,越能接近于生命。水,没有形状,所有的形状都是大地的形状。水,没有颜色,所有的颜色都是万物的颜色。水,没有味道,所有的味道都是天地的味道。水,没有生命,却能孕育生命。水,至低至下,总是把山托得高高。水,至柔至弱,却没有任何一种东西能阻止她东流入海的脚步。因为至低,所以无敌。因为至弱,所以至强。因为无欲,所以博大。大得可容万物,纳百川,拥天地。水,自强不息,净化大地,污浊自己;水,不争不辩,孕育万物,不求回报。但是我们看水,她濯洗天地,污浊了没有?没有!她仍在那里,不垢不净。她孕育万物,亏欠了没有?没有!她仍在那里,不增不减。
水,无私无欲,至低至柔。水,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水,无所不在,水在的地方,就是生命所在的地方。这难道不就是道?
所以老子说:上善若水。
篇三:上善若水
朋友问我一则谜语: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我猜是镜子。朋友说,是镜子,亦是生活。因为生活即镜子。生活是人生道途背后的一面镜子,它折射一生,反映生活的真实。
生活是一张网,生命体在这张网上星罗棋布,蠕蠕而动。仿佛信徒虔诚地坐于蒲垫。望着菩萨顶礼膜拜。然生活的网是自己编织的,就好像蜘蛛小心翼翼地编织自己的美好家园。每个生命编织的内容不一样,信仰也迥异。所以,世间布满着多种多样斑驳不一的情感。或忧伤,或欢快,或欣喜……这也就是佛家所说的:业其因,得其果。(散文网 www.sanwen.org.cn)
生活中,假如一味怨恨或者痴迷,终将一无所获,生命的果实往往需要付出,上天垂青真诚付出者,就好比一个剑客,需要长年累月月复一月日复一日的练习,方能于武学招式信手拈来。所谓"十年磨一剑,一剑惊天下。"生活如战场,时刻准备生活,时刻准备牺牲的人,才可在人生的道途中游刃有余,于生活战场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
生活需要执著,需要力争上游。但是它也需要舍弃。很喜欢电影<<卧虎藏龙>>中周润发对杨紫琼说的台词:握紧拳头,里面什么都没有,松开拳头,便拥有所有。这于生命的领悟是何等地透彻精伦鞭辟入里。人生匆匆,白驹过隙。我们能够真正拥有的远不如我们想像中那般多。顾城说,把忘记的想起,把想起的忘记。生活中有得有失,但真正的得失之间,何须太执著,梦窗禅师说过:“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得失之间,是物质的得失,也是心灵的得失。徐志摩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是何等素雅恬淡的人生情怀与处世品格。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生苦短,倏忽之间,朝夕即别;呼吸之间,万事已成过往云烟。所以,何须计较太多。心间存在美好心情,即拥有一切;而整天怨天尤人抱怨牢骚长吁短叹,愤愤不平,则会失去更多生命中的东西。比如,亲人与友人的信任和美丽的心情。
生命中,有的东西可以失而复得,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好比凄美艳丽的夕阳西下,而第二天又是崭新的一天。而有的东西失去了,便一去不复返,比如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容颜。容颜易老,青春难驻。但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好比一场赌局,而时间是我们的筹码,在命运的大轮盘下,我们输不起。因为输掉了时间,就输掉了希望,我们没有第二次机会。很喜欢一幅对联:得失失得,何必患得患失;舍得得舍,不妨不舍不得。人生就是这样,你得到的有可能会失去,失去的,反而又有可能得到。“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所以,有时候失去是一种如释重负,是一种沉重心灵的解脱。而当意外得到收获时,便有一种满心的欣喜之情。人生则何乐而不为?
生活中,是逃避命运的追逐,亦或直面人生。得失荣辱之间,又作出如何的心态。也许“坦然”二字,足矣!
篇四: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做人应以上善若水,而明志。虽是简明四字,但其中蕴含的是一种律己、谦躬、博爱、处世的精髓大智慧!其中所倡导的道理和思想,如能有所悟!必将受益非浅!不无传承之理…
为人、若能做到上善若水,是非常难的!网罗古今圣贤,能够完全做到的也是屈指可数!只能将它所尊崇为目标,心向往之!只求更好!多做一些有道德,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求回报、但求利人、不与人争!默默的为他人付出,也从不张狂卖弄!再想现在人们在这物欲横流,利益熏心的经济会中!为一己私利,尔虞我诈,拼个焦头烂额!丢弃了道德拿起了虚伪的‘盾牌’从此有些人沦落为利益的奴隶!所以《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不仅是为人道理的高境界,也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评分准则!在道德面前还能有多少人心静如水呢?!
上善若水!所蕴含的处世哲理,是非常深隧的!水,质柔、性刚!能方亦能圆!在山涧的小溪中,看似弯曲柔弱,却刚可穿石!所谓的刚柔并济,在此体现的淋漓尽致!水所隐含的生存之道,也是凡人所不及的!水能在悬崖飞瀑,亦可在山涧缓流!水能遇方则方处圆则圆,方圆有度,且不失原则!并非是趋于势力,随风倒!能够在泥泞中穿行,但能保持自身的洁净,做人也应如此,如果生活在一个良莠不齐的环境里,但也应克守自己的原则,保持本性!如此之道,人皆叹服!其也反应了另一道理“在其位、某其政”像水一样放在方行的模具中水是方形的,换成圆模具,水便成了圆行的了!处世更应如此!人在哪个阶段,位置就要履行好那个阶段位置的义务、责任、实行应实施的权力,做好这个阶段该做的事情!做儿女的在享受父母宠爱的同时,就应该用行动践行孝敬父母的义务!做父母的有报护子女的责任,和教育子女的权利!在社会上也应该有为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责任……言归正传!水的处世之道在社会交际中也应为我们所推崇!
宗上所述,其旨在希望我们,做人,处世应将上善若水视为我们膜拜向往学习的一种境界!处理世事尽可能做到上善若水!
篇五:爱,上善若水
有时会想,上苍怜悯,让我们这么一直走下去,紧握着彼此的手,传递着这绝迹人世间的温情,若水无言,却柔肠百转。
有时会想,我们真是上苍的宠儿,在尘世中不期而遇,不是擦肩而是同行,这样的爱恋,若水清婉,也是无尽缠绵。
似乎又着那众人难解的情,彼此怀恋。习惯在在想念是拨出号码,在电流中留恋着彼此的气息,欢笑到无言,确是谁都不愿挂上电话。在那大片的沉默中我们寻出对方那未言出的执念:我爱你,想你了。——我想我们的爱若水,若水,常在平淡中,不很激烈。
习惯在睡眼睁开的那一刹那检查手机,我是否接受了思念?我们是只有在彼此气息中才能存活的生物。我们在一吐一吸间,让周围的世界氤氲起迷离的雾水,我们在朦胧中凝视彼此。若水爱恋,若水般的丝丝相依,纠葛不清的相爱。
我们足够敏感,像是一潭净水,再细小的微风,也足以起澜。我们储存下无数凡俗眼中的无所谓,我痴痴的细数着感动,我们知足于那点点快乐,所以在每一个瞬间都在幸福。。
我们执手而行,紧紧相握、紧紧依偎。我们似乎是那伴生的生灵,不管寒风的凛冽,用残破的躯体相拥取暖,我们是松手便不可存活。若水的固执,那是抽刀不断的执拗,是最难分舍的依恋。
我们遇见了一个可期的平淡,若水,平凡无奇,却是撕扯不断的牵挂。
爱,上善若水,一生太短……
篇六: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仁爱、善良、忠诚和责任。中国人对于仁爱、善良、忠诚以及责任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上善若水”,仅此一句话,便叫人体会到了水的意境,善与德的境界。
有的人生像一盏温暖明亮的灯,只要你一想起他,心中就有一股幸福的暖流涌动;有的人生如幽幽深深的古井水,永远在打捞着生活;有的则波澜壮阔,另人荡气回肠,烈气横生。不管是哪一种人生,他的内核永远都是一个情字。
前几日我与老公吵架,而吵架的内容无非就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是一个要强的人,生活中的琐事,我都要求尽善尽美,可美中不足才是完美。天生的性格使我养成了这样的脾气,不过也还好,与老公几年的磨合脾气倒是改了很多。
那日吵完架各自气呼呼地谁也不理,一肚子委屈无处倾倒。于父母公婆,那是万不能说。流连于网络中,竟找不到一个可以诉说的人。于是干爹出现在我面前,他发来信息,问何事?与干爹,我一直有一种感觉,或许我和干爹真的有缘,前世是父女吧,今世再续父女情。我一股脑的把吵架的前因后果说与他听。他只是笑笑,沉默片刻后发来一句话:“为何你与我说话时总是非常柔顺?”我回复道:“干爹能让我心平气和,这人一旦心平气和了,说话做事也就柔顺了。就好比这水,水能漂石。”
看过无波古井,也看过惊涛骇浪。常说女人如水,男人要想有个柔顺的妻子,那么他也应该柔和妻子。当然,我不是为我们的吵架寻找开脱的理由,只是觉得吵架不是一方的过错。
屏幕那边,干爹发过来四个字——-易经、坤卦。我,不解……
坤卦是说女子如何柔顺侍奉人的。套用周立波的一句话:“这个社会需要装……”。至于如何装,装的合适度,需要个人自己把握。夫妻间除了相敬如宾和真诚以待之外,我想还需要“装”。当然,这里的“装”不是周立波语录中说的“装”。比如,家里你认为钱都是你赚的,你比丈夫强很多。孩子都是你照顾的,家务都是你做的,把丈夫一切做的事情都不放在心上,不看在眼里,那么必定没什么好结果。现在都是男女平等了,可几千年的封建思想还是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特别是男人。男人认为,女人一旦比男人强,就会很没面子。在家做个小男人还可以忍受,在外就无法忍受了,在朋友、同事、领导,甚至自己的父母面前都会觉得很没面子。又比如,妻子做事说话很柔顺,柔顺得好像全是依靠丈夫一样,那么这个家就是和谐的,结果也是非常美满的。
相对而言,丈夫也应该柔顺妻子。如今这个社会,女人除了生儿育女外,还要面对社会的竞争,她们的压力不比男人小。工作的压力,家务的繁琐,都会给女人带来生活上的烦恼和精神上的压抑。烦琐多而生烦,烦而不能柔顺,那么此时,作为丈夫的你是否应该也柔顺一些呢?谁能做到“善下”谁就是“上善”。都做到了“上善”,那么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天下也就太平了。
推而广之,下属如何对待上司。如果下属认为自己功高,那么上司就会不满意,就不能善终。只有让领导高兴了,领导才不会来害你。事情你做得很美满,却说:哪是我的本事啊,是您领导有方嘛。所谓“无功有终”。相反,上司对待下属也应亲和,这样才能留住人才为己所用。
从家庭说到事业,从小家说到大家。如果一个将军的功绩越高,那么皇帝对他越有疑心,其死的也越惨。道德经云:功成弗居,是不去。功成了,只有不居功,这功劳才不会消失。总之,越有功,对家庭、国家贡献越大,越不居功,越柔顺,这才是一个妻子或者一个下属和将军应该做的。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意思是说,小国家能象水那样,为大国之下,则它最后必能夺取大国。因为水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里,对水给予最高评价,说“上善若水”,说水“几于道”,因为它“善下”。人若学会“善下”,才能“上善”,而这才是“几于道”的境界。
播种善良,才能收获希望。虽然没有让旁人惊羡的姿态,或许过的也是缺金少银的日子,但善良足以让人生鲜亮起来。多一些谦让,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才能在生活中感受到美好和幸福。这是善良人们的向往和追求,也是中华民族提倡和弘扬的美德。
篇七:上善若水
日前,读《孟子卷》,知道《三字经》的首句“人之初,性本善”,是由孟子提出,并贯穿于其思想学说中;而“性相近,习相远”,则为孔子提出,并由孟子作了进一步阐述和完善。
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性可以为善,人为不善,不是人自身材质的罪过,而是周围环境的影响。“人之性善,犹水之就下”,人没有不可以为善的,水没有不向下流的。人之可使为不善,不是人的本性,而是象水被“搏”、“激”而向上一样,是“势”造成的。“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滕文公上》)“尧舜,性者也。”(《尽心下》)孟子认为,尧舜是人的本性扩充最完美的人。他推崇尧舜,最终目的是让人们效法尧舜,“人皆可以为尧舜”,是其对性善说的进一步发挥。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孟子性善论的高度总结和概括。
由此,我想起几年前经历的两件事,并欲从性善论的角度,对事件的主人公作一比较和剖析。
一个是子救父的故事。有一年,我在北京住院。同住一个病房的,还有山西大同的老张,60多岁了,严重心衰,医生给他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后,血管没有缝合好,造成大出血,命悬一线,幸亏医生抢救及时,给他做了第二次手术,缝合了出血点,才化险为夷。两次手术,医院给他输了1000cc的血,费用1万多元。老张家在农村,经济困难,为给他治病,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光了,其弟变卖了自己的汽修厂,还借了亲戚朋友的一些钱。家里,债台高筑,妻子愁的病卧在床;家外,欠医院万余元的医疗费,护士天天催交。走投无路下,护理他的16岁儿子,听说医院有规定:在市内献血,医院将按照3倍的比例进行补偿,如患者的直系亲属献出1cc的血,医院将按3cc的比例冲抵患者的用血,于是,他悄悄跑到市内的一个采血点,献出了600cc的血液,尔后把献血证交给医院,冲抵了父亲的用血及拖欠的医疗费用。而他回到病房,却因献血过量晕倒在地。
另一个是子伤父的故事。几年前,我审理一起故意伤害案。父亲是受害人,儿子是被告人,儿子因家务琐事把父亲打成轻伤。经过庭审,我厘清了纠纷的原委:老人已经70多岁,生有六个子女,把他们抚养成人后,又逐一给他们结婚成家。纠纷就出在二儿子身上。按照农村习俗,儿子结婚后,就要另起炉灶,分家单过,老人也不例外。在给二儿子婚后分家时,因为少分给了他一点东西,引起二儿子和儿媳的不满,认为父亲分家不公,偏袒其他子女,于是从此不进父母的家门。之后,老人患病住院,花掉的医疗费,要求儿子们分摊,遭到二儿子的拒绝。老人拄着拐杖到其家中催要时,二儿子重提当年分家不公旧事,表示对其治病所花医疗费分文不负。老人很生气,说把二儿生下养大不容易,还给他盖房娶妻,要求付给他这几十年的抚养费。二儿辩解道,自己是老人从路上捡来的,不是亲生的,没有骨肉情。老人异常气愤,举起拐杖把二儿家中新买的电视机、家具等物什砸烂。之后的某一天,又趁二儿家中无人,爬到其新建的房顶上,把房瓦揭掉,扔在地上,摔的粉碎。二儿回家后,看到满地碎瓦,非常生气,于是跑到父亲家中,把他打伤。
法庭上,老人作为受害人,坚决要求法办二儿子,叫他蹲监狱,还要付给这些年拖欠的医疗费和赡养费;二儿子作为被告人,委屈地认为,老人也有过错,自己已经被派出所拘留了15天,不应再负责任了。看到二人争执不下,互不相让,我给他们讲了亲情、伦理和法律,讲了双方各自的过错和应负的法律责任,对其儿子进行了批评教育,经过耐心细致地说服和调解,最终,儿子承认了错误,表示今后一定善待老人,尽好赡养义务;老人也原谅了儿子的违法行为、次日,二儿子把拖欠的医疗费和赡养费送到父亲手中,并与媳妇一起跪下,给父亲赔礼道歉。
第一个故事中,未成年的儿子在不知道献血过量会造成生命威胁的情况下,义无反顾,为父亲献血晕倒在地,这是孟子性本善的真实体现。他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通透散发着纯正、善良、无暇的人性之光。第二个故事中,因为少分了一点家产,儿子与父亲情同陌路,兵戈相见,这是孟子“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的另一种表现。据此观点分析,其子的劣行,不是他自身材质的罪过,而是各种外因造成的。欲使其本性得以回归,不妨齐之以礼,道之以情,通过感化教育,唤回其迷失的良知和缺位的本性。
人的本性像太阳一样光亮,像镜子一样明净,而来自肉体的****,犹如遮掩太阳的云雾,遮盖镜子的灰尘。无论云雾灰尘怎样蒙蔽,只是浮于表面,太阳的光亮和镜子的明净却依然如故。如此相似,人的本性由于欲情的遮掩可能变得灰暗,然而本性中的光亮和善良,却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对于原始本性中****的教化驯化,对于本然之性的绝对善良加以扩充,即为人性教育。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本性中的浩然正气,清除本性中的不义之气。
有一则禅语,师父是这样教育弟子的:
一群弟子要出去朝拜。师父拿出一个苦瓜,对弟子们说:“随身带着这个苦瓜,记得把它浸泡过每一条你们经过的圣河,并且把它带进你们所朝拜的圣殿,放在圣桌上供养,并朝拜它。”
弟子朝圣走过许多圣河圣殿,并依照师父的教言去做。回来以后,他们把苦瓜交给师父,师父叫他们把苦瓜煮熟,当做晚餐。
进餐的时候,师父吃了一口,然后语重心长地说:“奇怪呀,泡过这么多圣水,进过这么多圣殿,这苦瓜竟然没有变甜。”
众弟子听了,当下就有好几位开悟了。
苦瓜的味道是苦的,无论它经过多少圣水浸泡,进过多少圣殿受到加持和膜拜,其性不变,我们的心也是如此,无论是圣是凡,无论在何种境地,清灵之性,明空本质,宛然无异。
人情冷暖,世事纷扰。在这样的世界里,最能打动人心的究竟是什么?是真情和善良,这是现代的人们最为缺少、又是最为渴求和需要的东西。只要我们每个人轻启一扇尘封的心扉,善良的本性就会回光返照,纯正的真情就会永驻心田。我们深信,上善若水,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