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夭折的同学——温彩陶
第一个夭折的同学——温彩陶
(1956年春,11岁多)
又一年的春耕开始了。农村里到处都是忙碌的人们。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各种农活,都由农业社有条不紊地安排。从播种育秧,翻土溶田,到插秧施肥,农业社都有专门的安排布局。所以,一到三月,各地的插秧先后开始,不到半月即将基本结束。有的禾苗已经转青,等待着追肥、中耕。政府也对农业特别关心,第一次叫农业社施用化学肥料。那时还没有国产化肥,都靠进口,所以,农民都把它叫做“洋肥”,基本上就是硫酸氨。“洋肥”既贵又少,于是,政府又发动农民掀起一个“积肥运动”的高潮。
所谓的“积肥运动”,就是发动群众,上山广采绿肥。所谓“绿肥”,就是指容易腐烂的植物叶子,如布荆叶、鸭脚树叶以及田边地头的嫩草等,腐烂之后变成的肥料。人们把采集来的植物叶子,堆积如小山(所以又有人称“堆肥”、“堆绿肥”),外层用稀泥封住,顶部中间留一个气孔,插进一根空心竹筒,以便通气。植物叶子在里边发酵,过半月左右,绿叶腐烂如泥,拌上人粪尿、草木灰、猪牛栏粪等土肥,就成了上等的有机肥料。
三月春正浓。享受了足够的和风暖雨,所有植物都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山野、田边,到处都成了绿色的宝库。这个时候采绿肥正当其时。农业社号召人人动手,多采多收,按重量记工分。一时间,到处可见采绿肥的人们。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积肥运动”中,小学生因为人小又灵活,自然成为积肥大军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org.cn )
一个星期日下午,我和几个同学正挑着米菜往学校里走。刚来到峰市街街头,忽然汀江对岸传来一阵阵呼救声。我们循声望去,只见好几个人围在对面河岸边山坑口的一块大石盘上。过了一会儿,那几个人把一个人抬到路上,又往下游的拐子渡口走去。可是没走多远,他们就把那人放下了。周围立刻响起一阵嚎啕大哭的声音。我的心随即紧了起来:难道那人没救了吗?
等我们来到下街的拐子渡口,对岸已经过来有人。听他们说,刚才是一个采绿肥的学生,从鸭脚树上掉下来,头朝下,正摔在大石盘上,流了很多血,死了。
第二天,河头城的学生来了。同学们都向他们打听情况,他们详细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那摔死的人叫温彩陶。他在上学期六回家以后,就一直上山采绿肥。昨天中午,他邀了几个同学到磜角下边的山坑里去采,说那里有很多鸭脚树。他们先在山坑里采,然后到山坑口采。山坑口有一棵大鸭脚树,树根长在路边,树身斜在河岸上,枝叶长得特别茂盛。温采陶说,那棵树要留给他采。说完,他就爬上树去。过不久,他就摔了下来,正好落在下面的大石盘上。当旁边的同学听到声音过去看时,他已经没有救了。有些赶来救援的大人到现场仔细看了以后说,温彩陶可能是踩着一根树枝,探着身子去摘外边的枝叶,冷不防脚下的树枝撕裂,他无法收回身子,一头栽下去的。
温彩陶跟我同班,也是寄宿,我俩也很合得来。听了他的不幸,我感到非常同情和惋惜,同时又为自己没有去采绿肥感到庆幸。
后来,学校特地给同学们讲了安全的问题。告诉大家,周末应该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果要参加劳动,必须跟大人一起去。还说,不要随便爬树,有些树的树枝是很脆的,看似很大,但是不能承重,如果人爬上去,就可能摔下来,鸭脚树就是这样的树。
啊,大家终于醒悟:采绿肥并没有错;劳动要注意安全,温彩陶踩在鸭脚树枝上采树叶,本身就是向灾难迈出了极其危险的一步。
2010-10-24
相关阅读
-
总有一种热爱不能凉
就不能提拔副科,如果愿意继续在基层,可以考虑提拔副科。我说,在基层我已经工作了八年,我想换个工作环境,就在组织部当个一般干部吧。 五 现在回想起我在基层的日子,自己曾经努过力、也用过...
2019-04-02
-
穿越时空看结婚--生活题记
以嫁妆形式出资承担);轿车,普通代步(当然也有部分通情达理的女孩同意以电动车作为替代品);办酒席(四星级);渡蜜月,以港澳、新马泰、云南、海南为主要出行地。-- 散文网 :一个记录生活...
2016-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