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忘掉的小人书--我的苏联文学情结
昨天在西安小寨汉唐嘉惠书城,有幸买了一本再版的前苏联题材的由薇拉凯特琳斯卡雅创作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小人书《勇敢》,这本书,勾起了我对看苏联题材小人书的那段日子的深切怀念。
我是个苏联文学爱好者,可我更是一位苏联题材小人书的爱好者。这一本本已经泛黄、书页破损的苏联题材小人书,珍藏着我们童年的懵懂、快乐和追求,也影响着我的文学欣赏趣味。正是因为小时候对苏联题材小人书的喜爱,才影响我后来读大学中文系时,对苏联文学情有独钟,像《静静的顿河》、《一个人的遭遇》、《永远十九岁》、《第四十一个》等,简直成了我朝夕相伴的密友。
30多年前,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尽管在我们未出生以前,中苏关系就已破裂,但是苏联时代伟大的作品,还是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那个无书可读的蒙昧年代,我和我的同学间经常这样鬼鬼祟祟地碰头:
“快去向捷尔任斯基报告,布哈林、皮达科夫、托洛茨基是————是————是叛徒。”
“不要挤,不要挤,让列宁同志先出。”
这是电影《列宁在一九一八》中的两句经典台词,那时已经被我们背的滚瓜烂熟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org.cn )
“让我看一下你的《草原游击队》吧。”
“……好吧,那你得让我看你的《地下游击队》。”
“行,还有《列宁在十月》,一起给你吧……”
上面这两段对话中,只有《地下游击队》是阿尔巴尼亚题材的小人书,其余都是苏联题材的小人书。这段对话,有点像“打倒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的阿尔巴尼亚地下游击队,其实就是70年代我们同学之间互相交换苏联题材小人书时的对话,在那个苦闷的灰色日子里,众多在地下流传的、破破烂烂的、常常是没头没尾的、连书名都看不清楚的文革前出版的或者当时还在出版的小人书,物成了我们追逐的目标、我们精神生活的来源。
中国出版了多少苏联题材的小人书?我还真的说不上来。但我自己看到的苏联题材小人书就有《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卓雅和舒拉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有《真正的人》、《海鸥》、《勇敢》、《静静的顿河》……其中,有些小人书,比如《勇敢》,我在看的时候,已经书页泛黄,破破烂烂,有头没尾了。现在捧着再版的《勇敢》,才知道那大概是1958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人书,我今天还在纳闷,这些小人书历经了文革,依然保留了下来,真是一个奇迹。这每一本小人书,都形同圣经,简直可以和书架上的领袖著作媲美。
当年,那些在地下流传的、破破烂烂的、没头没尾的苏联小说好似伏尔加河上的点点灯火,穿过俄罗斯原野上的白桦林,向我们扑面而来,给了我多大的精神满足啊,那是我们在暗夜中成长的灯塔,是我想象的世界,是我梦幻的未来。
至于比我年长的兄辈父辈,那些五十年代出生,或者读书的十几岁、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的几代人,苏联文学、苏联小人书对他们的影响有多深,那是我们无从想象的,我想那不只是他们的集体记忆而已,更是他们青春的向往、理想和信仰。
一晃儿三十多年过去了,正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斗转星移间那个强大的、美丽的、曾经跟我们那么好过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竟然在一夕间轰然倒塌,留下一地的灰烬无人瞻仰。而我们奔向了一个完全相反的方向,现在终于有机会向那片神奇的土地投出怜悯甚至鄙夷的目光。
于是乎,那些曾经打动过我的苏联文学文学、苏联小人书随风远去,无人再提,即使说起也是被看成了垃圾,斯大林时代“粉饰现实”的有罪证物。很可玩味的是,当下一些曾经狂热迷恋苏联文学,在苏联文学熏陶下写出自己第一批优秀作品的文坛大师们,现如今翻脸不认帐,数落起苏联文学来,头头是道,面不改色……于是乎,伏尔加河上的点点灯火变成了点点鬼火,映照着那具曾经高大强悍的僵尸,任人践踏。
那些曾经温暖人心的苏联文学、苏联题材的小人书真的是垃圾吗?真的一钱不值吗?也许吧。不管怎么样,在人生的长河中,那些苏联小人书,曾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是我们抹不掉的印记。
这三十年来,世界变化之快让人眼花缭乱,昨是今非,今是昨非,从展览馆的老莫到王府井的麦当劳竟是一步之遥,不知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否也是五环六环车水马龙?不多说了,让我们回过头去,我这个苏联文学、苏联题材小人书的最后一代读者,试着穿越历史的迷雾,一本一本地翻开那些泛黄的书卷,回首消失中的苏联题材小人书,为那些年长的老一辈读者和那些只读过钢铁的后生们添一点茶余饭后的谈资。
2010年7月14日于临潼迂公宅
相关阅读
-
总有一种热爱不能凉
就不能提拔副科,如果愿意继续在基层,可以考虑提拔副科。我说,在基层我已经工作了八年,我想换个工作环境,就在组织部当个一般干部吧。 五 现在回想起我在基层的日子,自己曾经努过力、也用过...
2019-04-02
-
穿越时空看结婚--生活题记
以嫁妆形式出资承担);轿车,普通代步(当然也有部分通情达理的女孩同意以电动车作为替代品);办酒席(四星级);渡蜜月,以港澳、新马泰、云南、海南为主要出行地。-- 散文网 :一个记录生活...
2016-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