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随笔记录 > 岁月随笔 >

农家院里的苞米仓子

2019-04-02 11:52 来源:散文网

每到农村秋收季节,我总会想起四十年前下乡知青时在农家院落里,可以看到一种“空中楼阁”,它用四个木桩支撑,立地而起,上面用苞米秸或树条围起,类似一间木房,离地成楼,在我们辽宁中部的农村俗称“苞米仓子”或“苞米栅栏”。其搭建位置并没有什么严格的要求,有的是在东侧房山头,有的在房前或东或西的一侧,不过从院外看,总是处于很显眼的位置,也算是农家院落中的一景。

四十年过去了,想起农家院里的苞米仓子还是那样的亲切,记忆犹新……

由于东北盛产玉米、高梁、大豆。东北人称玉米为“苞米”或“棒子”,它与高梁是过去东北人的主要粮食作物。尤其我们辽宁中部过去以种玉米为主,玉米是全年的食用主要粮食。因此把贮藏粮食的地方叫做“苞米仓子”十分贴切。

在我下乡的地方,“苞米仓子”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其搭建的式样各有不同,很有实用性,层序也不十分复杂。其材料大都是来自农作物的秸杆或杂树,首先选四根稍粗的树木做立木,然后在距离地面一米多高的地方加横枨铺仓子底,再一层一层向上加围栏,最后做成一面坡或前后坡的顶盖即成;仓子底一般用结实木条辅成,以能承受住压力、不漏掉粮食为主。仓子四周一般用玉米或高粮秫秸绑成,以能拦住粮食、保持通风为主;仓子顶盖一般用稻草苫成,以不被风刮落、雨打漏为主。苞米仓子前面留个小门,主要便于上下苞米仓子。

每到秋天收获之后,玉米连棒芯一起贮存在苞米仓子中,现吃现搓,磨成苞米面或苞米楂食用。

我常想“苞米仓子”是什么人发明的?至今不得而知,但它却符合我们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和人情,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据当地老乡讲,苞米仓子的好处是:仓子底离地面较高,可以防止老鼠和家畜偷吃糟蹋粮食,仓子四周有缝隙,四面通风,便于粮食风干,不至于受潮发霉,还有一个就是贮藏粮食露在外面,随时可以看到使用粮情况。(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org.cn )

苞米仓子在东北除贮藏粮食、起到防潮、防霉作用外,还与自家的“外部形象”有着直接的联系。过去看一家苞米仓子的大小,就可以知道其家境情况如何,如仓子里的苞米满满登登,说明这家起码一年里无断炊之愁,日子过的富有;如仓子见底,空荡荡的,则怀疑这户人家是否能吃上饱饭,就连年青姑娘找婆家都要看男方家中的苞米仓子里的粮食有多少,从存粮的多少也能品出这家人勤劳扑实的程度。

据说东北农村民俗习惯中在“苞米仓子”这一搭建的物体上也有充分体现。腊月三十过春节时,人们通过苞米仓子寄托丰衣足食的愿望,把“福”字和“五谷丰登”的红色春联郑重其事地贴在苞米仓子上;正月十五过元宵节时,人们通过苞米仓子寄托粮食满仓的期望,把用豆面做的面灯点着,送进苞米仓子,预示粮食尤如灯光充满仓子;正月二十五“填仓节”时,人们通过苞米仓子祈求风调雨顺的一年,将盛满的一碗粘米饭中间垂直插上一双供筷,摆在仓子内并上香祭祀,这就是祭“仓神”。

但如今再到农村走走看看,农家院里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搭建的苞米仓子就很难见到了,一些民俗习惯也渐渐淡忘了。原因很简单,不少人家在秋收以后,就会将粮食及时全部出售,家里只留少部分或者压根不留粮食,吃的时候就到市场去买,过着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我想在不久的将来,苞米仓子或许会从人们的生活视线中完全消失,只有到粮库才能一睹它的真容。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总有一种热爱不能凉

    总有一种热爱不能凉

    就不能提拔副科,如果愿意继续在基层,可以考虑提拔副科。我说,在基层我已经工作了八年,我想换个工作环境,就在组织部当个一般干部吧。 五 现在回想起我在基层的日子,自己曾经努过力、也用过...

    2019-04-02

  • 穿越时空看结婚--生活题记

    穿越时空看结婚--生活题记

    以嫁妆形式出资承担);轿车,普通代步(当然也有部分通情达理的女孩同意以电动车作为替代品);办酒席(四星级);渡蜜月,以港澳、新马泰、云南、海南为主要出行地。-- 散文网 :一个记录生活...

    2016-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