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1616次加好友请求说起
前几天,我不经意间点击到“消息盒子”里面的“请求”,显示:1616。没想到,我开通空间一年多来,已有1616人次请求加好友。近两个月来,我观察到,我的早期好友中已有两位数的人不再露面,其中有人发来信息告知离开;还有人说,“我觉得干啥都比在这里消磨时间强。”
作为抽样统计调查样本,一千多人足够了。有必要做些梳理。
开通空间后,由于迷茫和胆怯,我很少主动申请加他人为好友。也许是年龄和性别因素,请求加我的多为中老年人和女性。这些人中,按数量排列大致为:退休离岗人员、教师、公务员、各行业打工者、无业人员、学生、性工作者。按空间文字分类排列:抒发情感、家长里短、吃喝玩乐、晒工作和家庭生活、网络时文、准文学(诗歌、散文、随笔、小说)。多数人的上网目的是在里打发时间,其中不排除寻求异性刺激者。通过网络平台学习及交流者不多。
不知为何引来1600多次请求,无法统计接受了多少请求。给我最印象深,不解的为,许多人不访问空间便请求加好友,加了后,连招呼都不打就不见了踪影。也许他们在成为我的好友后,发现不是所寻觅的对象,将我删除?一年多来,我也删除了一些长时间不来访空间和交流者,其中应该就有那些无聊之人吧。到目前为止,我的好友仅有100多人,或许这其中已有人早已离去。1600多条请求并非因为我这个其貌不扬的糟老头有什么魅力,它反映了里随意加好友现状,也说明了部分网民的文化道德素养。
都说网络里的人是虚拟的,我看不然。这里和现实社会一样,出现在你面前的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个照面,几句话,再加上空间里的文字即可知对方目的、学养。尽管隔着时空。
当了解到这里的一切,得到或得不到想得到的东西,感到乏味,没意思了。离开,是必然的选择。无需担心会寂寞。正如钱锺书先生在《围城》里写的那样,“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不可否认,是人际交流和通讯的一大革命,用于工作和学习者的大有人在。我们接触的网民只是冰山一角,但它会让你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国人和当今社会。(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org.cn )
在互联网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公共言论的管道更加畅通,多元舆论场的形成更加便捷。我希望在空间里看到更多的健康向上的文字和信息,通过结交到更多的好友。
相关阅读
-
总有一种热爱不能凉
就不能提拔副科,如果愿意继续在基层,可以考虑提拔副科。我说,在基层我已经工作了八年,我想换个工作环境,就在组织部当个一般干部吧。 五 现在回想起我在基层的日子,自己曾经努过力、也用过...
2019-04-02
-
穿越时空看结婚--生活题记
以嫁妆形式出资承担);轿车,普通代步(当然也有部分通情达理的女孩同意以电动车作为替代品);办酒席(四星级);渡蜜月,以港澳、新马泰、云南、海南为主要出行地。-- 散文网 :一个记录生活...
2016-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