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随笔记录 > 岁月随笔 >

祭奠先人 祈祷后人

2019-01-28 11:07 来源:散文网

中元节已经过去好多天了,每到黄昏,眼前恍惚姥爷的影子在晃动。遥望天际,寻找记忆中的故事,虽然有些褪色,重新拾起,故事脉络还是那么清晰。

16岁那年,我去了姥爷家。是悄悄去的,那年月正是“文革”兴盛年代。父亲下放到“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母亲打发我去姥爷家探望“二老”。我知道母亲的用意,我知道父亲是被管制的对象,我也知道姥爷的历史。“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可我家“一人管制全家沾光”,走亲探友都似“搞地下工作”般。姥爷家住在伊春大旅社附近,以前自家开个卖茶水,瓜子、小食品的店铺,“文革”开始给关闭了。姥爷、姥姥从此没了生活来源,只好靠社会救济生活。

姥爷比姥姥大16岁,看似很不般配,可我知道他们很相爱。在家母亲闲暇的时候,也曾和我讲过老人的经历。都是一知半解的故事。来到姥爷家,好奇的我,总是缠着姥爷、姥姥说说他们的故事。每次姥爷、姥姥都嘱咐我,那说那了,不要对外人说。

姥爷朱立山(改没改名我不知道),祖籍山东,在家排行老三,1。78的个头。上世纪20年代末,该是成家立业的姥爷,在家乡实在待不下去了,只身一人闯关东,来到长春。姥爷在家念过私塾,认得些眼前的字,偏巧就进了税务机关,会来事,看人眼神会意办事。几年下来,左右逢源,很受上司青睐(日伪时期),竟然外放州官,到九台地区任两县税务总长(上九台、下九台)。这期间,结识了姥姥,两人一见钟情。那年姥姥16岁,姥爷32岁。姥姥家住在敦化县,是县里有名的吴姓大地主家唯一的千金,姥姥闺名吴家范(至今,母亲还珍藏着姥姥16岁那年的照片,那时的姥姥年轻漂亮,1。64的身材,梳着齐眉短发,身着白府绸衣裤。据姥姥说,一个哥哥是当时铁路车站站长,一个哥哥时任县警察署署长,4。15光复后,“走铜了”)。姥姥和姥爷结婚后,就双双落在九台县安家,姥姥从此再也没有回到故乡敦化。姥爷、姥姥生活在乱世之秋,朝代变迁,政权更迭,注定一生坎坷。4。15光复后,姥爷与姥姥,一路逃亡到了内蒙,在克石附近隐居下来。无所事事的姥姥,这个时候学会了抽大烟。姥爷见这样下去,这个家早晚要败坏光,用积蓄开办了一个烧锅(酒坊),雇了伙计劳金,买卖越做越大,姥姥不问产业,就是天天鼓捣烟。没有办法,姥爷回到山东老家,接来大哥的儿子(姥爷的大哥已经过世)和姥爷二哥全家,来此地帮忙。

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姥爷一家抛下大片产业,于1952年,竟然来到小兴安岭深山腹地南岔居住下来,开了一个小卖部,维持生活。再后来,北移去了伊春。个中情由为什么,只有姥爷心里清楚,他没说。

回味故事,4。15光复后,姥爷就没有再参加任何工作,也因此躲过了一次次政治运动。姥爷说到他风光的时候,有些激动,竟然落泪。如今,姥爷、姥姥已仙世。那段风光、那段艳史,几十年风风雨雨,几十年迁移历史,已落尘埃。(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org.cn )

听母亲说过,仿佛在内蒙姥爷开烧锅的地方,还有从山东来的朱姓家族在那里生活。就是敦化这个地方,也还有姥姥的亲人在那里生活。姥爷、姥姥已过世,母亲没有回过姥家。母亲常说,她还应该有个舅舅,4。15光复后应该活着。往事已矣,仰望星空,我在默默的祈祷,天堂里的姥爷、姥姥不必再迁移,可以在那里安定下来。也祈祷姥爷、姥姥的家族后人,人丁兴旺。

红叶秀枝的空间http://.qzone..com

本文由散文网用户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总有一种热爱不能凉

    总有一种热爱不能凉

    就不能提拔副科,如果愿意继续在基层,可以考虑提拔副科。我说,在基层我已经工作了八年,我想换个工作环境,就在组织部当个一般干部吧。 五 现在回想起我在基层的日子,自己曾经努过力、也用过...

    2019-04-02

  • 穿越时空看结婚--生活题记

    穿越时空看结婚--生活题记

    以嫁妆形式出资承担);轿车,普通代步(当然也有部分通情达理的女孩同意以电动车作为替代品);办酒席(四星级);渡蜜月,以港澳、新马泰、云南、海南为主要出行地。-- 散文网 :一个记录生活...

    2016-05-16